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
EDI的定义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方式。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之前,曾是一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包括买卖双方数据交换、企业内部数据交换等。
EDI的发展
实际上,EDI的发展已经至少经历了20多年,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已经充分显示了商业领域对其重视的程度。人们将EDI称为"无纸贸易"(Paperless Trade),将EFT(电子转帐)称为"无纸付款"(Paperless Payment)已经足以看出EDI对商业运作的影响。
如果追溯EDI的历史,EDI最初是来自于EBDI(Electronic Business Document Exchange,译为电子商业单据交换)。其最基本的商业意义就在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商业单据,例如订单、发票等,然后直接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给商业伙伴的计算机里。这里的商业伙伴指的广义上的商业伙伴,它包括任何的公司、政府机构、其他商业或非商业的机构,只要这些机构与你的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带有结构性的数据的交换。EDI使用者从此项应用所得到的好处包括: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减少错误;减少库存、改善现金流动,以及获取多方面的营销优势等。
由于实施EDI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用通过第三方服务方的增值服务,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商业纸单证的交换,而纸面单证的电子交换是建立标准化信息基础上的,因此EDI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商业数据的标准化和增值网络服务商的发展过程。
当然,计算机之间进行电子信息传输有许多标准,特别是在不同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需要有很强的标准。如果我们排除操作系统、程序语言和其他一些硬件标准,EDI至少涉及如下两方面的标准问题:
(1)数据标准(Data),指的是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这也是EDI的具体标准;
(2)协议标准(Protocol),指的是一台电脑与另一台电脑之间对话所遵循的规则。
在EDI的发展历史中,真正推进EDI发展的是那些独立的EDI网络增值服务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电信政策是逐步放宽,私营网络增值服务商的出现,使EDI走向了商业化发展的前沿。
1988年三月之前,按照当时的法规,美国和英国的网络服务商不能只经营数据的单独传输业务,当时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任何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必须要包含增值(Value-added)的服务部分。这意味着作为第三方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租赁线路从事网络服务业务,但是不能提供数据的传输业务。它们必须从事与数据本身或者信息相关的服务,也就是当数据或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时,该数据或信息要比信息发出者发出数据或信息时具有更大价值。当然,对于增值的概念也有许多存在争论的地方,但是,这些法规毕竟对EDI的增值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EDI服务商在寻求更广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从这开始,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也被称为VANs(Value-added Networks,译为增值服务网络)。
网络服务商除了对数据提供增值服务外,一般都"拥有"并经营该网络,例如提供邮件储存服务、协议转换服务、数据翻译服务等都属于增值服务。
英国政府为了简化管理规范,也将通过电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的网络提供商称为VADS(Value-added Data Service)。VADS所提供的服务除了EDI之外,还可能包括闭路电信系统 (Videotex)、数据库、电子邮件、公告栏和客户信息服务、协议转换、文件传输、文字处理转换、软件分拨、X.400报文服务、X.500目录服务 。
许多增值网络服务商将EDI纳入其服务领域,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1)电信增值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导致了全球电信管制的放松和电信垄断局面的被打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就700多家网络服务商拿到了经营的许可证。
(2)全球网络互联和系统集成的普及,使不同应用系统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为网络服务商提供了全新的和无限的服务空间。
(3)传输协议的标准化,特别是开放的系统互联标准(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为一般网络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可能。
(4)新的信息技术的到来,如,新兴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多层次协议转换和多种的接入方式等,也使得EDI的应用在技术上的阻力越来越小。
(5)全球标准的日益规范和统一,例如全球产品统一编码,商业机构的贸易程序简化和规范等。
(6)来自于商业机构的EDI意识越来越强。网络的连接和标准数据的传输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和空间,优化管理流程和人员结构,甚至可以最终重新配置社会资源。
(7)商务运作的全球化,以及每周7天,每年52个星期,每天24小时的时间连续化使得企业认识到,全球运作必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全球许多行业,如银行业务,网上的证券交易系统等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
70年代,EDI最早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是开始于纸面单据及其信息的标准化,但是较早的EDI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存在传输延时的问题,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当时EDI的应用基本上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输。
而实际上,EDI的应用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企业想与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电子数据交换和联系;另一个就是有些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EDI改善整个行业的整体社会效率。因此,EDI系统较早应用在北美、欧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的汽车制造行业,运输行业,和日用生活用品的批发行业等。这些行业从EDI的应用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例如,美国的汽车行业从EDI的应用中使每辆车节省200美元。
然而,最初EDI的应用毕竟要克服许多障碍,例如,多企业的电脑通信问题、通信网络及其管理问题、不同的传输协议问题、软件问题,以及单据、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等。
到了80年代后期,一些因素促使EDI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电脑系统连接和集成技术的发展、全球通信协议的不断统一、特别是90年代联合国 EDIFACT标准被得到广泛的认可,国际电脑网络服务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适时的库存管理手段EDI逐步从伙伴到伙伴之间关系连接发展到适时的库存管理;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递发展到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电子转帐和清算系统等。
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构成EDI系统的要素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单证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EDI标准体系
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EDI基础标准体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EDI单证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EDI报文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EDI代码标准体系
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EDI通信标准体系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EDI安全标准体系
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EDI应用标准体系
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方式。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之前,曾是一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包括买卖双方数据交换、企业内部数据交换等。
EDI的发展
