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头号基金”眼中的美股:已成为全球股市最脆弱的一环

价值先生2020 2021-11-17 00:01

在美国,有着“头号基金”之称的桥水基金,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正式报告中,用了不到2000字,但辅以近20张信息量很大的图表,证明在Taper(缩债)的背景下,美股已成为全球股市最脆弱的一环。

早在2017年,我国就有经济学家预言美股即将崩盘。休息了一年,2019年,继续有经济学家预言美股崩盘,甚至加入了一些美国的经济学家。事实证明,他们“担心得太早”。

如果说经济学家是理论派的话,那么主动型基金就是实干派。而桥水更是很有代表性的实干派

桥水基金是一家贯彻全天候策略的对冲基金,这种策略非常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和控制,而由于投资标的遍及全球,这让他们对宏观风险的触觉更加客观。

从三季度的调仓细节看,桥水的预判也开始体现在行动上:不但逆市加仓了新兴市场ETF(例如代表A股蓝筹的中国大盘ETF、代表A股腰部优秀企业的MSCI中国ETF),还重点加仓了阿里、拼多多、京东、B站、滴滴这些平台型的中概股。

“一旦美股走熊,A股会不会被拖垮?”这个灵魂拷问,桥水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一家美国的“头号基金”不看好自家涨了十几年的股市,并用实际行动不断加仓我们自己股民都不怎么珍惜的中国企业,这固然是值得我们骄傲一下的事情。

但一方面,桥水这种基于风险的全天候策略,在单边市场里通常会左侧操作(也即一两个季度后复盘看他是很先知的,但一两个月复盘看他是很的),所以没必要骄傲得太早,也没必要一股热血梭哈跟进。

另一方面,桥水的这份报告也很值得我们细品、细思。美股为什么能连涨十几年?又为什么说美股现在全球最脆弱的股市呢?桥水报告对这些问题的论证过程,传达出来的信息量、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远远不止“美股已成为全球市场最脆弱一环”这个结论本身。

美股为什么能连涨13年?

从09年第一季度见底以来,美股的长牛至今已经第13个年头。其中少不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为基础,这也是美股长牛的前半段主逻辑。而后半段的主逻辑,则是依靠越来越多的流动性,官商配合,营造出一种人为的“戴维斯双击”。

桥水报告里的这张图显示,近10年来,美股市场里高度依赖于流动性的企业,比例持续上升(左图);高度依赖于业绩成长的企业,比例在持续下降(右图)。

之所以说是人为的“戴维斯双击”,是因为从美联储释放流动性,到上市公司的配合操作,这个过程做得很细致,不但估值怼上去了,EPS(每股收益)也能做上去,让PE(市盈率)始终看起来还不算高。不同于我们这边,水一放,股市一涨,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科技股)的PE超过50,甚至上百倍,肉眼可见的估值不合理。

美国上市公司是怎样配合流动性操作的呢?

这里有个前置结论,就是近10年来,美股里的科技股比例快速增加,资源股、金融股比例持续下降:

所以,配合流动性操作玩得麻溜的,主要指的是科技股。

科技股在成长(扩张)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负的现金流,这一点也是拖累科技股估值的最大绊脚石。

美国科技企业在大放水的背景下,首先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融资来弥补负现金流,夯实估值基础。然后还可以轻松发债,一方面加大横向兼并,做大EPS的分子;另一方面持续回购注销股票,做小EPS的分母。

EPS上去了,同时流动性也推高了股市的估值溢价,这就营造出一种人为的“戴维斯双击”。它比纯粹的流动性撑起的资产膨胀要漂亮得多。但是,这一切都依赖巨大的、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在这一点上面,两者是却是没区别的。

得益于流动性越多,一旦失去流动性的时候,也将失去得越多。这些流动性不需要由正转负,只需要每个月的增量减少,每家大企业能分到的蛋糕就会相应减少,传递到市值上,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放大。

举个栗子:一家科技大企业,在流动性的滋养下,利润增速是20%。Taper之后,负的现金流变得没那么容易弥补,公司债也没那么容易卖了,回购股票、横向兼并也逐渐玩不转,消费者也变得没那么豪气了……结果利润增速放慢到10%。

