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市场


简介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为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卖方产品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将会出现,并且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乔治·阿克尔罗夫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该论文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该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二手车市场的案例

起因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

pic-info">柠檬

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过程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经销商或原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在买方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反正买方无法分辨)。尽管市场中有一半好车、一般坏车。但如果你去问车况,卖方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的车是好车。但消费者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卖方买车吗?不会 !买方知道,他买的车有一半几率是好车、有一半几率是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价20万元(20=10x1/2+30x1/2)买车。

导致结果

  此时不幸的事情陆续发生,市场拥有的好车的原车主开始惜售,一台30万元的好车却只能卖到20万元,有一些车主宁愿留下自用,亦不愿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当部分好车退出市场时,情况变得更糟。举例而言,当市场中的好、坏车比例由1:1降到1:3时,消费者此时只愿花15万元(10x3/4+30x1/4)买车,车市成交价降低(由20万降至15万)迫使更多的好车车主退出买卖,到最后,车市中只剩下坏车在交易,买卖双方有一方信息不完全,因而形成了一种市场的无效率性(好车全部退出市场)。 信息不对称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实”这种人性中的德性,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一些机构甚至因沟通的需要而产生,如大众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信息经济产业”,都是在减轻信息不完整所造成的问题。以股票市场为例,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基础就是信息,投资者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如果不知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产品竞争力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等信息,投资者就很难确定自己购买的公司股票真正价值,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因此,《证券法》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充分披露信息,禁止内部交易市场操纵行为,从而尽量使信息不对称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理论应用

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简单说来,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货币接受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缺乏信息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提供价值更低的交易物,而交易物的需求方(也就是支付货币的一方)相应地也会想办法用更不足值的货币来进行支付,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充斥劣币。

就业歧视问题

  柠檬市场效应同样可以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解释。有些雇主拒绝在一些重要岗位上雇佣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并非因为他非理性,或者存在偏见,而恰恰是其遵循了“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后果。因为在缺乏充足、可信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这些雇主看来,一个人的种族、肤色便成为其社会背景和素质能力的一个信号。当然,对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教育体系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衡量指标。它可以通过诸如授予学位等方法给出更好的信号。正如舒尔茨1964年写道的,“教育开发一个人的潜能,启迪人的智慧,也只有通过接受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才可被发现和挖掘,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当然,一个没有接受到任何训练的工人他完全可能有很好的潜质,但在一个公司接纳其以前,这种才能一定要经过教育体系的“鉴证”。这个“鉴证”的体系一定要有权威,具有可信度。而我们知道,由于在美国,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是在贫民窟学校完成学业。来自贫民窟学校的鉴证的可信度比起一些正规的名牌学校来说,要低得多。这使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的就业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在雇主不信任一些学校的“鉴证”时,对他而言,在重要的岗位上雇用有色人种或少数民族,这类似于购车者花费较多的金钱在信息不完全的“二手车”市场上买车。正如购车者会去买一辆新车一样,雇主会在那些他认为“可能能力较高者较多”的市场中挑选人才。也正是如此,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群体的素质,提高其“鉴证”的可信性,最终改善一个群体中成员的就业机会和生存状况。

股票市场影响

  柠檬市场这个概念对股票市场也是受用的。在我国股市中,从“郑百文”、“ST猴王”,到“银广夏”无一不是踩着信息不对称的钢丝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终发现了那枚光闪闪的硬币的另一面时,市场开始逆向选择,钢丝断裂,股价大跌,股民丧失信心。所以证监会才会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充分披露信息,清除股市中的“柠檬”,重塑股民信心。
  总之,在许多的市场领域,柠檬市场的理论是十分受用的,只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次品市场,从而使得次品驱逐优品,达到次品充斥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