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


消费权益定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依照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和市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制定明确的立法,这就使消费权益不仅是一种公共约定和共认的规范,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

pic-info">消费权益保护活动

认和保护。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消费者联盟就已确定了消费者有下列基本权利
  (1) 安全保障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 知悉真情权
  是消费者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 自主选择权
  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权利
  (4) 公平交易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权利
  (5}依法求偿权
  (6)求教获知权
  (7)依法结社权
  (8)维护尊严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消费者不仅是市场的主体,而且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保护消费权益的意义

综述

  与生产经营者相比,相对分散的消费者由于以下原因而经常成为被损害的弱者:

第一,消费经济力量的微弱

  在商品交易中,以个人力量独立从事交易消费者与作为生产者的大

pic-info">消费权益

公司、大企业尤其是大的垄断集团相比,其经济力量极为弱小,造成了买卖双方交易能力的不平衡。

第二, 消费商品知识的欠缺

  消费者只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品种多、范围广的多类商品,而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而专营特定的商品,两者之间有关商品的知识存在着固有的差异, 又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产技术和工艺日益高度复杂化,使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对所购商品的品质作出判断,因而不得不形成对经营者的全面依赖。

第三,消费者固有的人性弱点

  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具有营利性,故其购买中缺乏经营者的理性,而是依据个人兴趣喜好、虚荣心及侥幸心理等来选购商品。这些心理上的弱点最易被拥有现代营销手段的经营者所利用因而导致对其利益的侵害。

第四,消费组织上的缺乏

  消费者在各项交易中力量本已极为弱小又历来缺乏组织,不能通过团体的力量来与经营组织体相抗衡,以致成为经济上的从属者,容易受到经营者的侵害。保护消费权益具有的意义
  由于这些原因,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强大的经营资本面前,呈现出显著无力的状态,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使消费者置身于丧失财产乃至生命的危险之中。因此,要对处于弱势消费者进行保护。保护消费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保护消费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
  损害消费权益行为实际上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限制和打击。如果放任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就会使广大合法、诚实的经营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污染竞争环境
  (二)保护消费权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供应短缺、消费者很难顾及到商品质量,对服务状态也无法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保护消费权利

pic-info">消费权益漫画

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服务,就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试想,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服务时如果不能自由选择,如果他因不能自由选择而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如果他买到不合格产品商店拒绝退换,甚至受到商店的欺骗时,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三)保护消费权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目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市,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对消费权利的强有力的保护,缺乏对损害消费权利行为严厉打击和惩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能够切实保护消费权利,那么,那些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靠欺骗消费者赚钱的企业和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大多数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充分保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靠正当经营,正当竞争来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商业道德。这样就有利于促使企业努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消费权益保护机关及组织

(一)消费权益保护机关及其职责

  消费权益保护机关有两类:即行政执法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保护消费权益的主要职责是:
  (1)通过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制止违法经营,防止损消费权益行为的发生。
  (2)通过对各类市场的监督管理,查处各种市场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
  (3)通过对广告的监督管理,查处虚假广告和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合法权益
  (4)通过商标管理,查处商标假冒行为,为消费者选购优质商品创造条件。
  (5)通过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和查处各种侵害消费权益行为
  (6)指导消费者协会的工作。

(二)消费组织消费者协会

  1.消费组织
  即消费者保护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从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总称。消费组织消费者运动发展的产物,是消费者行使结社权的结果。消费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它是一种社会团体, 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 不以营利为目的。
  2.消费者协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中国广大消费者的组织,是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群众性社会团体。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地方各级消费协会,是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过民政部门核准登记而设立的,因而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消费者协会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对商品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二是保护消费权益。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协会有七项职能,即:
  (1)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服务的监督、检查。
  (3)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4)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进行调查、调解
  (5)投诉事项涉及商品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6)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支持受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7)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国际消费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有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IOCU"和欧洲消费者同盟机构"BEUC"。保护消费权益的具体措施

