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是一个著名的企业战略模型,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
  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自内而外的企业战略(Inside-out Corporate Strategy)
  传统的自外而内(Outside-in)战略(例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总是将市场、竞争对手、消费者置于战略设计流程的出发点上。核心竞争力理论恰好与其相反,认为从长远来看,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否以低成本、并以超过对手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够造就料想不到的产品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企业围绕其竞争力整合、巩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能力,据此,小企业能够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了的商业环境。核心竞争力是具体的、固有的、整合的或应用型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种不同组合。
  Hamel和Prahalad在他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驳斥了传统的组合战略。 根据他们的观点,把战略事业单元(SBU)放在首位,是一个明显的时代错误。 Hamel和Prahalad认为,应该围绕共享的竞争核心来构建企业

  SBU的设置必须要有助于强化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中心部门如财务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层面,它要能够为企业的战略体系链接、竞争力构建增加价值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有四个:
  1. 价值性。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 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
  3. 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识别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测试
  1. 为企业提供通向广阔的多样化市场的潜在通道。
  2. 使企业能够从生产顾客所需产品中获得巨大回报。
  3. 竞争者难以复制。
构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通过一系列持续提高和强化来实现的,它应该成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从战略层面来讲,它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在设计、发展某一独特的产品功能上实现全球领导地位。
  企业高管在SBU的帮助下,一旦识别出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项目、人员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竞争核心。 企业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要清楚围绕企业竞争核心的人员配置、数量以及质量。 肩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员应该被经常组织到一起,分享交流思想、经验。
核心僵化?
  必须注意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僵化的核心。 对于企业来说,学习培养一个竞争核心难,遗忘一个竞争核心同样困难。 企业不遗余力地构建了一项核心竞争力,有时候却又可能忽略了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则面临着固步自封的危险。
">编辑]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在企业中应用
  测度企业集群的核心能力以及分析相应的竞争优势,是我们寻找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要素的目的。为此,利用宏观经济增长的索罗模型,来构建区域经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集群的总资本、集群的规模、技术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到衡量集群间竞争优势的方法。假定在某个区域中,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Y(在一定程度上以产量来衡量),企业集群的总资本为K,技术进步水平为A,企业集群的规模为N(以集群内厂家的个数来代表规模这个特征),产业附加值比例为s,则sY表示某一特定的利润水平(以行业利润率衡量),集群内厂家的年增长率n,技术增长率g,净投资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0/4/8/048eabea0fbc2a83cb9458a53c303ddb.png" alt="\dot{k}">(即利润水平-损耗水平),则在损耗水平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7/0/3/70307fb9fedeccac6fffbb2ab8c6edda.png" alt="\dot{k}=sY">
  1.集群竞争优势函数及其假设。类似于生产函数的定义,我们将集群的竞争优势表示为:
  Y=Ka(NA)1 − a (0<a<1)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
  (1)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原则;
  (2)技术因素是外生的(系统内无法改变),且以固定的比例增长,存在关系如下:A=A0egt,对等式两边先求对数,然后对时间(t)求导,并将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5/2/b/52bb41bb5eefaddc6ff3f73a9f2b28fe.png" alt="dt\over dA">用A表示,即得技术平均年增长率为一常数,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f/f/b/ffbf318585f0c732009d21fdbd22f0d3.png" alt="\dot{A}\over A"> = g。
 2.模型推导。(1)将公式1等式两端同时除以AN,表示在不考虑技术情况下的单位企业资本
  用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7/9/179efeb733affd85a0d17a947212bb5d.png" alt="\overline{y}">表示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6/5/7/6578c2a2ba359fe9019d29f695e6272f.png" alt="Y\over AN">,以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7/9/179efeb733affd85a0d17a947212bb5d.png" alt="\overline{y}">表示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c/e/c/cec377cfd3b2473172193ce63fb85d2d.png" alt="{K/N}\over A">,及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7/9/179efeb733affd85a0d17a947212bb5d.png" alt="\overline{y}">=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e/3/7/e376b0850c5eaf1f0c433fd135aabf45.png" alt="\overline{k^\alpha}">。
