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触底企稳了,阿里巴巴三季报大超预期,开始迎来反转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154篇原创文章”
如果说腾讯交出的三季度财报还只是“初见曙光,反转有望”,那阿里这份财报真的就是“春风满面,大超预期”,仔细读完阿里的财报和电话会议纪要,所长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对阿里的短中长期增长更乐观一些。
01
价值事务所
大超预期的成绩单
FY23Q2(其实就是今年三季度,阿里的财年和正常不太一样),阿里实现营业收入 2071.8 亿元(同比+3.2%,环比+0.8%),经调整 EBITA 为 361.6 亿元(同比 +29.0%,环比 +5.1%),Non-GAAP净利润338.2 亿元(同比+18.6%,环比 +11.8%)。
营收仅增长3%的情况下,Non-GAAP利润却大涨近20个点,降本增效不可谓不厉害。而且,仔细看阿里旗下各业务的情况,可以发现所有业务的利润都大幅好转。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菜鸟业务扭亏了(希望之后不要反复),而云计算业务自2022财年扭亏后,至今一直保持盈利状态,且盈利水平持续提升,2022全财年营业利润率为1.5%,2023Q2财年为2%。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阿里都是靠国内电商业务(To B+To C)补贴其余所有的创新业务,现在,云计算和菜鸟已经可以不需要国内电商业务输血了,要知道,这两之前还是亏损大户!只要不亏,后续就可以期待逐渐为公司造血。
所长依稀记得,之前听过马云一次演讲(具体啥时候忘了),当时马云的原话就是,阿里巴巴内部是不缺增长动力的,电商之后蚂蚁接棒,蚂蚁之后菜鸟接棒,菜鸟之后还有云……
现在看来,阿里集团差不多确实是按这个顺序 陆续为集团提供增长动力。
首次扭亏为盈的菜鸟除利润外也确实看点十足,要知道,菜鸟从一开始基本就是为阿里内部服务的,但在这个季度阿里的零售业务基本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营收还大涨了36%,成为阿里内部当季增速最快的业务。核心原因就在于,阿里的菜鸟从去年底开始进行了服务模式升级,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相比之前承担了更多责任,简单说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这使得菜鸟外部客户占比大幅提升,至今外部客户已经占到了菜鸟整体收入的73%。
不论支付宝、菜鸟还是云,阿里的模式都是先服务内部,内部服务好了再开放给外部,一开始作为企业的成本端,等大了规模效应出来后突然就变成了利润端。
至于阿里云,这个季度仅同比增长4%,很多同学觉得有些不及预期,但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腾讯么?腾讯的云和金融科技放在一起,在商业支付金额取得双位数同比增长的情况下,整个业务仅实现同比3.5%的增长,显然云增速下降了。
那么,比起腾讯的下降,阿里还能有4%的同比增长,还是很不错了。为啥大厂们的云业务增速都阶段性放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所长之前在腾讯文章中讲过的,大厂们从一开始的低价抢市场战略转变为高质量服务客户,腾讯战略性退出了一些亏损项目,更多地从低毛利外包转换为高毛利自研,腾讯如此,阿里大概率也是如此;其次,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大手笔的花销会更加谨慎,毕竟,连大厂都嚷嚷降本增效,那些中小厂更是只能如此了,待经济好转后,大家的云业务也会随之好转的。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的收入占比中,非互联网客户收入增长非常强劲(主要是金融服务、电讯及公共服务业),同比增长 28%,占阿里云总收入已达 58%。
产业互联网说来容易,但真的要深入进去,必然要对客户所处行业非常了解才行。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业务更熟悉,天然更容易拿下互联网客户,而传统客户的强劲增长,只能说明他们的能力破圈了。
之前,在《价值事务所max》的文章 大市值企业也可以快速增长 中讲到,贝因美在近期的一份调研纪要中大谈特谈自己的数字化系统,言语中满满都是自豪感,自称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家将全链路包括原料、合作方、生产、仓储、ERP、财务系统、会员系统等在内所有板块所有业务全部打通的企业,这套系统便是由阿里提供支持,底层架构则自己设计。
吴晓波在他的书《云上的中国》里举了不少阿里云助力实体经济转型的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在书中,吴晓波说:“产业互联网之所以难以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倏然而起、席卷天下,是因为每个细分产业涉及的痛点、难点都各不相同,而涉及的相关方又特别多,利益考量也不一致。但也因为如此,产业互联网的可为之事极多,想象空间极大。”
对此,阿里云负责人也有一句自己的话:“穷尽我的一生,都看不见产业互联网的天花板。”
