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
什么是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或教学培训机构,通过对求职者(或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
具体可分为升学指导与就业指导,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帮助求职者或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进行定向培训,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劳动者就业,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结合。
主要任务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和招聘用人技巧。目前,全国各地开展了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指导工作,建起了职业指导室,配备了职业指导员,在职业介绍的过程中,增加了职业指导的程序,希望通过职业指导,使就业服务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他们利用职业指导技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以更加理智的态度去择业等等。同时,一批规范的职业介绍机构和优秀职业指导人员脱颖而出,把职业指导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职业指导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个目标就是要紧密结合就业工作的实际,使之更加有效地促进就业,在就业服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职业指导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实施职业指导不仅是要推广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实施一种战略。
职业指导的产生
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的。从生产力的发展到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社会劳动体制结构到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新,从企业用人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条件和配套体系。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带动的全面的社会变革对职业指导提出了要求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指导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业化进程日渐加快,社会的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正在从第一、二产业向三、四产业转变,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兴起,引起了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职业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出现了对职业指导的要求。
第二,从职业指导的产生来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力资源的运行机制是职业指导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使劳动力要素状况开始影响就业竞争与聘用竞争,从而激励就业者注重职业的选择和岗位需要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就业适应面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指导在个人生活历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第三,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发展导致的职业更新与流动性增强,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又一个推动力。
职业更换与流动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就业、用工、培训和工资制度等的完善。从80年代起,我国政府陆续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布了一系列的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由国家劳动部门统包统分的人事制度,如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兴建人才市场,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增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等,为实现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第四,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工业发达国家里,科学知识及其应用成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往,由于系统的科学知识在职业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要适应职业劳动的需要必须借助于系统地学校教育。面对着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日益多样和复杂的社会职业,学校教育开始发挥选择、分配社会成员职业的作用。教育资历的高低,可以影响个人不同的职业层次,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可以规定个人职业选择的范围,正如日本学者所概述的那样"现代学校作为实施广义职业教育以及适应职业制度需要选拔人才的最有力的社会机构,发挥着它的功能"。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十分注重通过学校发挥职业指导教育的作用。
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职业指导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2)开展对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3)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
(4)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
(5)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
(6)指导用人单位选择招聘办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
(7)对从事个体劳动和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开业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
(8)对就业训练机构的培训方向、训练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提供导向;
(9)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职业指导的技术与方法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领域宽泛,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目前,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职业指导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多种多样,经常运用的技术与方法简要介绍以下五种:
一、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职业指导的分类很多,如对求职者的择业指导和对单位的用人指导,对劳动者的个体指导和群体指导等等。顺利实施这些指导,则要求在指导者与被指导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真诚相待职业指导人员首先要对求职者表里如一,不隐瞒、误导和欺骗求职者。另外,也要以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与求职者接触,坦率地与其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体会,并提供他需要的各类信息。职业指导人员通过自我探索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可有效地训练自己在实际咨询工作中的真实感。
2、察言观色是指职业指导人员要能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内心世界,就好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对方的陈述,同时观察其言外之意,如表情,动作等,从中体会谈话内容以及明显和暗藏的问题线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将“共情”与“同情”联系在一起,这将会使求职者担心你是否能帮助他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无条件积极尊重是咨询指导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指无论求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受和反应是否正确,一律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全面地接纳、关心、尊重求职者,可能提高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可以使求职者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与职业指导人员交融在一起,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在咨询指导过程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术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在这项工作中常涉及调查问卷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描述统计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报表分析技术。例如在设计正式调查问卷时,要避免开放性的问题,多运用封闭问题,让被调查人员能在有限的数个选择项目中做出回答,以利于后期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处理。除此之外,职业指导人员还要熟悉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布形式和特点,便于结合工作形势,使职业指导工作等相关工作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支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技术性很强,是职业指导人员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三、人员素质测评