  该式的含义为群内单位企业竞争优势技术比率=Bα(B是单位资本技术比例)。
  由于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2/2/7/227dd3df87410c87bda520c92bbd65a7.png" alt="\overline{k}">=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8/7/9/879320ac66a79d49ace3cb4dce700206.png" alt="K\over AN">,对等式两边求对数,再对时间(t)求导,则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a/f/6/af6802405eee1fe43f4e17b9e320e4c2.png" alt="1\over \overline{k}(t)">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9/e/e/9eedd61e32f7a8e70e171028a7e5dc08.png" alt="\times">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2/d/1/2d13caa0971e86da52a32a19f23d537a.png" alt="d\overline{k}(t)\over dt">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a/2/4/a240d53515bb5429d986f5f84ec5dc41.png" alt="1\over K(t)">×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3/4/9/3498d96145d84dd4c1bcc9d5dbc2c602.png" alt="dK(t)\over dt">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8/3/3/833a415f91e17ea2d4977fdca21fb916.png" alt="1\over A(t)">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e/f/d/efd2618464bd45d92d78ac8b1304bf60.png" alt="dA(t)\over dt">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c/b/3/cb322eac1fd9047649cb57d00500e8af.png" alt="1\over N(t)">×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c/2/3/c23ba3a09b1226a65dd345f2263f84f7.png" alt="dN(t)\over dt">简化为: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3/2/5/325f355128cf0ab70198e1b29e228b78.png" alt="\dot{\overline{k}}\over \overline{k}">=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0/6/4/064e23539cb2811fbb30e245b42630d5.png" alt="\dot{K}\over K">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f/f/b/ffbf318585f0c732009d21fdbd22f0d3.png" alt="\dot{A}\over A">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8/c/18c5b6fe34c69626cfb5aec570eabcb1.png" alt="\overline{N}\over N">

  其中: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d/a/0/da0551922ce082a81f050f152b254215.png" alt="\dot{\overline{k}}">表示单位企业资本年增长率;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0/d/e/0de2b3d76999925d5717ea05cbc66183.png" alt="\overline{K}\over K">表示集群资本总量年增长率;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3/b/6/3b65b9b2d6d9585b14dff658a56a6d7a.png" alt="\dot{A}">\A表示集群技术年增长率,即g;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9/e/19ebd97b6cc618b6fbb322ffec8fc323.png" alt="\dot{N}\over N">表示集群内企业个数年增长率,即n。
  (3)代入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3/2/5/325f355128cf0ab70198e1b29e228b78.png" alt="\dot{\overline{k}}\over \overline{k}">=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0/6/4/064e23539cb2811fbb30e245b42630d5.png" alt="\dot{K}\over K">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f/f/b/ffbf318585f0c732009d21fdbd22f0d3.png" alt="\dot{A}\over A"> -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8/c/18c5b6fe34c69626cfb5aec570eabcb1.png" alt="\overline{N}\over N">=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e/2/3/e23644f7e95b26ec6b0ec69904ca8c85.png" alt="sY\over K">-g-n,等式两边同乘以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2/2/7/227dd3df87410c87bda520c92bbd65a7.png" alt="\overline{k}">,其中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d/a/0/da0551922ce082a81f050f152b254215.png" alt="\dot{\overline{k}}">为单位企业资本增加量。
  (4)索罗模型在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方面的形式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a/6/3/a63782681963c0c9962175c43573f06e.png" alt="\begin{cases} \overline{k^\alpha} \\ \dot{\overline{k}}=\overline{sy} - (g+n) \overline{k} \end{cases}">
  若使集群竞争优势达到平衡状态,即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b/e/9/be9dbadff48b789c38893b81c3d04d81.png" alt="\dot{\overline{k}}=0">,又因为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2/2/7/227dd3df87410c87bda520c92bbd65a7.png" alt="\overline{k}">为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6/5/7/6578c2a2ba359fe9019d29f695e6272f.png" alt="Y\over AN">,则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7/e/a/7ead37e291a4e254f05ef79f76218dfd.png" alt="Y=AN\frac{s}{(g+n)}^{\frac{a}{1-a}} =A_0e^gtN \frac{s}{(g+n)}^{\frac{a}{1-a}}">.
