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也不一定安全!

指汇盈 2022-10-15 07:54

今年以来,A股已经打响了两次3000点保卫战,而隔壁的香港股市更加是不容乐观


放眼望去,大洋彼岸的美股同样也很惨烈。今年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了33%,不少这两年才买入美股的朋友也开始亏钱了
很多朋友可能会开始疑惑:不是说美股长牛吗,为什么我也开始亏钱了
但事实上,美股并不总是能够跑赢其他地区的股市。有机构做了个统计,美股在1990年代和过去十年都表现得不错,但在1980年代和21世纪初都是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美股在21世纪初折戟沉沙呢?答案就是那场著名的科网股泡沫。

在当时,互联网公司的股价一度快速上升。代表新经济的纳斯达克指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从1500点上涨到了5000点。

不过在迈入21世纪时,被追捧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又被大量抛售,纳斯达克市场顷刻之间全线崩溃,退市和破产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美国21世纪初科网股泡沫的那些事儿。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自从克林顿总统公布了一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美国开始步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
当时,美国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也从15%增加到了35%。不少人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必将会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开始诞生。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网景公司。作为当时最热门的互联网浏览器,1995年网景公司以28美元的发行价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就涨到了75美元,创造了当时IPO的首日涨幅的记录,涨幅高达154%。

网景公司股价的惊人表现让投资者们趋之若鹜,渐渐地就掀起了一股互联网的投资浪潮。在这之后,人们发现只要一家公司与互联网有关,就能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

在当时,科技股的估值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比如当时美国在线的市盈率有140倍,eBay的市盈率超过了200倍,雅虎的市盈率高达373倍。

这么高的估值,当我们回首望去肯定会觉得有点离谱。但当时华尔街的主流分析师们和媒体都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必将取代旧经济。既然世界已经天翻地覆,那么旧的估值方式也不适用了。

当然,泡沫注定是不能维持的。

在刚刚迈入21世纪初,由于美联储加息等多种原因,这场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市场很快意识到,股价急转直下并不是调整,而是暴跌。

到了2000年11月,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已经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1.7万亿美元的损失。在2002年,纳斯达克的股票市值已经抹去了近80%。直到2015年,纳斯达克指数才重回当时泡沫的高点。

另外,在当时的互联网泡沫中,投资大佬们是怎么做的呢?
比如老虎基金创始人罗伯逊,虽然当时也持有一些科技股,但随着市场加速上涨,他开始变得谨慎起来,减仓了许多科技股,并且买入更多的价值股。
但市场并未如他所愿,科技股仍然持续上涨,价值股继续下跌。在当年,老虎基金的收益下跌了19%,糟糕的收益也引发了基金持有人的不满和质疑。
“这太可怕了,我不明白为什么?”罗伯逊后来回忆道。沮丧的罗伯逊决定退出这场游戏,把钱还给客户。在他宣布清空基金后没多久,科网股泡沫随之开始破灭了。

而另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股神巴菲特,在当时明星科技股每隔几个月翻一番的时候,他依然坚决不买科技股,持有的还是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等价值股。这样选择的结果,就是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45%时,伯克希尔却下跌 44%。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1999年《巴伦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怎么了,沃伦?》的文章,认为巴菲特正在失去他的魔力。在电视节目中,股市评论员们也纷纷嘲笑巴菲特,认为他已经跟不上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了。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巴菲特依然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回顾股市的历史,可以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来。

这场科网股泡沫从狂欢到散场,让许多抱着美好希望的投资者空手而归,甚至损失惨重,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在股市中,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新概念也总是日新月异。不管是曾经的电报、铁路和互联网,还是现在的新能源、元宇宙和Web3.0。


作为投资者,我们都应当谨慎地对待新技术出现的狂热,在泡沫中保持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理性。

——

@东方财富创作中心

相关证券:
  • 道琼斯(DJIA)
  • 纳斯达克(NDX)
  • 标普500(SPX)
  • 美元离岸人民币(USDCNH)
#医疗器械板块飙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