乍看上去,增速少了10%而已,还在增长啊,好像也没少多少。但在PEG估值模型下,这公司的PE就要从20倍直接下降到10倍,估值直接腰斩。

这还只是PEG的估值模型,杀的只有部分的估值,还算温和了。很多上市公司是在DCF的框架下被定价的,利润增速下降,面临的将是和的双杀。

桥水报告认为,最依赖流动性扩张、在其中受益最大的行业(科技股),乃至整个美股,在Taper下也正是最脆弱的。

但只要回顾一下金融史,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以一松一紧的流动性操作(松的时候蚕食外部资源,助力自己的经济复苏;紧的时候趁火打劫,廉价收割国外资产),屡试不爽。由于掌握了全球流动性的主动权,每次收紧的时候,最脆弱的反而是美国以外的股市。

这样一对比印证,是不是很耐人寻味?

如果我们也大放水,A股也能大涨

美国近10年来持续放水,特别是这两年,通过大放水抬高股市;我们这边一放一收、要放又憋着不敢大放、股市一涨就要压回去,正好形成鲜明对面。如果我们也大放水呢?股市能不能像美股那样持续走牛呢?

美国在去年疫情爆发后大放水,用了一年时间,就把股市从疫情低点翻倍。而早在2008年底,类似的事情我们已经干过,放的水只有这次美国的10%左右,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股市从低点翻倍。2015年的杠杆牛,则是更经典的案例。

如果我国也大放水,A股也能大涨,这是毫无疑问的。然后一个尖锐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大放水来抬高股市呢?

事实已经证明,中美两地的投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别看很多美国投资大师都有赌徒的背景,但论赌性,A股股民比美国人强多了。只要市场的钱一多起来,这种钱就会不断挑战高风险,风险积累的速度特别快。就算在散户和股市中间多了一道叫做“基金”的缓冲带,这种赌性也照样能穿透、传递。

2015年的教训还烙印在K线图上,以泡沫快速积累,然后又快速破灭,进而拖累经济前行作为代价的股市大涨,决策者们决不想再来一遍。

为什么美国就不会这样?就偏偏能走出慢牛、长牛呢?

一来,美国的金融确实比我们成熟,不容易快速积累风险。二来,我们正在搞金融开放,怕被外资狙击股市,而美国不存在这种顾虑。

97年索罗斯凭一家之力狙击港股,我们竟然动用了举国之力才换来惨胜,这个教训也是烙印在决策者们心里的。股票估值这东西是比较虚的,即使膨胀的时候,也有一套逻辑,能让市场接受它是合理;但被击穿后,换个逻辑,同样是合理。泡沫可以没有上限,但估值是有底线的,越接近底线,被狙击的难度就越大。

三来,美国的养老保险,通过各家机构的操作,大部分还是流入,并扎根在股市。换句话说,美股已被拔高到维持社会稳定的高度,白宫有足够的动力去维护、营造美股长牛。而我们的A股,里面虽然也有养老保险的资金,但那只是一小部分。严格来说,A股只牵涉到总人口10%的、被虐千百遍依然待股市如初恋的股民,拉抬股市的意义远没有人家美国重大。

还有一个哲学性的原因是,流动性持续宽松看似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实际上,流动性宽松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即使拥有成熟金融体系的美国也不例外。不然这两年水放得好好的,为什么美国要开始Taper?——出来混,早晚都得还的!

下期预告

不管是桥水报告里认为美国流动性必将收紧,还是昨晚美联储前官员喊话“美联储最终加息幅度或大超市场预期,不得不至少加息到3%”,他们的第一大依据都是通胀压力(美国10月CPI已突破6%)。

但有些问题可能比较刷三观:美国真的害怕通胀吗?真的需要加息来压通胀吗?我们国内到底是受制于“隐形通胀”,还是更需要来点通胀呢?

另外,桥水报告在最后部分还“不经意”提到,美股的那些千亿(美元)市值大企业,之所以还能实现高增长,不完全是依赖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赚钱模式,而这种赚钱模式我们现在还学不来。这给我们的长线投资方向一个怎样的重要启示呢?

这一期就先聊到这吧,后天我们再接着分享下一期内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