一、《消费权益保护法》的实施

  我国颁布《消费权益保护法》以来,消费权益保护的制度和机构不断完善,销售服务单位尊重消费者的意识也在增强,消费权益保护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二、消费者投诉和处理的运作方式

  消费者可向消费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向责任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在接到投诉后,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转交到被投诉单位,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问题的处理与答复;或转请有关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规进行处理解决。对一些重要的投诉,消费者协会还将会派人进行调查、解决,了解有关政策和法规,向消费者作一定的解释工作。消费者的投诉都要以文字材料为准,包括所购商品的名称、规格、牌号、数量、价格、购买时间、购买地点或经销单位、生产单位的地址和名称,或注明是无生产单位和地址的商品及各有关票据的复印件;同时,把投诉人的姓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以及同经销单位或生产单位交涉的经过等内容写清楚。在没有经过消费者协会同意时,不要邮寄票证、原始单据及实物,以防遗失。

三、生产主管部门保护消费权益的若干做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有了消费才会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去组织生产,才会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消费者是生产者的“衣食父母”,没有消费者的“ 货币投票”,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就失去意义,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消费者与生产者有共同的需要和利益。
  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一部分,生产者不是生活在另一个孤立的世界里,制造家用电器的也希望在市场上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鞋帽,制造鞋帽的到饭店里用餐,也盼望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生产者如何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呢?
  1、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企业要时刻面向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构成了市场需求;适应市场需求,就是要不断向市场推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现在不是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市场上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消费,只有疲软的商品。中国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有效供给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开发。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供过于求,是相对于产品的现行价格、品种而言的。现在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调整结构,开发产品,满足消费者在消费方式方面的变化满足消费水平提高后的需求甚至是潜在的消费需求,这样就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从消费人群、消费空间来说,我们不能只看到城镇居民的需求,要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占我国人口72%的农民消费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不能只是把适合城市消费者的产品送到农村去,要注意适应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使产品设计和功能定位符合农民的需要和购买力水平,并切实加强农村营销售后服务工作。
  2、保护消费权益,最主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是损害消费权益的主要问题。广大企业对来自消费者和用户的投诉、监督部门的执法监督以及来自市场反馈的信息要非常重视,认真分析这些信息反映出来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售后服务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满意的程度和企业信誉。许多企业建立起完善、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充实计算机用户档案管理和维修网点,配备车辆、通讯手段和维修设备等硬件,加强维修网点规章制度等软件方面管理,使许多消费品维修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满足消费需求企业经营管理念的变化
  发展阶段 产品质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 经营观念
  以生产为中心 产品发展<消费需求 企业主导,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以产品为中心 产品质量=消费需求 保证质量符合标准,加强推销
  以用户为中心 产品质量>消费需求 用户至上,让消费者满意
  3、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名优产品,减少消费权益受到的损害。假冒伪劣产品和无厂名、无地址、无商标品牌的“三无”产品成本低、质量差,但由于销售价格一般比较低等原因,往往误导一些消费者,而这些产品往往存在着影响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隐患。要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向广大消费宣传名牌产品、优质产品宣传我国的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引导消费者购买品牌知名度高、售后服务保障的名优产品,购买通过认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质量可靠的产品,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对发现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调查取证,向有关执法部门反映,采取防范措施。对于假冒严重的产品企业要设立打假队伍,协同执法部门深入打假。
  4、时刻想到自己也是消费者,下道工序就是“ 用户”。生产者要牢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重点是提高质量,同时也是保护自身的利益。要在职工中持久地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严格内部质量管理,使每一个职工都理解为什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什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需要,从自己做起,做好本职工作。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质量控制,做到下道工序满意。经过层层严把质量关,出厂产品要百分之百合格,最终做到消费者满意。要把消费者满意和满意程度作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

