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概述
在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目前企业的培训效果却难以令人满足。造成企业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企业治理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熟悉程度不够;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差;错误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效果缺乏检查和评估。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培训费用被浪费或者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是一个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员学到他们需要学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及时和适当地应用到工作中去,是为了达到企业的卓越绩效。因此,提升企业培训效果不仅要在提高培训对象的个人才干上下工夫,而且要具备一整套鼓励创造卓越绩效的“组织环境和文化”,并使之与工作要求相配套。
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的原则
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以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必须将企业培训视为生产的充分条件和产品的内在因素,如日本的企业,产品开发与培训开发同步进行;二是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三是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原则: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能体现人本主义治理思想的治理方法,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企业培训则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技能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因此,企业培训是创造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企业培训机制就不可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等各种主要手段和途径使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植根于员工心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企业目标与员工价值取向趋同,使企业发展拥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保持永恒的原动力和新鲜旺盛的发展活力。因此,企业培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培训不断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使职工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所谓内外部培训师指的是除人力资源部之外的其他部门(或单位)的专、兼职培训师。内外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决定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培训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这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培训师因素。这是因为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决定着培训的现场效果。假如培训师具备熟练的培训技能和精湛的业务知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就会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员工假如在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就不会频繁地要求调换工作岗位。因此,企业的高层治理人员在制定员工培训原则时,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内涵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同时也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治理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真正融于一体。所以培训要紧扣企业目标。假如一份培训计划可以使人透视到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份培训计划则是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配合培训活动。如可以考虑将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培训结合起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让员工熟悉到培训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参与培训,避免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监控培训结果。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根据培训时所学的内容,制订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并将员工的行动方案与该员工的直接上司沟通,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评估。
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问题
(一)熟悉上存在诸多误区。企业对员工培训所持的错误观点主要是:培训无用论,即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埋怨培训只开花,不结果;有限效果论,即认为培训效果不明显,潜在的效果对目前来说不合算,为片面节约成本而降低培训投入;培训风险论,即认为经过培训后的员工素质和技能提高了,人员流出本企业的可能性更大。员工对于培训也存在偏见,不少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企业在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而已,对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都没有实际帮助。
(二)培训计划不够科学。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培训工作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仅满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培训缺乏预见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猜测和人才规划工作不到位;企业员工很难参与设计培训计划,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
(三)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员工培训后返回工作岗位,需要一个可以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效益的环境。上级领导的支持,同事间的沟通、互助,资金、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配合作用,才能促使培训效果有效转移到实际工作中去。但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领导不支持、同事不配合、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等情况,从而造成了培训效果转化率低的现象发生,使得企业只见培训,未见成效。
(四)培训方法和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员工培训偏重于“课堂教学”,培训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块培训模式”的效果相差甚远。而且,培训的模式多局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三段模式,由企业请进专家办技术培训班、开专题讲座的情况很少,通过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的国有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五)培训内容落后。企业培训的内容很多,一般由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部分组成。我国的企业培训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在其他方面的培训做的不够,如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内聚力的加强、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方面熟悉不足,导致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态度培训。虽然员工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但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精神,最终结果是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的培训投入白白浪费。
(六)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只注重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如,只对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对于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考评。而外派培训则更简单,只是看培训者有没有培训的合格证书;另外,培训后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是原来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原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甚至连企业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提升培训效果的途径
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培训目的,它是指导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培训工作效果的标准。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企业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而言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队,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
培训原则是指导企业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只有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的主要原则有:
1.前瞻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及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部门而异地进行培训。
2.长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系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
4.实用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理论和技术,企业就应及时地安排培训。
5、效益性原则。企业应注重培训的成本,作好培训预算。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但要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形成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培训组织是企业提高培训效果的要害,也是其实施培训工作的保证。企业加强培训组织主要表现为:
