金融压制论
基本简介
当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最高上限时,必然会出现利率无法准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短缺特性的情况。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因而,硬性规定名义利率上限后,实质利率常常为负数。在负实质利率条件下,储蓄者不愿将其剩余的货币存入金融体系中,而借款者则被刺激起高亢的借款需求,这将导致资金严重求大于供,自然会相应产生金融机构以“配给”方式授信和资金投机等现象。当以配给方式分配资金时,能获得信贷的多是享有特权的国营企业和机构,或者是与官方金融机构有特殊关系的私营企业,这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量的民营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高利贷者和当铺求贷。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并主要为特权阶级服务,最多为一些大工商企业提供资金方便,因此,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在资金获取上就极为困难。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通过官方汇率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也是金融压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能以较低的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的只能是一些享受特权的机构和阶级,外汇的供不应求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由于本国币值高估,出口受到极大损害,与此同时,一些持有官方执照的进口商则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更容易造成重视重工业,轻视农业、轻工业的后果。
四个效应
金融压制战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四个效应:收入效应:由于许多奉行金融压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公众和企业作为实际货币余额的持有者和使用者,为了避免缴纳物价上涨率的通货膨胀税,就会减少以实际货币余额增量形式保有的储蓄,这种情况与官方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一道,必然会产生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反而得不到资金,官办金融机构却将资金分配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部门的现象。肖和麦金农都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们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多,储蓄和投资就多,储蓄和投资多,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就快,但在许多实行金融压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却是与此相反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极缓慢的收入增长。
储蓄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压制,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金融工具的数量很少,许多地区甚至还保留着物物交换的传统交易方式。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几乎没有无风险的资产。由于通货膨胀率既不稳定也无法预测,官定低利率又不用变动名义利率的方法来抵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就常常用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法回避风险。这样,自然会使储蓄率的提高大受影响。
投资效应:在金融压制战略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的投资受到限制。这首先阻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增加了对粮食和原材料进口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靠外援来满足。本国币值的高估和对本国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又严重影响了出口的增长,使得经济进一步依赖外援。在国民经济的带头部门中,某些投资带来了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性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了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同时,由于工业集中于城市地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极大的压力,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就业效应:金融压制战略下对传统部门的抑制,迫使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而由于城市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这些劳动力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吸纳到具有相对较高工资水平的行业和企业中去,其余劳动力,或是滞留在低工资水平的行业、企业中,或是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城市无产者阶层。
数学表述
金融压制战略及其后果可用图1表述。图中,纵轴代表实质利率(实质存款利率或实质放款利率),横轴代表储蓄量和投资量。假定经济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两部分,所有的金融机构均集中于现代部门。当实质存款利率为零时,传统部门的储蓄完全不愿意存入金融体系,只有现代部门的储蓄,才有一部分存入金融体系这表现于横轴上的。只有当实质利率增加后,传统部门的储蓄才开始流入金融体系,现代部门的储蓄也会有所增加,表现为从开始的直线开始上升,至X点则两部门的储蓄均被吸收,储蓄线为X,表示全社会的储蓄和实质利率依同一方向变动。另一方面,实质投资线II向下倾斜,虽然也表示实质投资与实质放款利率为负相关关系,但主要表明实质投资收益递减趋向。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相交点为 E。在理论上,E 是均衡利率即存款利率与放款利率相等的利率。然而,金融体系本身也需要经营费用,假如存款利率与放款利率相等,金融体系就无法生存。若EX是金融体系的经营成本,则从X 引伸出与II的平行线II,表示扣除了金融体系经营成本后的投资线。这样,在均衡状态下,金融体系的放款利率为E(=ON),存款利率为X(=O)。
图1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如果由于政府管制等人为因素,造成最高存款利率为OC,在这一利率水准上,资金的供应为CA,需求为CB,因此,AB就表示资金需求缺口。金融体系就不得不运用“配给”的方式来提供信贷。结果,一小部分能获得银行信贷的特权阶级,便能获得等于AHDC的额外利润。因为,他们的投资收益为OF,但付出的利率仅为 OL(CL=EX=GH)。而且,由于投资未能扩展至均衡点,因此,整个社会的损失可由三角形AXH表示。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能从CA增至NE,则生产者的剩余为四边形AXEG,减去金融体系经营费用XEGH后,尚余AXH。最后,如果金融体系具有高度的垄断性,从而能将放款利率提高至OF,则超额利润 AHDC便会从借款者手中转移至金融体系。然而,从社会观点考察,无论是那些具有特权的借款者还是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体系,只要能从贷款的分配获取超额利润,都表明资源的无效率运用和不公平的分配。
经济逻辑