四、销售主管部门保护消费权益的若干做法

  建立规范有序的商品流通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无论从主观愿望还是从客观现实的要求来讲,都是商品流通部门要长期追求的目标。
  1、通过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利益。消费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的情况下,作为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企业,必须将保护消费者利益置于首位,树立消费者第一、商品服务质量第一的思想,经常虚心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的意见,不断检查和提高商品服务质量。同时,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督促流通企业及时解决与消费者的纠纷。例如,有的国有流通企业明确规定,商品可退可不退的以退为主,可赔可不赔的以赔为主,一时分不清责任的以企业为主,从而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2、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商品质量检查,实行舆论监督。每个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货时都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凡是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利益的商品不允许进入流通领域,尤其是不能进入大中城市大中型零售商店的柜台。对不合格的和假冒伪劣商品,除了公开曝光以外,同时还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如退货、停止进货、停止经营该类商品。有的假冒伪劣商品还公开销毁,以确保消费者利益。
  3、开展“清柜台”和“百城万店无假货” 活动,净化零售市场这项 活动旨在保证商品质量、维护流通秩序,涉及全国成百上千家大中型零售商店,范围广、影响大。其内容已

pic-info">相关法律

不仅仅是防假、打假,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更重要的是已成为树立流通企业信誉,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创建行业文明新风的“民心工程”。
  4、工商联手,开拓市场,实施名牌战略,引导消费商品流通领域,除了通过不断地打击与清除假冒伪劣商品来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外,还应当从正面宣传和推广入手,推广介绍名优产品,尤其是国产名优品牌,引导消费者正确购买和使用,这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5、实行先行负责制。实行不满意就退货,以及部分商品实行包修、包退、包换的“三包”制度以及联清、联退、联换、联修和联合经营,不仅国有商业信誉增强,服务质量提高,而且实实在在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把保护消费者利益落到了实处。
  6、规范大中型零售商店经营行为大中城市的大中型零售商店,尤其是国有商店,以其特有地位,一直是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有的国有大中型零售商店出租柜台,部分租赁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借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但失于管理、监督,而且还损害了国有企业信誉。只有禁止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向生产企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出租或变相出租柜台,严格规范引厂进店等联营、联销形式,才能堵住利用国有商业的窗口坑害消费者利益的渠道,维护国有商店信誉。大中型商店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一定要高度珍惜,还要经营好,利用好。大商场不能只是充当物业管理者,而要扮演实实在在的商品经营者,名牌信誉的创造者,优秀管理经验的输出者。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侵害消费权益法律责任

一、造成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

  (一)概 述
  《消法》第七章规定了各种侵害消费权益行为及与此有关的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并原则规定了经营者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所谓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形式。这里将重点阐释损害消费权益的民事责任。
  (二)造成消费财产损害的民事赔偿
  《消法》对经营者造成消费财产损害的民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除了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以外,这些责任形式主要有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了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所谓其他重大损失,实际上是其他间接损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例如,因空调漏电引起火灾,烧毁了房屋和家具,空调制造商就应给受害者再造一幢原样的房子、一套原样的家具。如果无法恢复原状也可以按照现行价格将房子和家具折为现金赔偿。如果被烧毁的房子是间饭馆,空调制造商还须赔偿饭馆停业的经济损失。
  (三)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赔偿
  根据《消法》第四十一条、《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支付下列费用
  1、医疗费这包括治疗费、检查费、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医疗费必须是受害人因消费事故造成身体伤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
  2、治疗期间的护理费这是指受害人受害的程度比较严重,需要专人护理所支付的费用。什么情况下需要专人护理,应由医院决定。
  3、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这是指因伤不能正常工作而得不到收入,误工日期应按其实际伤害程度、恢复情况并参照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等认定。其赔偿标准可依照受害人工资标准或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
  4、其他费用这包括去医院所支付的交通费、根据伤情而必须支付的营养费等。营养费应根据医生的诊断而定,对于不需要特殊营养的,所支付的营养费不列入赔偿范围。
  (四)造成消费者残疾的赔偿
  造成消费者残疾的,除赔偿上条所列几种费用外,还应当支付以下费用
  1、残疾者生活自助器具费这是指受害者购买功能辅助性器具的费用,如假肢、轮椅、助听器等。
  2、生活补助费这笔费用的补偿,应根据残疾后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和原来收入减少的情况来确定。一般补足到不低于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的标准。
  3、残疾赔偿金这一赔偿项目是其他法律没有规定而由《消法》新增加的赔偿费用。不管残疾轻重如何都应支付这笔费用,支付数额和办法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处理机关决定。
  4、受害人扶养的人所必须的生活费用这里所指的被扶养人,是指事实上依靠受害人实际扶养而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排除了与受害人有法定的扶养义务关系而本身有生活来源的人。
  (五)造成消费者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消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支付以下费用
  1、丧葬费这是指安葬死者所支付的费用。丧葬费应以死者当地当时一般丧葬所需的费用标准来确定。
  2、死亡赔偿金只要造成受害者死亡的,就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当然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由经营者向受害人的亲属支付的这项费用,具有慰抚的性质。
  3、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
  (六)侵犯消费人格权的法律责任
  《消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承担以下几种形式的民事法律责任
  (1)停止侵害;
  (2)恢复名誉;
  (3)消除影响;
  (4)赔礼道歉;
  (5)赔偿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经营者因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承担了上述民事法律责任后,并不排除根据其行为性质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或其他形式的民事法律责任

