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博、富达加持!抢破头的生物药核心资产,有望成长下一个信达生物!
信达的达伯舒2021Q1销售收入超7亿,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2021Q1销售收入约3.5~4亿人民币。PD-1头部厂家们纷纷交出靓丽的一季报销售业绩,让过往“销售指标下调、裁员”的传言不攻自破。
着眼未来,PD-1竞争虽然面临恶化,但却不得不承认,相比全球单抗占55.3%的生物制药市场份额,国内单抗仅占据6%的生物制药份额仍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成长性。
信达生物、君实生物通过抓住PD-1的契机升级为令无数Biotech羡慕的新晋Big Pharam。
如果有人问治疗抗体领域下一个造富风口在哪里?双抗必然是答案之一,双抗较单抗的优异性,已有临床验证。
全球仅有三款双抗获批,出品厂商分别为Tiron、安进、罗氏,其中罗氏2017年获批的Hemlibra,2019年销售额达到了15.2亿美元。
15.2亿美元,顶的上1/3个恒瑞了吧?
国内哪家药企,最有望先抓住双抗这个风口再造PD-1的辉煌?康方生物,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一级市场融资的时候,曾被多个大佬抢破头。
一、谁将成为下一个Big Pharam?康方生物潜力十足!
有能力、有野心的Biotech公司是不会甘于现状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成为Big Pharam。
康方生物,赫然是Biotech中的佼佼者,它正在大步的朝Big Pharam发起冲刺。
而从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升级到Big Pharam(生物制药企业)的主要考量标准是什么?一是管线梯队,二是是销售能力&生产能力,三是国际化能力;
1、在研管线数量、临床管线数量向新晋Big Pharam靠拢
康方生物的在研管线主要覆盖肿瘤、自免两大领域,涉及20多个药物开发项目,其中9个抗体处于临床阶段,6个双特异性抗体(两个处于临床阶段)及5个抗体获得FDA的IND批准。
无论是在总的管线数量上,还是在含临床II期后的管线数量上,康方生物在Biotech公司层面都是遥遥领先,向信达、恒瑞、百济等新晋Big Pharam企业靠拢。
2、销售团队&生产能力
销售团队:由于PD-1(AK105)销售授权给正大天晴,目前康方生物国内自建商业化团队销售的核心放在双抗产品AK104,公司特意挖来了正大天晴以前的销售二把手来做,目前已经组建了100多人的商业化团队,且计划今年做到600-800人的团队。(如果今年能达到扩招预期,这个规模相当于信达PD-1达伯舒2020年Q3销售团队的规模。)
生产能力:康方生物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第一期生产基地在今年3月正式投产,主要负责双抗Cadonilimab的生产,产能容量约2万升
另外,康方湾区科技园项目也已经动工建设,第一阶段规划产能达4万升。
目前康方生物在建产能超过8.35万升,规划的产能完全达产后,康方生物将是国内拥有最大产能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
3、国际化能力
有研发竞争力的Biotech,必须有产品出海,必须有将优效产品带到国际舞台竞争才能真正配的上“优秀”二字。敢于将产品“中美双报”又或者是“全球多中心临床”,一方面需要管理层对自家管线的强大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做好MRCT带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的预期管理。
康方在国际化层面的亮点,在于公司双抗领域独特的进度优势和开创了海外授权先河。
海外临床进展:双抗核心产品AK-104宫颈癌适应症去年8月被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有望在今年提交NDA;另一款双抗核心产品AK-112在美国和澳洲分别正进行临床一期的研究;公司与正大天晴合作开发的AK-105(PD-1)在2018年3月在美获批临床,且在去年10月AK-105用于三线治疗转移性鼻咽癌治疗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其他大部分单抗管线处于一期海外临床研究状态;
对外授权合作:早在2015年,康方的CTLA-4抗体AK-107向默克授权,总对价(预付+里程碑)高达2亿美元。康方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向国际巨头药企license out 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的公司。
二、核心管线分析
康方生物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端对端全方位探索平台(ACE 平台),打造了一条丰富的抗体药物研发管线,药物治疗覆盖包括肿瘤、自免和其他疾病领域。
我们根据临近商业化、潜在best in class或first in class、具备差异化特色的三个重点考量要素,从康方生物的近30条管线品种中选出了4个值得大家重点关注的产品,分别是有望今年获批上市的AK-105(PD-1)、潜在FIC的AK-104(双抗)和AK-112(双抗)、在国内具备差异化特色和巨大市场潜力的AK-101。
1、AK-104:PD-1作为广谱的免疫抑制剂,在抗肿瘤领域被广泛使用,但由于PD1单药治疗存在应答率低、易耐药等缺陷,使单药治疗获益患者群体较小。由此,联合用药成为了提高PD-1单抗的应答率、应答时间主要方向,这也能够解释国内四家获批PD-1企业的适应症申报大部分以联用为主。
现有临床数据充分证明,PD-1与CTLA-4单抗的联用在多个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1+1>2的优势。(CTLA-4抗体的核心作用,就是把抗癌的免疫细胞都带到肿瘤组织里去,把促癌的免疫细胞清除掉。而PD-1抗体的核心作用,就是激活这些抗癌的免疫细胞,让他们“打了鸡血”、“战斗力十足”。)
而单抗的联合疗法的命门在于:不够安全,双抗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限制单抗联用临床潜力的难题。
AK-104是康方生物首创的人源化四聚体双特异性抗体,基于公司独家的Tetrabody技术,同时靶向PD-1和CTLA-4,在提高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提升了药物的安全性。
AK-104的经标准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癌的二期阶段性临床数据表现,对比同类双抗药物、应用广泛的联合疗法中展现出了碾压式的有效性(ORR 47.6%)和安全性优势。由于二期样本量较小,若未来能在三期数据中延续相当的表现,那么这将是一个重磅的FIC产品!