金融压制通常是指存在一系列的繁杂的行政控制或税收机制,从而阻碍金融体系正常、健康发展的状况(P.Newman等,1992),这种状况进而使得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麦金农(1973)和肖(1973)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分别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书中打破了前人只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真实变量的传统,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在这两本书及他们的其它一些著作中,两人各自提出了关于“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理论。由于两人的理论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且都十分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故两人的理论也被统称为“金融中介理论”。 货币是金融体系的一种债务,而不是社会财富,因而其与实际资本之间不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对货币需求的基础是货币在清算和支付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货币的使用减少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改善了投资收益与投资结构,并通过多样化和专业分工降低了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如果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过低,则在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金融中介活动受到抑制,储蓄和投资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压制主要发生在一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据估计,当把金融压制程度折换成税收等量后,其占这些国家GNP的比重在部分年份甚至达到了20%或以上(P.Newman 等,1992,p.89)。在那些通货膨胀率高且不稳定的国家,金融压制程度也同样不稳定,它通常与通货膨胀率相关,因为受控制的利率与均衡利率的差距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上升。但金融压制最极端的情况是在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仅控制着利率,也控制着信贷的总量与流向,银行实际上只是政府的记账单位,资本市场(如股票和债券)也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抑制和排斥。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体制单一,经济生活的主体是公有制企业 (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除保留少量的个体工商业者外,私营企业没有发展的余地,相应地,资金则以低利率(或直接由财政无偿调拨)的形式流入公营部门,个体工商业者和住户被排斥在外。
金融压制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世界银行的一份政策研究工作报告(PRWP)指出,金融压制经济中各项金融发展的指标平均仅为OECD国家的一半左右。该报告从金融深度指标(M3/GDP)、证券市场发展水平指标(证券市场资本化在GDP中的比重)、私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指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及商业银行所有权指标(银行体系的独立性与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4个方面比较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OECD国家的金融结构,结果表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最低,平均不及 OECD国家的一半,亚洲国家略高一些,但仍低于OECD国家。(Demirgü-Kunt等1994)
三种形式
第一、价格扭曲。资金的价格是它的利率,金融压制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际利率(存、贷款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据统计,1980年,在42个接受世界银行结构调整贷款的发展中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的实际利率为正数(玻利维亚、巴西、中非共和国、智利和哥伦比亚) (Jayarajah&Branson,1995)。对银行体系规定过高的(超过风险要求的)准备金率和流动性比率也是价格扭曲的一种形式,这可以看成是压低利率的另一种表现。金融压制经济中的价格扭曲还可体现为对政府、国营企业或特权部门的强制性低利息信贷,以及外汇市场中的汇率控制和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关税与各种非关税壁垒等。在金融压制经济中,本币汇率经常被高估,外汇与进出口受到严格的控制,这导致出口减少,国际收支恶化,在国内储蓄率低的情况下,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并存,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第二、结构单一。在金融压制经济中,金融市场极不发达,信用工具少。一方面,储蓄和信贷是最主要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缺乏或者其发展受到控制。结构单一是对价格扭曲的重要补充,因为:(1)如果存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货币与真实资本将表现为替代关系,则货币需求与投资将成反方向变动,投资将成为利率的减函数;(2)在真实利率被压低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市场缺乏,而银行体系的非价格竞争(如增设分支机构等)不受限制,或者国家实施各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储蓄计划,银行体系仍然有可能吸收到较多的储蓄量。
第三、市场分割。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金融压制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一方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的、但却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则是传统的、落后的、小规模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如钱庄、当铺及地下金融市场等。其次表现为与“二元”体系相关或不相关的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有组织的金融机构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贷款利率,将资金贷给公营部门及少数大企业(在存在政府直接信贷配给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大量小企业及住户则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非正式金融机构获取所需的贷款。[1]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外汇佣金
服务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MG金融集团
销售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外汇
FDI
投资
Writer
银行
阴烛
管理
MACD
企业
width
黄金
冲账
短期同业拆借
Theta
peg
货币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产品
巴塞尔资本协议
计期汇票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标准普尔(S&P)
金融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公司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指标
选择权买方
资金
百分比回撤
单位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股票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