在职业指导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哪些人适合做哪些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首要是能帮助求职者真正了解自我,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技术就是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目前常用的心理测评,按照与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划分,一般分为职业能力测评,人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气质测评等几类。随着测评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又采取了情景测评技术。例如建立一个无领导者的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言语沟通,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测试等方法,调动被测试者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以便对被测试者在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有效评价。
四、职业设计和培训
职业指导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求职者个人特点以及相关背景,为其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指导人员要采用自省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导求职者真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自我职业取向的合理性,为求职者确定未来工作领域的发展方向,并能对不同择业群体进行宏观职业取向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要能依据求职者个人和群体的特点,采用动机模式法和多重因素分析法,开发和组织相关职业培训项目。针对更广泛的培训对象,例如在岗的和不在岗的人员,要会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来提高被培训人员的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项目决策、课程设计、项目评估以及项目实施上,要注重完整性、动态性、联系性、均衡性。
五、帮助实施
帮助实施是帮助求职者成功求职的关键一步。一方面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具备善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空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能够适当地安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及时掌握面谈结果,并对其进行有效跟踪服务。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因力所不及而收效甚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工作重点,并强调工作时效。另外,在组织跨地区劳务交流合作时,要把握好规模控制。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我们职业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最新的、最有效的职业技能指导技术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服务。
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探索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强调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901年,美国热衷于社会改良运动的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于在波士顿设立了公民服务机构,帮助失业青年和移民制订寻找职业的计划。1908年,佛兰克·帕森斯教授世界创立了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1909年,佛兰克·帕森斯等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职业选择》,提出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1913年,美国成立了职业指导协会。到二战结束时,已有会员3000余人。到上世纪20年代,兴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职业指导运动。到70年代,职业指导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如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原苏联。
我国的职业指导可追溯到20年代初期。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这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
1919年,黄炎培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从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组织力量对社会职业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选择方法进行演讲。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如,1924年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举办对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1929年,成立了海外职业指导部。此后,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旧中国,经济凋敝,职业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等多种原因,职业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创建和发展劳动服务公司,并通过这一机构组织、培训、协调劳动力的供求,职业指导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所有制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多种就业形式,运用市场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86年,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编写了就业训练统编教材《就业指导》,供各地对求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时使用,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了初步的职业指导工作。1994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应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配备专(兼职)职业指导员,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同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正式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这样,以就业指导为重点的职业指导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职业指导的热点话题。职业指导工作被纳入到"再就业工程"之中,劳动保障部明确要求要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实行"一三一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实施职业指导。
当前职业指导工作范围更加广阔,其工作内容开始渗透到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创业指导和用工指导等领域,在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利用各种媒体、网络进行指导,以"一对一"或“一对众”的形式进行指导,根据求职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等。
1999年,劳动保障部又推出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了全国统一培训教材,在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鉴定考核,并按《职业指导办法》的精神,逐步做到职业指导员持证上岗。国外职业指导的特点
职业指导从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出现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日臻完善和成熟,形成了系统的指导方法。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各国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把职业指导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指导制度。我们从这些国家的职业指导的实践中看到,在实践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及发展趋势,这对我们在经济结构变革时期,如何更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利用人力资源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1)职业指导信息化。
