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目录

1、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









  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续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主张国家调节经济凯恩斯主义,推祟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而反对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经济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尔根斯坦等。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活动中心最初设在维也纳大学,故此得名。


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

......


  新奥地利学派继续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理论。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古典的价值理论过于狭窄,因为它们只注重对利润的分析。因此,主张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理论改造成行为选择理论,使经济学变成一门行为科学。那么经济学就要研究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本身,它的陈述和命题是演绎形式的,不依靠于实践的和历史的理论。在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中,对策是一般的行为方式,赢者获得利润,输者陷于贫困。一个人在博弈中得到的好处等于他人的损失。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寡头垄断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帮助。

(2)效用理论。

  在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新奥地利学派试图修补奥地利学派的基数效用论。承认效用是不能衡量的,然后利用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解释效用。他们认为,经济当事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其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交换来进行的。交换就是以比较不满足的状态去换取较满足的状态,为了得到前者就必须放弃后者,假如交换的结果是前者大于后者,那么经济当事人便在交换中获得好处。当经济当事人停止这种交换时,经济当事人的效用满足便达到了最优。

(3)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假如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假如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可见,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货币的扩张和收缩。据此,新奥地利学派主张,保持货币中性,就是使货币价格形成和资本化程度不发生影响。

(4)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新奥地利学派竭力维护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该学派认为,当前的失业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是国家干预所造成的。根据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会导致经济周期。同时,由于政府的货币垄断权的存在,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从而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使得市场信号不能传到消费者那里,形成失业。既然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政府控制货币行权来干预经济的结果,所以医治滞涨的手段就是要放弃国家的货币行权,恢复自由银行制度。

(5)反对社会主义。

  新奥地利学派否定社会主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并认为计划经济是对人性的奴役。在他们看来,合理的资源配置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经济行为之上,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成本的计算为依据。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由国家所控制,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机制不可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由于社会主义的企业没有利润的动机,有的只是官僚控制,结果必然是资源的浪费。因此,社会主义被合理经济制度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