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管制

什么是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是指国家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因此,我国的这种管制利率既是法定利率,同时也是实际利率。它可以高于国际利率水平,也可以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所以,我国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实际上是在管制利率的强制作用下实现平衡的。
利率管制的形式
  利率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单项管制,即仅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进行管制;
  另一种是多项管制,即不仅对存款贷款利率同时管制,而且还对贴现率及手续费服务价格进行管制。
利率管制的弊端
  概括地说,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
  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
  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利益的最大损失者是存款者。
  2、导致信贷配给制。
  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非利率贷款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借款者的特性,如经营规模、财务结构、过去的信用记录等;另一类是银行借款者就借款活动所做的特别要求,如:回存要求、担保抵押条件、贷款期限长短等;第三类属于其他因素,如:企业银行银行个别职员的关系、借款者的身份、借贷员的个人好恶、回扣的有无和多少等。这些非利率贷款条件是利率管制环境下银行解决超额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在信用分配的标准中,一些标准有助于银行减少信贷风险,如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规模、贷款期限等;但也有许多因素不但有悖于资源配置的原则,而且还会助长银行这一垄断行业的不正之风,例如补偿余额,索要回扣,以借款者身份为标准,裙带之风等等。这些标准的存在,一方面变相提高了银行的有效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寻租、腐败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3、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
  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