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主义
什么是稳健主义?
稳健主义又称稳健原则、谨慎原则或审慎原则,其含义是指对于会计期间内可能发生的各种耗费、损失应列人当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收益则不列人当期收益。稳健是为了达到下列结果而选用的 "公认"的会计方法:(1)推迟确认收入;(2)尽早确认费用;(3)低估资产;(4)高估负债。稳健主义产生于受托责任盛行的19世纪,会计人员强烈的风险意识使他们对于一些不确定事项的估计出于咱身保护的考虑而倾向于低估资产和收益并高估费用(损失)和负债。
稳健主义产生的条件及其本质分析
稳健主义产生的充分条件是会计所处的环境及依据环境所做出的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假设)。
市场的可变性导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不确定性是稳健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不确定性是 "对导致一系列可能结果的一种或多种备选方案的认识状态,但这些特定结果的可能性要么无法知道,要么无实际意义"会计期间假设便会计主体经营的时间范围被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连的会计期间,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里,有许多交易或事项尚未完成或末最终实现,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会计上必须及时反映对当期的实际影响以决定期间的收益,而不能不采用估计办法,因此,采用宁可本期多承担也不让未来期间多承担费用和损失的方法,以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计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人员处理问题的随意性,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描述或计量的结果有相当的模糊性,稳健的存在可使会计人员在"随意"之中最大可能地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关于稳健主义的本质,FASB在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公告中说明:①稳健主义是财务报告时应持的态度,而不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②稳健是一种惯例,与原则不同,惯例没有 强制性,。而原则却是不可违背的。
IASC 对稳健主义的理解是:审慎(稳健)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所需要的估计时,在实施必需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然而实施审慎性原则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准备金,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等。FASB和IASC对稳健的理解有一定差别,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所考虑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对稳健的解释及实务中的作法应该与IASC的理解更相近。
稳健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Sterling和Skinner认为:稳健在会计工作风格申占有重要地位,曾被认为是占主导地位的原则,典型例子是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 FASB也曾指出:"在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里,像稳健主义 审慎 这样的惯例是有其地位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企业和投资者都很重视资本的保全,因而会计界愿意按稳健主义的精神来谨慎地处理有关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收人与支出的问题,如:法国将稳健原则作为三项传统的基本原则(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之一;日本的基本原则中也有审慎概念原则;我国也将稳健原则(谨慎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揭示》中把稳健主义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个要素(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之一。 Littleton认为稳健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少计存货而减少财产税,在30年代股市风暴来临之前,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稳健来保护自己,因为雇主总希望高估资产或收益以提高股票市价而从中获利。稳健主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稳定盈亏。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稳健可以使会计人员和投资者保持清醒头脑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化不利影响。
(2)有利于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比率才更有决策参考价值。
(3)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不仅可以使投资者免遭损失,而且可以使会计人员避免承担因提供盲目乐观信息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责任。
对稳健主义的批判
对稳健主义批判主要集中在运用稳健主义逃避纳税的初衷及与其他一系列基本原则的背离,具体是:
(1)与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公允或可靠、中立等的质量特征相悸。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公认的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时引人稳健主义,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2)与一致性、可比性原则相矛盾。一致性和可比性要求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稳健主义的运用则会导致这一可比程度的降低;
(3)与客观性原则的精神实质不一致。FASB认为一方面稳健主义有其相应地位,另一方面又与其他一些重要的特征相矛盾,因而强调 "引用这一惯例时应谨慎从事",一贯少报成果会自讨苦吃,确认 "编制这种报告,不间其用心如何良苦,不符合本论所述的各质量特征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中也规定:审慎不意味着建立秘密准备的合理性。IASC正在通过一项 "可比性和改进计划"来改进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修订准则所允许的不少的"自由选择",约束会计政策选择的任意性,以促进国际间会计信息的真正统一、可比。
另外,稳健主义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会计上的不确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大量涌现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手段的不断改进,对未来事项的解决过程会削弱谨慎原则的作用。同时,新的会计概念基础的变化和新的会计方法的出现,稳健原则的主导作用也日益减弱。
稳健主义存在的客观基础
稳健主义虽受到各方面攻击,但仍被投资者和会计人员所推崇并在实务中继续运用,其存在的客婉基础可分为下列三方面:
(1)经济环境变化中的风险因素及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使企业高估利润远比高估费用要危险。同时,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如衍生金融工具、物价变动、人力资源等,无不需要会计人员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来稳健地处理这些会计问题。
(2)稳健主义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客观必要性。正确地将收人和与之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稳健主义符合这一要求。如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存货的成本与材料的成本及相关的人工等费用成正相关关系,企业销售存货而取得的现行收入只能与最近购人或生产现行成本相配比,当物价持续上涨时,才可以保持期末存货计价的相对稳定;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则以较高的成本计价,从而使企业的净收益不至虚增,能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