为了满足求职者的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必须收集越来越多的有关文献资料,包括经济社会的需要和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于是自70年代发展起一门独立的技术,这就是收集、处理、编制和提供信息,网络化,为职业指导服务。职业指导对职业安置是一种帮助,它不仅要提供有利于职业选择的全部客观信息,而且还要了解求职者个人的才能、兴趣以及得以充分施展这些能力的职业。因此,信息化的职业指导,把这些资料输入计算机,编成程序,从而可能根据求职者表达的选择,告诉他适合的职业,使这种服务更加科学、快捷。
(2)政策取得明确,市场意识强烈。
在就业服务中,职业指导做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掌握空岗供给,二是提高求职者素质。所以发达国家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就业服务部门积极深入企业,收集空缺岗位,提供咨询服务,发掘就业机会。另外对求职者,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加强指导,提供就业训练和转业培训,实行“求职——指导——培训——安置”一体化。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态度热情,真正替求职者着想。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法国为长期失业的求职者设立“求职天地”,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撰写个人业务活动,研讨求职技巧,指导去企业求职等。在巴黎的一个求职天地开办一年,有200人参加,其中86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3)完善的组织机构。
西方发达国家在就业服务系统中开展职业指导,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从公立到私营形成了运行灵活的机制。就业服务包括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保险,这些都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中央级是劳工部,分成四个等级:部长、秘书长、司局和处。就业服务部门设在就业司,在大多数国家享有自主地位,由一个管理理事会管理。全国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责十分广泛,起着技术咨询、业务规范和监督的作用。地区就业服务局是中央总部和地方就业服务机构的中转站,负责对有关就业服务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向各地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直接的技术性和行政性支持,加强与私营机构的协调。地方就业服务局就业服务的真正工作部分,处于第一线。地方服务局主要由两大支柱构成:求职科和企业科。求职科由介绍员、就业顾问、信息员、职业指导员四种人员组成。他们的工作是逐层深化的,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科由调查员和企业顾问组成,负责与求职科的信息员联系,受雇主的要求提供劳动组织和岗位的安排等。
国外职业指导经验的借鉴
职业指导是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变化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职业的内涵日益复杂,职业指导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在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中,越来越感到职业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有教育部门,又有劳动部门;既有国家政策,又有企业用工自主。因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同时,要求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咨询的业务能力,他们应是求职者的参谋和良师益友。我们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把成为“负担的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指导的经验,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关键
①职业指导是市场就业的重要手段
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及基本做法就是一切围绕着为求职者服务,通过职业指导,实现市场就业。因此,在很多国家的促进就业措施中,都把职业指导作为就业服务的中心工作,作为实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法国,不仅把职业指导作为就业市场供求的平衡器,而且把它的职能扩展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范畴。因此,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政府制定了不同的职业指导政策。在经济增长时期,尽力满足雇主招聘合格工人的需要,开展职业指导;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帮助失业者,特别是处境困难的群体,实行创造就业机会的指导就业计划。目前,法国全力推行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贴近服务、即时服务。
在发达国家,职业指导不再是一种要求,而已形成了一种制度和一种市场就业的手段,并在法律、资金方面都有必要的保证。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年满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参加职业指导培训,未经职业指导培训,不能享受规定的保险待遇,同时强调政府举办的职业指导培训中心,在市场就业中占主导地位。英国这类中心占全国同类机构总数的90%,比利时占85%以上。
②职业指导是联接培训和就业的纽带。
发达国家的就业,必须是在职业指导下进行职业培训后实现的。由于结构性失业及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迫切要求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因此,他们把职业培训作为减少失业,解决经济裁员,职工再安置的重要手段。这种培训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指导为前提,通过职业指导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法国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常规国民教育与实际就业岗位不完全适应的情况,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参加通过职业指导的职业培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以后,才能就业。英国政府在50年代就明确规定,在校学习期间就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编入教学计划,就业部门的职业指导人员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定期给学生上课,根据求职者的特长和岗位的需要,指出培训计划,选定培训的内容,介绍就业。为了使培训能够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培训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市场岗位空缺的实际而定。职业指导既要帮助培训部门设置培训计划,又要帮助求职者创造就业条件,以满足岗位空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使培训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宗旨,而且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③职业指导为市场就业的两个“主体”服务。
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就业中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求职者,即失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重新择业人员、社会特殊类人员(残疾人)等;另一个主体是企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中,采用一种“伊根帮助模式”,这就是以求职者为中心,帮助其实现就业,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指导的出发点和目标。就业服务部门肩负着减轻失业工人痛苦的责任,要指导求职者选择培训或就业,向他们提供适合他们能力和经历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获得安置。因此,这种帮助是真诚的、具体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效的帮助。这种帮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求职者的咨询帮助,如平等面试、个人能力测评、家庭影响调查与访问、兴趣特长、期望目标对就业的影响、行动指导、跟踪服务(就业后适应性帮助)等。
企业(雇主)是职业指导为市场就业服务中心的另一个主体,是服务中的重要方面。对企业(雇主)服务主要强调与企业或雇主建立联络,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专访。通过专访了解雇主的企业现状、分析企业招用的心理和岗位要求,并与其共同探讨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供求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职业指导。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劳动部从80年代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到1994年颁布《职业指导办法》,对我国当前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指导是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达到人职合理匹配。由于职业指导涉及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使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一体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提高就业质量。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要树立服务观念,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就业作为出发点的,要牢固树立为“两个主体”服务的意识。所以这种服务应该是真诚的、具体的、全面的服务(包括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指导)。
