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香港上市首日暴跌23%,商业变现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翠鸟资本 2022-04-23 00:04

文|翠鸟资本

4月22日,知乎(2390.HK)在港股挂牌首日暴跌23.58%,股民一手亏损756港元。本次公司发售2600万股旧股,徐新、李开复等纷纷套现,按定价32.06港元计算,李开复套现2.4亿港元,徐新套现3.85亿港元。

在国内的问答领域,知乎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吸引了创新工厂、启明创投、赛富基金、腾讯等众多明星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但资本市场却表现欠佳。过去一年,知乎(ZH.N)的股价从最高点13.849美元/股,一路跌至2022年4月21日的1.66美元/股,跌幅高达88%,较发行价也跌去了超过80%。目前市值约为10亿美元。

就在知乎正式登陆港股的前夜,美国方面再次传来了打压中概股的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理想汽车、百世集团、贝壳、知乎、瑞幸咖啡等17家公司加入了“预摘牌名单”。

4月22日,知乎对外回应此前被美SEC列入“预摘牌名单”一事。知乎表示,公司已完成在香港的双重主要上市,后续会密切关注进展,该事件对知乎影响有限。

增收不增利,商业变现难

自2010年成立,知乎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下,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下,从“小而美”的论坛成长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2021年3月,知乎登陆纽交所时,人设是“国内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全国五大在线综合内容社区之一”。

彼时,凭借独特和高质的内容,知乎不断吸引各路资本的入驻,从最开始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的150万元天使轮投资,到启明创投领衔的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再到B轮、C轮,知乎俨然是资本的宠儿。

有个细节可以描述当时的情形,在D轮融资过程中,连PPT都没来得及写,徐新的今日资本一天就敲定了对于知乎的投资,一周之内就签订了SPA,根本没给其他机构过多考虑的时间。

上市前,知乎共完成了9轮融资,几乎是一年一轮的节奏。2021年3月26日,背后站着众多资本的知乎成功登陆纽交所,截至当日美股收盘时,知乎市值约为47.51亿美元。

成立后的前五年,知乎在商业化上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克制的,公司重心放在了沉淀优质内容和打造社区文化上,再之后的五年,知乎逐渐开启了各种商业化举措,但看起来显得有些茫然而又激进。正如“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而言,摆在知乎面前的问题开始变得既多又杂,而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我造血”。

过去三年知乎业绩增收不增利,营收逐年增长但是亏损额也在扩大。

数据显示,2019-2021年,知乎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71亿元、13.52亿元和29.59亿元;净亏损分别约为10.04亿元、5.18亿元和12.99亿元,累计亏损超28亿元;调整后净亏损分别约为8.25亿元、3.38亿元、7.5亿元。

知乎常年亏损背后,是公司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2019-2021年,知乎的总运营开支分别约为13.71亿元、13.61亿元和29.4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204.4%、100.6%、99.5%。

同期,知乎的平均月活跃用户由2019年的0.48亿增加至2021年的0.996亿,平均每月浏览人次达5亿。知乎没有跳出“烧钱换流量”的困局。虽然有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自营电商多条变现路线,也不再靠“广告”这一条腿前行,但从财报来看,知乎商业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即便近年来也尝试着创新,增加了视频等形式拓展了赛道,可惜的是用户并不买账。而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路线,也在逐渐蚕食知乎的护城河。

做视频,正丢失核心价值?

2022年才过去4个月,知乎视频已经3次登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首页。

第一次是今年2月,有知乎前员工爆料知乎正在裁员,主要针对的就是发展不理想的视频部门,“几乎裁员一半。”

第二次是3月,又有市场传闻说,知乎要整体放弃视频赛道。

第三次来到了4月19日,又有爆料称,知乎视频总负责人蔡林已离职,部门裁员人数约为40人,占视频运营团队的60%,视频部门也不再是一级部门。

4月19日,有知乎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视频是知乎不可或缺的部分,在2021年,知乎通过视频回答,联合创作和多场景的视频内容推荐,推动了知乎的媒介升级。而2022年,知乎也将继续在视频领域发力,不断改进。目前没有裁员的计划,而且欢迎视频行业的优秀人才加入,特别是产品,运营等岗位。”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裁员是业务调整时不得不做的事情。尽管知乎对外的态度是一贯的否认或者打太极,而知乎此次被爆裁员,或许与其业务调整和路线摇摆有关,让人不得不相信:知乎视频,可能真的出事了。

