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定义
  定型化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pic-info">刻板印象

特征
  由于定型化效应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关于刻板印象的特征,有学者将其归纳为:
  它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
  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它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有的是错误的。形成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生活实际
  某小学正在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有两个小男孩同时来到招生老师面前。他俩长相一样,父母的姓名也一样。招生老师不禁问道:“你们是双胞胎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老师大吃一惊,不是双胞胎怎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两个学生说:“我们是三胞胎中的两个。” 这就是定型化效应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心理学上,定型化效应被称为心理定势。为什么老师一见到两个酷似的小孩,就马上想到他们是双胞胎而不是三胞胎中的两个呢?原因就在于他习惯了一种常规型思维,因为常规型思维方式会让人的思维产生一种惯性,这种惯性还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影响人的活动,这就是心理定势。
  人的心理定势有三个特点
  1.它是由早先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容易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2.它是对先前经验的间接、概括性的反映,并影响人的后继心理活动趋势
  3.它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心理游戏:如果有人问你:“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你或许有些茫然。别人稍加提醒:“想想动画片中的……”你不难找到答案:“米老鼠!”“那么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你脱口而出:“唐老鸭!”可是,两秒钟以后,你又会后悔:还有什么鸭子不是两条腿走路?!
  为什么会这样?简直是恶作剧。做完上面的游戏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抱怨。其实没什么可抱怨的,因为并不是某个人在和你开玩笑,完全是心理定势在发生作用。这是无法回避的。
  “思维定势”多出现在成人身上,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存在于世俗中的成规就会像一层密不透风的“茧”,紧紧束缚着成人的思维。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聊天,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冲冲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你知道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吗?
  曾对100个人测试过这个问题,但是100人中只有两人答对了,并且这两个人都是孩子:“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是一个局长的丈夫,就是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就是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回答不正确,而孩子却很快就答对了呢?因为按照成人的惯性思维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条线索去推想,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而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定型化,因而很快能找到正确答案。
  因此,作为成人,一定要对定型化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障碍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尽可能有意识地避免。影响
  定型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每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与其中的部分成员交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用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可是,定型化一经形成,就很难打破,并且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看过驯象的人都知道,驯象人只需要把象用绳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再比如,市场咨询公司在招聘入户访问的员工时,一般都喜欢选择女性,而不太愿意要男性。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人的心目中,女性一般比较善良,具有亲和力,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时不会对主人造成太大的威胁;而如果换成身强力壮的男性,要求入户访问,则被拒绝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为他们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情,增强人们的戒备心理。尽管大家都知道,事实并不是那么绝对的。由此也可见定型化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有多大。
  针对定型化效应,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对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用词汇描述所见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描述为:仇恨、绝望……第二组描述为:深邃、坚强……对于同一个人,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提示不同,就在描述时用了差别如此之大的词汇,可见,定型化效应的力量真的是很巨大。
  某校一次中考,高三某班竟然有三个学生没有参加考试,另外还有一名学生缺考了语文和物理两门功课。当老师问到原因时,这几个缺考学生的理由竟然都是:因为自己前几次没有考好,所以这次考试担心再考不好。还有一名同学说,根据自己的考试“规律”,是一次好,一次坏,上一次考得不错,这一次要是再参加的话,肯定考不好。再者,依据自己的推断,如果这一次考试也算“考试”,那么,自己的最后一次考试,也就是高考,肯定就考不好了。而那个缺考语文和物理两科的学生的理由更是让人吃惊:“我每次考试都有一门考不好,上几次分别是英语、数学和化学。这一次如果参加考试,就应该是语文和物理了,所以干脆就不参加语文和物理的考试了。”
