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

什么是票据业务
  票据业务是指信用机构,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要求为票据的设立、转移和偿付而进行的日常营业性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票据的承兑、贴现票据抵押放款业务。
  票据业务是银行一项传统的产业务。银行票据业务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是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结合。开办票据业务.可以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加强对商业信用管理.为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搞活经济创造条件。
">编辑] 票据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票据业务的主要风险
  近几年来,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猛, 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短期融资需求的增加。票据作为企业间、银企间的融资工具, 兼具结算和融资功能,同时, 票据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 也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 票据融资业务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成为企业解决资金紧张以及各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新的增长点的主要业务, 但不可忽视的是, 票据业务同时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
  从票据业务的风险来看, 有承兑行风险、持票风险贴现风险回购风险转让风险、划款风险等。
  1. 融资风险
  即银行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形成的风险融资性承兑汇票企业为缓解自身资金周转困难, 通过签发虚假贸易合同套取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企业不能提供真实的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 如果银行为此类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 贴现行就不能在央行办理贴现, 也不能到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贴现, 贴现行必然面临着资金周转问题, 即流动性风险。如果贴现行的筹资成本高于其贴现利率, 将会产生利率倒挂而影响银行经营收益, 形成效益风险。同时, 由于汇票是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签发的, 虽然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必须收取企业保证金, 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保证金来源为票据贴现资金滚动签发, 难免会造成汇票到期不能及时承兑而产生承兑行风险
  2. 操作风险
  即银行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 由于操作不慎或审查不严, 误将有瑕疵的汇票或票面要素不全及伪造、变造的票据办理了贴现而造成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是要式证券, 只有具备了《票据法》规定的记载事项才是合法的票据, 任何票面或背书的瑕疵都会造成贴现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结算人员票据基本知识缺乏会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基层银行普遍存在着票据专门人才不足、缺乏培训、没有足够的票据鉴别器材等问题; 另外, 一些业务人员为了拉住客户, 有章不循, 违规开立账户, 降低票据结算收费标准, 对票据审验不能按要求操作, 加大了票据的支付风险
  3.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社会上或银行内部的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 伪造、变造贸易合同及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 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
  4. 信用风险
  即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 因承兑银行资金头寸紧张, 而造成银行承兑汇票延迟承兑或不承兑, 或承兑行不守信用, 有意压票, 不及时划款使贴现银行面临的风险票据业务作为一项中间业务,部分承兑银行放松审查, 放宽条件, 超越自身能力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造成银行信用的极度膨胀, 致使承兑到期无款垫付,形成风险
  5. 票据保管风险
  即票据因保管不善造成的票据毁损、遗失或被盗窃而形成的风险票据的保管风险伴随在票据业务的整个过程中, 如空白票据的保管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卡片保管风险贴现票据的保管风险转让票据的保管风险票据交接风险等等。
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1. 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过度竞争是导致票据业务风险积聚的根本原因。票据市场交易由供求双方完成, 企业提供票据, 是资金需求者; 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是票据需求者, 只有商业银行产生对票据需求, 才能完成对资金供给, 否则交易无法实现。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存在着追求业务扩张的动机, 而且有急于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压力, 在信贷规模受到存贷款比率指标约束的条件下, 票据贴现这一手续简便、收益有保证的融资业务,便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稀释不良资产比率的重要手段, 被各银行视为立竿见影的操作方法。
  2. 利益驱动导致票据业务空转对倒。所谓银行票据业务的空转对倒是指银行企业发放贷款, 企业再把贷款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 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将银票贴现; 贴现所得资金作为保证金, 再次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并将银票贴现如此往复,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就呈现出超常增长势头, 而且银行信贷也被虚增放大。银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赚取利息和套取利差获取利润; 二是可收取保证金, 虚增存款; 三是可扩大贷款, 稀释不良资产
  但是, 这种滚动承兑、滚动贴现形式的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次承兑、再次贴现的操作方式, 将会产生巨大的信贷泡沫
  3.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企业恶意套取银行资金, 导致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无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考核, 守信得不到尊重, 失信得不到惩罚。信用评级的缺失使得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空白进行票据欺诈, 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加大了票据业务的风险。一是在少量保证金担保的情况下, 银行开具全额汇票, 企业银行贴现后以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次开具全额汇票, 套取银行资金票据融资中的信用泡沫不断加剧。二是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票据与具有真实交易票据混杂在一起。企业提供虚假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 通过贴现质押方式轻易套取银行资金, 银行承兑垫款不断增加, 不良资产也随之增大, 信用风险急剧扩大。
