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政策
什么是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
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
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1)废除谷物条例。该条例是当时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重要立法,为保持国内粮食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用征收滑准关税的办法,限制谷物进口。经过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该条例终于在1846年废除,工业资产阶段从中获得降低粮价、降低工资的利益,被视为英国自由贸易的最大胜利。
(2)改革关税制度。1842年英国进口目共有1052个,1859年减至419年,1860年减至48个,以后又减至43个。把极复杂的关税税则加以简化,绝大部分进口商品不予征税,并基本上废除出口税。
(3)签计自由通商条约,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以及后来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在国际上的胜利。
(4)取消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解散特权贸易公司,开放殖民地市场,把殖民地贸易纳入自由贸易体系。法国是当时第二个工业强国,从19世纪中叶起也逐渐倾向于自由贸易。1853~1855年期间,曾降低煤、铁、钢材、羊毛、棉花进口税。1860年全部取消禁止进口货单,接着又废除出口奖励金,降低原料进口税,并同一些国家签订旨在推进自由通商的商约。德国工业落后,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逐渐放松以关税为主要工具的保护政策,出现自由贸易倾向。从1865年修改关税法开始,1867年修改关税同盟条约,以后又废除出口税及部分进口税,降低进口税率,关税壁垒政策具有自由色彩,反映南方种植园主用农产品出口换回低价工业品的要求。北方胜利后,转到保护贸易方面,不断提高工业品进口关税,就工业品贸易来说,美国并未出现自由贸易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1860~1880年这20年间,是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它是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相适应的。随着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自由贸易又逐渐为保护贸易所代替。从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经过40余年的矛盾与冲突,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削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但其他各种形式关税壁垒却大为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增无减,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大国进行贸易扩张的工具。
自由贸易:英国称霸世界的经济哲学
自由放任的缺失
英国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英国的兴盛是由自由资本主义支撑的。因此,打破大陆封锁,“不仅是不列颠的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在拿破仑看来,这只不过是“小店主”的胜利。1852年英国议会曾发表一项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英国靠“自由放任”达到兴盛的顶峰,因此也希望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永远保持下去。但时代终究变化了,到19世纪下半叶时,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终结。英国人不得不承认,自由放任过时了。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这样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它正在对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自由主义正在被抛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变。所谓古典自由主义,即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放任学说,它是19世纪英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但是,面对19世纪后期的强烈的市场竞争和英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丧失,以及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工业化负面问题的加重,古典自由主义指导思想开始受到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英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古典自由主义的主流地位也在发生动摇和变化。特别是当德国等新兴国家依靠国家支持,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甚至超过英国的时候,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和政策主张也开始在英国出现。人们一般将牛津大学教授托马斯·格林看成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了积极自由的概念,并主张用政府干预式的自由代替放任主义式的自由,认为国家权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损害,积极自由不是削弱而是促进人的道德自由。格林的思想意味着英国哲学在相当程度上认同了德国哲学的理念,而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在本质上是国家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布豪斯认为,以平等为基础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也将随之增加。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通过有效的改革活动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霍布豪斯指出,自由主义之所以在1910年前后能够绝处重生,原因在于“与社会主义交换思想的过程中吸取了不止一个教训”,从格拉斯顿传统出发的自由党人已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自由贸易虽然为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并没有使大厦落成。”1936年约翰·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凯恩斯理论。该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从斯密就开始的自由主义理论传统,提出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即通过刺激消费达到充分就业,从而消除贫困。国家的作用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自由放任时代在英国的彻底结束。
第二,无形帝国向有形帝国转变。政治家思想的转变很好地迎合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突出体现在帝国问题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商品越来越多地挤进国际市场;而且,德国和法国甚至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都在拼命争夺或者保住自己的殖民地。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贸易和开放英帝国的市场是否更有利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英国要不要与其他国家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即使承受负担也在所不惜?这一问题在19世纪最后30年中一直是议会两大政党最大分歧所在。自由党政府所坚持的传统“自由帝国政策”越来越受到质疑,保守党的有形帝国政策似乎更受青睐。但不管是哪一种帝国,英国人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不要用战争和生命来换取。而正是战争使英国从帝国的地位上滑落下来,一战加速了英国从无形帝国向有形帝国的转变。在战争中,英国被迫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转而实行对经济的直接控制,保证国家按照战争需要来组织生产。因为战争,金本位被中止,平衡财政被破坏,自由贸易政策被更改,而这三者正是战前维持无形帝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岛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它的立国之本,帝国则是维系贸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当英国强大之时,无论是无形帝国还是有形帝国政策都可以保证其在全世界的贸易优势地位,但如果国力下降到与其他国家差不多时,无形帝国论的基础就失去了,即使有悖于自由放任的思想,英国最终选择有形帝国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第三,自由贸易政策被终止。关税是自由贸易的核心问题,即使一战使英国在经济上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风光无限,但它仍在力图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到1931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进口商品免税。不过在30年代大萧条的打击下,英国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虚设,自由贸易政策实在是难以为继了,英国被迫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1932年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国实行几个世纪的自由贸易原则被放弃了。内维尔·张伯伦私下说:只有《进口关税法》这样的政策才能够救帝国。甚至连保守党领袖斯坦利·鲍德温都说,自由放任已经走到尽头,就如同奴隶贸易一样。自由贸易是英国经济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哲学。自由贸易政策的终止,标志着英国衰落了,属于不列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
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