(3)现行条件下的稳健主义的实行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稳健并非只是为了纳税方面的考虑,也不应该被用来作为逃避纳税和粉饰经营业绩的手段,各国都对如何运用稳健作了一定的限制。我国虽将稳健原则写人会计的基本原则,但施行的是有选择地应用稳健性原则的方针;对于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有的国家也规定了计价上限和下限。
从计提坏账准备直至强制提取四项准备,可以看出稳健主义在我国是很有作为的,考虑到国有企业主要投资人的国家代表着全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应当树立正确的稳健观,认真对待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使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稳健主义原则
结合会计要素,具体表现为:
1、应预计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应预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
2、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就应该“宁低毋高”;
3、某些界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支出,宁作费用而不作资产处理;
4、某些界于负债和收益之间的收入,宁作负债而不作收益处理;
5、某些难以具体确定其效益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应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
6、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限,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这一方面是为了排除会计估计的随意性和防止出现虚夸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企业日益突出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稳健主义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
稳健主义原则的保留和存在,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必然性。具体地说,有三个理由:
1、为了抵销经理人员和业主的过分乐观情绪。企业家对他们经管的公司自然是乐观的,但是,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真实、公允要求的压力,迫使会计师不断地抵制报告中过于乐观的倾向。因此,会计上的许多传统信条依然保留着稳健主义的痕迹,并渗透到当今的会计实务中。
2、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投资者(业主或股东)而言,比少报少计更为危险。因为亏损或破产的后果比获利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当其后果不同时,计量和确认损失的会计规则与计量确认收益的规则就不应该一致,选择相同的计量基础或规划是没有道理的。
3、会计人员掌握的内情比传递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要多得多。面临可能在以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呈报风险和可能在未来被证明是真实的未呈报风险,所以,要试图权衡风险的可能性,必须做出相对准确而较保守的估计。
我们在构建会计原则理论体系时,依然应保留或认可稳健主义原则,但应予以修正,以克服其固有的弊端。即对会计事项,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可能客观地选择各种会计估计中可能性最大者予以确认和计量。
稳健主义又称稳健原则、谨慎原则或审慎原则,其含义是指对于会计期间内可能发生的各种耗费、损失应列人当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收益则不列人当期收益。稳健是为了达到下列结果而选用的 "公认"的会计方法:(1)推迟确认收入;(2)尽早确认费用;(3)低估资产;(4)高估负债。稳健主义产生于受托责任盛行的19世纪,会计人员强烈的风险意识使他们对于一些不确定事项的估计出于咱身保护的考虑而倾向于低估资产和收益并高估费用(损失)和负债。
稳健主义产生的条件及其本质分析
稳健主义产生的充分条件是会计所处的环境及依据环境所做出的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假设)。
市场的可变性导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不确定性是稳健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不确定性是 "对导致一系列可能结果的一种或多种备选方案的认识状态,但这些特定结果的可能性要么无法知道,要么无实际意义"会计期间假设便会计主体经营的时间范围被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连的会计期间,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里,有许多交易或事项尚未完成或末最终实现,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会计上必须及时反映对当期的实际影响以决定期间的收益,而不能不采用估计办法,因此,采用宁可本期多承担也不让未来期间多承担费用和损失的方法,以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计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人员处理问题的随意性,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描述或计量的结果有相当的模糊性,稳健的存在可使会计人员在"随意"之中最大可能地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关于稳健主义的本质,FASB在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公告中说明:①稳健主义是财务报告时应持的态度,而不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②稳健是一种惯例,与原则不同,惯例没有 强制性,。而原则却是不可违背的。
IASC 对稳健主义的理解是:审慎(稳健)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所需要的估计时,在实施必需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然而实施审慎性原则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准备金,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等。FASB和IASC对稳健的理解有一定差别,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所考虑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对稳健的解释及实务中的作法应该与IASC的理解更相近。
稳健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Sterling和Skinner认为:稳健在会计工作风格申占有重要地位,曾被认为是占主导地位的原则,典型例子是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 FASB也曾指出:"在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里,像稳健主义 审慎 这样的惯例是有其地位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企业和投资者都很重视资本的保全,因而会计界愿意按稳健主义的精神来谨慎地处理有关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收人与支出的问题,如:法国将稳健原则作为三项传统的基本原则(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之一;日本的基本原则中也有审慎概念原则;我国也将稳健原则(谨慎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揭示》中把稳健主义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个要素(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之一。 Littleton认为稳健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少计存货而减少财产税,在30年代股市风暴来临之前,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稳健来保护自己,因为雇主总希望高估资产或收益以提高股票市价而从中获利。稳健主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稳定盈亏。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稳健可以使会计人员和投资者保持清醒头脑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化不利影响。
(2)有利于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比率才更有决策参考价值。