(2)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职业指导员队伍。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员队伍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与人打交道的艰巨工作,它涉及人的一生,是一种终身服务性工作。因此,对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应比一般管理人员的条件要高。在英国和美国,要当一名称职的职业指导员应具有研究生学历;一般的职业指导员要大学学历,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培训1-2年才能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他们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心理学知识;既要有职业指导理论,又要具有指导技能。我国目前已经开展职业指导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中,还没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员,兼职人员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影响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员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他们要热爱职业指导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掌握职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具有较强的管理技巧,善于同各种人交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供求双方的中介人,而且是求职者的参谋和朋友。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员要有正常的培养渠道。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学系在本科生的培养中规定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培养职业指导教师和职业指导员的任务,以保证职业指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可以通过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联合举办职业指导员资格培训班,尽快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员队伍,这是就业服务的当务之急。
(3)积极开发现代心理测试手段,使职业指导方法更加科学化。
职业指导员面对情况各异的求职者,要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品质、职业能力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因此,要通过相关的心理学仪器进行科学测试。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积极开发计算机软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测试常模,使职业指导更加科学化,使求职者坐地摇控千万里,更好地促进就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系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司承担的《劳动就业服务系统中的职业指导》课题中研制了《职业心理倾向测试评价系统》,与中华职教社承担的《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课题中研制了《中学生职业心理倾向测试评价系统》等两个软件,以及测试量表和测试仪器,能够较为科学地测出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在实践应用中受到好评。
(4)完善职业指导运作体系。
在劳动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建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单位,以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建立以学校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以职业指导为内容的职业指导教育系统。在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委员会,将社会的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使一个人从学生时代到走上社会,以及在职业社会中的不断变化的一生中,都能通过职业指导接受有关的教育培训及求职的帮助。
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或教学培训机构,通过对求职者(或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
具体可分为升学指导与就业指导,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帮助求职者或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进行定向培训,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劳动者就业,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结合。
主要任务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和招聘用人技巧。目前,全国各地开展了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指导工作,建起了职业指导室,配备了职业指导员,在职业介绍的过程中,增加了职业指导的程序,希望通过职业指导,使就业服务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他们利用职业指导技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以更加理智的态度去择业等等。同时,一批规范的职业介绍机构和优秀职业指导人员脱颖而出,把职业指导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职业指导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个目标就是要紧密结合就业工作的实际,使之更加有效地促进就业,在就业服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职业指导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实施职业指导不仅是要推广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实施一种战略。
职业指导的产生
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的。从生产力的发展到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社会劳动体制结构到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新,从企业用人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条件和配套体系。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带动的全面的社会变革对职业指导提出了要求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指导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业化进程日渐加快,社会的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即劳动力人口正在从第一、二产业向三、四产业转变,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兴起,引起了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职业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出现了对职业指导的要求。
第二,从职业指导的产生来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力资源的运行机制是职业指导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使劳动力要素状况开始影响就业竞争与聘用竞争,从而激励就业者注重职业的选择和岗位需要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就业适应面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指导在个人生活历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第三,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发展导致的职业更新与流动性增强,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又一个推动力。
职业更换与流动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就业、用工、培训和工资制度等的完善。从80年代起,我国政府陆续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布了一系列的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由国家劳动部门统包统分的人事制度,如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兴建人才市场,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增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等,为实现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第四,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工业发达国家里,科学知识及其应用成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往,由于系统的科学知识在职业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要适应职业劳动的需要必须借助于系统地学校教育。面对着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日益多样和复杂的社会职业,学校教育开始发挥选择、分配社会成员职业的作用。教育资历的高低,可以影响个人不同的职业层次,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可以规定个人职业选择的范围,正如日本学者所概述的那样"现代学校作为实施广义职业教育以及适应职业制度需要选拔人才的最有力的社会机构,发挥着它的功能"。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十分注重通过学校发挥职业指导教育的作用。