  4. 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 票据真伪查询手段落后, 导致票据欺诈案件日趋增多。票据业务岗位职责不明确, 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以及内部检查不严, 对内部违规发展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监督, 甚至采取默许的态度。目前银行票据查询手段落后,缺乏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效率低下。联行查询系统及其查询方式存在着局限性, 无法完全识别票据的真伪。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使得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进行勾结实行票据欺诈, 骗取银行资金, 成为票据业务风险增大的又一个因素。
  5.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使整个环境缺乏票据风险防范意识。经调查发现, 许多企业负责人只注重企业生产经营, 而缺乏对企业资金结算活动足够的认识。一些企业财务人员或业务人员缺乏专业的票据基本知识培训, 对各种票据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一知半解, 鉴别真伪的能力几乎是零, 极易在经营中上当受骗。而在票据执法过程中,由于法规执行环境不够完善, 社会整合力量不够, 加之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过低, 致使打击不力, 票据诈骗案件屡禁不止。真伪票据鉴别手段原始落后。当前各家银行结算虽然实现了电子化, 而大部分银行却没有计算机签名或印章, 无法利用计算机票据进行合法性审查。长期以来, 银行业务人员主要靠预留印鉴、紫光灯、密押等传统方法鉴别票据真伪, 技术仪器落后, 尤其对“克隆”票据等高科技造假难以甄别, 使不法分子容易蒙混过关, 诈骗得手。
防范票据业务风险的措施
  1. 加快《票据法》的修订进程, 强化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
  目前, 我国的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银行新业务产品层出不穷, 票据业务除传统的贴现贴现贴现外, 还出现了买方息票据业务、协议付息票据业务及银票通等新业务。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因而增加了控制票据业务风险的难度。在我国金融自律管理能力较弱及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防范票据业务风险的有效方法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 要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 堵塞现行票据交易法律中存在的诸多漏洞, 完善法律所应具备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其次, 要加强票据市场的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监管作用,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以引导和规范承兑和贴现业务活动;
  第三,要加大执法部门对票据违法犯罪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
  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如果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法人结构, 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作为票据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企业, 即使有再强的欺诈银行资金的欲望, 最终也难以如愿。将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比例管理授信管理, 承兑垫款计入不良贷款之列, 强化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 规范银行票据业务操作流程等, 控制票据业务风险的措施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风险
  3.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规范票据业务操作流程
  银行要严格票据业务操作, 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制度, 切实堵塞漏洞。对要办理贴现票据做好查询工作, 贴现后要及时向承兑银行发出贴现通知, 以防挂失诈骗。公司业务部门对营业部门的联行查询回复后, 要进行复查确认, 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规范承兑业务,严把承兑票据审核关, 消化承兑风险银行签发承兑票据, 必须以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 在审核企业承兑申请中, 应按规定严格审核, 要求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 同时, 银行要与票据的签发行或承兑行密切配合, 切实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及时处理”。
  4. 建立票据业务专业化队伍, 努力减少操作风险
  票据业务人员要增强营销观念和责任感, 成为具备票据信贷、结算、法律、贸易、信息科技等知识的银行业务骨干。员工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条件。要加强对票据业务人员的监管, 对于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异常变化, 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出现内部风险。继续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开展风险教育, 增强业务人员对假票的防范能力, 正确处理银行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5. 积极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票据管理
  一是加大票据防伪技术含量, 改进承兑汇票操作方法和程序。针对银行业传统的“凭印支取”审核办法已远远落后于电子化发展步伐的现状, 要建立银行印鉴预留库, 实行票据业务自动化处理。
  二是建立票据业务网络查询认证系统, 加强信用秩序建设, 防范道德风险。摒弃目前通过电报查询等为主要手段的检验票据真伪的方式, 在电子联行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础上, 建立承兑汇票电子查询网络系统, 对每笔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 在转让贴现贴现贴现时必须通过电子查询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核对, 有效杜绝假票和“克隆”汇票行为的发生。
  三是优化票据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规范社会各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 为银行全面真实掌握客户信用状况提供保证。加大对失信企业的联合制裁力度, 发挥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 通过制定同业竞争规则,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防范道德风险。开发适应票据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信息系统, 应用高科技手段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 实现信息共享, 以提高业务效率, 降低业务成本, 防范和化解票据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 靖伯路 戴霞 李宗海主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07年第5期总第2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