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简介
  东京大学(日语:東京大学,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是日本国立大学,九所帝国大学之一。起源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设立了开成所(蕃书调所)和医学所。东京大学,是日本的第一所大学。该大学为日本的最高学术殿堂,毕业生中包括了不少国家领导级的人物。     
  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如果追溯得更远些,最早是幕府时期设置的“兰学”机构“天文方”、昌平坂学问府、种痘所历经演变而来。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令”,为向欧美学习打开门户,于 1877年根据文部省指示将上述两校合并,定名为东京大学。当时已有一定规模,在校生有500余人,设有文学、法学、理学、医学4个学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东京法律学校并入该校,隶属法学部。
  1886年,明治政府为适应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国家主义思想的人,颁布了“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采用分科大学制,原来工务省管辖的工科大学,农务省管辖的东京农林学校和山林学校合并建成的农科大学,相继成为帝国大学的工科大学和农科大学,以前原有的几个学部分别改为法政大学、医科大学、文科大学、理科大学;并开始设置研究生院。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大学。1887年制定了“学位令”后,增设博士和大博士学衔。其间,各帝国大学纷纷冠上本地名称,为示区别,帝国大学的名称前面添上“东京”二字,更深一层含义是使其成为各大学的样板。这时学校的体制也发生变动,为便于统一领导,分科大学制又改为学部制,法学部增设商学系,10年后该系扩充而升格为经济学部,到战前的几十年间,东京帝大学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培养了几万名毕业生。
  二次大战后,清除了军国主义教育的一套做法,调整了机构和不合理的制度,并去掉了“东京帝国大学”中的“帝国”二字,重新恢复了最早东京大学的校名。改制后的东京大学又新设了基础学部、教育学部,把东京帝大时的附属医学专业部、第一高中、东京高中亦同时并入,原有学部中又分化出新的学部,一大批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今天,东京大学已成为具有10大学部,11个研究生院,12个研究所,数万师生员工的综合大学。1986年亚洲一些大学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投票评选10所世界著名大学时,东京大学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入选,这是东京大学的荣耀,也充分证实了它的学术水平。
tp://wiki.mbalib.com/w/images/thumb/d/df/Birthplace_of_Tokyo_University.jpg/180px-Birthplace_of_Tokyo_University.jpg" alt="东京大学发祥地纪念碑" width="180" height="135" longdesc="/wiki/Image:Birthplace_of_Tokyo_University.jpg">width="15" height="11" alt="放大">东京大学发祥地纪念碑校内各单位设置学部
  10大学部,共537个讲座:
  法学部 为东大历史最老,也是声望很高的学部,日本历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该学部。设有民主、公法、政治学3系,附属部门有外国法文献中心,近代日本法政史资料中心。
  文学部 设文学、史学、语言学、行动学4系,附设文化交流,北海文化研究两实习实验部门。该学部亦出过众多名扬日本的文学家、诗人、俳名作家、艺人等明星。
  经济学部 仅含经济学、经营学两系,附属有日本产业经济研究室。
  教育学部 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行政、体育和健康教育5系,附属学校有中学、高中各一所。
  医学部 有医学、健康护理学两系,附设脑研究实验室、医学电子实验室、声音语言医学实验室、实验动物饲养室,两所附属医院,附属学校有养护学校、接生护士学校。该学部以外科,特别是脑外科在世界上十分有名。
  理学部 设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天文、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地学9系,附属部门有临海实验场、植物园、基本粒子物理国际中心、光谱化学研究中心、地壳化学研究室、天文学教学研究中心等。
  工学部 东京大学最庞大的学部,含有23个系109个讲座,几乎覆盖了所在地工程学科,包括土木、机械、电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资源、金属、材料、应用化学、应用物理、计算等领域的众多学科,还设有一个工程基础系,一个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综合试验场。
  药学部 只含药学、制药化学两系,附设药用植物园。
  农学部 开设农业生物学、农业化学、林业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农业工程、兽医学、林产学8系,附设有农场,实习林场、牧场、兽医院、水产实验场、绿地植物实验场等实习实验设施。
