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

起源和发展

银行" alt="商业银行" src="http://a2.att.hudong.com/32/38/01300000167882121705385537546_s.jpg">英格兰银行: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

银行是由货币经营业演变而来的,而历史上的货币经营又是在货币兑换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可以说,货币经营业是银行的先驱。货币经营业与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信用活动,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发源地,中国早在11世纪就出现了“银行”一词,从17世纪开始,银行这一新型行业金融机构开始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在英国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银行,它的成立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志。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不同,但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遵循两种传统。

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英美等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至今仍以短期自偿性商贷款为主。这种传统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保持银行的安全性和清偿力;缺点是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是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商业银行不仅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而且提供长期贷款,甚至可以投资企业股票债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发展,为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提供财务咨询、财务支持等投资银行服务

至今(2009年),不仅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少数欧洲国家坚持这一传统,而且美国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也有向综合银行发展的趋势。这种传统的优点是利于银行开展全面的业务经营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缺点是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因而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征

银行" alt="商业银行" src="http://a2.att.hudong.com/74/37/01300000167882121705370735984_s.gif">中国主要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比较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金融资产负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通常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经营大量货币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

2)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3)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信息系统;

4)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

5)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银行信用中介" alt="商业银行信用中介" src="http://a1.att.hudong.com/53/35/01300000329092125360359104103_s.jpg">商业银行信用中介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职能,并通过这些职能国民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

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充当将经济活动中的赤字单位盈余单位联系起来的中介人的角色。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多层次的调节作用:将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借助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通过客户活期存款帐户资金转移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发挥支付中介功能主要有两个作用:节约了流通费用;降低银行筹资成本,扩大银行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节省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在国民经济中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利用其在发挥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融资代理信托租赁、代收代付等各种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服务功能,商业银行既提高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加强了银行与社会联系,扩大了银行市场份额;同时也获得了不少费用收入,提高了银行盈利水平。

外部组织形式

银行" alt="商业银行" src="http://a0.att.hudong.com/16/42/01300000167882121705426742035_s.jpg">花旗银行是典型的集团制银行
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这一体制主要集中在美国

优点

首先,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兼并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其次,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此外,由于单一银行制富于独立性和自主性,内部层次较少,因而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管理起来也较容易。

缺点

首先,单一制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其次,单一银行制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了行的竞争力;再次,单一制银行的业务相对集中,风险较大。随着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的普及,单一制限制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弊端也愈加明显。

分支银行

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制即总行除了领导和管理支行处以外,本身也对外营业;而在总管理处制下,总行只负责管理控制支行除,本身不对外营业,在总行所在地另设分支行或营业部开展业务活动。

优点

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分支机构众多,便于银行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经营风险;在总行与分行之间,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大幅度地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拨也十分方便;易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广泛开展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

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实行这一制度的银行规模大,内部层次多,从而增加了银行管理的难度。但就总体而言,分支行制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各国银行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

集团制银行又称为持股公司银行,是指由少数大企业或大财团设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控制收购若干家商业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非银行性控股公司,它是通过企业集团控制某一银行的主要股份组织起来的,该种类型的控股公司在持有一家银行股票的同时,还可以持有多家非银行企业股票

二是银行性控股公司,是指大银行直接控制一个控股公司,并持有若干小银行股份

内部组织结构

银行" alt="商业银行" src="http://a4.att.hudong.com/60/33/01300000167882121705334285182_s.jpg">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

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按《公司法》组建的,它们的组织结构大致相仿。他们的组织结构一般可分为3个系统,即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其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决策系统

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组成。股东大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股本招募中购买银行发行的优先股票投资者成为银行的优先股东,购买银行发行的普通股票投资者成为银行普通股东。

股东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权限包括: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有关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方针和对各种重大议案进行表决;修改公司章程等。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

董事会代表股东大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对股东大会负责。商业银行董事会主要具有以下一些重要权力:确定银行经营决策,董事会一般不直接参与银行的日常工作,但银行经营的重大问题要与董事商议,由董事会作出决策;董事会有权任免银行管理人员,选择熟悉银行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具体管理银行;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如执行委员会、贷款委员会、考评委员会等,通过其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督。

执行系统

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其领导的各业务部门组成。总经理(行长)是商业银行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总经理(行长)的主要职权是执行董事会的决议,组织领导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在总经理(行长)的领导下,商业银行还要设置若干个业务、职能部门及部门经理

监督系统

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监事会和稽核部门组成。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代表股东大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商业银行稽核部门是董事会或管理层领导下的一个部门,其职责是维护银行资产的完整和资金的有效营运,对银行管理经营服务质量进行独立的评估。

资产 现金存放同业
存放中央银行
拆放同业
存出发钞基金
贵金属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产品资产
客户贷款垫款净额
证券投资:可供出售证券、持有至到期日债券贷款应收款
投资公司
投资联营企业合营企业
固定资产
投资物业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资产
负债 同业存入
中央银行负债
发行货币债务
发行存款证及同业拆入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产品负债
客户存款
发行债券
借入其他资金
应付税款
退休福利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其他负债
股东权益 本行股东应享权益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一般准备及法定储备金
分配利润
可供出售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储备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库藏股

1)信用风险

2)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

3)市场风险

4)利率风险

5)流动性风险

6)操作风险

7)法律风险

8)声誉风险

经营目标
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alt="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src="http://a2.att.hudong.com/52/38/01300000329092125360385123860_s.jpg">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是在保证资金安全、保持资产流动性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盈利,即通常所说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即要求银行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商业银行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该项资产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则该项资产流动性就越强。负债流动性是指银行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衡量银行负债流动性的标准也有两个:一是取得可用资金价格,取得可用资金价格越低,该项负债流动性就越强;二是取得可用资金的时效,取得可用资金的时效越短,则该项负债流动性就越强。

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这一原则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盈利主要来自于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与劳务收入等;其业务支出包括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借入资金利息支出贷款投资的损失以及工资、办公费、设备维修费、税金支出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个权衡利害、趋利避害的过程,在决策时应该坚持盈利性和安全性权衡的原则。首先,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其次,安全性与盈利性是一对矛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信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统一。它是银行管理者决策的依据。

中国现状

中国目前(指2009年)存在的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出口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华夏、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渤海、广发、兴业、浙商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10家城市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