二、欺诈行为法律责任

  (一)发布虚假广告法律责任
  针对一些商业促销广告中严重存在的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出虚假宣传的,依照广告法追究法律责任。从产品质量法角度对广告法的相应规定作出呼应,为打击以虚假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同时,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欺诈消费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见本书附录),消费者还可依照《消法》第四十九条,向发布虚假 广告的广告主索取加倍赔偿。
  (二)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付出加倍赔偿
  《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这是《消法》对欺诈性损害行为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惩罚性赔偿金是指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费。这对受害人来说具有充分弥补其损失的作用,对于侵害人来说具有惩戒功能。在我国《民法通则》等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制度,没有关于惩罚 性赔偿的规定。《消法)所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对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三)《消法》规定的加倍索赔的适用范围
  根据《消法》的规定,加倍赔偿适用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服务时有欺 诈行为的场合,也就是说,凡是经营者以欺诈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都要承担加倍赔偿的责任。那么欺作行为如何认定呢?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这里所指的欺诈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内的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四)《合同法》对加倍索赔的规定
  《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中,专门设定了反欺诈条款。这是《合同法》对消费权益保护的一项重要规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不胜枚举。尽管《消法》对此早就规定了加倍赔偿, 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举证困难等种种原因,实际适用的很少。《合同 法》明确规定了受欺诈可以适用《消法》,无疑给了消费者强有力的支持, 尤其是对于商品销售中的欺诈行为的加倍索赔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根 据《合同法》的违约责任原则,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只能要求对方赔偿实 际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并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而规定可以选用《消 法》,则加重了经营者的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当能够证明被欺诈时,可以 选择责任形式,既可以适用加倍赔偿,又可以适用合同违约责任,但两种赔 偿方式不能并用。尽管如此,消费者选择了加倍赔偿后,并不影响要求对方 继续履行合同、赔礼道歉、修理、重作,退货等。
  《消法》颁布后,出现了买假索赔的“ 王海现象”,反响很大,对于打 击假冒伪劣,贯彻落实《消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有些售假者在为自己辩护时却声称:知假买假者的动机是索赔,不是消费,因此不属于《消法》所保护的“消费者”,不应当获得加倍赔偿。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无论知道不知道有假,都不违反《消法》第二条的规定,一律应视为消费者。因为《消法》第二条中“ 为生活消费需要”的立法原意是为了与购买生产资料经营行为作区分,不应再作进一步的限制性解释。况且,《消法》第四十九条没有限定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针对经营者制定的,只要经营者违反了这条规定,就构成欺诈,就要承担加倍赔偿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以索赔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是不道德的,希望以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市场,而实际上不法经营者的恶意欺诈已远离道德标准。不法经营者指向的是社会上所有的消费者,而“ 王海” 指向的只是这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 王海” 用法律的行为来打击不法经营者是道德的,而不法经营者才是不道德的。
  面对庞大的市场,“打假”单纯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力度和广度都不够, 国家制定《消法》第四十九条的本意,就是把一部分“ 打假” 的权利交给 消费者,形成社会性广泛监督,“打假”的同时给消费者一些利益,给经营者相应的惩罚,可以调动起消费者“ 打假” 的积极性。所以,勇于站在“打假”的前列,知假买假,向售假者索取加倍赔偿,是应当积极提倡和鼓 励的合法行为。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王海现象”——即知假买假的行为是不适用《消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首先,知假买假者是否为消费者?不是。《消法》第二条规定的消费者是“为了生活消费”,而知假买假者,尤其是王海这样的,消费目的已不再是为了生活消费,即不是为了自身生存而消费,而是为了得到惩罚性赔偿,甚至是盈利为目的,就可归入个人发展的目的范围,与《消费权益保护法》所要保护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第二,“王海”现象不符合消法的保护本意,即倾斜于消费者,对弱势消费者的保护。而王海已不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不利于对经营者今后的科罚。消费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