  由公式可知,集群的竞争优势和g,s,n三因素密切有关。s越大,即行业附加值比例越高,集群的竞争优势越明显;g越大,即技术增长率越高,集群的竞争优势越明显;n越小,即集群内厂家的年增长率越低,集群的竞争优势越明显。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集群企业应选择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重视技术改进和创新,稳定群内企业的状态,避免大幅波动。这里考虑到Y的难以预测性,应根据事实的集群状况,确定出一个行业竞争优势的平均标准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7/9/179efeb733affd85a0d17a947212bb5d.png" alt="\overline{y}">,当某一集群根据模型计算出竞争优势Y后,经Y与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7/9/179efeb733affd85a0d17a947212bb5d.png" alt="\overline{y}">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集群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当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3/0/3/30393500f9a0bff838f075b5accae483.png" alt="Y>\overline{y}">时,该集群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要比行业平均水平强。
  可以预见,未来社会企业企业之间联合、合作的范围将会更广,层次将会更深。由于集群企业具有较单个企业更为牢固的双层核心竞争力及由此体现出的显著优势,集群企业将会成为未来商业竞争的主要载体,评估影响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因素也就体现出其更现实、更实用的价值
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案例分析 ">编辑]案例一: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沃尔玛从建店伊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最大 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2002-2005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连续4年位居榜首。沃尔玛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之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天平价——低成本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零售业的关键是顾客满意度。“天天平价”作为沃尔玛长期奉行的经营宗旨,也正是沃尔玛着眼于顾客的举措。这里的平价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减价促销活动,而是长期稳定的保持商品低加价率。要保证低价格竞争战略的实施,关键是低成本核心竞争能 力的培育,其前提就是要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
  1.控制进货成本
  进货成本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在进货方面,沃尔玛采取了以下降低成本的做法:一是采取中央采购制,尽量实行统一进货。尤其是对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高知名度商品,如可口可乐、柯达胶卷等,沃尔玛一般是将一年销售商品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集中采购提高了企业供应商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有利 于降低商品采购成本。二是和供应商采取合作的态度。沃尔玛除 宣称不收取供应商的任何进场费用之外,还主动为供应商提供必 要的信息技术支持,通过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 第一时间了解沃尔玛的销售存货情况,及时安排生产和运输。供应商因效率的提高而成本降低,沃尔玛也依靠供应管理取得了成本优势,将从中获得的优惠让利给顾客。
  2.控制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是衡量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沃尔玛建立了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拥有全美最大的公司卫星通讯系统和最大的公司运输车队,所有分店的电脑部和总部相连,配送中心实现全自动化运行。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
  3.降低经营成本
  沃尔玛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任何细小的环节上。在沃尔玛的各线管理人员办公室里,看不到昂贵的办公用品、家具和地毯,也没有豪华的装饰。沃尔玛明文规定,职员因工外出时,需两人住一间汽车游客旅馆;商店里诸如照明设施、空调设备等出于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也实行统一管理公司激励员工尽 力为节省开支出谋划策,并不断奖励和提拔那些在损耗控制、货品陈列和商品促销有创意的员工;沃尔玛尽量减少广告费,他们 认为保持“天天平价”就是最好的广告。沃尔玛的全体工作人员自上而下都要为削减成本努力,大型削减成本的措施和上百条削 减成本的小技巧相辅相承,使得沃尔玛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其它 同行业竞争者。正是通过这些措施沃尔玛成功地控制成本,不断 培育其低成本核心竞争力,为“天天平价”提供有力保证。
  二、顾客至上——优质服务能力的培育
  市场竞争的严峻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企业如不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将无法生存下去。对零售业来说,则更是如此。沃尔玛即深谙此理,将“顾客至上”排在公司目标的第一位。