(3)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不仅可以使投资者免遭损失,而且可以使会计人员避免承担因提供盲目乐观信息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责任。
对稳健主义的批判
对稳健主义批判主要集中在运用稳健主义逃避纳税的初衷及与其他一系列基本原则的背离,具体是:
(1)与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公允或可靠、中立等的质量特征相悸。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公认的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时引人稳健主义,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2)与一致性、可比性原则相矛盾。一致性和可比性要求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稳健主义的运用则会导致这一可比程度的降低;
(3)与客观性原则的精神实质不一致。FASB认为一方面稳健主义有其相应地位,另一方面又与其他一些重要的特征相矛盾,因而强调 "引用这一惯例时应谨慎从事",一贯少报成果会自讨苦吃,确认 "编制这种报告,不间其用心如何良苦,不符合本论所述的各质量特征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中也规定:审慎不意味着建立秘密准备的合理性。IASC正在通过一项 "可比性和改进计划"来改进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修订准则所允许的不少的"自由选择",约束会计政策选择的任意性,以促进国际间会计信息的真正统一、可比。
另外,稳健主义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会计上的不确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大量涌现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手段的不断改进,对未来事项的解决过程会削弱谨慎原则的作用。同时,新的会计概念基础的变化和新的会计方法的出现,稳健原则的主导作用也日益减弱。
稳健主义存在的客观基础
稳健主义虽受到各方面攻击,但仍被投资者和会计人员所推崇并在实务中继续运用,其存在的客婉基础可分为下列三方面:
(1)经济环境变化中的风险因素及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使企业高估利润远比高估费用要危险。同时,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如衍生金融工具、物价变动、人力资源等,无不需要会计人员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来稳健地处理这些会计问题。
(2)稳健主义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客观必要性。正确地将收人和与之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稳健主义符合这一要求。如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存货的成本与材料的成本及相关的人工等费用成正相关关系,企业销售存货而取得的现行收入只能与最近购人或生产现行成本相配比,当物价持续上涨时,才可以保持期末存货计价的相对稳定;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则以较高的成本计价,从而使企业的净收益不至虚增,能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
(3)现行条件下的稳健主义的实行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稳健并非只是为了纳税方面的考虑,也不应该被用来作为逃避纳税和粉饰经营业绩的手段,各国都对如何运用稳健作了一定的限制。我国虽将稳健原则写人会计的基本原则,但施行的是有选择地应用稳健性原则的方针;对于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有的国家也规定了计价上限和下限。
从计提坏账准备直至强制提取四项准备,可以看出稳健主义在我国是很有作为的,考虑到国有企业主要投资人的国家代表着全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应当树立正确的稳健观,认真对待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使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稳健主义原则
结合会计要素,具体表现为:
1、应预计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应预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
2、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就应该“宁低毋高”;
3、某些界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支出,宁作费用而不作资产处理;
4、某些界于负债和收益之间的收入,宁作负债而不作收益处理;
5、某些难以具体确定其效益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应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
6、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限,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这一方面是为了排除会计估计的随意性和防止出现虚夸不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企业日益突出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稳健主义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
稳健主义原则的保留和存在,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必然性。具体地说,有三个理由:
1、为了抵销经理人员和业主的过分乐观情绪。企业家对他们经管的公司自然是乐观的,但是,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真实、公允要求的压力,迫使会计师不断地抵制报告中过于乐观的倾向。因此,会计上的许多传统信条依然保留着稳健主义的痕迹,并渗透到当今的会计实务中。
2、多报利润或多计价值对投资者(业主或股东)而言,比少报少计更为危险。因为亏损或破产的后果比获利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当其后果不同时,计量和确认损失的会计规则与计量确认收益的规则就不应该一致,选择相同的计量基础或规划是没有道理的。
3、会计人员掌握的内情比传递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要多得多。面临可能在以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呈报风险和可能在未来被证明是真实的未呈报风险,所以,要试图权衡风险的可能性,必须做出相对准确而较保守的估计。
我们在构建会计原则理论体系时,依然应保留或认可稳健主义原则,但应予以修正,以克服其固有的弊端。即对会计事项,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可能客观地选择各种会计估计中可能性最大者予以确认和计量。
热门专栏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金融危机
资本成本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汇率
资产
经济
美元
单向定单
租赁期
外汇通
外汇佣金
服务
SME
ISO
认可
增量成本
什一税
CFO
MIT
加工
MG金融集团
销售
股价反弹
抽签偿还
股利收入
技术
空头陷阱
资本
REF
市场
中国股市
中小企业
备付金率
美国
两会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调至市价
pt
清算
电子汇兑
税粮
下降三角形
外汇
FDI
Writer
银行
投资
阴烛
管理
MACD
width
冲账
短期同业拆借
Theta
企业
货币
peg
外汇交易法
金融中介理论
黄金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消费发展战略
巴塞尔资本协议
贴现现金流
联系汇率制度
产品
拔档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计期汇票
延期付款汇票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Exposure
集中竞价
金融
标准普尔(S&P)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公司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资金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股票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持平
指示汇票
指标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单位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