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邮件
什么是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泛指未经请求而发送的电子邮件,例如未经发件人请求或答应而发送的商业广告或非法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的常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垃圾邮件炸弹或附带有病毒的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发送垃圾邮件的用户大都是已经购买或者得到了电子邮件地址列表,会对众多的邮件用户产生滋扰。
垃圾邮件可以说是互联网带给人类最具争议性的副产品,它的泛滥已经使整个互联网不堪重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16.1封电子邮件,其中垃圾邮件占据了8.9封,垃圾邮件数量超过了正常邮件数量,并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垃圾邮件(spam)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凡是未经用户许可就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的任何电子邮件。
在垃圾邮件出现之前,美国一位名为桑福德·华莱士(或称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间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客户提供收费广告传真服务,由于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费纸张,于是美国立法禁止未经同意的传真广告。后来垃圾福把广告转到电子邮件,垃圾邮件便顺理成章地出现。
垃圾邮件一般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
一些有心人会从网上多个BBS论坛、新闻组等收集网民的电脑地址,再售予广告商,从而发送垃圾邮件到该些地址。在这些邮件,往往可找到“从收信人的清单移除”的连结。当使用者依照连结指示去做时,广告商便知道该地址有效,使用者便会收到更多垃圾邮件。
随着垃圾邮件的问题日趋严重,多家软件商也各自推出反垃圾邮件的软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垃圾邮件的格式更加日新月异,以避过此类软件的侦测。
现时,多个国家已立法,试图设法杜绝垃圾邮件。不少网络服务供给商的服务政策也有包含反垃圾邮件,并设立用作投诉的电邮地址。也有一些网上团体,提供邮件分析及代客送往相关的ISP作出投诉的服务。
垃圾邮件的产生根源
只要使用电子邮箱,现在已经没很少互联网用户可以免受垃圾邮件的骚扰,少则天天几封,多则数百封甚至上千封,而且这个数字天天都还在不断刷新,这些未经用户事先许可的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公害之一,严重影响到正常的通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垃圾邮件将扼杀网络经济!一些专家甚至预言,假如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几年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放弃使用这一通信工具。
为什么有人热衷于发送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就是Email营销吗?垃圾邮件为什么越来越猖獗?垃圾邮件的根源是什么?面对垃圾邮件的轰炸,我们不得不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
“网络营销”软件:垃圾邮件的元凶
根据美国闻名调查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x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每个美国用户接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在2000年为451封,2002年为738封,到2004年将达到1145封!这些数字是全部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值,在网上公布的电子邮件地址将收到高于平均值几倍到几十倍的垃圾邮件!难怪常看到一些网管抱怨,天天收到的垃圾邮件近千封,真正有价值的邮件反而很难被发现,可能都被当作垃圾邮件删掉了。
最近1个月来收到的5000多封中文垃圾邮件进行的粗略分析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那些贩卖Email地址以及为企业发送邮件服务之类的垃圾邮件了。在这些垃圾邮件中,竟然有很大比例首先介绍电子邮件营销如何以低成本获得高的回报,但他们有意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真正有效的 Email营销是经过用户许可发送的、有价值的信息,并非随便什么邮件都可以产生效果——除了被咒骂和抗议的效果之外。
垃圾邮件为什么会爆炸性增长?让我们看一看经常收到的垃圾邮件信息就会有所了解:
“网上搜集目标客户群,email邮件群发软件和地址搜索软件”;
“定向网络商务营销专业服务,为你定向搜索EMAIL地址”;
“本公司专业从事互联网技术服务、 研发、应用于一体,专门设立EMAIL数据库软件开发、搜索、校验、营销的部门,现已收集1.58亿国内企业EMAIL地址,1.73亿综合性EMAIL地址……”