一、协商和解

  (一)消费权益争议
  消费权益争议是指在消费领域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因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中,由于经营者不依法履行义务或不适当履行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服务不满意,双方因此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经营者违法或不适当履行义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所提供的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或不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对提供的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3)经营者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进行侮辱、诽滂、搜查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
  (4)经营者隐匿或冒用他人的名称、标记等使消费者产生误认;
  (5)无理拒绝履行国家规定的义务或双方约定的义务等。
  (二)消费者求偿主体的确定
  社会再生产及社会分工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时直接、间接与多个经营者产生利害关系,那么,当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谁要求赔偿即如何确定求偿主体呢?国家为了防止和避免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相互推诿,逃避法律责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保护,确定了有利于消费者求偿的原则: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即销售者负有先行赔偿消费者损失的法定义务。如果造成消费者损害的责任在于生产者或中间商,销售者在赔偿消费者后,有权向责任方追偿。值得指出的是,违反这一法律规定的现象,在当前还时有发生: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受到损害而要求销售者承担相应责任时,售货员(甚至商场管理人员)还嚷着让消费者去找生产厂家,仿佛理直气壮,其实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消费者切不可因此而退让。
  (2)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这一规定赋予消费者对求偿主体的选择权,同时也强化和固定了销售者、生产者的赔偿义务。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向消费者履行赔偿义务后有权向责任者追偿
  (3)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直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4)其他情形的赔偿主体的确定。
  (三)依法护权的必要途径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然也应该要求经营者对损害予以赔偿或公平、合理地解决争议。根据《消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解决消费权益争议的途径主要有五种:
  (1) 双方协商和解
  (2) 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行政机关申诉;
  (4) 仲裁机构仲裁
  (5)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本篇将在后面的条目中逐项予以介绍。
  (四)与经营协商和解
  所谓协商和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合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交换意见、取得沟通,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及时、直接、平和等特点,对于标的物较小的纠纷或讲信誉、重质量的经营者来说,采用此种方式解决矛盾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但该方式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有时很可能达不到目的,对此,消费者应有采用其他方式的准备。
  (五)协商和解的注意事项
  消费者在确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准备采取协商和解的方式予以解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准备好详实、充足的证据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2)要坚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与经营者协商时,要阐明问题发生的事实经过,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必要时可指明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以促成问题的尽快解决。
  (3)要注意时效性。有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要被经营者的拖延所蒙蔽而一味地等待,像有关食品、饮料的质量问题,一旦超过一定时间,检验机构就无法检验。因此,如果在