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根据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职业指导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2)开展对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3)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
(4)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
(5)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及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
(6)指导用人单位选择招聘办法,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
(7)对从事个体劳动和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开业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
(8)对就业训练机构的培训方向、训练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提供导向;
(9)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职业指导的技术与方法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领域宽泛,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目前,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职业指导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多种多样,经常运用的技术与方法简要介绍以下五种:
一、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职业指导的分类很多,如对求职者的择业指导和对单位的用人指导,对劳动者的个体指导和群体指导等等。顺利实施这些指导,则要求在指导者与被指导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真诚相待职业指导人员首先要对求职者表里如一,不隐瞒、误导和欺骗求职者。另外,也要以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与求职者接触,坦率地与其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体会,并提供他需要的各类信息。职业指导人员通过自我探索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可有效地训练自己在实际咨询工作中的真实感。
2、察言观色是指职业指导人员要能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内心世界,就好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对方的陈述,同时观察其言外之意,如表情,动作等,从中体会谈话内容以及明显和暗藏的问题线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将“共情”与“同情”联系在一起,这将会使求职者担心你是否能帮助他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无条件积极尊重是咨询指导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指无论求职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受和反应是否正确,一律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全面地接纳、关心、尊重求职者,可能提高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可以使求职者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与职业指导人员交融在一起,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在咨询指导过程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术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在这项工作中常涉及调查问卷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描述统计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报表分析技术。例如在设计正式调查问卷时,要避免开放性的问题,多运用封闭问题,让被调查人员能在有限的数个选择项目中做出回答,以利于后期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处理。除此之外,职业指导人员还要熟悉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布形式和特点,便于结合工作形势,使职业指导工作等相关工作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支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技术性很强,是职业指导人员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三、人员素质测评
在职业指导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哪些人适合做哪些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首要是能帮助求职者真正了解自我,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技术就是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目前常用的心理测评,按照与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划分,一般分为职业能力测评,人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气质测评等几类。随着测评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又采取了情景测评技术。例如建立一个无领导者的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言语沟通,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测试等方法,调动被测试者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以便对被测试者在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有效评价。
四、职业设计和培训
职业指导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求职者个人特点以及相关背景,为其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指导人员要采用自省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导求职者真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自我职业取向的合理性,为求职者确定未来工作领域的发展方向,并能对不同择业群体进行宏观职业取向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要能依据求职者个人和群体的特点,采用动机模式法和多重因素分析法,开发和组织相关职业培训项目。针对更广泛的培训对象,例如在岗的和不在岗的人员,要会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来提高被培训人员的个性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项目决策、课程设计、项目评估以及项目实施上,要注重完整性、动态性、联系性、均衡性。
五、帮助实施
帮助实施是帮助求职者成功求职的关键一步。一方面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具备善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空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能够适当地安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及时掌握面谈结果,并对其进行有效跟踪服务。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因力所不及而收效甚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工作重点,并强调工作时效。另外,在组织跨地区劳务交流合作时,要把握好规模控制。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我们职业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最新的、最有效的职业技能指导技术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服务。
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探索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强调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901年,美国热衷于社会改良运动的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于在波士顿设立了公民服务机构,帮助失业青年和移民制订寻找职业的计划。1908年,佛兰克·帕森斯教授世界创立了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1909年,佛兰克·帕森斯等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职业选择》,提出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1913年,美国成立了职业指导协会。到二战结束时,已有会员3000余人。到上世纪20年代,兴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职业指导运动。到70年代,职业指导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如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原苏联。
我国的职业指导可追溯到20年代初期。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这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