看来,正是这些出售电子邮件地址的垃圾邮件在继续制造数量更大的垃圾邮件,而这种状况与一些所谓的“网络营销软件”密不可分。用户购买这些软件和邮件地址之后,不仅大量发送垃圾邮件,还将收集到的邮件地址出售牟取利益,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整个互联网通信环境都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开展许可 Email营销的基础是拥有有效的潜在用户Email地址,获取尽可能多的Email地址资源,是Email营销的重要任务,Email地址的积累贯穿于整个Email营销活动之中,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些非法搜索用户Email地址的软件,正是利用了部分用户急功近利、贪图便宜的心理,打着“网络营销”的旗号来牟取私利,实际上是以牺牲大多数用户甚至整个网络通信环境为代价。
垃圾邮件:网络经济的原罪
互联网上最早的赚钱方式,既不是网上零售、也不是网上拍卖和网络广告,最早赚钱的也不是什么闻名网络公司,而是两个律师!1994年4月12 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两位从事移民签证咨询服务的律师劳伦斯·坎特(Laurence Canter)和 玛撒·西格尔(Martha Siegel)(两人为夫妻)把一封“绿卡抽奖”的广告信发到他们可以发现的每个新闻组,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的“邮件炸弹”让许多服务商的服务处于瘫痪状态。有趣的是,两位律师在1996年还合作写了一本书——《网络赚钱术》(How to Make a Fortune on the Internet Superhighway),书中介绍了他们的这次辉煌经历: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信息,只花费了20美元的上网通信费用就吸引来25000个客户,赚了 10万美元。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进行Email营销是前所未有几乎无需任何成本的营销方式。当然他们并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没有计算别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由此看来,互联网上的赚钱史是从垃圾邮件开始的。Canter和Siegel从网上赚钱之后半年多时间,到了1994年10月27日,网络广告才在正式诞生,而目前全球最闻名的亚马逊网上商店成立于1995年7月份,比“网上赚钱第一人”的诞生要迟15个月!自从垃圾邮件诞生以来,尽管遭到了无数人的谴责,但仍有大量的效仿者,当大多数网络公司仍然为赢利模式和赢利手段苦苦思考时,发送垃圾邮件的公司或者个人,以及出售非法收集电子邮件地址的人,尽管被人们所唾弃,却在静静地赚钱。
美国的垃圾邮件大王珊佛·沃里斯,从1994年开始通过发Email为多家企业推销各类广告,曾经因每日发送高达2500万份电子邮件垃圾而成为“过网老鼠”,不仅受到网络用户唾骂,一些大型网络服务商也因为他的垃圾邮件使得系统不堪重负,甚至不得不起诉他。然而,垃圾邮件大王的生意并未因此而终止,仍然在从事着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国内的“垃圾经济”起步要慢一些,但进入2002年之后,垃圾邮件增长速度之快却让人吃惊。但是,这种未经许可收集用户邮件地址并大量发送电子邮件的做法并非正规的Email营销方法。
真正的Email营销,也就是所谓的“许可营销”,是在事先得到用户许可的前提下,向用户发送的有价值的信息。Internet.com公司的创始人Raisch在1994年撰写的一篇论文“未经许可的电子邮件”,将电子邮件营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互联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将两位律师“成功地将信息以低廉的费用传送给数千万消费者”的方法称为“用户付费的促销”,因为信息发送者将互联网作为直接的促销渠道向用户传递信息,却不考虑用户的意愿和为此付出的费用,与现实世界中广告商承担所有信息传递费用的方式不同,这对于用户是不公平的。
营销专家 Seth Godin在1999年出版的《许可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一书中最早对“许可营销”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网络营销人员的普遍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许可营销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根据Godin的观点,也就是企业在推广其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事先征得顾客的“许可”,得到潜在顾客许可之后,通过Email的方式向顾客发送产品 /服务信息。获得收件人的许可而发送的邮件,不仅不会受到指责,而且用户对邮件内容关注的程度也较高。至于获得用户许可的方式有很多,如用户为获得某些服务而注册为会员,或者用户主动订阅的新闻邮件、电子刊物等。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未经许可大量发送的电子邮件均为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能否实现“定位”?
