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P



OMP

  造骨牛奶蛋白(Osteoblasts Milk Protein)是一种微量存在于牛乳中的天然活性蛋白,在有效提高人体骨密度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即传统的补钙机制是强调让人体补充钙、吸收钙,而OMP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肌体留住钙。

  OMP造骨牛奶蛋白对肌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骨量增加有着独特作用,是中国科学家和乳业企业联手对公众营养尤其是钙质增强方面完成的独创性研究成果,对于改善中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的钙摄入与吸收不足的问题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OMP的科技工艺是由蒙牛与国家公众营养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投入巨资,集合了各方面的专家,对“造骨乳蛋白”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造骨细胞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完整的研究,从而研发出了造骨牛奶蛋白(OMP,Osteoblasts Milk Protein),并将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结合在特仑苏OMP牛奶之中的。全球乳业的最权威机构——IDF国际乳品联合会主席吉姆•贝格2006年10月22日在世界乳业大会上宣布,蒙牛特仑苏获得IDF全球乳业大奖“产品开发”奖。

  (2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说,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月2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总会顺带着给公众普及一下相关生化知识。蒙牛有句广告语: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是的,因为它多了一种OMP物质(所谓“造骨牛奶蛋白”)。OMP是什么?这就和洗发水里的什么“因子”,护肤品里的什么“系统”一样,基本是公司自创的名字。不同的是,这个OMP是真实存在于特仑苏牛奶中的。

  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学者和部分媒体质疑这个OMP,因为根据蒙牛网站上公布的OMP生化数据,与国内外都有众多研究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简称IGF-1)完全吻合。据媒体报道,蒙牛在2006年提交的一项专利也表明他们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的牛奶制品中添加IGF-1。再来看看眼下质检总局在公函中提出的监管意见:“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作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该企业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请该企业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作出是否允许使用OMP及IGF-1的决定。”

  这个OMP究竟是不是IGF-1、有多大的健康风险还有待结论,但没有“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允许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OMP不要紧,但是,食品安全领域究竟还有多少OMP的“兄弟姐妹”,我们吃的喝的“时尚”、“高级”商品里究竟还有多少自家添加的特殊物质?这个问题更让公众担心。

  奶中OMP到底是不是IGF-1?

   据蒙牛产品说明书说,OMP是一种来自牛乳的乳蛋白,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公认的激素类蛋白,或者说蛋白质类的激素。美国FDA曾批准IGF-1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来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撤销。

  蒙牛称,IGF-1仅是技术储备,与OMP不同,IGF-1不会加入牛奶。但学者方舟子表示,蒙牛公布的OMP的生化数据,与IGF-1完全吻合。一般牛奶也含IGF-1。但据蒙牛专利介绍,100克特仑苏奶中添加的IGF-1含量高达5.65~16.8mg,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而据报道,IGF-I可能引发多种癌症。(中经)

  添加剂能增蛋白质含量却致癌?

   每100克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3.3克,比国家标准高13.8%——这是特仑苏的一大卖点。记者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可以分别查询到由蒙牛申请的“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乳酸菌饮料及其生产方法”、“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巴氏杀菌乳及其生产方法”、“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酸奶及其生产方法”等3项专利。

  这些专利说明中,将OMP介绍为“造骨牛奶蛋白”,并且说这一物质的规范名词为GFC或生长因子浓缩物,专利说明书表示GFC成分之一就是IGF-1。蒙牛在专利说明书中引述医学研究称,“IGF-1是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旁分泌和自主分泌因子。”

  学术打假人方舟子说,蒙牛公布的OMP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和生理功能与IGF-1完全相同,如果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不会如此巧合。后者是一种激素类蛋白,在牛奶中也天然存在,约为每毫升几纳克,人体自己每天产生的IGF-1也约有10毫克,但据蒙牛专利,100克特仑苏奶中添加的IGF-1高达5.65~16.8mg,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IGF-I对人体有害无益,甚至可能引发上皮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