1919年,黄炎培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从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组织力量对社会职业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选择方法进行演讲。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指导活动。如,1924年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举办对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1929年,成立了海外职业指导部。此后,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旧中国,经济凋敝,职业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等多种原因,职业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创建和发展劳动服务公司,并通过这一机构组织、培训、协调劳动力的供求,职业指导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所有制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多种就业形式,运用市场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86年,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编写了就业训练统编教材《就业指导》,供各地对求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时使用,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了初步的职业指导工作。1994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应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配备专(兼职)职业指导员,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同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正式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这样,以就业指导为重点的职业指导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职业指导的热点话题。职业指导工作被纳入到"再就业工程"之中,劳动保障部明确要求要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实行"一三一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实施职业指导。
当前职业指导工作范围更加广阔,其工作内容开始渗透到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创业指导和用工指导等领域,在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利用各种媒体、网络进行指导,以"一对一"或“一对众”的形式进行指导,根据求职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等。
1999年,劳动保障部又推出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了全国统一培训教材,在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鉴定考核,并按《职业指导办法》的精神,逐步做到职业指导员持证上岗。国外职业指导的特点
职业指导从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出现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日臻完善和成熟,形成了系统的指导方法。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各国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把职业指导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指导制度。我们从这些国家的职业指导的实践中看到,在实践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及发展趋势,这对我们在经济结构变革时期,如何更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利用人力资源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1)职业指导信息化。
为了满足求职者的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必须收集越来越多的有关文献资料,包括经济社会的需要和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于是自70年代发展起一门独立的技术,这就是收集、处理、编制和提供信息,网络化,为职业指导服务。职业指导对职业安置是一种帮助,它不仅要提供有利于职业选择的全部客观信息,而且还要了解求职者个人的才能、兴趣以及得以充分施展这些能力的职业。因此,信息化的职业指导,把这些资料输入计算机,编成程序,从而可能根据求职者表达的选择,告诉他适合的职业,使这种服务更加科学、快捷。
(2)政策取得明确,市场意识强烈。
在就业服务中,职业指导做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掌握空岗供给,二是提高求职者素质。所以发达国家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就业服务部门积极深入企业,收集空缺岗位,提供咨询服务,发掘就业机会。另外对求职者,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加强指导,提供就业训练和转业培训,实行“求职——指导——培训——安置”一体化。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态度热情,真正替求职者着想。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就业。法国为长期失业的求职者设立“求职天地”,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撰写个人业务活动,研讨求职技巧,指导去企业求职等。在巴黎的一个求职天地开办一年,有200人参加,其中86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3)完善的组织机构。
西方发达国家在就业服务系统中开展职业指导,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从公立到私营形成了运行灵活的机制。就业服务包括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保险,这些都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中央级是劳工部,分成四个等级:部长、秘书长、司局和处。就业服务部门设在就业司,在大多数国家享有自主地位,由一个管理理事会管理。全国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责十分广泛,起着技术咨询、业务规范和监督的作用。地区就业服务局是中央总部和地方就业服务机构的中转站,负责对有关就业服务问题的分析和综合,向各地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直接的技术性和行政性支持,加强与私营机构的协调。地方就业服务局就业服务的真正工作部分,处于第一线。地方服务局主要由两大支柱构成:求职科和企业科。求职科由介绍员、就业顾问、信息员、职业指导员四种人员组成。他们的工作是逐层深化的,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科由调查员和企业顾问组成,负责与求职科的信息员联系,受雇主的要求提供劳动组织和岗位的安排等。
国外职业指导经验的借鉴
职业指导是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变化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职业的内涵日益复杂,职业指导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在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中,越来越感到职业指导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有教育部门,又有劳动部门;既有国家政策,又有企业用工自主。因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协作。同时,要求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咨询的业务能力,他们应是求职者的参谋和良师益友。我们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把成为“负担的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指导的经验,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关键
①职业指导是市场就业的重要手段
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及基本做法就是一切围绕着为求职者服务,通过职业指导,实现市场就业。因此,在很多国家的促进就业措施中,都把职业指导作为就业服务的中心工作,作为实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法国,不仅把职业指导作为就业市场供求的平衡器,而且把它的职能扩展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范畴。因此,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政府制定了不同的职业指导政策。在经济增长时期,尽力满足雇主招聘合格工人的需要,开展职业指导;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帮助失业者,特别是处境困难的群体,实行创造就业机会的指导就业计划。目前,法国全力推行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贴近服务、即时服务。
在发达国家,职业指导不再是一种要求,而已形成了一种制度和一种市场就业的手段,并在法律、资金方面都有必要的保证。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年满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参加职业指导培训,未经职业指导培训,不能享受规定的保险待遇,同时强调政府举办的职业指导培训中心,在市场就业中占主导地位。英国这类中心占全国同类机构总数的90%,比利时占85%以上。
②职业指导是联接培训和就业的纽带。