许多垃圾邮件都声称定向收集用户信息、将信息定向发送到目标用户,正是这种谎言迷惑了一些新上网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用户对Email营销了解不多,受到垃圾邮件信息的误导,误以为发送垃圾邮件真的很有效,并且费用很低,即使没有什么效果也不会有很大损失,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细尝试一下。垃圾邮件何以如此泛滥成灾,除了法律不健全以及监管难度比较大之外,与这些新用户的盲目也有很大关系。
不可否认,假如信息真实可靠,部分未经许可的邮件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一部分人对于必须经过用户许可才能发送邮件也有一定的争议,其主要理由是,只要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就不应该被视作属于垃圾邮件的范畴,何况也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准收集用户邮件地址。通过对邮件地址的“定位”,可以向潜在用户发送其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按照行业或者地区分类整理汇集的Email地址,向某个行业发送业内的信息,怎么能说是垃圾邮件呢?尽管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谓的行业邮件地址同样是垃圾邮件,首先,行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比如化工行业,包含许许多多不同产品的生产商和原材料供给企业,许多企业之间甚至没有任何关连,怎么可能对信息有同样的需求?即使某些信息的确对某个企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信息占多大比例呢?假如为了向1个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让100万用户收到滋扰,能说是合理的吗?其次,针对同一行业中的个人用户,更谈不上什么定位了,每个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以行业的名义为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简直是天方夜谈。
垃圾邮件的制造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反垃圾邮件组织有:MAPS、ORBS、SPAMCOP、SPAMHAUS和CAUCE等。 要防治垃圾邮件就应该先研究其制造手法和特点。
制造垃圾邮件的渠道主要有:
(1)制作并销售具有非凡功能的垃圾邮件发送软件,这些软件具有"隐蔽功能",能够逃避普通的过滤器。
(2)制作和销售从网络上截获 email 地址的工具。
(3)销售从网络上获取的 email 地址列表
(4)销售具有发送垃圾邮件特征的服务,媒体或软件
(5)提供发送垃圾邮件的商业服务
(6)为垃圾邮件的制造者提供防攻击(bulletproof)的服务
(7)提供到以上站点的链接或把链接转向以上站点
制造垃圾邮件所用到的技术有:
(1)伪造信头
(2)用第三方服务器RELAY
(3)利用软件在Internet 上收集邮件地址
(4)利用软件一次发上百万封邮件
(5)利用非凡手段逃避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垃圾邮件的种类
商业广告
某些人可能因为能力有限,找不到更好的致富门路,也付不起媒体上的广告费,或者因为本身从事的就是上不了台面的非法勾当,只好靠乱发E-mail来推销他们的所谓商品或服务,例如私刻的盗版光盘、代换外汇、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IP电话等等。这些广告对于他们的“商品”或“服务” 往往夸大其词,给你一种买他们的东西是捡了一个“大便宜”的错觉。他们在信中一般不留具体的公司名称或地址,要想找他们,只能通过传呼或手机(好一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里面有很多是精心策划的骗局,即使确有其事,因为他们的“商品”或“服务”迟早要被有关部门查处,轻信的网民往往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站点宣传
现在许多网友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站点,在吸引更多的网民访问的过程中,有些人不在自己站点的内容上下功夫,而是东抄一点、西拉一点,还想让站点上的计数器哗啦哗啦地涨,于是就走了偏门,给一大堆不管他们认不熟悉的网民狂发E-mail(有人半个小时内竟向上千个信箱连续发信多次!)。现在此类垃圾信制造者真是越来越多。
假如说这些人的举动还情有可原(至少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还有一些靠卖虚拟主机发财的公司就显得很恶劣了,他们已经赫然将为客户站点提供E-mail宣传作为附加服务列在了大大小小的广告上。这帮专业的垃圾信制造者最可恨,因为他们一般拥有自己的发信服务器,叫你有苦无处诉(谁叫连那个发信服务器的网管都跟他们是一伙的呢!),当然也有对付的方法,后面会谈到的。