1.组成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培训组织领导工作。培训领导小组可由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助理)、两位员工代表组成,由总经理负责。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
2.保证培训经费。公司每年划拨相当于参训人员上一年度收入的1.5% 一2%的资金或企业上一年度利润的x% (比例可根据各企业的不同确定)作为员工培训的经费。培训资金应专款专用。
3.规定培训时间。企业应保证每一位员工一年应参加培训的时间。时间长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定。
4.加强培训的监督与治理。对培训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监督与治理。
企业培训计划是实现企业培训目的的具体途径、步骤、方法。培训计划应由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企业培训的目的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主要包括: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组织分析要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革新、机构重组、规模缩减、权力下放、团队合作等。任务分析包括核查岗位说明书及要求,了解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完成该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通过任务分析确定参训人员培训的内容。人员分析是分析那些人员需要参加培训,那些不需要参加培训,此项可通过绩效评估完成。
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员工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培训费用。
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员工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层次、同部门、同一个员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所需接受的培训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员工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层次的治理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一般而言,高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新的企业观念;(2)企业经营理念;(3)适应及改造环境的能力;(4)领导控制能力。中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治理基础知识;(3)领导控制能力;(4)作业治理。基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培养下属;(3)指导工作。企业内不同部门所需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部门是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治理等。生产部门的培训内容除与生产作业直接有关的专门培训外,主要还有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治理、制造治理、作业研究、设备治理、机械治理、工具治理、图表治理、运输治理、采购治理、计量治理、品质治理、库存治理、物料治理等。营销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市场调查、营销分析、营销、销售折扣、产品价格、营销组织、促销、广告、宣传、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财务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财务预算、资金筹措与治理、股利分配、经济学、成本原理、成本分析、计量治理、治理数学等。人力资源治理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任用、调配、升迁、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安全卫生、人际关系、沟通劳资关系等。企业培训最好能分层次、分部门进行,这样有助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的培训具体实施原则上应由企业人力资源治理部门负责,其主要的工作应包括:
1.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设计每一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2.培训师的选择及聘请。培训师可来自于公司内部、咨询公司、大专院校、同行业公司。培训师的选择可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师的特长而定。培训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师的聘请应签订工作合同。
3.培训课程描述。课程描述是有关培训项目的总体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目标学员、目的陈述、课程目标、地点、时间、预先预备的培训设备及培训教师名单。培训前应打印成表,发给每一位学员。
4.培训时间的安排。每个培训项目都要制定一个课程时间安排表,它包括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时间安排以及时间间隔的计划。
5.培训场所的安排。培训场地舒适、安静、独立,不受干扰且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在培训中使用范例(如录像、产品样品、图表、幻灯机)。应根据培训的要求安排座位。座位安排有扇形、教室形、会议形、马蹄形。
6.培训资料及器材的预备。每一培训项目都应预备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等。预备培训所需的器材(如,板书用品、录像机、幻灯机、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7.培训资料的保存。为每一位参训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记录每一次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考核结果。对每一项目的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都应保存。
一般而言,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on job training)、脱产培训(0ff job training)、自我培训(self—develop.ment training)等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
1.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指员工在不脱离现有岗位的情况下,接受企业的培训。其主要优点是比脱产培训更轻易实施,可一边工作一边培训,费用较低,培训是实际而非抽象的,可因材施教。其主要的缺点是很难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培训内容无法统一,不利于传授专门的高程度的知识,培训员工的数量少。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现任的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其主要优点是可对大量的员工同时进行培训。员工可在专家指导下专心接受培训并学习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参训者可相互学习提高培训效果,轻易培养参训者团队意识。其主要的缺点是培训费用较高,培训成果无法及时运用,培训会影响工作进度。
3.自我培训。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它是一种主动地行为。
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而言。我们可依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的不同采用如下的培训方法:
1.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对一般的员工的培训方法有:演讲法、会议讨论法、学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践法、专题研讨法等。对治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有:工作轮换法、敏感性练习法、会议讨论法、工作内培训法即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治理培训项目法、A.T.P(Administration training program)行政培训项目法、岗位竞争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验法、团体讨论法、职权分析练习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等。
2.按培训方式的不同。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上级指导法、工作分析法、问题分析法、工作轮换法、工作实习法等。脱产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会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练习法、商业游戏法、T.w.I法、M.T.P法、A.T.P法等。
3.按培训内容的不同。技能培训采用工作实习法、改变员工态度培训使用员工参与法、知识培训采取讲授法。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对参训人员的每一个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反馈信息、诊断问题、改进工作。评估可作为控制培训的手段,贯穿于培训的始终,使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
培训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培训结果运用与否及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来说,员工培训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根据培训的结果调整或改变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培训师等,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2.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作为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参训人员培训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反映了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培训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有助于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
总之,以上每一步都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虑,认真实施这些措施。
参考文献
在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目前企业的培训效果却难以令人满足。造成企业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企业治理者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熟悉程度不够;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差;错误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方法选择不当;培训效果缺乏检查和评估。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培训费用被浪费或者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是一个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员学到他们需要学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够及时和适当地应用到工作中去,是为了达到企业的卓越绩效。因此,提升企业培训效果不仅要在提高培训对象的个人才干上下工夫,而且要具备一整套鼓励创造卓越绩效的“组织环境和文化”,并使之与工作要求相配套。