对比海外亚马逊、微软、谷歌云的巨大商业成功(亚马逊云经营利润率30%左右,微软云更是高达40%),我们可以对已经扭亏且市场份额最大的阿里云多一些期待。
在新业务云和菜鸟相继扭亏且前景可期时,阿里的本地生活近期也取得不错突破,本季度收入130.73 亿元,同比增长 21%,经调整 EBITA 利润率为-27%,同比大幅缩窄亏损(去年同期-60.5%)。之所以增长强劲,一方面是高德地图订单增长迅猛(确实,所长平时出行很多订单都给高德而非滴滴),另一方面是饿了么平均订单金额提升以及单位经济效益改善。
“高德+饿了么+飞猪+淘鲜达”的本地生活组合协同效应还是很强的,尤其高德,以前觉得这不就是个地图么?除了导航还有啥用?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的用途越来越大。比如出行,高德可以直接提供含打车在内的出行方案,出于省事考虑,真的就越来越少使用滴滴;还有,高德也有很多当地美食排行榜,甚至有不少都没上美团的宝藏店,因此,有时候所长还更愿意用高德查美食,而且,对于地图的应用,可以补充阿里集团整体对用户的精准画像,你住哪里,在哪里上班,每天吃啥,每天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可以用数据勾勒出来,从而让企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一方面是高德的“超预期应用”,另一方面饿了么运营情况大幅改善,所长觉得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有改善的趋势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本地生活差美团这么远,阿里宁愿巨亏也要硬着头皮做,因为相比电商的“远场零售”,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大一部分还是由“本地生活”构成的,只有积极参与到本地生活也就是“近场零售”,才能收集到方方面面的数据,勾勒出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真实画像,从而更好服务客户。
02
价值事务所
阿里的基本盘远比想象的坚挺
说完这些目前占阿里营收份额较大、未来中短期将对阿里有积极影响的业务,我们再看阿里的基本盘,说真的,阿里的基本盘国内零售(含To B业务在内)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坚挺。
很多人看到拼多多、抖快、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崛起开始唱衰阿里的基本盘,所长觉得那你们也太小看阿里了。
所长有朋友在做新消费创业,按他的话说,抖快小红书只是一个渠道,要做,要去抢流量,起势会很快,但在这些平台进行了“种草”和“造势”后,必须要开个天猫店承接后续的流量,因为当消费者通过“种草”等方式对品牌形成认知以后,后续的交易还是会通过搜索电商完成。做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最终,最稳定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天猫店。
如果我们看的消费企业足够多,不难发现,他们更多将抖快等平台定位成品牌塑造的平台,即便直播带货,也并非想真的走多少单赚多少钱,他们真正稳定且赚钱的来源,还是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
别的不说,就说双十一,虽然今年双十一阿里的GMV仅与去年持平,但却有29万个品牌、数百万个中小商家、2100多万种商品参加,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能吸引这么多品牌和商家进入,充分说明阿里的基本盘优势稳固,毕竟,消费者在哪里,商家品牌才会去哪里,而商家品牌在哪里,消费者又会在哪里聚集。
过去的一年,淘宝/天猫净增了约120万商家,同比增长超过10%。
我们都说淘品牌淘品牌,却从来不讲拼品牌、京品牌或者抖品牌、快品牌,这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在近期的电话会交流中,阿里提到,在淘宝/天猫平台年消费超过万元的“优质用户”数量达1.24亿,留存率高达98%,未来阿里的首要任务还是持续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内容、物流、服务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
虽然,宏观经济什么时候好转,会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好转,我们不得而知,但阿里成熟的运营体系叠加完善的商业生态构建起的电商基础,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其他平台“取代”的。
你看,近期罗永浩不也去投奔淘宝了么。
03
价值事务所
最后
不论如何,阿里的淘系电商目前依然是国内最强的电商,没有之一,这点从GMV、商家/品牌数量以及消费者数量等都能看出,在电商基本盘十分牢固、可以源源不断贡献现金流的同时,菜鸟、云、本地生活服务业务陆续开始走出亏损泥潭贡献利润,这样的阿里,市值还不如一个沃尔玛,所长觉得是有问题的。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