“病毒”谣言
真正的 E-mail病毒(不是指那些附件中的普通病毒,这些病毒只要不去运行它们的宿主文件,就不会对你的机器造成任何伤害)有没有,是有的。例如前一阵子利用 OutLook堆栈溢出错误执行在信件中加入的恶意Java代码的病毒,以及一些只攻击Unix用户的病毒,例如在用户读信时会造成系统重启的E- mail病毒等。真正的E-mail病毒在国内几乎见不到,而且它们其实并不可怕,一般用户给软件打个补丁,或将一些默认设置改一改,它们就不能兴风作浪了。
令人不解的是,如今国内流行的所谓“E-mail病毒”却都是一些假病毒。一些人借着真病毒的“威名”,狐假虎威,造一些 “病毒” 谣言,说什么“当你看到这封E-mail时,你的机器已经感染上了XX非常厉害的病毒,某年某月某日就会暴发……”,接着还有一些人在收到这类信后,不知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很喜欢将这些“病毒”谣言再转发给他人,然后加上几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之类的话,于是谣言传多了就成了“真理”,许多人真的相信自己的机器被某个可怕的E-mail病毒感染了。这种几句唬人的话就公布一个“病毒”诞生的恶作剧,实在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某些网络杂志
应该承认,订上一两份好的网络杂志的确能给人带来不少有用的信息。但是,某些网络杂志的宣传和发行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最近我就莫名其妙的收到了XX评论寄来的长达几十KB的E-mail (该杂志属于某ISP&ICP,我曾向他们的一个站点申请过FTP上传帐号,也许因为这,被他们获得了我的信箱名称),这个杂志的内容倒还不是太糟,里面的“懒汉菜谱”我也喜欢看,但就这么不请自来,实在让我倒了胃口。还有南方那个有名的站点,假如你曾在它的站点申请过免费服务(每次它都不会忘向你要一个 E-mail地址),它就会隔三岔五地塞几封它的邮件列表给你,名为试读,但这种无休无止的试读实在太强迫人了吧!
“正规军”如此,一些个人办的网络杂志,更是乱来。不用预订,就会源源不断地发信过来,即使侥幸通过与它的主人进行反复交涉,停了一段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此人又想进行“广泛宣传”了,你的信箱里又会塞满了他的大作。
连环信的E-mail版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以普通邮件为主要传播手段的“金锁链”之类的连环信也很快在国际互联网上出现了它们的翻版。
还是那些想发财又没什么真本领的家伙,继续编造一些像什么“只要你向信内所附的五个地址每人寄上X元,你就会在X天内收到XXX元”之类的谎言,还想着以此来谋取不义之财。当然和以前一样,他们也不忘在E-mail中加一点时代花絮来迷惑他人,什么“我是一个中年下岗女工,自从加入了这个连环信后,现在每月都能收到XXX元,兴奋之余,要与大家分享”之类。
因为用E-mail发连环信又方便又省钱,垃圾信制造者真是乐此不疲,他们实在也太小瞧了广大网民的智力了。
垃圾邮件的危害
垃圾邮件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降低网络的运行效率,严重影响正常的邮件服务。
2、垃圾邮件以其数量多、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正常生活,侵犯收件人的隐私权,侵占收件人信箱空间,耗费收件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邮箱里塞满来历不明的垃圾邮件是最让邮件用户头疼的事了,假如全是垃圾邮件还好,但往往里面同时又混杂着同事、朋友和用户来的来信。处理这些邮件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另人困扰。
3、有的垃圾邮件还盗用他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做发信地址,严重损害了他人的信誉。
4、被黑客利用,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如在2000年2月,黑客先侵入并控制了一些高带宽的网站,集中众多服务器的带宽能力,然后用数以亿万计的垃圾邮件猛烈袭击目标,造成被攻击网站网路堵塞,最终瘫痪。
5、严重影响ISP的服务形象。在国际上,收到垃圾邮件的用户会因为ISP没有建立完善的垃圾邮件过滤机制,而转向其它ISP 。一项调查表明:ISP每年因为垃圾邮件要失去7.2%的用户。
6、妖言惑众、骗人钱财、传播色情等内容的垃圾邮件,已经对现实社会造成了危害。
垃圾邮件泛指未经请求而发送的电子邮件,例如未经发件人请求或答应而发送的商业广告或非法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的常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垃圾邮件炸弹或附带有病毒的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发送垃圾邮件的用户大都是已经购买或者得到了电子邮件地址列表,会对众多的邮件用户产生滋扰。