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的原则
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以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必须将企业培训视为生产的充分条件和产品的内在因素,如日本的企业,产品开发与培训开发同步进行;二是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三是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原则: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能体现人本主义治理思想的治理方法,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企业培训则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技能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因此,企业培训是创造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企业培训机制就不可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等各种主要手段和途径使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植根于员工心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企业目标与员工价值取向趋同,使企业发展拥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保持永恒的原动力和新鲜旺盛的发展活力。因此,企业培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培训不断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使职工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所谓内外部培训师指的是除人力资源部之外的其他部门(或单位)的专、兼职培训师。内外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决定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培训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这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培训师因素。这是因为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决定着培训的现场效果。假如培训师具备熟练的培训技能和精湛的业务知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就会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员工假如在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就不会频繁地要求调换工作岗位。因此,企业的高层治理人员在制定员工培训原则时,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内涵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同时也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培训治理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真正融于一体。所以培训要紧扣企业目标。假如一份培训计划可以使人透视到公司的发展目标,这份培训计划则是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配合培训活动。如可以考虑将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培训结合起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让员工熟悉到培训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参与培训,避免企业培训资源的浪费。监控培训结果。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根据培训时所学的内容,制订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并将员工的行动方案与该员工的直接上司沟通,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评估。
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问题
(一)熟悉上存在诸多误区。企业对员工培训所持的错误观点主要是:培训无用论,即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埋怨培训只开花,不结果;有限效果论,即认为培训效果不明显,潜在的效果对目前来说不合算,为片面节约成本而降低培训投入;培训风险论,即认为经过培训后的员工素质和技能提高了,人员流出本企业的可能性更大。员工对于培训也存在偏见,不少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企业在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而已,对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都没有实际帮助。
(二)培训计划不够科学。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培训工作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仅满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培训缺乏预见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猜测和人才规划工作不到位;企业员工很难参与设计培训计划,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
(三)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员工培训后返回工作岗位,需要一个可以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企业效益的环境。上级领导的支持,同事间的沟通、互助,资金、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配合作用,才能促使培训效果有效转移到实际工作中去。但在现实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领导不支持、同事不配合、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等情况,从而造成了培训效果转化率低的现象发生,使得企业只见培训,未见成效。
(四)培训方法和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员工培训偏重于“课堂教学”,培训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块培训模式”的效果相差甚远。而且,培训的模式多局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三段模式,由企业请进专家办技术培训班、开专题讲座的情况很少,通过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的国有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五)培训内容落后。企业培训的内容很多,一般由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部分组成。我国的企业培训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在其他方面的培训做的不够,如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内聚力的加强、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方面熟悉不足,导致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态度培训。虽然员工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但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精神,最终结果是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的培训投入白白浪费。
(六)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只注重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如,只对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对于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考评。而外派培训则更简单,只是看培训者有没有培训的合格证书;另外,培训后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是原来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原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甚至连企业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提升培训效果的途径
- 途径一:明确培训目的
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培训目的,它是指导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培训工作效果的标准。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企业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而言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队,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
- 途径二:确定培训原则
培训原则是指导企业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只有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的主要原则有:
1.前瞻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及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部门而异地进行培训。
2.长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系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
4.实用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理论和技术,企业就应及时地安排培训。
5、效益性原则。企业应注重培训的成本,作好培训预算。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但要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形成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培训组织是企业提高培训效果的要害,也是其实施培训工作的保证。企业加强培训组织主要表现为:
1.组成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培训组织领导工作。培训领导小组可由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助理)、两位员工代表组成,由总经理负责。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
2.保证培训经费。公司每年划拨相当于参训人员上一年度收入的1.5% 一2%的资金或企业上一年度利润的x% (比例可根据各企业的不同确定)作为员工培训的经费。培训资金应专款专用。
3.规定培训时间。企业应保证每一位员工一年应参加培训的时间。时间长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定。
4.加强培训的监督与治理。对培训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监督与治理。