  心理定势的力量真的很可怕,难怪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重复一些同样或相似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并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不由自主地依靠过去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而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定势思维的副作用真的很大,有时完全可以导致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判断失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人一旦进入思维死角,智力就可能在常人之下。
  定型化效应对人认知过程的影响,弊大于利
  定型化的错误在于过度概括,即在有限的材料基础上,做出了极其宽泛的结论。
  忽视个别差异,经常导致对人的错误认识,作出错误结论。
  对人知觉的定型化会造成有失公正的社会偏见。
  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影响潜能的发挥。方法
  怎样才能打破定型化效应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摆脱旧有的思维习惯。可是要摆脱已经成型的思维方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要有勇气和决心,因为告别习惯是很痛苦的事情。老鹰的寿命很长,可以活70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可是,你哪里知道老鹰要想活到70岁,必须在40岁时做一次告别过去的痛苦的努力,因为,40岁时的老鹰,爪子开始老化,已经不能很灵活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对于老鹰来说,40岁简直是一道“槛”,要么勇敢地跃过去,要么等死。但是要越过这道坎,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那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再生过程: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然后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等新的指甲长出来,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完成整个过程要花费150天的时间。直到新的羽毛长出来,老鹰才能开始飞翔。通过这次更新,老鹰能再活30年。
  如果能向老鹰那么有勇气摒弃旧的思维习惯,就能跳出定型化效应的陷阱,就等于重获新生了。
  换个角度思考,也是打破定型化效应的不错的方法。司马光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一同在花园里捉迷藏,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去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小朋友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有的跑,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地举起一块石头向大缸砸去。缸被砸了个大洞,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没有采取费劲的直接把人从缸中拉出来的救人方法,而是采取了更简单的、见效更快的把水放出去的方法,他就是靠打破定势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勇于用新的眼光和思维对待问题,也是打破思维的框框、解决问题的途径。十几年前,世界上还不曾有弯曲的吸管,全是直的,一位美国公民发现了这点不便,稍加改进,制成现在的弯曲吸管,申请专利后,他获得了几百万美元奖金
  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克服习惯于用旧方法解决问题的弱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有更多的发现和发明,说不定还会给自身带来不菲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时候,打破心理定势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动手做就行了。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就开了。
  很多人就是因为囿于思维定势,才走不出宿命般的悲剧结局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我们就能有机会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人生奇迹。因此,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想问题,我们就不难从舞剑中悟到书法之道,跟飞鸟学会制造飞机,由蝙蝠联想到电波……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同样,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上了别人用旧有的眼光看待你时,也要做到处变不惊,切记大惊失色,埋怨对方欠通情达理。在这方面传为美谈的是新华社记者杨建业对马寅初的采访。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文革”期间新闻报道“假大空”是当时的风气,在大多数人心中留下了“记者喜欢说假话”的印象,这一定型化效应给杨建业的采访带来很大困难。马老对所有记者采访一律回绝,并且出言偏激。杨健业采访遇阻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再仔细分析了马老当时的具体情况后,杨健业不仅没有见怪,反表现出真诚的理解。他暂不及于采访马老,而是以客观的态度上述中央。先为马老平反奔走呼吁,在成功地打破定型化效应后,不仅获得了满意的采访,还和马老成了好朋友。应用
  核心理念:人们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物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应用要诀:打破思维定势,善于接受新的事物。
  应用领域:社会生活、组织管理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2、产品开发问题
  3、思维定势问题
  4、经验问题
  5、招聘问题消极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对人的消极和危害影响是很大的,现列举一、二:
  有的职工本来工作有力强,业务好,又有文凭,提拔应不成问题。但就是因为领导对他抱有成见,存在刻板印象,一直受不到重用。最后也只能做一匹拉拉小货的千里马。
  一对年轻人,彼此感情很好,爱得好好的。但女方周围的长者对这个小伙子有成见,总认为他华而不实,硬是左挑右挑。结果,好端端的一对,就这么黄了。
  当然,刻板印象在其它一方面还有很多表现。既然刻板印象普遍存在,又有很多消极和危害影响。因此,人就要学会摆脱别人对自己的刻板印象。例如,领导对自己的刻板印象。方法是众多的,当你发现你的领导对你存在刻板印象,这时就更应该搞好自己的工作,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托与领导关系密切的同事,给自己说说话,或看领导对自己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等等。
  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很大,人们了解了这种心理,多注意自己的言与行,这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