垃圾邮件可以说是互联网带给人类最具争议性的副产品,它的泛滥已经使整个互联网不堪重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16.1封电子邮件,其中垃圾邮件占据了8.9封,垃圾邮件数量超过了正常邮件数量,并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垃圾邮件(spam)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凡是未经用户许可就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的任何电子邮件。
在垃圾邮件出现之前,美国一位名为桑福德·华莱士(或称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间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客户提供收费广告传真服务,由于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费纸张,于是美国立法禁止未经同意的传真广告。后来垃圾福把广告转到电子邮件,垃圾邮件便顺理成章地出现。
垃圾邮件一般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
一些有心人会从网上多个BBS论坛、新闻组等收集网民的电脑地址,再售予广告商,从而发送垃圾邮件到该些地址。在这些邮件,往往可找到“从收信人的清单移除”的连结。当使用者依照连结指示去做时,广告商便知道该地址有效,使用者便会收到更多垃圾邮件。
随着垃圾邮件的问题日趋严重,多家软件商也各自推出反垃圾邮件的软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垃圾邮件的格式更加日新月异,以避过此类软件的侦测。
现时,多个国家已立法,试图设法杜绝垃圾邮件。不少网络服务供给商的服务政策也有包含反垃圾邮件,并设立用作投诉的电邮地址。也有一些网上团体,提供邮件分析及代客送往相关的ISP作出投诉的服务。
垃圾邮件的产生根源
只要使用电子邮箱,现在已经没很少互联网用户可以免受垃圾邮件的骚扰,少则天天几封,多则数百封甚至上千封,而且这个数字天天都还在不断刷新,这些未经用户事先许可的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公害之一,严重影响到正常的通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垃圾邮件将扼杀网络经济!一些专家甚至预言,假如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几年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放弃使用这一通信工具。
为什么有人热衷于发送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就是Email营销吗?垃圾邮件为什么越来越猖獗?垃圾邮件的根源是什么?面对垃圾邮件的轰炸,我们不得不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
“网络营销”软件:垃圾邮件的元凶
根据美国闻名调查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x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每个美国用户接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在2000年为451封,2002年为738封,到2004年将达到1145封!这些数字是全部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值,在网上公布的电子邮件地址将收到高于平均值几倍到几十倍的垃圾邮件!难怪常看到一些网管抱怨,天天收到的垃圾邮件近千封,真正有价值的邮件反而很难被发现,可能都被当作垃圾邮件删掉了。
最近1个月来收到的5000多封中文垃圾邮件进行的粗略分析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那些贩卖Email地址以及为企业发送邮件服务之类的垃圾邮件了。在这些垃圾邮件中,竟然有很大比例首先介绍电子邮件营销如何以低成本获得高的回报,但他们有意回避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真正有效的 Email营销是经过用户许可发送的、有价值的信息,并非随便什么邮件都可以产生效果——除了被咒骂和抗议的效果之外。
垃圾邮件为什么会爆炸性增长?让我们看一看经常收到的垃圾邮件信息就会有所了解:
“网上搜集目标客户群,email邮件群发软件和地址搜索软件”;
“定向网络商务营销专业服务,为你定向搜索EMAIL地址”;
“本公司专业从事互联网技术服务、 研发、应用于一体,专门设立EMAIL数据库软件开发、搜索、校验、营销的部门,现已收集1.58亿国内企业EMAIL地址,1.73亿综合性EMAIL地址……”
