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降价”,关大模型什么事?
不仅是营收喜人,2022财年阿里云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突破性转变,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厂商。8年时间,增长57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36%,阿里云已然打开了新局面。 市场地位还算稳固,阿里云寻求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是为何?这之间跟大模型又有何关联? 现况是,大模型的影响广泛,不仅C端用户感受良多,B端市场更是如此。大模型给云服务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压力。
云服务市场要变天了?
大模型的火热也将颠覆云服务,理由很简单,背后的技术相通。
对于云服务厂商来说,支撑起高效和高性价比服务的,是硬件和云计算能力的双重优势。好巧不巧,云计算也是大模型军备竞赛的技术支撑,ChatGPT就是鲜活案例。ChatGPT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背后少不了微软的支持。微软云OpenAI是ChatGPT的独家云供应商,ChatGPT大模型训练所需要的海量数据,也来自微软云多年的积累。 技术相通,意味着大模型和云服务有深度结合应用的可能,而这一可能,毫无疑问被目光敏锐的科技公司和下游采购商所看重。 据外媒在4月16日发布的新闻,三星电子正在考虑将其设备上的默认搜索引擎由谷歌改为必应,这被业内解读为是三星对于嵌入了大模型的搜索引擎的一次重要押注。 对于谷歌而言,三星近30亿美元的年收入当然是大生意。这笔大单子的流失风险,也让谷歌再次深入认识到,大模型已然成为谷歌成立25年以来的最大威胁。 谷歌正在抓紧提出应对措施。据外媒报道,谷歌正抓紧打造一款带有AI功能的全新搜索引擎,目前有160多人全职从事这项工作,但发布时间待定。
显而易见,下游供应商对于大模型的追捧,已经让云服务厂商们感到“恐慌”,厂商们正在抓紧“上车”。此前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有人戏称百度太着急,产品还不完善就急着推向市场。 然而,对于厂商来说,产品是不是足够成熟也许没那么重要,让下游采购商看到自家有新技术变革的能力,有推出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有帮助采购商不落后行业脚步的能力...这些也许才是最重要的。大模型对于云服务的影响,已经在逐渐显露。
正如李彦宏所言,“之前企业选择云厂商更多看算力、存储等基础云服务。未来,更多会看框架好不好、模型好不好,以及模型、框架、芯片、应用这四层之间的协同。” 大模型的浪潮让更多企业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云服务,而非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通用招式”。 厂商提供的云服务是否足够适配自家业务,技术支持是否及时高效,种种考量都让企业在做选择时变得更加谨慎。 降价也许“粗暴”,却好用以往的云服务市场是阿里一家独大,但现在,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一方面是云服务的服务模式正在改变。 我们上文提到的,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让采购方对于云服务有更加定制化或精细化的需求,对于服务的AI通用能力也有了更多期待,这也倒逼云服务厂商进行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的创新,甚至包括收费模式的创新。 据悉,百度大模型可以按调用输入、输出的总字数付费,阿里云的客户可选择不同模型规模的训练服务并按token收费...... 可以说,大模型的风靡已经在冲击云服务领域。 另一方面,服务商们也在发力且成绩颇令人瞩目。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22年度财报数据,2022年,中国电信天翼云营收为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中国移动云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中国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在混合云领域,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和国内最大的混合云。 运营商的奋力追赶,让曾经以技术壁垒攻占市场的阿里云感受到压力。虽然底蕴尤在,技术强悍,但这个市场已经不是先发者能够制霸的市场。更何况,云服务的市场增长看起来也并不乐观。 根据IDC最新数据,中国公有云市场两大业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以及平台即服务(PaaS),在2022年下半年同比增长19.0%,跟2021年同期42.9%的增长率相比,出现了显著下滑。 作为云服务中两种主要模式,IaaS和IaaS服务市场的萎缩,让厂商感受到了未来企业客户的不确定性。 换言之,一旦企业因为当前和未来风险的增加或者增长不确定而削减云服务预算,云服务厂商的业务自然也会受到冲击。 对于整个云服务市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信号。 当市场增长开始变慢,甚至蛋糕开始缩小,云服务厂商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地会加剧。对于阿里云来说,降价也许出乎意料,但似乎也预示云服务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而要想重新抢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降价有时是一个也许“粗暴”却十分管用的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延伸阅读】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