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

樊纲简介
  1953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业;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工作;1991年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992年晋格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19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的研究成果
  樊纲的经济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理论的研究
  1990年与张曙光等人合作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是中国经济学者在新时期第一部较为娴熟地利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经济的特殊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实证分析的著作。
运用现代经济的理论方法对中国特殊问题的理论实证分析
  1988 年,《灰市场理论》,马上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这篇论文娴熟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走后门"这一人们已经谈论很多的日常现象,分析出了一些仅靠直觉无法认识到的道理,而且使许多人看到了经济实证分析的魅力,认识到原来经济学的理论其实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抽象,"提炼"出来的.
转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通过分析改革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来论证不同条件下的体制转轨方式(见《两种改革成本...》),但总体上说,他从一开始就将体制改革看成一个利益冲突的社会过程,运用公共选择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在各种经济政治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分析和论证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这种方法使他较容易系统地对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体制转轨的基本趋势有一准确的把握,并得出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政策结论.他的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界对转轨经济学的研究,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经验实证研究方面
  樊纲除了发表过《50%的突破:非国有经济的新发展与产权改革的新要求》(1994),《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我国乡镇"非规范收入"若干个案的研究与思考》(1995),《企业债务宏观经济波动》(1996), 《中国财富报告》(项目主持人,2002)等实证分析报告之外,从2000年开始,他与王小鲁等合作,定期研究和发表"中国各地区市场指数",通过5个方面近30个指标的分析与综合,对中国30个省区之间体制转轨过程的相对差距,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一定时间之后形成一个可以供经济学家利用来分析转轨过程的"体制变量",使现在的许多理论假说,获得坚实的实证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樊纲一方面一直坚持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樊纲根据投资增长率持续加速的趋势,最先明确提出了要防止经济过热趋势的观点(《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谨防过热》,2003年7月).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了参考,事后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正确的.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最近几年来,樊纲对全球化条件下落后国家和弱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樊纲的主要著作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市场机制经济效率》《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经济文论》《樊纲集》《走进风险的世界》《发展的道理》


樊纲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暨"过渡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