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


定义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

pic-info">完全竞争

场结构
  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企业消费者的市场。概况
  完全竞争市场明显地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属于理论抽象。现实中

pic-info">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

市场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充其量接近完全竞争(比如可以认为股票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1920年以后,出现了斯拉法(P. Sraffa)、张伯伦(E. H. Chamberlin)及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等人对完全竞争理论的修正。尽管如此,完全竞争性仍然是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的起点。只有从具体事物中进行抽象,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过于具体,则不利于揭示复杂现象的内在本质。由于完全竞争的理论价值,完全竞争理论迄今仍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一般的,如果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规模足够大,并且每个个人(包括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竞争性状态被称为完全竞争。同时,也称这样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发生条件
  这种情况在下述条件下发生: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2)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

pic-info">完全竞争厂商有利润的情形


  (3)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同质的(无区别的)。
  (4)资源自由流动。
  (5)市场信息畅通。
  (6) 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基本没有,厂商加入或者退出市场完全自由。
  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企业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或完全弹性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的行业是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服务公司所构成的(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因为没有差别的基础,所以竞争者价格将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把行业说成是垄断竞争可能更为合适。销售商要获得不同的利润率,只有通过低成本生产或分销来实现。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许多销售相同产品的卖者,而消费者能够无成本地获得充分信息,因此,市场价格市场中所有的购买者和供应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但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控制市场价格,每个企业都爱用市场既定的价格销售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是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能够进行的决策:要不要生产?生产多少?市场特征

有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大量的买者,其含义是说,每个个别买者的商品需求量,相对于市场上的总需求量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从而任何个别买者都不具有买者垄断的力量,他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并不能影响市场的总需求;大量的卖者是指,任何一个卖者的商品供给量,都只是市场上总供给量的极小一部分,微不足道,其变化影响不了市场的总供给

商品的同一性

  同一数量的同种商品之间完全同质,不存在差异。这就保证了任何数量的任何商品,不论谁来购买或销售,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差别。商品的同一性,是对大量买者与卖者的补充。二者一起共同说明个别买者与卖者的需求供给,都只是市场需求与总供给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自由进入或退出

  卖者有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自由。所谓一个行业, 是指由生产同一产品的所有卖者(也叫做企业)所构成的社会部门。进入一个行业如果有障碍,则该行业中卖者数目可能少到每家卖者都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退出一个行业,意味着进入另一个行业。总之,自由进入或退出,进一步补充说明了买卖双方的大量存在。

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

  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地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之中,即生产要素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企业。例如,工人可以自由调换工作,原料不受垄断控制等。

完全的信息与知识

  买卖双方完全了解市场行情市场信息畅通,得到信息不需付出代价。这样,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都非常熟悉,如果有人抬高或降低物价,市场上每个人都会立即知道这一变化,人人都见机行事。

价格既定

  由于大量买者与卖者的存在,某个卖者抬价,顾客就会去别的卖者那里购买所需的商品;同样,他降低商品的售价,虽然可招来顾客,但因他的供给量微不足道,结果并不能因他的商品已售完而使市场上的总需求受到影响。对于买者方面,个别买者抬高买价,招来卖者向他出售商品,但他的需求影响不了市场需求与总求供给,结果也就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他压低物价,卖者就不向他出售商品。这样以来,商品市场价格既定,任何买者与卖者都只能是价格接受者,只能根据价格行事,而无法对市场价格施加任何可以看得见的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的上述六个特点,又可概括为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市场上每种商品价格对所有买者与卖者都一致。第二个特征──市场商品价格不依赖于个人的决策。第三个特征──市场上每个买者与卖者都能感到,按照市场价格他能够买进或卖出自己所需或提供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对于第三个特征,可以作这样的解释:由于每个买者的需求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会感觉到自己想买多少,市场上就能有多少。同样,对于个别卖者来说,他的供给只是市场供给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而也会感到自己想卖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图形分析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每一种商品和劳务的每一个买者都面对许多卖者,他可以在这些卖者中间不花成本地移动;而每一种商品和劳务的每一个卖者也都面对许多买者,他也可以在这些买者中间不花成本地移动,这里不存在任何权力或人强制人的现象。唯一能够决定交易行为产品价格的因素,只有市场机能。结果,各类财货的价格也就有走低的趋势。生产者既然不能控制价格,他们也就转而决定输出量要设定为多少,这也是生产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唯一尚能掌控的生产决策。生产者就此接受价格定位,然后决定该公司究竟要生产或是企图要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此时,供需曲线是直的。(参见下图)
  

pic-info">(a)市场需求曲线


  

pic-info">(b) 个别企业需求曲线


  上图(a)表示某个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市场需求,假定P是市场价格。图(b)表示个别企业以此价格可以卖出他所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个别企业市场份额极小,即意味着其产量相对于市场或整个行业的生产量来说极小,在此极有限的产量范围内发生的变动,在(a)图所示的需求曲线上几乎表现不出来。 水平的需求曲线表示,企业需求弹性无穷大,稍微提高一点价格,产品便一个也卖不出去,而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上,企业可以卖掉他全部的产品
  实际上没有任何媒介工业,得以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运作。不过,说来这也无足为奇,因为压根就很少有任何产业得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营运——包括制造业也是这样。或许,各种农产品市场,算是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影响