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1)废除谷物条例。该条例是当时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重要立法,为保持国内粮食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用征收滑准关税的办法,限制谷物进口。经过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该条例终于在1846年废除,工业资产阶段从中获得降低粮价、降低工资的利益,被视为英国自由贸易的最大胜利。
(2)改革关税制度。1842年英国进口目共有1052个,1859年减至419年,1860年减至48个,以后又减至43个。把极复杂的关税税则加以简化,绝大部分进口商品不予征税,并基本上废除出口税。
(3)签计自由通商条约,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以及后来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在国际上的胜利。
(4)取消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解散特权贸易公司,开放殖民地市场,把殖民地贸易纳入自由贸易体系。法国是当时第二个工业强国,从19世纪中叶起也逐渐倾向于自由贸易。1853~1855年期间,曾降低煤、铁、钢材、羊毛、棉花进口税。1860年全部取消禁止进口货单,接着又废除出口奖励金,降低原料进口税,并同一些国家签订旨在推进自由通商的商约。德国工业落后,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逐渐放松以关税为主要工具的保护政策,出现自由贸易倾向。从1865年修改关税法开始,1867年修改关税同盟条约,以后又废除出口税及部分进口税,降低进口税率,关税壁垒政策具有自由色彩,反映南方种植园主用农产品出口换回低价工业品的要求。北方胜利后,转到保护贸易方面,不断提高工业品进口关税,就工业品贸易来说,美国并未出现自由贸易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1860~1880年这20年间,是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它是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相适应的。随着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自由贸易又逐渐为保护贸易所代替。从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经过40余年的矛盾与冲突,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削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但其他各种形式关税壁垒却大为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增无减,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大国进行贸易扩张的工具。
自由贸易:英国称霸世界的经济哲学
自由放任的缺失
英国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英国的兴盛是由自由资本主义支撑的。因此,打破大陆封锁,“不仅是不列颠的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在拿破仑看来,这只不过是“小店主”的胜利。1852年英国议会曾发表一项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英国靠“自由放任”达到兴盛的顶峰,因此也希望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永远保持下去。但时代终究变化了,到19世纪下半叶时,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终结。英国人不得不承认,自由放任过时了。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这样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它正在对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自由主义正在被抛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变。所谓古典自由主义,即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放任学说,它是19世纪英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但是,面对19世纪后期的强烈的市场竞争和英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丧失,以及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工业化负面问题的加重,古典自由主义指导思想开始受到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英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古典自由主义的主流地位也在发生动摇和变化。特别是当德国等新兴国家依靠国家支持,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甚至超过英国的时候,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和政策主张也开始在英国出现。人们一般将牛津大学教授托马斯·格林看成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了积极自由的概念,并主张用政府干预式的自由代替放任主义式的自由,认为国家权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损害,积极自由不是削弱而是促进人的道德自由。格林的思想意味着英国哲学在相当程度上认同了德国哲学的理念,而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在本质上是国家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布豪斯认为,以平等为基础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也将随之增加。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通过有效的改革活动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霍布豪斯指出,自由主义之所以在1910年前后能够绝处重生,原因在于“与社会主义交换思想的过程中吸取了不止一个教训”,从格拉斯顿传统出发的自由党人已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自由贸易虽然为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并没有使大厦落成。”1936年约翰·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凯恩斯理论。该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从斯密就开始的自由主义理论传统,提出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即通过刺激消费达到充分就业,从而消除贫困。国家的作用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自由放任时代在英国的彻底结束。
第二,无形帝国向有形帝国转变。政治家思想的转变很好地迎合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突出体现在帝国问题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商品越来越多地挤进国际市场;而且,德国和法国甚至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都在拼命争夺或者保住自己的殖民地。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贸易和开放英帝国的市场是否更有利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英国要不要与其他国家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即使承受负担也在所不惜?这一问题在19世纪最后30年中一直是议会两大政党最大分歧所在。自由党政府所坚持的传统“自由帝国政策”越来越受到质疑,保守党的有形帝国政策似乎更受青睐。但不管是哪一种帝国,英国人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不要用战争和生命来换取。而正是战争使英国从帝国的地位上滑落下来,一战加速了英国从无形帝国向有形帝国的转变。在战争中,英国被迫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转而实行对经济的直接控制,保证国家按照战争需要来组织生产。因为战争,金本位被中止,平衡财政被破坏,自由贸易政策被更改,而这三者正是战前维持无形帝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岛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它的立国之本,帝国则是维系贸易顺利进行的保证。当英国强大之时,无论是无形帝国还是有形帝国政策都可以保证其在全世界的贸易优势地位,但如果国力下降到与其他国家差不多时,无形帝国论的基础就失去了,即使有悖于自由放任的思想,英国最终选择有形帝国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第三,自由贸易政策被终止。关税是自由贸易的核心问题,即使一战使英国在经济上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风光无限,但它仍在力图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到1931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进口商品免税。不过在30年代大萧条的打击下,英国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虚设,自由贸易政策实在是难以为继了,英国被迫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1932年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国实行几个世纪的自由贸易原则被放弃了。内维尔·张伯伦私下说:只有《进口关税法》这样的政策才能够救帝国。甚至连保守党领袖斯坦利·鲍德温都说,自由放任已经走到尽头,就如同奴隶贸易一样。自由贸易是英国经济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哲学。自由贸易政策的终止,标志着英国衰落了,属于不列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服务
外汇佣金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销售
MG金融集团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FDI
Writer
外汇
银行
投资
管理
阴烛
MACD
width
冲账
Theta
短期同业拆借
货币
peg
金融中介理论
外汇交易法
企业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黄金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产品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计期汇票
金融
标准普尔(S&P)
公司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资金
选择权买方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股票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