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
- 目录
- 1、 蓝色壁垒的含义
- 2、 蓝色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 3、 蓝色壁垒的特征
- 4、 蓝色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
- 5、 蓝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蓝色壁垒(Blue barriers)
蓝色壁垒的含义
......
蓝色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蓝色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目前,蓝色壁垒的核心是SA8000标准。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于1997年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它包括核心劳工标准(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动、自由权、歧视、惩戒性措施等内容)、工时与工资、健康与安全、治理系统等方面。SA8000标准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保护劳工人权的社会责任。因此,被称为“社会责任标准”。
蓝色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蓝色壁垒产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关系失衡后的一种调整。
在这一背景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把社会责任标准同其对发展中国家事实的普遍优惠制度挂钩。同时,一些国家,一种以社会责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贸易壁垒即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蓝色壁垒逐渐建立起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关税已经大幅度下降,一些传统非关税堡垒也在逐步地被消除和规范。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差异,构筑起一种新型的、更为隐蔽的国际贸易壁垒。
蓝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又称“劳动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蓝色贸易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社会条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蓝色贸易壁垒最典型的代表是SA8000标准,它是由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简称SAI)制定并实施。SAI由来自11个国家的20个大型商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人权及儿童组织、学术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及认证机构组成。SAI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标准草案,最初名为 SA2000,最终定名为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并在1997年10月公开发布。2001年12月12日,经过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 SAI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SA8000标准一经产生就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最重要的认证标准之一,并成为蓝色贸易壁垒的代名词。SA8000标准在童工、强迫性劳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健康与安全、治理系统等领域制定了最低要求。
目前,蓝色贸易壁垒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对违反国际公认劳工标准的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基本劳工标准的产品出口;以劳工标准为由实施贸易制裁;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客户验厂);社会责任工厂认证;社会责任产品标志计划。
蓝色壁垒的特征
1997年,美国的经济优先权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即SAI,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福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的要求制定了全球第一种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SA8000已成为发达国家“蓝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近十几年来,随着关税和一般非关税贸易壁垒不断削弱,“蓝色壁垒”越来越多地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利工具,其在运用中有以下特点。
(1)名义上合法。“蓝色壁垒”及其核心表现——“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名义上都以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和环境为目的,主要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福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些要求,具有合理的成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主张在国际投资与贸易协定中忽略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制定统一的蓝色条款,从而为发达国家建立贸易壁垒创造了条件。
(2)形式上隐蔽。“蓝色壁垒”在应用中,发达国家往往凭借一系列国际公约对进口商施加压力,对违反SA8000标准的企业及其产品采取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进口等强制性贸易措施,在执行中,往往利用民间力量、公众舆论,以反“社会倾销”为借口,强制推行,因此具有形式上的隐蔽性。
(3)实质上具有歧视性。发达国家一直主张各国应该采用相同标准的蓝色条款,来保障各国工人的权利,实现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表面上看起来一视同仁,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明显不同,两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悬殊,实际上受“蓝色条款”影响的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4)波及范围更广泛。“蓝色壁垒”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发展中国家运用其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领域,因此波及的范围比传统非关税壁垒更广泛,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业、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5)影响更久远。发达国家实施“蓝色壁垒”,往往借口反“社会倾销”,因此受制裁的企业或国家不仅产品出口受影响,同时,还会被塑造成忽视劳工权益、缺乏社会责任的形象,其品牌和国际声望都会受到误导,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消极的影响。
理论上讲,SA8000等“蓝色条款”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企业发展的社会期待,它超越了“企业以获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强调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极力推广“蓝色条款”通常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达到贸易保护主义者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以保护其国内市场的目的。
蓝色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
蓝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传统的贸易壁垒措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而蓝色贸易壁垒比传统的贸易壁垒措施更具有隐蔽性,同时出于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使蓝色贸易壁垒内容更能为大众认同。这种具有复杂性、政治性、不确定性的劳工标准,一出现就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是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以大量廉价产品冲击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使发达国家国内的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相关行业工人因此失业或工资水平下降,对此国内政府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减轻政治压力,日益加重了对发展中国家劳工条件及劳工环境的批评指责。一些地区性行业乃至全国、全球性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参与制定相关规则,以求获得贸易自我保护。
三是“血汗工厂”的案例大量涌现,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公众的强烈不满与关注,甚至出现了“不买运动”。他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还开始更多地关注起产品是在哪里,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劳动环境与劳动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以此决定是否购买。这种行为促使政府与企业在进口产品时加强了对劳工标准的审核。这是发达国家设置蓝色贸易壁垒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