- 途径四:制定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计划是实现企业培训目的的具体途径、步骤、方法。培训计划应由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企业培训的目的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主要包括: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组织分析要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革新、机构重组、规模缩减、权力下放、团队合作等。任务分析包括核查岗位说明书及要求,了解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完成该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通过任务分析确定参训人员培训的内容。人员分析是分析那些人员需要参加培训,那些不需要参加培训,此项可通过绩效评估完成。
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员工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培训费用。
- 途径五:设计培训内容
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员工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层次、同部门、同一个员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所需接受的培训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员工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层次的治理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一般而言,高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新的企业观念;(2)企业经营理念;(3)适应及改造环境的能力;(4)领导控制能力。中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治理基础知识;(3)领导控制能力;(4)作业治理。基层治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培养下属;(3)指导工作。企业内不同部门所需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部门是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治理等。生产部门的培训内容除与生产作业直接有关的专门培训外,主要还有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治理、制造治理、作业研究、设备治理、机械治理、工具治理、图表治理、运输治理、采购治理、计量治理、品质治理、库存治理、物料治理等。营销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市场调查、营销分析、营销、销售折扣、产品价格、营销组织、促销、广告、宣传、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财务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财务预算、资金筹措与治理、股利分配、经济学、成本原理、成本分析、计量治理、治理数学等。人力资源治理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任用、调配、升迁、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安全卫生、人际关系、沟通劳资关系等。企业培训最好能分层次、分部门进行,这样有助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
企业员工的培训具体实施原则上应由企业人力资源治理部门负责,其主要的工作应包括:
1.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设计每一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2.培训师的选择及聘请。培训师可来自于公司内部、咨询公司、大专院校、同行业公司。培训师的选择可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师的特长而定。培训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师的聘请应签订工作合同。
3.培训课程描述。课程描述是有关培训项目的总体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目标学员、目的陈述、课程目标、地点、时间、预先预备的培训设备及培训教师名单。培训前应打印成表,发给每一位学员。
4.培训时间的安排。每个培训项目都要制定一个课程时间安排表,它包括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时间安排以及时间间隔的计划。
5.培训场所的安排。培训场地舒适、安静、独立,不受干扰且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在培训中使用范例(如录像、产品样品、图表、幻灯机)。应根据培训的要求安排座位。座位安排有扇形、教室形、会议形、马蹄形。
6.培训资料及器材的预备。每一培训项目都应预备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等。预备培训所需的器材(如,板书用品、录像机、幻灯机、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7.培训资料的保存。为每一位参训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记录每一次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考核结果。对每一项目的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都应保存。
- 途径七:选择培训形式
一般而言,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on job training)、脱产培训(0ff job training)、自我培训(self—develop.ment training)等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
1.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指员工在不脱离现有岗位的情况下,接受企业的培训。其主要优点是比脱产培训更轻易实施,可一边工作一边培训,费用较低,培训是实际而非抽象的,可因材施教。其主要的缺点是很难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培训内容无法统一,不利于传授专门的高程度的知识,培训员工的数量少。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现任的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其主要优点是可对大量的员工同时进行培训。员工可在专家指导下专心接受培训并学习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参训者可相互学习提高培训效果,轻易培养参训者团队意识。其主要的缺点是培训费用较高,培训成果无法及时运用,培训会影响工作进度。
3.自我培训。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它是一种主动地行为。
- 途径八:优化培训方法
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而言。我们可依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的不同采用如下的培训方法:
1.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对一般的员工的培训方法有:演讲法、会议讨论法、学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践法、专题研讨法等。对治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有:工作轮换法、敏感性练习法、会议讨论法、工作内培训法即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治理培训项目法、A.T.P(Administration training program)行政培训项目法、岗位竞争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验法、团体讨论法、职权分析练习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等。
2.按培训方式的不同。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上级指导法、工作分析法、问题分析法、工作轮换法、工作实习法等。脱产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会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练习法、商业游戏法、T.w.I法、M.T.P法、A.T.P法等。
3.按培训内容的不同。技能培训采用工作实习法、改变员工态度培训使用员工参与法、知识培训采取讲授法。
- 途径九:评估培训效果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对参训人员的每一个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反馈信息、诊断问题、改进工作。评估可作为控制培训的手段,贯穿于培训的始终,使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
培训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培训过程中——评估培训项目包括那些内容?参训人员对此是否感爱好?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学到了什么?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对经营治理是否有促进?
参训人员回到岗位后评估培训的内容是否在工作中有用?
培训效果的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分析等方式。
- 途径十:运用培训结果
培训结果运用与否及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来说,员工培训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根据培训的结果调整或改变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培训师等,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2.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作为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参训人员培训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反映了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培训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有助于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
总之,以上每一步都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虑,认真实施这些措施。
参考文献
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治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雷蒙德-A·诺伊.人办资源治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治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外汇佣金
服务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MG金融集团
销售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外汇
FDI
投资
Writer
银行
阴烛
管理
MACD
width
企业
冲账
黄金
短期同业拆借
Theta
peg
货币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产品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计期汇票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标准普尔(S&P)
金融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公司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指标
资金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单位
非农就业人口
股票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