  教养学部 负责全校低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下分综合文化、地区文化、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系统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有关学科5系,并设有美国研究资料中心,语言文化中心、数理科学研究室等。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设有人文科学、教育学、法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综合文化、理学、工学、农学、药学、原子能、数理科学12个研究科,共分104个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院又具有学部的教学功能,它设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的教研室一类组织95个,分属于10个相当于系一级的机构中。
研究
  东京大学的科学研究力量强大,机构众多,共有12个研究所和13个供全校乃至全国共同使用的研究中心。
  医学研究所 早在明治时期由痘苗制造所、传染病研究所、血清药物院三部分组成,后三家合并为传染病研究所由内务省管理,战后改名为医学研究所置于东大管辖之下。它是东京大学以及日本大学中相当有名的研究所,把传染病、癌以及其它特殊疾病的有关病理和治疗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物特征特性,致病的病因机理,致病生物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病的发生原因、规律及治疗,癌的发生发展,抗癌手段等一系列当前医学上重大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共设有25个研究室,附设有实验动物饲养、动物致病试验,微生物菌株保存,遗传基因破译、分子病研究等部门,亦有一所附属医院。该所有许多人员因医术高明、学业有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杉村隆因在胃癌研究中心对癌细胞突变、致癌物的研究成绩卓著,曾获日本文化勋章。在致癌物研究方面知名的人物还有松岛泰次郎等人。
  地震研究所 是日本该领域唯一的研究所。1925年设立、理论研究项目有地震波,地震发生机理,火山的地质、物理、化学、海啸,海底地震等;应用研究上有地震、火山、海啸的预测预报,抗震建筑,地震探矿等,还设有强震预测中心和地震预报观测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有近20个地震、火山、海啸观测所(站)。
  东方文化研究所 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综合研究,吓分泛亚、东亚、南亚、西亚等研究室。其中以对中国的研究最为全面,力量最强,资料十分丰富,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附设有东方文化广献中心。
  社会科学研究所 从研究范围上分为两方面,一是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二是重在比较方面的研究,目光瞄准当代国际社会,从当代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球的比较研究。还设有供外来人员参加研究的现代日本社会研究室。
  史料编纂所 是历史悠久的史料馆,负责史料的研究整理编辑和出版。从上至古代、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史料,古书散乱记录,特殊史料均在整理编录之内。
  应用微生物所 研究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应用,包括发酵工程遗传育种及保存,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工程,活性研究,基因转换等,附设有微细藻类综合中心。
  生产技术研究所 的前身是东京帝国大学第二工学部,主要从事军工产品的生产和运用,现为东京大学规模最大的研究所,设有44个工程技术研究室,其中多元数值信息处理工程研究室为客座教员研究室。并附设有千叶实验场,计测技术开发中心,尖端材料开发研究中心,灾害减轻国际工程研究中心,特殊电子学研究中心等机构。
  社会情报研究所 设有传播媒体、信息传播、信息与社会3个研究室,附设传播媒体资料中心。
  宇宙线研究所 进行天体物理研究,包括超高能量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子物理、宇宙线的观测及研究等。
  原子核研究所 着重于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实验研究以及有关的基本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有原子核瓜,放射能,高能粒子加速器装置,中子测定,高能粒物理,原子核测定装置等。其中超高真空学、中间能物理为吸收外国研究学者的客座研究室。
  海洋研究所 是日本该领域唯一的研究所,承担海洋方面的综合基础研究任务。有海洋的物理、气象、海洋的化学、生物学、海底结构及地质、海洋的生态,海洋微生物、海洋资源环境调查,海洋渔业开发等研究室,并拥有两艘海洋考察船。
  物理研究所 进行材料特性实验研究及有关理论的研究,如物质极限特性,浓缩性,放射性,新材料开发等。其中固体特性、极限特性等二室为客座教员研究部门。
tp://wiki.mbalib.com/w/images/thumb/e/e3/Yasudadodou_hibaby.jpg/180px-Yasudadodou_hibaby.jpg" alt="东京大学 安田讲堂" width="180" height="240" longdesc="/wiki/Image:Yasudadodou_hibaby.jpg">width="15" height="11" alt="放大">东京大学 安田讲堂
  这些研究所中,宇宙线所、原子核所、海洋所、物理所为全国共同使用的研究所。除此以外,东京大学还有3个全国共同使用的大型中心:
  1、大型计算机中心,据称是世界上最大计算机中心,装有8台新型M-200H电子计算机系统,容量大,外围设备齐全,分时系统能力很强。由文部省直接支持,为文部省所辖大学服务,这样就构成了以东京大学为中心的东京都的计算机网络,统筹计算机的使用和调度。全东京都的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有资格成为用户,为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2、东大文献中心,1968年改名为“学术信息中心”,收集全国各大学的学术研究信息,为高校的学术情报提供服务
