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快速地获得收益,为学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人事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闲置的压力;能较好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关系。但该模式由于学校既是企业的创办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因而自己的优势不在商品的生产与经营,而是人才、科研与技术,把精力花在合作的经营上,就势必偏离教学与科研的中心。
2.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市场化的经营与生产不是高校的优势,学校市场开发能力弱,校内企业资产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产学研有必要与校外企业结合。通过与高校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该模式的特点是迅速直接,合作多以单个项目或成果为主,优势互补明显,主要侧重一次性操作,技术转让、项目转让、服务咨询、人员培训是其主要形式,转让或项目履行完成,合作终止,学校无须再投资,不承担什么风险。然而,这种合作模式由于是限于直接利益双方,因行业差异导致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引发诸如观念与认识上、权益与利益上、信息与沟通上、经费与政策上等的分歧难以调和,致使合作成功率不高。
3.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市场是有风险的,谁都想把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有的成果、特别是大型项目,尽管有市场,因投资大,是双方合作无法解决的,于是就出现以三主体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
其特点是:合作紧凑规范,风险低,合作期限长潜力大,收益明显。由于投资需求大,出资方非常谨慎,合作前期的谈判颇费周折,有的技术成果方涉及到多所高校,几方同样存在着权益与利益的问题,故成功率较低。该模式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大市场。
4.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由于前几种合作主体都是直接利益方,在合作的整个过程中,有的分歧难以消除,如技术成果的成熟度问题、资金投入是否到位、产品开发与市场进入是否有效、权益与利益的拥有与分配标准等。另外,经常因为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校方成果价值与企业方的市场机会流失。于是,近年出现了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中介机构有政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产业推广服务中心、社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以及一些媒体附属的科技成果传播机构等。
其特点是:广泛收集产学研合作的供需信息,多形式传播信息,主动牵线搭桥,以中介人的身份协调各方分歧,并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负责信息真实性的调查与利益分割等,可潜意识地降低供需多方的风险程度,促进合作成功。
产学研合作的相互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任何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会使系统受到破坏,其合作的整体效应将大大削弱。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是基础与根本,教学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向科研提供生力军,保持科研队伍的结构合理与活力,促进科研上档次、上水平,否则科研的“源”就会枯竭;另一方面,教学向企业输送人才,帮助企业培训人员,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流的畅通。
从科研角度看,科研是“源”,教学与产业是两个“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多数科研人员都兼有教学任务,他们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促使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的调整,并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而大量的科研成果又为学校上博士点和硕士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素质,因此,科研是教学的“源”。教学是科技知识的传承,即教学是科研的“流”。科研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人员培训、成果转让或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所以,科研是产业的“源”;科研成果特别是应用型和开发型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科研的收益目的,才能为科研的继续研究提供经费,所以产业是科研的“流”。从产业的角度看,企业是市场与社会的反映,教学培养的人才,科研出的成果最终流向企业。企业是科研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企业从教学和科研渠道获得人才与成果后,利用自己的设备、资金、管理优势,进行产业化,将一部分收益返给科研,并向科研提供前期经费开发新产品,使科研获得了继续研究的经费保障;同时,向教学提供人才培养实验实习基地和人才需求信息,极大地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准确性。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斯坦福大学对师生创业和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积极支持,创造了“硅谷”的经济奇迹,使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1.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快速地获得收益,为学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人事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闲置的压力;能较好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关系。但该模式由于学校既是企业的创办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因而自己的优势不在商品的生产与经营,而是人才、科研与技术,把精力花在合作的经营上,就势必偏离教学与科研的中心。
2.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市场化的经营与生产不是高校的优势,学校市场开发能力弱,校内企业资产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产学研有必要与校外企业结合。通过与高校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该模式的特点是迅速直接,合作多以单个项目或成果为主,优势互补明显,主要侧重一次性操作,技术转让、项目转让、服务咨询、人员培训是其主要形式,转让或项目履行完成,合作终止,学校无须再投资,不承担什么风险。然而,这种合作模式由于是限于直接利益双方,因行业差异导致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引发诸如观念与认识上、权益与利益上、信息与沟通上、经费与政策上等的分歧难以调和,致使合作成功率不高。
3.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市场是有风险的,谁都想把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有的成果、特别是大型项目,尽管有市场,因投资大,是双方合作无法解决的,于是就出现以三主体为主要形式的多向合作模式。三向包括: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
其特点是:合作紧凑规范,风险低,合作期限长潜力大,收益明显。由于投资需求大,出资方非常谨慎,合作前期的谈判颇费周折,有的技术成果方涉及到多所高校,几方同样存在着权益与利益的问题,故成功率较低。该模式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大市场。
4.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由于前几种合作主体都是直接利益方,在合作的整个过程中,有的分歧难以消除,如技术成果的成熟度问题、资金投入是否到位、产品开发与市场进入是否有效、权益与利益的拥有与分配标准等。另外,经常因为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校方成果价值与企业方的市场机会流失。于是,近年出现了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中介机构有政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产业推广服务中心、社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以及一些媒体附属的科技成果传播机构等。
其特点是:广泛收集产学研合作的供需信息,多形式传播信息,主动牵线搭桥,以中介人的身份协调各方分歧,并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负责信息真实性的调查与利益分割等,可潜意识地降低供需多方的风险程度,促进合作成功。
产学研合作的相互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任何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会使系统受到破坏,其合作的整体效应将大大削弱。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是基础与根本,教学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向科研提供生力军,保持科研队伍的结构合理与活力,促进科研上档次、上水平,否则科研的“源”就会枯竭;另一方面,教学向企业输送人才,帮助企业培训人员,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流的畅通。
从科研角度看,科研是“源”,教学与产业是两个“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多数科研人员都兼有教学任务,他们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促使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的调整,并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而大量的科研成果又为学校上博士点和硕士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素质,因此,科研是教学的“源”。教学是科技知识的传承,即教学是科研的“流”。科研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人员培训、成果转让或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所以,科研是产业的“源”;科研成果特别是应用型和开发型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科研的收益目的,才能为科研的继续研究提供经费,所以产业是科研的“流”。从产业的角度看,企业是市场与社会的反映,教学培养的人才,科研出的成果最终流向企业。企业是科研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企业从教学和科研渠道获得人才与成果后,利用自己的设备、资金、管理优势,进行产业化,将一部分收益返给科研,并向科研提供前期经费开发新产品,使科研获得了继续研究的经费保障;同时,向教学提供人才培养实验实习基地和人才需求信息,极大地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准确性。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服务
外汇佣金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销售
MG金融集团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FDI
Writer
外汇
银行
投资
管理
阴烛
MACD
width
冲账
Theta
短期同业拆借
货币
peg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企业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黄金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产品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计期汇票
金融
标准普尔(S&P)
公司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资金
选择权买方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股票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