市场均衡

  外汇市场是整个市场的缩影。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会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此时,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将达到最优。但实际上,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等因素的存在,很难实现完全竞争和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不存在,但作为经济分析

pic-info">完全竞争

的基础,这个假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刚体力学假定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为零,这个假定根本不成立,但并不影响力学分析的正确应用;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证明中要假定一个封闭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这也完全不符合事实,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有和外界的热交换。但有了这个假定定律才能够证明。完全竞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已经达到市场均衡的状态下,一切获利的机会都会被利用。一切额外的收益都是有成本的,而且收益价值等于获益的成本
  拿节能来说,很多人认为节能一定能有所收益。其实这个想法不对,节能都是有成本的。在一般均衡状态下节能的收益已经被所支付的成本所抵消,否则就还没有达到均衡。有人说,随手关灯总不需要成本吧?不对。要所有人都自觉随手关灯,我们必须耗费一定的宣传教育成本。如果宣传成本低于节能收益,说明这种宣传教育还没有做到家,或者说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一旦我们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一切的获利机会都会被利用到,你为了获益付出的成本刚好跟你的收益抵消,这就是市场均衡
  类似地,一个人如果嫌银行利率太低,想把存款银行里提出来,改买股票基金,他能否赚到更多的钱呢?按照市场均衡理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买股票必定

pic-info">完全竞争

赚更多的钱,银行里的存款早就流到了股市里。也就是说,的银行利率股市指数已经包含了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状况的信息。如果你能够在股市里赚到钱,那一定是你对股市有特别的研究,或者愿意承担额外风险股票市场为什么没有人保险?除了失败的概率难以确定,更因为如果有人保险,则额外收益只能由保险公司所得。另外还有基金,那是专家通过专门研究客户挑选出来的股票组合,盈利的可能很高,但这种盈利必定被专家的服务费用所抵消,它不可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
  还有一个例子是企业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叫MM定理(以Modigliani和Miller两位经济学家命名)。这个定理研究企业金融资产结构中,自有资金股票债券比例应该如何决定,可以使企业市场价值为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假设没有税收、没有交易费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且扣除风险成本之后,任何比例金融资产结构的市场价值是都相等的。但在分别引入税收交易费用风险等干扰因素后,企业的最优资产结构将发生变化。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优惠政策将破坏一个均衡市场(除非原来的市场本来就不均衡),破坏均衡的结果是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而且优惠的另一面是歧视,有优惠必定有歧视。优惠了外资,就是歧视内资,优惠了开发区,就是歧视非开发区。所以税收应该遵循中性原则,对征收对象一视同仁,避免发生市场失衡和资源配置扭曲。我们经常听到“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这样的话,这其实是违反市场均衡最优原理的,应该尽量避免。
  在完全竞争市场里,所有的获益机都会被利用到,没有任何空子可钻——这就是它最重要的特点。当然这只是静态的说法。从动态的角度看,因为人口、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变化,市场总会产生新的盈利机会。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妨碍完全竞争和市场均衡的一个重大因素。所谓自然垄断,是由于规模经济,使得某一行业只有在一个企业生产的时候才是最有效率的。这主要是因为边际成本递减和由此造成的平均成本递减。我们知道,对一般企业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往往是先下降后上升。但自然垄断行业的特点是产品的平均成本持续下降,生产越多,平均成本越低。所以一旦有一个企业进入市场,别的企业就不可能再进来,因为原来的企业产量大、成本低,后来的企业肯定竞争不过它。这样就形成了垄断。例如电话、铁路、供水、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特点跟庞大的固定投资和网络效应有关。例如电话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先期成本,建造基础设施,然后才能提供通讯服务。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人数越多,不但平均成本降低,而且每个人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因为他可以和更多的人通话。只有一个人的电话网是不会有用户的。由于这种情况,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与其让多家企业竞争,不如把全部生产都交给一家企业。这样可以避免每家都生产一点、但每家都吃不饱(从而平均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理论上讲,对自然垄断行业要保护他的垄断性,不让别的企业进入竞争。不过正如上述,事实上不会有企业跟他竞争。
  当然,也有人指出,自然垄断的本质是一个市场容量问题。当市场容量不够的时候,可容纳的企业就少。但一旦市场容量扩大,一个产品服务系统可能无法满足全部市场需求,新的竞争机会就出现了。例如,一个城市的人口是100万,用一个供水系统就足够了,但如果城市人口增加到200万,就可能需要建造新的供水系统,这时就可以引入新的竞争企业
  无论如何,对于自然垄断企业来说,存在一个产品定价的两难处境。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保证资源配置最优。但如果垄断企业遵循这一原则,因为其边际成本递减,收入不能弥补成本,将导致企业亏损和破产。另一方面,如果让企业自由定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定价会远远高于边际成本,这将造成资源配置扭曲,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