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偏好

什么是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流动偏好这一概念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的流动偏好)之一。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阱的起点。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其中提出流动性偏好概念。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定于利率, 而利率又决定于流动性偏好货币数量。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如果货币供给既定,那么,利率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实际上表 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保持现金而不愿持有资本去获取收益利润),是出于各种动机:或是出于交易的动机,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是出于谨慎的动机,以便应付意外的支出;或是出于投机的动机,以备投机取利。因此利息就被认为是对人们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偏好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供给需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供给货币数量是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的,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流动偏好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到利息率的降低,但是,这种降低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当利息降低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不肯储蓄而保留现钱了。在图形中,这种利息不能再低的一定点之右,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此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不会下降。
  流动偏好这一概念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的影响,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讲的起点。

流动性偏好的3种动机

  流动性偏好可以分为3种动机:

交易动机。

  即为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 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需货币数量越多。

②谨慎动机。

  即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个人对意外事 件的看法,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同收入是密切相关的。

投机动机。

  即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生利资产债券等有价证券价格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利率低,人们对货币需求量大,利率高,人们对货币需求量小。这一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极高时, 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而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也即是说,由于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放弃手中货币流动性报酬, 所以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而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当前者等于或低于后者时,资本家就不愿进行投资,从而会造成投资不足,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看作是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3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