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规则突变、门店脏乱差,蜜雪冰城上市还有谱儿吗?
1月5日下午,蜜雪冰城上市进程的话题在微博引起讨论,据悉,有报道表示,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监管部门将对核准制下的主板申报进行了行业限制,限制行业涉及食品、餐饮连锁、白酒、防疫、学科培训、殡葬、宗教事务等,并称正在深交所主板IPO的蜜雪冰城已经撤材料。
蓝鲨消费查询证监会官网,该消息并未得到证实。蜜雪冰城的审核状态由“已受理”变更为“已反馈”。蓝鲨消费为此专门询问了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蜜雪冰城的发言人表示,其上市工作还在正常推进中,暂时没有接收到监管变动的任何相关通知。
蜜雪冰城,是张红超于1997年在郑州成立的冰淇淋与茶饮的品牌。蜜雪冰城在最早的9年里,还跟冰淇淋、茶饮没什么关系,这个店卖过汉堡、薯条,也卖过扬州炒饭,叫过“蜜雪冰城中西餐厅”,也叫过“蜜雪冰城家常菜馆”。
真正涉足冰淇淋赛道是2006年。那一年,家常菜馆生意火爆,又恰逢四五月天气回暖,张红超独立出来一个店叫“超级冰堡”,专门卖冷饮。
到了2014年,蜜雪冰城才开始正式进军茶饮领域。不同于其他的先开发再加盟模式,蜜雪冰城是先开放加盟,再探索完整的产品体系,让加盟商盈利,这条走反的路子让两兄弟踩了不少坑,也经历了加盟商的生死洗礼。
风雨之后见彩虹是必然结果,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一万家,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并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到 2022 年下半年,蜜雪冰城加快了在海外扩张的步伐,将触角伸向了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11 月 23 日,蜜雪冰城韩国首店在首尔中央大学附近开业,获得游客和当地学生的青睐。除此之外,蜜雪冰城日本首店也已经在规划之中,选址在东京表参道。
如今,蜜雪冰城早已打造出了完备的单店盈利模型和标准化的扩张流程。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6亿元、46.80亿元、10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38%、121.18%。净利润分别为4.42亿元、6.31亿元、19.12亿元,其利润暴增的背后是其加盟门店在2020年、2021年共计增加13279家。
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公司共有门店数量22,276家,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统计,门店数量位居国内现制茶饮行业第一,其门店网络已覆盖境内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的越南、印尼等国家。
快速扩张背后,质量问题频发,也是蜜雪冰城被广大消费者诟病的地方。2022年11月26日,一女子网曝,蜜雪冰城的密封饮品中惊现黑色小虫子。对此,涉事店家称:自己也不清楚饮品中为什么会出现虫子,没办法处理,有影响也没关系。有网友表示:一杯饮品终结好心情。
其实,这并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被曝出有质量问题。此前,蜜雪冰城屡屡因食品安全问题冲上微博热搜。今年8月,河南郑州一女子向媒体爆料,称在蜜雪冰城茶包里发现数只虫子和虫,而该茶包的保质期还仍在期限内。一方面,蜜雪门店在疯狂扩张,“雪王”形象在一次次营销中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却频频出现问题,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雪王”的品牌形象还能立得住吗?
回到1月5日监管部门发布的红黄灯话题,蜜雪冰城究竟在此行列?据投行人士所说,“军工企业要拿到科工局批复才能报。类金融一直不让报,即使拿到批复也没用。”
而蜜雪冰城IPO说明书显示,蜜雪冰城本身就是一个金融产品,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企业,其实自己直营的店期屈指可数,主要依靠加盟,蜜雪冰城的门店数为20000家以上,收取加盟费,然后通过为加盟商提供产业链服务而获得利润。相当于在IPO之前,公司就做了一个金融放大。
蜜雪冰城官网显示,公司与加盟商签订的特许经营期限一般为3年,其中“蜜雪冰城”品牌加盟费按城市级别(县级城市、地级城市、省会城市)分别为7000元/年、9000元/年、11000元/年;“幸运咖”品牌加盟费按10000元/年收取;“极拉图”加盟费按16000元/年收取。
蜜雪冰城的营收实际主要来源其实是为加盟店提供食材。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1~3月,蜜雪冰城靠食材获得了17.56亿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2.16%。同期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运营物资及其他、加盟商管理、直营门店产品,分别占了15.55%、4.78%、4.32%、2.62%、0.56%。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奈雪的茶已经上市公司,但在香港(H股)上市,算是奶茶第一股,蜜雪冰城如果成功在内地(A股)上市,算是奶茶第二股,也是A股奶茶第一股。
据沪上某投行人士所说,“红灯行业本身主板就不允许,一直是这么要求的。从去年至今,会里确实有一些新增的行业限制,比如白酒、新冠等行业的相关企业上市会被限制。”
但是蜜雪冰城究竟会不会被限制,我们也不得而知,如果被限制,那对蜜雪冰城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作者:鲁滨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