发达国家的就业,必须是在职业指导下进行职业培训后实现的。由于结构性失业及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迫切要求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因此,他们把职业培训作为减少失业,解决经济裁员,职工再安置的重要手段。这种培训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指导为前提,通过职业指导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法国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常规国民教育与实际就业岗位不完全适应的情况,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参加通过职业指导的职业培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以后,才能就业。英国政府在50年代就明确规定,在校学习期间就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编入教学计划,就业部门的职业指导人员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定期给学生上课,根据求职者的特长和岗位的需要,指出培训计划,选定培训的内容,介绍就业。为了使培训能够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培训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市场岗位空缺的实际而定。职业指导既要帮助培训部门设置培训计划,又要帮助求职者创造就业条件,以满足岗位空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使培训实现以就业为目标的宗旨,而且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③职业指导为市场就业的两个“主体”服务。
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就业中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求职者,即失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重新择业人员、社会特殊类人员(残疾人)等;另一个主体是企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中,采用一种“伊根帮助模式”,这就是以求职者为中心,帮助其实现就业,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指导的出发点和目标。就业服务部门肩负着减轻失业工人痛苦的责任,要指导求职者选择培训或就业,向他们提供适合他们能力和经历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获得安置。因此,这种帮助是真诚的、具体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效的帮助。这种帮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求职者的咨询帮助,如平等面试、个人能力测评、家庭影响调查与访问、兴趣特长、期望目标对就业的影响、行动指导、跟踪服务(就业后适应性帮助)等。
企业(雇主)是职业指导为市场就业服务中心的另一个主体,是服务中的重要方面。对企业(雇主)服务主要强调与企业或雇主建立联络,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专访。通过专访了解雇主的企业现状、分析企业招用的心理和岗位要求,并与其共同探讨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供求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职业指导。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劳动部从80年代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到1994年颁布《职业指导办法》,对我国当前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指导是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达到人职合理匹配。由于职业指导涉及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使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一体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提高就业质量。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要树立服务观念,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就业作为出发点的,要牢固树立为“两个主体”服务的意识。所以这种服务应该是真诚的、具体的、全面的服务(包括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指导)。
(2)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职业指导员队伍。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员队伍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与人打交道的艰巨工作,它涉及人的一生,是一种终身服务性工作。因此,对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应比一般管理人员的条件要高。在英国和美国,要当一名称职的职业指导员应具有研究生学历;一般的职业指导员要大学学历,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培训1-2年才能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他们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心理学知识;既要有职业指导理论,又要具有指导技能。我国目前已经开展职业指导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中,还没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员,兼职人员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影响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员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他们要热爱职业指导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精神,掌握职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具有较强的管理技巧,善于同各种人交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供求双方的中介人,而且是求职者的参谋和朋友。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员要有正常的培养渠道。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管理学系在本科生的培养中规定了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培养职业指导教师和职业指导员的任务,以保证职业指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可以通过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联合举办职业指导员资格培训班,尽快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员队伍,这是就业服务的当务之急。
(3)积极开发现代心理测试手段,使职业指导方法更加科学化。
职业指导员面对情况各异的求职者,要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品质、职业能力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因此,要通过相关的心理学仪器进行科学测试。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积极开发计算机软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测试常模,使职业指导更加科学化,使求职者坐地摇控千万里,更好地促进就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系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司承担的《劳动就业服务系统中的职业指导》课题中研制了《职业心理倾向测试评价系统》,与中华职教社承担的《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课题中研制了《中学生职业心理倾向测试评价系统》等两个软件,以及测试量表和测试仪器,能够较为科学地测出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在实践应用中受到好评。
(4)完善职业指导运作体系。
在劳动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建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单位,以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建立以学校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以职业指导为内容的职业指导教育系统。在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委员会,将社会的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使一个人从学生时代到走上社会,以及在职业社会中的不断变化的一生中,都能通过职业指导接受有关的教育培训及求职的帮助。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外汇佣金
服务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MG金融集团
销售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外汇
FDI
投资
Writer
银行
阴烛
管理
MACD
width
企业
冲账
黄金
短期同业拆借
Theta
peg
货币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产品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计期汇票
联系汇率制度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延期付款汇票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标准普尔(S&P)
金融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公司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指标
资金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单位
非农就业人口
股票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