  3、气候系统研究中心,根据气候模型进行气候系统的研究,有4个重点学科。
  这些全国性共同使用机构,由文部省投资进行设备更新和组织人力,吸收外来人士,包括国外研究学者和国内其它大学教员,设备对外开放,实际上已成为全国性的科学研究中心。
  此外,东大还有综合研究资料馆、低温中心、同位素综合中心、原子能综合研究中心、教学用计算机中心、环境安全中心、遗传实验室、留学生中心、尖端科学技术中心、人工物理工程研究中心、保健中心等部门。
东京大学环境 本乡总校区:东京都文京区 40.27公顷 浅野校区:东京都文京区 4.37公顷 弥生校区:东京都文京区 11.28公顷 理学系研究科附属植物园:东京都文京区 16.08公顷 驹场校区:东京都目黑区 35.20公顷 教育学部附属中等教育学校、海洋研究所:东京都中野区 4.87公顷 白金校区:东京都港区 7.2公顷 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附属农场:东京都西东京市 31.36公顷 三鹰校区:东京都三鹰市 6.88公顷 农学生命研究科附属牧场:茨城县西茨城郡 36.12公顷 物性研究所、宇宙线研究所、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千叶县柏市 23.75公顷 检见川校区:千叶县千叶市 32.3公顷 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附属农场二宫果树园:神奈川县中郡 3.93公顷 医科学研究所附属奄美病害动物研究设施:鹿儿岛县大岛郡 0.88公顷 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附属爱知演习林: 爱知县濑户市 1264.63公顷 东京大学知名校友 吉田茂:第45、48~51代日本首相。 岸信介:第56、57代日本首相。 佐藤荣作:第61~63代日本首相、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福田赳夫:第67代日本首相。 中曾根康弘:第71~73代日本首相。 宫泽喜一:第78代日本首相。 加藤纮一:日本众议院议员。 皇太子妃雅子。 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江崎玲于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小柴昌俊: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村上直次郎:历史学者,曾任台北帝国大学教授,并参与编译台湾荷兰时代的重要历史史料《巴达维亚城日记》。 矢内原忠雄:日本著名的经济学者、人道主义者;著有《帝国主义下的台湾》(1929年)一书;曾任战后东大第一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芥川龙之介:小说家。 夏目漱石:小说家。 太宰治(肄业):小说家。 森鸥外:小说家。 三岛由纪夫:小说家 山田洋次:电影导演。 伊东丰雄:建筑师。 丹下健三:建筑师。 槇文彦:建筑师。 植草一秀:经济学家,前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堀江贵文(肄业):实业家,Livedoor的董事长。 汤浅卓:国际的律师。 菊川怜:女演员,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 家永三郎:(1937年日本史学系,1950年文学博士)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东京教育大学名誉教授,为历史教科书审定与日本右翼及政府抗争。 吉行淳之介(肄业):作家。 高畑勋:动画家。tp://wiki.mbalib.com/w/images/thumb/8/84/Tokyo_uni1_hibaby.jpg/180px-Tokyo_uni1_hibaby.jpg" alt="东京大学校园 银杏并木" width="180" height="135" longdesc="/wiki/Image:Tokyo_uni1_hibaby.jpg">width="15" height="11" alt="放大">东京大学校园 银杏并木 吉田喜重:电影导演。 香川照之:演员。 山村聪:演员。 成田三树夫(肄业):演员。 高田万由子:艺人。 唐木惠子:艺人。 楠城华子:艺人,旧名六条华。 梁希:中国林业部首任部长,林学家,曾任南京大学校务员会主席(校长)。 黄现璠: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壮族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5年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 黄昭堂: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政治学者,现任“台湾独立联盟”主席;曾任日本“昭和大学”政治学教授。 王育德:语言学及历史学者,日本台湾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台湾青年》的创始人。 王育霖:台湾日治时期的律师,战后曾任新竹地检处检查官,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中被处死。 许世楷:台湾现任的驻日代表,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 张炎宪:台湾现任国史馆馆长,台湾史研究的著名学者。 彭明敏:台湾现任总统府资政,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 郑钦仁:历史学者,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苏远志:应用微生物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微生物及生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有台湾酦酵之父之称。 宋进英:日本高等文官考试合格、日治时期台籍律师、台湾私立延平学院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