  只要有关顾客利益,沃尔玛总站在顾客的一边,尽力维护顾客的利益。这一点反映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尤为突出。沃尔玛始终站在消费采购代理的立场上,苛刻地挑选供应商,顽强地讨价还价,目的就是做到在商品齐全、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向顾客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
  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是:顾客是老板,顾客永远是对的。每个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者经理工作,其实你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你们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为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感到愉快,沃尔玛要求其员工服务要超越顾客的期望值:要主动把顾客带到 他们找寻的商品前,而不是仅仅给顾客指一指;主动与顾客热情打招呼,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员工要熟悉自己部门商品的性能优点、特点和价格高低,保证顾客趁兴而来,满意而归。
  沃尔玛一贯重视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经常在商店开展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社区慈善捐助、娱乐表演、季节商品酬宾、竞技比赛、幸运抽奖、店内特色娱乐、特色商品展览 和推介等,吸引广大的顾客。在沃尔玛,每周都进行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管理人员根据收集到的顾客反馈信息即时更新商品的组合,组织采购,改进商品陈列摆放、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使顾客在沃尔玛不但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且得到满意的全方位的购物享受。
  公司还为顾客提供“无条件退货”保证。在美国只要是从沃尔玛购买的商品,无任何理由,甚至没有收据,沃尔玛都无条件受理退货。高品质服务意味着顾客永远是对的。沃尔玛宁可要回一件不满意的商品,而不愿失去一位不满意的顾客。
  正是这种时刻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对待顾客的优良服务品质,使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从而带来了巨大回报。
  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
  有效的商品配送是保证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为沃尔玛赢得了竞争优势,是沃尔玛成功的保证。
  1969年,沃尔玛建立了第一个配送中心。目前,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已经达到62个,为全球4000多个店铺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商品的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完整的物流 系统不仅包括配送中心,还有更为复杂的资料输入采购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如下图所示。
tp://wiki.mbalib.com/w/images/2/23/%E6%B2%83%E5%B0%94%E7%8E%9B%E9%85%8D%E9%80%81%E7%B3%BB%E7%BB%9F.jpg" alt="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width="460" height="221" longdesc="/wiki/Image:%E6%B2%83%E5%B0%94%E7%8E%9B%E9%85%8D%E9%80%81%E7%B3%BB%E7%BB%9F.jpg">
  沃尔玛还拥有全美最大的公司运输车队,车队采用电脑进行车辆调速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跟踪,保证了灵活性和为一线商店提供最好的服务,构成其供货系统的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每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快速的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
  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配送中心的每种商品都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由激光扫描器和电 脑追踪每件商品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传送带直接将货物传送到正确的卡车上。许多商品配送中心停留的时间总计不超过48 小时。配送中心每年处理数亿次商品,99%的订单正确无误。
  4.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管理效益的基础。一条供应链要做到上中下游各环节协调,必须先在各环节主体间建立和运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沃尔玛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遗余力,它斥巨资建成了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使自己在技术方面始终遥遥领先。利用先进 的电子通信手段,沃尔玛可以保持商店销售配送中心同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同步。沃尔玛管理手段的高度信息化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对其成功功不可没。