pic-info">消费权益相关书籍

证据确凿、事实明确的情况下,经营者还故意推诿、逃避责任,消费者就要果断地采取其他方式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二、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是对商品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社会团体。因此,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消协投诉,请求消协调解是最常见的方式,能够较为顺利、有效地解决纠纷。
  (二)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范围
  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的范围是:
  (1)根据《消法》关于“消费者的权利” 的九项规定,受理消费者受 到损害的投诉;
  (2)根据《消法》关于“经营者的义务” 的十项规定,受理消费者对 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的投诉;
  (3)受理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农 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受到权益损害的投诉。
  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的投诉有:
  (1) 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方面的纠 纷;
  (2)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纠纷;
  (3)商品超过规定的保修期和保证期;
  (4)商品标明是“处理品”的( 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
  (5) 未 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 的;
  (6)被投诉方不明确的;
  (7)争议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而 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8) 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调 查和处理的;
  (9)不符合国家法规有关规定的。
  (三)投诉应具备的材料
  消费者向消协投诉要提供文字材料或投诉人签字盖章的详细口述笔录。
  其内容如下:
  (1)投诉人的姓名、住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2)被投诉方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
  (3)所购商品接受服务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等;
  (4)受损害及与经营者交涉的情况;
  (5)凭证(发票、保修证件等复印件)和有关证明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未经消协同意,消费者不要轻易将凭证、证明材料原件 和商品实物寄去,以免丢失,给问题的处理带来麻烦。如果投诉内容比较重 要,最好亲自将材料送交消协,并进行口头补充说明。
  (四)消协对投诉的处理
  消费者协会处理投诉的程序如下:
  (1)接受投诉后,即向被投诉单位或主管部门发出转办单,并附上投 诉信,要求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一定期限内答复。一般情况下在正 式立案后的十五日内处理完毕;超期未办的,再次催促或采取其他办法,直 到办结为止。
  (2)对内容复杂、争议较大的投诉,消协将直接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 处理。需要鉴定的,将提请有关法定鉴定部门鉴定并出具书面鉴定结论。鉴 定所需的费用一般由鉴定结论的责任方承担。
  (3)对涉及面广、危及广大消费权益的或者损害消费权益情节严 重又久拖不决的重要投诉,将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同时通过大众传 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消协处理消费者与经营者争议纠纷,坚持自愿、合法原则。在消协的主 持下,双方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自愿协商,达成协议。消协对所 有投诉均会及时给予答复和处理。 消协受理投诉不收费
  (五)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可以向各级人民政府 所属的与保护消费权益有关的行政部门申诉。这些部门包括工商行政管 理、技术监督、价格管理、卫生、防疫、进出口商品检验等部门。消费者可 以根据自己受损害的情况和性质,向上述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行政部门接到申诉后从两方面进行工作:一是经过调查了解弄清事实, 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使双方经过自愿平等协商达成解决 问题的协议;二是对查证属实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予以行政制裁。
  (六)申请仲裁
  仲裁是指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通过 仲裁解决争议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必须同意采用此方式解决纠 纷并达成仲裁协议。目前,在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设区的城市设有 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 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 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有足够理由不服裁决的,可在收到裁决书六 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 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祖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权利
  第十三条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服务以及保护消费权利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权益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十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的监督。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二十条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二十六条 国家制定有关消费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各级人
  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及其社会团体经营交易行为商品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惩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第五章 消费组织

  第三十一条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第三十二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职能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服务的监督、检查;
  (三)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

pic-info">消费权益漫画

出建议;
  (四)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六)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三条 消费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服务

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

  第三十四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 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第三十六条 消费才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第三十七条 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第三十八条 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追偿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六)销售商品数量不足的;(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权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的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
  第四十五条 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第四十六条 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四十七条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付款;并应当承担付款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四十八条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第四十九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第五十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仿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了,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条 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