看来,正是这些出售电子邮件地址的垃圾邮件在继续制造数量更大的垃圾邮件,而这种状况与一些所谓的“网络营销软件”密不可分。用户购买这些软件和邮件地址之后,不仅大量发送垃圾邮件,还将收集到的邮件地址出售牟取利益,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整个互联网通信环境都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开展许可 Email营销的基础是拥有有效的潜在用户Email地址,获取尽可能多的Email地址资源,是Email营销的重要任务,Email地址的积累贯穿于整个Email营销活动之中,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些非法搜索用户Email地址的软件,正是利用了部分用户急功近利、贪图便宜的心理,打着“网络营销”的旗号来牟取私利,实际上是以牺牲大多数用户甚至整个网络通信环境为代价。
垃圾邮件:网络经济的原罪
互联网上最早的赚钱方式,既不是网上零售、也不是网上拍卖和网络广告,最早赚钱的也不是什么闻名网络公司,而是两个律师!1994年4月12 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两位从事移民签证咨询服务的律师劳伦斯·坎特(Laurence Canter)和 玛撒·西格尔(Martha Siegel)(两人为夫妻)把一封“绿卡抽奖”的广告信发到他们可以发现的每个新闻组,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的“邮件炸弹”让许多服务商的服务处于瘫痪状态。有趣的是,两位律师在1996年还合作写了一本书——《网络赚钱术》(How to Make a Fortune on the Internet Superhighway),书中介绍了他们的这次辉煌经历: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信息,只花费了20美元的上网通信费用就吸引来25000个客户,赚了 10万美元。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进行Email营销是前所未有几乎无需任何成本的营销方式。当然他们并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没有计算别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由此看来,互联网上的赚钱史是从垃圾邮件开始的。Canter和Siegel从网上赚钱之后半年多时间,到了1994年10月27日,网络广告才在正式诞生,而目前全球最闻名的亚马逊网上商店成立于1995年7月份,比“网上赚钱第一人”的诞生要迟15个月!自从垃圾邮件诞生以来,尽管遭到了无数人的谴责,但仍有大量的效仿者,当大多数网络公司仍然为赢利模式和赢利手段苦苦思考时,发送垃圾邮件的公司或者个人,以及出售非法收集电子邮件地址的人,尽管被人们所唾弃,却在静静地赚钱。
美国的垃圾邮件大王珊佛·沃里斯,从1994年开始通过发Email为多家企业推销各类广告,曾经因每日发送高达2500万份电子邮件垃圾而成为“过网老鼠”,不仅受到网络用户唾骂,一些大型网络服务商也因为他的垃圾邮件使得系统不堪重负,甚至不得不起诉他。然而,垃圾邮件大王的生意并未因此而终止,仍然在从事着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国内的“垃圾经济”起步要慢一些,但进入2002年之后,垃圾邮件增长速度之快却让人吃惊。但是,这种未经许可收集用户邮件地址并大量发送电子邮件的做法并非正规的Email营销方法。
真正的Email营销,也就是所谓的“许可营销”,是在事先得到用户许可的前提下,向用户发送的有价值的信息。Internet.com公司的创始人Raisch在1994年撰写的一篇论文“未经许可的电子邮件”,将电子邮件营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互联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将两位律师“成功地将信息以低廉的费用传送给数千万消费者”的方法称为“用户付费的促销”,因为信息发送者将互联网作为直接的促销渠道向用户传递信息,却不考虑用户的意愿和为此付出的费用,与现实世界中广告商承担所有信息传递费用的方式不同,这对于用户是不公平的。
营销专家 Seth Godin在1999年出版的《许可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一书中最早对“许可营销”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网络营销人员的普遍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许可营销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根据Godin的观点,也就是企业在推广其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事先征得顾客的“许可”,得到潜在顾客许可之后,通过Email的方式向顾客发送产品 /服务信息。获得收件人的许可而发送的邮件,不仅不会受到指责,而且用户对邮件内容关注的程度也较高。至于获得用户许可的方式有很多,如用户为获得某些服务而注册为会员,或者用户主动订阅的新闻邮件、电子刊物等。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未经许可大量发送的电子邮件均为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能否实现“定位”?
