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

什么是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 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 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有三个:



  • 会计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在时间、程序和步骤上保持前后一贯;系统性是指会计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既要相互联系的纪录,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纪录;全面性是指会计对核算的内容要充分完整,防止片面;综合性是指会计要总括的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

  • 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中,必须先对凭证的合法、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无误。不能凭口头语言或其他传播媒介做记录。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

  (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 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

  (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

  (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

  (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5)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作出 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 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基本内容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 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时效,不得拖延、积压。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明晰性有两层意思:一是会计信息简单、扼要;二是会计信息明了、准确。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是否应该计入本期损益来确定本期收入费用


  • 配比性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起来进行比较,以达到合理的经营成果。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因果一致性;二是期间的一致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保守性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在遇到不确定因素从而带有估计成分时,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使核算结果的乐观程度尽量降低。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发生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1.划分收益支出资本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支出资本支出

  2.收益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支出

  3.资本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应当作为资本支出



  重要性原则,是指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按交易事项经济实质进行,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定。是指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并成为日常会计处理的必要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作为会计核算应当具备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组织,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是站在谁的立场来反映经济活动的问题。

  会计工作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只有将它所要反映的单位与其他单位(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核算所要反映的单位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在日常核算中对各项交易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会计处理作出正确的选择。

  *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破产,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限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该前提的确定,才能保证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明确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选择上有很大差别。

  *会计分期: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及时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按照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一个企业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要最终确定企业经营成果,只能等到若干年后歇业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者、国家管理部门要求及时的信息,不能等到歇业时一次性地核算盈亏,对企业管理者地聘用也有任期和续聘的选择。因此,需要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反映和核算。

   明确会计分期对会计核算有重大影响,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差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待摊、预提的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币值稳定: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或变化的幅度可忽略。我国企业会计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外币收付业务较多的企业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境外投资企业可采用当地币种作为记账本位币,而向国内编送的财务报表须以人民币反映。这一前提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确定本期的收入费用,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或说是按照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来确定收入费用。在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下,凡属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即使在本期已收到和支付现款,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来处理。


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分类依据


  1.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由于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选用会计核算形式时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根据具体登记会计分类账的依据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以下5种会计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

  2.会计核算形式的分类依据

  以上5种会计核算形式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区别。其主要的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从总体上来分析,登记分类账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登记和汇总登记。直接登记是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直接登记分类账的方法,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则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则要求定期对记账凭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汇总,依据汇总后的资料登记分类账,这样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登记分类账的工作,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则属于这一类。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则综合了这两种方式的特点,对于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通过汇总登记的形式登记分类账,而对于业务量不多的转账业务则依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分类账,只有在转账业务也较多时,才以汇总的方式登记分类账


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按分类核算的要求,逐步开设相应的账户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4.设置与登记账簿。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

  5.成本计算。对应记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成本单位成本

  6.财产清查。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资金的实有数额。

  7.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

  会计核算各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同时按照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并在账簿中开设账户,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经济业务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凭证、账簿会计记录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根据核实后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形式与会计循环的联系与区别


  1.从形式程序上看,会计循环强调的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程序员,它不针对性任何时候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突出某一种方法,它是面对所有单位提出的一种带有共同规律性的工作程序,正是这种一般化的共性使它具有广阔的指导意义,因此它不再有种类的划分。会计核算形式强调的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殊程序员,它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围绕登记账簿这一方法中的账簿组织展开,不同的账簿组织就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因此会计核算形式会具有适合各类单位的多种形式。

  2.从实质内容上看,会计循环强调的工作内容泛指和企业各期不同的经济业务,它不论经济业务数量的多寡,处理的难易,更不由此决定性核算步骤的繁简,处理程序的变通,它是对所有单位在处理所有经济业务时作出的一视同仁的统一规范。而会计核算形式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是是指各个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它必须根据本企业经济业务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以及处理的难易程度来采用相匹配的特定核算形式,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限制了核算成本。因此,会计核算形式是针对某一企业特定的经济业务类型所作的单一选择。

  3.从概念涵义上分析,会计循环是依据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依次继起的固定工作步骤,它强调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内容的有机结合,并且表现为这三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业务的进展,在各会计期间连续地滚动进行。会计核算形式是凭证、账簿组织与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表现为在特定记账方法下和账簿体系下的特定记账程序,这种程序所包含的步骤只在一期内完成,它不具有在各期移动、循环的的特点。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循环是具有共性的、泛指的、动感的、一般的会计核算单位工作形式;而会计核算形式则是有个性的、特指的、静态的、具体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两者之间有偏重的不同,会计循环是总括的概念,而会计核算形式则是具体的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及其意义


  具体地来说,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将经济业务的原始信息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记账方法、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为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要更好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核算资料,必须相互联系地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采用一定的组织程序,规定设置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规定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填制方法和登记程序,而其核心又是规定如何登记分类账的方法,这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区分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依据。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能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组织成既有分离又有协作的有机整体,将各个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即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