也有朋友很奇怪,这么优秀的一个潜在FIC管线,为什么AK-104在中国报了这么多适应症,但美国却只有少量适应症批临床以及宫颈癌这个小适应症走在最前列?一方面公司策略是想在小适应症做出优效快速将产品推上市,然后再以此来逐渐做大适应症的获批;另一方面是由于PD-1已经写入美国癌症治疗的多个指南,AK-104想做大适应症,免不了要面临和PD-1做头对头试验的问题。
从竞争格局上看,PD1/CTLA4双抗全球目前只有极少数公司处于临床阶段,国内企业康宁杰瑞和康方生物走在全球前列,康宁杰瑞的临床速度虽然略快于康方,但从适应症多寡和差异来看,康方的适应症布局更广,两者短期内暂不构成正面竞争。
2、AK-105:该管线是一款PD-1单抗产品,大概率将成为国内第五款获批上市的PD-1,同时也将成为康方生物第一款商业化上市的核心产品。
PD-1目前国内竞争已经白热化,由于各家产品疗效拉不开差距,后进者很难撼动恒瑞、默沙东等巨头的优势。
康方的AK-105“虎口夺食”抢占一定份额的机会,在于适应症快速扩充和合作方正大天晴的强大销售驱动。
适应症进度:去年5月,AK-105治疗复发性/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已提交上市申请。今年康方计划将提交AK-105三线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上市申请和派安普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申请。
另外可以看到,康方多个适应症都处于临床后期,且联用药物基本上是安罗替尼,基于适应症范围陆续扩大、康方&正大天晴扣费后55开的合作模式,后续主的压力都在正大天晴身上了。
合作方正大天晴的销售能力堪比恒瑞:国内哪家药企销售推广能力能与恒瑞抗衡?答案中必然有正大天晴,正大天晴的销售团队是国内最大的肿瘤销售团队之一,实力远超百济、君实等Biotech公司。以正大天晴的重磅抗肿瘤品种安罗替尼为例,2018年5月获批上市,上市后在非小肺癌市场挤占了恒瑞阿帕替尼的大量市场份额,2019年迅速放量销售额达30亿元,2020年达40+亿元。安罗替尼的持续放量,当然也有利于带动康方的PD-1单抗。
3、AK-112:该管线是康方继AK-104之后的第二款潜在全球FIC并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药物,也是全球目前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基于PD-1/VEGF的双抗产品。
前文阐述AK-104时也提到,双抗基于保留单抗联合疗法有效性的同时,安全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截止今年1月中旬的29例患者一期数据表明,使用AK-112的组别中,3级及以上的治疗先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3%,远低于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用的40%。
由于AK-112在多个瘤种中表现出肿瘤响应(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后续的适应症开发潜力令人期待。
4、AK-101:该管线是康方自主研发的靶向IL-12/IL-23的单抗,主要在研适应症包括银屑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进度最快的适应症为中重度银屑病。
银屑病目前尚未有方法可以治愈,且该病对患者外貌有重大影响,需要长期服药缓解。国内治疗方法以小分子治疗方案为主,治疗效果与生物药相差甚远。据数据显示,国内银屑病存量患者超过390万,对应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药物市场规模接近700亿。
AK-101是和强生的乌司奴单抗(Stelara)同靶点的药物,乌司奴单抗在2009年获批,2019年全球销售额64亿美元,是2019年全球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第三大畅销药。而从康方目前已有的实验数据看,AK101显示出比Stelara疗效更优的潜力。
而AK-101也是目前唯一处于临床阶段的靶向IL-12/IL-23的单抗药物,潜力巨大。
三、南向资金的疯狂涌入,未来“一年一重磅品种”获批能否兑现?
1、生物药优质资产,北向资金疯狂配置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也提到,南向资金来港股往往喜欢配置国内买不到的优质资产,而在生物药优质资产的层面,除了信达和百济这种Big Pharam,又稳又具备弹性的头部Biotech的康方显然也是必配的选择。
自康方生物12月28日被纳入港股通以来,南向资金持股康方的比例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内提升到了7.7%,按平均持仓成本50.9港元每股来算,至少耗资26.69亿人民币,并且据康方的里程碑事件将近,可以预见,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按过往的经验,一旦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达到15%左右,将对盘面产生一定量的影响力。
2、康方未来的市值催化,产品获批时间表指引
在最近的公司调研,管理层也大致给到了机构们一些重磅品种获批的指引,大致的预期是“2021-2024,争取一年获批一个重磅品种”。
→ 2021年PD-1获批上市;
→ 2022年PD-1/CTLA4获批上市(下半年NDA,这两个季度也许数据公布临近,后续海外临床做出来的授权预期);
→ 2023年PD-1/VEGF获批上市(感觉比较难达成,看有没有快速通道);
→ 2024年IL-12/IL-23获批上市;
Ps:康方生物的未来,我想不妨可以给更多期待。“确认过眼神,它就是对的人。”
欢迎关注我们!
- 康方生物-B(09926)
- 信达生物(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