许多垃圾邮件都声称定向收集用户信息、将信息定向发送到目标用户,正是这种谎言迷惑了一些新上网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用户对Email营销了解不多,受到垃圾邮件信息的误导,误以为发送垃圾邮件真的很有效,并且费用很低,即使没有什么效果也不会有很大损失,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细尝试一下。垃圾邮件何以如此泛滥成灾,除了法律不健全以及监管难度比较大之外,与这些新用户的盲目也有很大关系。
不可否认,假如信息真实可靠,部分未经许可的邮件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一部分人对于必须经过用户许可才能发送邮件也有一定的争议,其主要理由是,只要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就不应该被视作属于垃圾邮件的范畴,何况也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准收集用户邮件地址。通过对邮件地址的“定位”,可以向潜在用户发送其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按照行业或者地区分类整理汇集的Email地址,向某个行业发送业内的信息,怎么能说是垃圾邮件呢?尽管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所谓的行业邮件地址同样是垃圾邮件,首先,行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比如化工行业,包含许许多多不同产品的生产商和原材料供给企业,许多企业之间甚至没有任何关连,怎么可能对信息有同样的需求?即使某些信息的确对某个企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信息占多大比例呢?假如为了向1个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让100万用户收到滋扰,能说是合理的吗?其次,针对同一行业中的个人用户,更谈不上什么定位了,每个行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以行业的名义为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简直是天方夜谈。
垃圾邮件的制造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反垃圾邮件组织有:MAPS、ORBS、SPAMCOP、SPAMHAUS和CAUCE等。 要防治垃圾邮件就应该先研究其制造手法和特点。
制造垃圾邮件的渠道主要有:
(1)制作并销售具有非凡功能的垃圾邮件发送软件,这些软件具有"隐蔽功能",能够逃避普通的过滤器。
(2)制作和销售从网络上截获 email 地址的工具。
(3)销售从网络上获取的 email 地址列表
(4)销售具有发送垃圾邮件特征的服务,媒体或软件
(5)提供发送垃圾邮件的商业服务
(6)为垃圾邮件的制造者提供防攻击(bulletproof)的服务
(7)提供到以上站点的链接或把链接转向以上站点
制造垃圾邮件所用到的技术有:
(1)伪造信头
(2)用第三方服务器RELAY
(3)利用软件在Internet 上收集邮件地址
(4)利用软件一次发上百万封邮件
(5)利用非凡手段逃避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垃圾邮件的种类
商业广告
某些人可能因为能力有限,找不到更好的致富门路,也付不起媒体上的广告费,或者因为本身从事的就是上不了台面的非法勾当,只好靠乱发E-mail来推销他们的所谓商品或服务,例如私刻的盗版光盘、代换外汇、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IP电话等等。这些广告对于他们的“商品”或“服务” 往往夸大其词,给你一种买他们的东西是捡了一个“大便宜”的错觉。他们在信中一般不留具体的公司名称或地址,要想找他们,只能通过传呼或手机(好一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里面有很多是精心策划的骗局,即使确有其事,因为他们的“商品”或“服务”迟早要被有关部门查处,轻信的网民往往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站点宣传
现在许多网友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站点,在吸引更多的网民访问的过程中,有些人不在自己站点的内容上下功夫,而是东抄一点、西拉一点,还想让站点上的计数器哗啦哗啦地涨,于是就走了偏门,给一大堆不管他们认不熟悉的网民狂发E-mail(有人半个小时内竟向上千个信箱连续发信多次!)。现在此类垃圾信制造者真是越来越多。
假如说这些人的举动还情有可原(至少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还有一些靠卖虚拟主机发财的公司就显得很恶劣了,他们已经赫然将为客户站点提供E-mail宣传作为附加服务列在了大大小小的广告上。这帮专业的垃圾信制造者最可恨,因为他们一般拥有自己的发信服务器,叫你有苦无处诉(谁叫连那个发信服务器的网管都跟他们是一伙的呢!),当然也有对付的方法,后面会谈到的。
“病毒”谣言
真正的 E-mail病毒(不是指那些附件中的普通病毒,这些病毒只要不去运行它们的宿主文件,就不会对你的机器造成任何伤害)有没有,是有的。例如前一阵子利用 OutLook堆栈溢出错误执行在信件中加入的恶意Java代码的病毒,以及一些只攻击Unix用户的病毒,例如在用户读信时会造成系统重启的E- mail病毒等。真正的E-mail病毒在国内几乎见不到,而且它们其实并不可怕,一般用户给软件打个补丁,或将一些默认设置改一改,它们就不能兴风作浪了。
