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
基本简介
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国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又称无记名式国债或国库券)和记账式国债3种。根据债券的偿还期限不同,美国国债大致可分为短期国库券(T-Bills)、中期国库票据(T-Notes)和长期国库债券(T-Bonds)3类。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中国仍为美国国债的外国中第一大持有国。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持有美国国债也会带来如下成本或风险: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着由美元贬值的估值效应造成的资本损失或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降。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滑;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结束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增强所导致的避险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也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以及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降。从2001 年后,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尤其是作为CPI 核心指数的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后持续下滑,美元持续下跌。而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再次遭受信任危机。美元贬值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导致美元储备国持有的外汇资产财富缩水。美元贬值也是美国向别国转嫁危机并制约其他竞争对手正常发展的惯用方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并最终破灭;眼下美国又在使用“弱势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输出衰退,此轮美元贬值的主要对象是欧元和人民币,美元贬值引发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2001年初至2008年2月底,美元贬值幅度高达66.4%,即使国际市场商品实际价格维持不变,其以美元标价的名义价格也会上涨66.4%。美元贬值推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急剧拉高了全球石油、矿石、谷物、天然橡胶等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外部推动压力的渠道是,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我国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胀压力上升是近两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美元贬值导致世界原油价格上升,如表1-1所示。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屡创新高,这种物价刺激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美元为货币计算单位的原油价格因美元贬值而直接上涨;其次是次贷危机导致美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度低迷,大量的美元因此转向购买原油期货和现货,涌现出巨量投机需求和避险需求,形成较大比例的“投机溢价”,进一步推高了农矿产品价格水平。其往年的国债发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亿美元,若按照美国现在的赤字规模1万2千亿美元,再加上拯救商业银行系统必不可少的2、3万亿这样的规模,美国国债2009年的发行量将会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程度,很可能是往年的5、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到5%。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中国持有量
过去的数年来,中国政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但美国本土的投资者却不停减持。例如,10年前美国国债的总额约为3万亿元,当中逾七成、即2万亿元以上为美国本土的投资者拥有;但时至今天,美国国债的总额增至4万亿元,却只有三成为本土投资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断下降。美国人不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中国2009年10月末持有美国国债7,989亿美元,较9月持平;其中持有短期国债1,354.48亿美元,占比约17%,中国仍为美国国债的外国中第一大持有国。 美国财政部2010年12月15日发布的最新“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10月净增持233亿美元美国国债,为连续第四个月实施净增持操作。
截至10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9068亿美元,自今年4月以来首次突破9000亿美元水平,继续保持美国国债全球最大单一持有国地位。今年7-9月,中国分别净增持30亿美元、217亿美元和151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数据计算显示,中国2009年10月末约持有美国长期机构债4,797.68亿美元、长期公司债245.46亿美元、股票1,007.5亿美元。从2008年9月起,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2009年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948亿美元,约为2009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37%,以及2009年中国GDP的18%。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持有美国国债也会带来如下成本或风险: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着由美元贬值的估值效应造成的资本损失或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降。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滑;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结束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增强所导致的避险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也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以及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降。从2001 年后,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尤其是作为CPI 核心指数的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后持续下滑,美元持续下跌。而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再次遭受信任危机。美元贬值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导致美元储备国持有的外汇资产财富缩水。美元贬值也是美国向别国转嫁危机并制约其他竞争对手正常发展的惯用方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并最终破灭;眼下美国又在使用“弱势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输出衰退,此轮美元贬值的主要对象是欧元和人民币。
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或实际成本。美国10年期国债的年度收益率平均为3%-6%,这远低于投资者投资于股票指数或进行直接投资能够获得的平均收益率。对中国央行而言,持有美国国债有着更为现实的成本。这是因为,央行外汇储备的累积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为防止外汇占款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冲击,央行通常采用发行央票的方式进行冲销,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至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境况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他国持有
美国财政部09年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7月份,海外投资者实际买入美国长期国债净额增加153亿美元,当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再次突破8000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天公布的数据,7月份外资增持美国国债规模大大低于6月份的907亿美元。而5月份海外投资者则减持了19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2009年12月份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的持有量,由前一月份的7896亿美元削减至7554亿美元。而日本增持美国国债115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 根据美国财政部当天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份海外投资者减持美国国债530亿美元,减持幅度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当年4月创下的445亿美元减持记录。
在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国家中,2009年12月份日本增持了115亿美元,至7688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当月减持了342亿美元,现持有美国国债7554亿美元,降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此外,英国当月增持了24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3025亿美元;巴西增持了35亿美元,至1606亿美元;俄罗斯减持了96亿美元,至1185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2010年4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002亿美元,较上月增加50亿美元,这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也是中国自去年11月以来持有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9000亿美元关口。
此外,4月份日本持有美国国债也增加106亿美元,达到7955亿美元;英国持有美国国债则大幅增加422亿美元,达到3212亿美元。中日英分列美国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债权国,三国3月份也增持了美国国债。
主要作用
债务的长期化以及债务总额的不断增长,自然带来一系列问题。美国国债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解决有关的这方面的问题上:
(1)保证国债的顺利推销,以筹集所需资金
美国有庞大的金融市场,要保证国债的顺利推销,必须使联邦政府公债具有竞争性。为此,首先根据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机构对债券的不同要求发行公债,例如,发行短期债券、有固定收入的长期债券以及可赎性的长期债券以满足商业银行、退休者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其次,提供特别优惠条款以吸引投资者。例如,通过适当增加利率吸引投资者。
(2)以最低成本销售,降低联邦财政利息负担美国降低公债成本的一个主要方法,即利用投资者的竞争采用投标购买或拍卖销售。以年收益率为基础进行投标拍卖的方法是,投标人可分为竞争性投标人及非竞争性投标人。竞争性投标人一般都是大型机构或个人投资者,他们在标书中写明愿意购买债券的收益以及相应的购买量。非竞争性招标对投标额有最低数量限制。决标时,财政部首先全部接受非竞争性投标,然后竞争性标书按收益率由低到高排列,直到全部发行额认购满为止。
如何安排各种公债的结构,也是美国降低利息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美国对债券结构的安排是,在利息低的时候多发行长期债券,利息高的时候多发行短期债券,根据不同利率水平,改变公债期限结构。
(3)调整公债与经济增长关系,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美国公债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公债发行与联邦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相协调,成为经济调节手段。一般做法是,在充分就业时,尽量从非商业银行,而不从商业银行借入资金。因为向银行出售公债筹措资金,商业银行随时可持公债到联邦储备银行贴现,所以有使货币发行量增大的可能性,以致引起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衰退时,则向商业银行甚至联邦储备发行债券,从而刺激经济。 针对美国国债市场不时出现的新问题,财政部、联储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有关管理机构不断重新审视国债市场的各个方面,完善市场管理。例如,1991年8 月,甲级证券交易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国债拍卖中5次未经顾客授权即代理顾客发出标书而爆出丑闻,随即财政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进行调查,提出建立即时检查制度、审核大额中标额的合法性等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