四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劳工问题全球化,它与反全球化运动相结合,使得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对劳工待遇日益重视,都急于寻求一个趋同的国际劳工标准,以促进全球化的稳定发展。然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很难提出—个适用于全球约200个国际贸易参与国的工资、工时、职业安全和卫生、社会保障等标准,这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提供了强行推广其劳工标准规则的借口,打着保护劳工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幌子实施贸易保护行为。
蓝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蓝色壁垒产生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不同的阵营。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蓝色贸易壁垒不是贸易壁垒,而是一种有利于各国人权建设、有利于企业员工待遇提高的蓝色贸易制度,应该在世界各国普及统一。相反,发展中国家对此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它们普遍认为以劳工待遇的改善来确定外贸订单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有碍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并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支持蓝色条款进入贸易合同或任何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与条约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论在WTO成立后更加激烈,但这种争论并没有影响蓝色贸易壁垒的继续发展。相反,蓝色贸易壁垒出现了“民间壁垒”与“政府壁垒”相融合的状态。究竟蓝色贸易壁垒中所提到的劳工待遇问题已经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向全世界蔓延,不容回避。应该看到,蓝色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效应,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蓝色贸易壁垒特有的社会性使我们也不能像对待其他壁垒一样,对之全盘否定,因此我们要以更全面的视角与积极的态度来熟悉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
发达国家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众多中小企业,且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实现外贸出口额为7620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为4164.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贸易的54.85%。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目标。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口企业连续发生严重侵害劳工权益的事件后,国际工人联合会警告:假如再不改善劳工环境,就要联合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皮革、玩具、纺织品的出口实行限制。接着,美、法、意等传统中国轻工业产品进口贸易组织又讨论通过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的纺织品、玩具、鞋类等出口产品的企业必须事先通过SAS000标准,否则就联合抵制进口。事实上,该认证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跨国公司要求企业必须符合认证条件,否则就取消订单,如广东一家台资鞋厂发生女工中毒事件,国外客户闻讯后全部撤单。
企业成本的影响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获得认证的治理费用,这可以称为“认证成本”。按照常规,SAS000标准认证一般需要1年时间,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一个2000人的工厂需要的认证费用是9万元。与ISO系列相比费用略高。二是为了迎接认证必须完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提高员工福利、加强环保设施和节省能源等方面的必要支出,假如这些措施在认证之前是空白或承担较少的话,一次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称为“整顿成本”。我国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势必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外商进一步加大了来华投资力度。除了潜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强劲之外,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假如将劳动标准提高到SAS000规定的水平,对外商的吸引力将降低,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品不能达标而不愿来华投资。
其实,上述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远远不及正面影响大,而且这些负面影响基本上是短期的、相对的、动态的,是可以设法补偿和控制的。
1、有利于我国改善劳资关系
尽管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有比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治理滞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多方面原因,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而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一些企业非法雇佣童工、收取职工押金、侵犯工人人身权利、超时加班加点、拖欠职工工资等;一些地区工伤事故不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社会责任标准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制约,我国企业实施SA8000标准,就要求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思想,从而改善我国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SA8000标准把人本治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的量化标准。它的推行实施正是借助外力推动改善企业劳动条件,促进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的良机。应该看到,SA8000标准的推广应用不仅是推进保护劳动者权益,更重要的是促使工人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激发和释放,不但会使企业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有利于我国劳动法规的建设
蓝色贸易壁垒盛行之时,我们可以在综合考虑蓝色贸易壁垒各项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劳动法规的不足与中国国情,反省本国法规与国际立法趋势之间的差距,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解决劳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症结。我国劳动法规在实体内容中缺乏基本原则的规定,使现有法规在面对新的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灵活变通性,一些具体内容如就业歧视、结社、强迫性劳动、聘用童工等规定也不完善。在程序上缺乏执行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劳工权益受损时难以寻求到快捷有效的解决方式。蓝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可促使我国积极完善本国法规,从制度上根本解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此外,壁垒中一些具体规定也为我们制定法规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丰富的理论依据,我们如能以正确的态度实施“拿来主义”,将有利于我国劳动法规的不断完善。
3、有利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把推行社会责任标准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杠杆。国内外的实践都已经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治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如沃尔玛坚持用社会责任标准审核其供给商,企业发展不断兴旺发达。因此,从长远来看,推行社会责任标准必将促进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加强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和潜在效益不但足以补偿负面影响的损失,而且能为企业创造多方面的价值。比如: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取得通往欧美市场的又一张通行证;增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稳定企业与客户的贸易与合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治理水平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