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
简介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背景
二十世纪30年代,蒋记国民政府在对日绥靖政策换取的支持下基本压服了中国各地军阀,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受国际银价飚升刺激,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行该货币政策,通过发行纸币,强迫民众兑换银圆换取白银,并在国际市场倒卖以牟取暴利。结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1937年抗日战争前,法币的总发行量不超过14亿元。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分别从英国及美国得到超过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元贷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币汇价。至1940年起,取消无限制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对日抗战期间,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到了战后已发行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1946年后,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当时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宋子文为行政院长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评价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研究
其一:
有些人认为中国人现在能用纸币要归功于国民党在大陆实行的币制改革,但我说中国本就是纸币的发明国,出现新式纸币并使用的时间也早于国民党进行币制改革的时间,但国民党是第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币制改革的政府,往届政府要么没心,要么没掌握全国政权,推行不开。国民党发行的纸币贬值之快屡屡创下历史纪录,金元卷、银元卷搜刮大陆人民之烈,大陆人民受苦之深我们可以问问当年的老人,且国民党发行的纸币并未在中国真正普及,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直到解放,人们还是只认银元,由于银圆被政府倒卖掠夺,同时国民政府大量种植鸦片,在部分省份鸦片成为了硬通货,甚至军饷和大宗贸易都以之结算。就是在大城市人们只要有可能就用金银与美元,就是国民党官员收取私钱也是只要金、银、美元,许多共产党人都是靠金条救命。中国人真正使用纸币还是从中国共产党发行人民币开始,下面看看中国的法币史。
中国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1023年),政策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策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通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开始发行人民币,中国的货币又重新统一发行。纵观中国货币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它和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
1934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始自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际贸易领域,还扩展到货币信用领域,造成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倾销国内剩余产品、转嫁危机的目的。就美国方面而言,实施白银政策是转嫁信用危机的手段。所谓“白银政策”是指美国对贵金属白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具体政策。其目的是要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刺激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产品。而在中国方面,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的变动对中国的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当国际市场银价低落,白银就会涌入中国;当国际市场银价提高,白银就会大量外流。白银在国际市场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所以白银一旦大量外流,就会导致经济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美国“白银政策”的实施就在中国造成了政府公然抢劫民众倒卖白银的旷古奇闻。
此外,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支持并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使这一改革得以推行和实施。
在如此的背景下,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一、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用法币。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四、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其二:
从当时的效果看,法币改革并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它没有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法币的第二年,民国25年1月,财政部规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以一万元为度与法币同等行使;第二,由于大量白银被兑换后不是作为国库贵金属而是被变卖牟利,法币的发行成为没有实际财货支撑的空头支票,为后期的滥发和贬值铺平了道路;第三,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60%可兑100%的法币,这样,纸币的流通量就增加了,但中间巨大的差价被各种官僚、巨富获取,民众却要在枪口威逼下白白损失这差价。
近年来翻案风盛行,蒋记国民政府一系列卖国、害民的倒行逆施被粉饰为“黄金十年”,法币灾害也被饰以抗日需要等等,须知法币发行之时蒋记国民政府根本就是拒绝对日作战,镇压抗日人士的。究其深刻,孙中山的同盟会开始,到反袁反段发起军阀混战,无不仰仗日本资金、武器,满蒙国土也系孙文密约割让,蒋兑现之,国民党政权之出生即有卖国求荣祸国殃民之原罪使然。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服务
外汇佣金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销售
MG金融集团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FDI
Writer
外汇
银行
投资
管理
阴烛
MACD
width
冲账
Theta
短期同业拆借
货币
peg
金融中介理论
外汇交易法
企业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黄金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产品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计期汇票
金融
标准普尔(S&P)
公司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资金
选择权买方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股票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