实际上,EDI的发展已经至少经历了20多年,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已经充分显示了商业领域对其重视的程度。人们将EDI称为"无纸贸易"(Paperless Trade),将EFT(电子转帐)称为"无纸付款"(Paperless Payment)已经足以看出EDI对商业运作的影响。
如果追溯EDI的历史,EDI最初是来自于EBDI(Electronic Business Document Exchange,译为电子商业单据交换)。其最基本的商业意义就在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商业单据,例如订单、发票等,然后直接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给商业伙伴的计算机里。这里的商业伙伴指的广义上的商业伙伴,它包括任何的公司、政府机构、其他商业或非商业的机构,只要这些机构与你的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带有结构性的数据的交换。EDI使用者从此项应用所得到的好处包括: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减少错误;减少库存、改善现金流动,以及获取多方面的营销优势等。
由于实施EDI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用通过第三方服务方的增值服务,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商业纸单证的交换,而纸面单证的电子交换是建立标准化信息基础上的,因此EDI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商业数据的标准化和增值网络服务商的发展过程。
当然,计算机之间进行电子信息传输有许多标准,特别是在不同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需要有很强的标准。如果我们排除操作系统、程序语言和其他一些硬件标准,EDI至少涉及如下两方面的标准问题:
(1)数据标准(Data),指的是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这也是EDI的具体标准;
(2)协议标准(Protocol),指的是一台电脑与另一台电脑之间对话所遵循的规则。
在EDI的发展历史中,真正推进EDI发展的是那些独立的EDI网络增值服务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电信政策是逐步放宽,私营网络增值服务商的出现,使EDI走向了商业化发展的前沿。
1988年三月之前,按照当时的法规,美国和英国的网络服务商不能只经营数据的单独传输业务,当时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任何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必须要包含增值(Value-added)的服务部分。这意味着作为第三方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租赁线路从事网络服务业务,但是不能提供数据的传输业务。它们必须从事与数据本身或者信息相关的服务,也就是当数据或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时,该数据或信息要比信息发出者发出数据或信息时具有更大价值。当然,对于增值的概念也有许多存在争论的地方,但是,这些法规毕竟对EDI的增值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EDI服务商在寻求更广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从这开始,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也被称为VANs(Value-added Networks,译为增值服务网络)。
网络服务商除了对数据提供增值服务外,一般都"拥有"并经营该网络,例如提供邮件储存服务、协议转换服务、数据翻译服务等都属于增值服务。
英国政府为了简化管理规范,也将通过电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的网络提供商称为VADS(Value-added Data Service)。VADS所提供的服务除了EDI之外,还可能包括闭路电信系统 (Videotex)、数据库、电子邮件、公告栏和客户信息服务、协议转换、文件传输、文字处理转换、软件分拨、X.400报文服务、X.500目录服务 。
许多增值网络服务商将EDI纳入其服务领域,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1)电信增值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导致了全球电信管制的放松和电信垄断局面的被打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就700多家网络服务商拿到了经营的许可证。
(2)全球网络互联和系统集成的普及,使不同应用系统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为网络服务商提供了全新的和无限的服务空间。
(3)传输协议的标准化,特别是开放的系统互联标准(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为一般网络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可能。
(4)新的信息技术的到来,如,新兴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多层次协议转换和多种的接入方式等,也使得EDI的应用在技术上的阻力越来越小。
(5)全球标准的日益规范和统一,例如全球产品统一编码,商业机构的贸易程序简化和规范等。
(6)来自于商业机构的EDI意识越来越强。网络的连接和标准数据的传输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和空间,优化管理流程和人员结构,甚至可以最终重新配置社会资源。
(7)商务运作的全球化,以及每周7天,每年52个星期,每天24小时的时间连续化使得企业认识到,全球运作必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全球许多行业,如银行业务,网上的证券交易系统等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
70年代,EDI最早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是开始于纸面单据及其信息的标准化,但是较早的EDI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存在传输延时的问题,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当时EDI的应用基本上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输。
而实际上,EDI的应用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企业想与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电子数据交换和联系;另一个就是有些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EDI改善整个行业的整体社会效率。因此,EDI系统较早应用在北美、欧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的汽车制造行业,运输行业,和日用生活用品的批发行业等。这些行业从EDI的应用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例如,美国的汽车行业从EDI的应用中使每辆车节省200美元。
然而,最初EDI的应用毕竟要克服许多障碍,例如,多企业的电脑通信问题、通信网络及其管理问题、不同的传输协议问题、软件问题,以及单据、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等。
到了80年代后期,一些因素促使EDI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电脑系统连接和集成技术的发展、全球通信协议的不断统一、特别是90年代联合国 EDIFACT标准被得到广泛的认可,国际电脑网络服务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适时的库存管理手段EDI逐步从伙伴到伙伴之间关系连接发展到适时的库存管理;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递发展到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电子转帐和清算系统等。
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构成EDI系统的要素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单证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EDI标准体系
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EDI基础标准体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EDI单证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EDI报文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EDI代码标准体系
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EDI通信标准体系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EDI安全标准体系
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EDI应用标准体系
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服务
外汇佣金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销售
MG金融集团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FDI
Writer
外汇
银行
投资
管理
阴烛
MACD
width
冲账
Theta
短期同业拆借
货币
peg
金融中介理论
外汇交易法
企业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黄金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产品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计期汇票
金融
标准普尔(S&P)
公司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资金
选择权买方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股票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