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利润
什么是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所谓正常利润,指的是为使厂商继续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利润水平,亦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利润水平。当某一厂商或因为领先采用新技术,或因为拥有某种市场权力,或因为其他原因而使其成本低于其他厂商或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它便可能有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即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中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而在垄断性行业中,它则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可能存在。
超额利润的源泉
获取超额利润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供不应求产生的超额利润
这种方式获得的超额利润最短暂,也最不稳定。自由竞争市场中供需会自动调节,当出现超额利润时,其他竞争者迅速加入,供需平衡很快恢复正常,超额利润消失。
周期性行业阶段性获得的超额利润属于这种类型。景气度高峰来临时,需求急剧上升,萧条期大幅降低的产能使供需产生巨大落差,形成严重的供不应求。这时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销售火爆,企业获得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的获得是很脆弱、不可持续的,竞争者产能大幅扩张、景气度拐点的出现使超额利润迅速消失并可能形成亏损。
科技企业由于暂时的技术领先或创新也可能获得短期的超额利润。科技行业的特性使这种领先或创新很快被模仿、替代、超越,大量逐利资本的进入也使所有细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微利成为常态,象微软这种能依靠技术垄断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凤毛麟角。
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较供不应求获得的超额利润稳固。但成本领先战略更依赖于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规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规模经济是这类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一旦这种优势被其他竞争者超越,超额利润很容易消失。优秀的最高管理层离去或者管理、成本控制出现问题,对超额利润的影响也很大。同时上述的这些优势也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的,所形成的壁垒是脆弱的。沃尔马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优秀的管理、庞大的规模、先进的信息系统、近于苛刻的成本控制,使沃尔马获得成功,但对于人力成本的过度控制使沃尔马臭名昭著。
最稳固、最持久的超额利润来自于特许经营权
垄断、商誉、独占性建立起强大的壁垒,把新的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在行业内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使同业难于超越。这种超额利润由于坚固壁垒的保护,所以是稳定并可持续的。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可以轻易地获得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甚至容许平庸的管理层的存在,而对超额利润影响甚微,即是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
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有几个种类,如行政垄断、品牌垄断、自然垄断等。其中拥有强大商誉的品牌垄断是最强大、最具成长性、最持久的垄断,投资者若希望获得超额利润,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于这类型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超额利润的秘密
资本市场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这一点看来毫无疑问,那么任何希望获得更多收益的举动都似乎是徒劳的,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韦尔奇时代,GE实现了接近1000次收购,这些收购奠定了今日的GE,毫无疑问的是,财务上实现了超额利润。当然我们知道,GE所进行的不仅是财务上,股权的拥有,他介入到企业的经营之中,实现的实际上是经营利润,这对应了GE卓越的人才培训体系。
资本市场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将企业超额利润的潜力,以不同的市盈率水平拉平,投资者获得的依然只能是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只存在于经营本身。
巴菲特没有向他拥有的企业派遣管理人员,当然他反复强调,他们并不提供这项“服务”。但是,巴菲特同样获得了超额利润。这使我们从新回头来审视,到底什么是经营?
显然,经营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具体的企业运营,“经营”反映了一种信息不对称,“经营”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深度信息”。换句话说,只有买错,没有卖错。有人对房地产有更多了解,他并不是从房地产市道的变化中赢利,而是从对房屋本身的理解,虽然他同时也能受益于房地产价格的普遍上升。
现在我们似乎就能得出一种结论:财经评论人,或者经济专家所涉及的“浅信息”,或者也可以称之为“表层信息”,诸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政府的财政政策、世界原油价格的波动,或者也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研读,都会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以至于很难从中获得利润。换句话说,这些活动不具备太积极的意义,对渴望获得超额利润的投资者来说就是如此。
必须要掌握深度的信息。这和财经新闻类似,财经记者可以通过企业发布的新闻发布会,来获取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对读者的帮助也可能很有限。需要深入地获取信息,从企业的普通员工,或者是管理人员,也许是企业的供应商及顾客。
某种意义上要比企业运营者知道得更多,股票无疑是企业经理发行的,这已经造成了信息上的不对称。好在企业经理对企业本身有感情上的干扰,既然这间企业正是他在运营,未必会准确评估企业的实际价值。此外,执行人强调的是执行能力,应对变化的反应,但是投资则强调了对事物认识的归纳能力。当然是这样,外部投资者,比如李嘉诚在缺乏对企业细节认识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和内部人士达成,从长期看十分有利的股权协议。
当然我们整天呆在家里,是不可能获得市场搏弈上的优势的。需要花费时间对产业和企业有相当深入的理解,无疑,前提是拥有企业运营的背景知识。另一种选择是,消极投资,例如持有指数基金,获得一个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