优质的图文内容,一直是知乎的护城河。然而,2017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席卷了互联网行业,各个平台也都在向短视频这一热门领域靠近。一直高冷的知乎也不能免俗,也是在这一年,知乎开始支持用户上传短视频。

但对于当时的知乎来说,短视频只是知乎这个平台新增的一个功能,并不起眼。随着短视频的热度和普及度越来越高,自2018年起,知乎开始不断的在短视频上“下功夫”。2019年,视频专区下线,视频回答入口上线。

可以说,2020年10月是视频业务的转折点,知乎在产品首页增加视频的独立入口,公司的资源也向视频业务大力倾斜,一个明显的动作是知乎签下许多站外大V,并针对视频内容推出流量与现金奖励,以此激励创作者制作视频内容的热情。

为了解决视频制作高门槛的问题,知乎还上线了视频自动创建工具,在扩充平台的视频内容上费尽了心思。

2021年知乎组建视频团队,巅峰时期,产品运营团队一度有200多人。

除了聚拢人才,资源扶持上也是不遗余力。知乎高赞联合创作大赛不仅有10亿流量扶持,还有百万现金奖励。知乎通过发布主题活动的方式提高创作者的活跃度,据相关报道,知乎在2021年发布了十余个不同主题的视频活动,涉及职场人、大学生、宝妈等多个群体,极尽所能打造内容的多样性,还曾重金引入像朱一旦、张小策、毕导等外部专业视频创作者。

但据离职员工称,知乎在大力推进视频业务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数量的积累,以致不少创作者为了拿到平台的激励政策,会选择从站外搬运视频到知乎,知乎成了视频搬运分发平台,最终导致知乎图文原有生态优势被破坏。而一些知乎站内大V作者,也在近期纷纷发声称,知乎搞视频“是真正的不务正业”,“丢失了自己的核心价值”。

大v出走

比股价业绩双下滑更糟糕的是,知乎似乎正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专业底色。

“211的不敢说话,985刚到门槛,有底气发言的人,最起码也得是常青藤。”这是当时用户对知乎的评价。

知乎在2011年上线时,定位“精英社区”,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知乎最初的200位用户里,很多都不同凡响,其中有如李开复、王兴、王小川、马化腾和徐小平这样的知名企业家或天使投资人。在知乎发展的前40天内,他们共同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也正因为如此,知乎在头两年用户积累十分缓慢,到2013年用户数仅有40万。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用户量迅速爆发。

实际上,知乎大部分用户“搭便车”的心理明显。由于不想掏钱的用户占绝大多数,知乎在广告之外强推“软广”和知识付费,效果立竿见影,但用户口碑也急转直下。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业务可以理解为企业软性广告,一些产品的推广文章以专业测评帖子的形式出现,在文章里植入购买链接,引导用户跳转至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购买,博主则根据GMV进行抽佣。知乎在其中起到撮合选题、智能推荐、广告投放等作用。

但说到底,知乎是一个搜索和问答社区,想要变现最重要的是获得用户的信任。虽然知乎可以做软广和带货,但大部分用户来知乎并不是为了消费和买货的。当卖货变成导向,科普文章也就变了味。

让知乎变味的不止是“软广”,还有大量付费网络爽文。

这种文体篇幅短、反转多、内容覆盖恋爱小事到婚姻情感,从职场故事到犯罪悬疑,以第一人称代入,故事离奇。虚虚实实的文章,精准把握住社会痛点,引起读者共鸣,因此被称之“知乎体”。这些内容为知乎带来了下沉的用户群体,但代价是平台口碑的下滑。

知乎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越来越多用户涌入知乎的同时,一些大V默默的选择了退乎,纷纷出走。

在2018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知乎创始人周源曾表示:“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流量,而需要更好的质量。”言下之意就是,知乎不会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而牺牲内容质量去换取流量。

然而,在迟迟不能盈利的压力下,知乎逐渐在向流量妥协,近些年来,商业化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不论知乎还是小红书、B站均是如此,都处在破局与探索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商业化的倒逼,已让知乎内忧外患加剧。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这个颇具玄学色彩的Slogan也同样适用于知乎本身,知乎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证券:
  • 知乎(ZH)
  • 知乎-W(0239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