  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就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也与供应商建立了联系。厂商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配销系统和数据中心,直接从POS得到其供应商品流通动态状况,如不同销售点及不同商 品的销售统计数据,沃尔玛各仓库的存货和调配状况,销售预测、电子邮件及付款通知等等,以此作为安排生产、供货和送货的依据。生产厂商和供应商都可通过这个系统查阅沃尔玛产销计划,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管理
  全美最大的公司卫星通信系统,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张发挥了 极大的优势。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全球4500多个店铺销售、定货、库存情况可以随时调出查问。公司5500辆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每辆车在什么位置,装载什么货物,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总部一目了然。可以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03年,沃尔玛又宣布与IBM合作,建立全球采购和物流控 制的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这意味着Wal-Mart从传统昂贵的放 “卫星”的EDI信息交换方式改为更先进和便宜的互联网网络技 术 Wal-Mart的网络系统将更加细微和发达。正是在信息技术的 支持下,沃尔玛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管理反应进行全球运作。
  5.独特的企业文化
  沃尔玛一向强调忠诚努力的员工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性,认为善待每一位员工才能善待每一位顾客。在沃尔玛,公司员工不被称作雇员,而称为合伙人或“同仁”。山姆认为,顾客、员 工和股东都是公司的上帝。公司要靠员工团结一致的献身工作才 能成功;反过来,公司也要照顾好它的员工,让他们感到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自己是公司的一员。公司员工利益的关心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是几条标语式的企业文化理论,而是有一套 详细而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就是沃尔玛面对竞争能够表现得极为出色的原因。
  在沃尔玛公司里,所有的员工都受到平等对待。沃尔玛的每个员工想为企业经营献计献策,都有机会充分表达出来。开放 并且良好的沟通环境使每位员工都可以向经理表达他的看法,包括建议也包括不满。
  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利润分享计划,规定任何一名加入沃尔玛一年以上并且在一年中至少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参与公司利润分享。该计划同时为员工提供丰厚的退休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 15% 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80%以上的员工或借助利润分享计 划或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
  根据“员工折扣规定”,员工员工配偶及其被赡养人,在沃尔玛购物时,许多种正常价格商品可以打1O%的折扣。对于那些在沃尔玛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沃顿基金会向他们即将高中毕业的子女提供奖学金。
  总之,合伙关系在沃尔玛公司内部处处体现出来,它使沃尔玛凝聚为一个整体,使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为着公司的发展壮 大而不断努力。
  四、小结
  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扎根于顾客至上、员工满意的核心 企业文化中。”天天低价”是沃尔玛对顾客长期不变的承诺。品种繁多、价廉物美商品,方便的购物时间、免费的停车场以及 微笑、友善、热情、愉快的购物环境,维系了忠诚的客户群体;对员工利益的关注激励着满意努力的员工一起行动,不断创新,比竞争者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并借助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这种关系,不仅保证了为顾客提供“天天低价”的优质产品,而且能以最快速度对顾客需求变化做出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案例二: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tp://wiki.mbalib.com/w/images/3/38/%E6%88%BF%E5%9C%B0%E4%BA%A7%E4%BC%81%E4%B8%9A%E6%A0%B8%E5%BF%83%E7%AB%9E%E4%BA%89%E5%8A%9B%E5%88%86%E6%9E%90%E6%A8%A1%E5%9E%8B.jpg" alt="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width="763" height="545" longdesc="/wiki/Image:%E6%88%BF%E5%9C%B0%E4%BA%A7%E4%BC%81%E4%B8%9A%E6%A0%B8%E5%BF%83%E7%AB%9E%E4%BA%89%E5%8A%9B%E5%88%86%E6%9E%90%E6%A8%A1%E5%9E%8B.jpg">
相关条目核心竞争力识别工具参考文献
  1. ↑ 刘娟,谢守祥. 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 科技管理研究, 2004,(05)
  2. ↑ 张堃,史伟.沃尔玛核心竞争力探秘.2007,25
C.K. Prahalad,Gary Hamel - The CC of the CorporationMichael Goold,Andrew Campbell - Corporate-Level Strategy C.K. Prahalad,Gary Hamel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中译本《竞争大未来》,台湾智库股份有限公司,1995;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