令人不解的是,如今国内流行的所谓“E-mail病毒”却都是一些假病毒。一些人借着真病毒的“威名”,狐假虎威,造一些 “病毒” 谣言,说什么“当你看到这封E-mail时,你的机器已经感染上了XX非常厉害的病毒,某年某月某日就会暴发……”,接着还有一些人在收到这类信后,不知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很喜欢将这些“病毒”谣言再转发给他人,然后加上几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之类的话,于是谣言传多了就成了“真理”,许多人真的相信自己的机器被某个可怕的E-mail病毒感染了。这种几句唬人的话就公布一个“病毒”诞生的恶作剧,实在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某些网络杂志
应该承认,订上一两份好的网络杂志的确能给人带来不少有用的信息。但是,某些网络杂志的宣传和发行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最近我就莫名其妙的收到了XX评论寄来的长达几十KB的E-mail (该杂志属于某ISP&ICP,我曾向他们的一个站点申请过FTP上传帐号,也许因为这,被他们获得了我的信箱名称),这个杂志的内容倒还不是太糟,里面的“懒汉菜谱”我也喜欢看,但就这么不请自来,实在让我倒了胃口。还有南方那个有名的站点,假如你曾在它的站点申请过免费服务(每次它都不会忘向你要一个 E-mail地址),它就会隔三岔五地塞几封它的邮件列表给你,名为试读,但这种无休无止的试读实在太强迫人了吧!
“正规军”如此,一些个人办的网络杂志,更是乱来。不用预订,就会源源不断地发信过来,即使侥幸通过与它的主人进行反复交涉,停了一段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此人又想进行“广泛宣传”了,你的信箱里又会塞满了他的大作。
连环信的E-mail版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以普通邮件为主要传播手段的“金锁链”之类的连环信也很快在国际互联网上出现了它们的翻版。
还是那些想发财又没什么真本领的家伙,继续编造一些像什么“只要你向信内所附的五个地址每人寄上X元,你就会在X天内收到XXX元”之类的谎言,还想着以此来谋取不义之财。当然和以前一样,他们也不忘在E-mail中加一点时代花絮来迷惑他人,什么“我是一个中年下岗女工,自从加入了这个连环信后,现在每月都能收到XXX元,兴奋之余,要与大家分享”之类。
因为用E-mail发连环信又方便又省钱,垃圾信制造者真是乐此不疲,他们实在也太小瞧了广大网民的智力了。
垃圾邮件的危害
垃圾邮件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降低网络的运行效率,严重影响正常的邮件服务。
2、垃圾邮件以其数量多、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正常生活,侵犯收件人的隐私权,侵占收件人信箱空间,耗费收件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邮箱里塞满来历不明的垃圾邮件是最让邮件用户头疼的事了,假如全是垃圾邮件还好,但往往里面同时又混杂着同事、朋友和用户来的来信。处理这些邮件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另人困扰。
3、有的垃圾邮件还盗用他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做发信地址,严重损害了他人的信誉。
4、被黑客利用,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如在2000年2月,黑客先侵入并控制了一些高带宽的网站,集中众多服务器的带宽能力,然后用数以亿万计的垃圾邮件猛烈袭击目标,造成被攻击网站网路堵塞,最终瘫痪。
5、严重影响ISP的服务形象。在国际上,收到垃圾邮件的用户会因为ISP没有建立完善的垃圾邮件过滤机制,而转向其它ISP 。一项调查表明:ISP每年因为垃圾邮件要失去7.2%的用户。
6、妖言惑众、骗人钱财、传播色情等内容的垃圾邮件,已经对现实社会造成了危害。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外汇佣金
服务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MG金融集团
销售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外汇
FDI
投资
Writer
银行
阴烛
管理
MACD
width
企业
冲账
黄金
短期同业拆借
Theta
peg
货币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产品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计期汇票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标准普尔(S&P)
金融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公司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指标
资金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单位
非农就业人口
股票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