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经典丨跨学科的探讨---自然从不飞跃!
今天,我们将继续共读《穷查理宝典》一书,阅读时间为3月17日-4月30日,预计18个工作日读完。建议今日读完:第五章剩余内容和第六章部分内容。
相对于那些只有一个人负责全部采购的个体小商店会出现糟糕的局面。曾经有个故事,故事里一家小商店堆满了食盐。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对店主说:“哇,你肯定卖掉很多盐。”店主的回答是:“没有啦。卖给我盐的那个人才卖掉了很多盐。”
所以连锁店在采购上有巨大的优势。此外还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所以连锁店可以成为很棒的企业。
沃尔玛的历史很有意思,它最初只有一家店,在阿肯色州,而当时最具声望的百货商店是坐拥数十亿美元资产,拥有数千家店面的西尔斯罗巴克。
阿肯色州本顿威尔市一个身无分文的家伙如何打败西尔斯罗巴克呢?他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伟业——实际上,他只用了半生的时间,因为当他开出第一家小商店时,他已经相当老了……
连锁店这个游戏,他玩得比谁都努力,玩得比谁都好。实际上沃尔顿并没有什么创新。他只是照搬其他人所做的所有聪明事——他更为狂热地去做这些事,更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员工。
所以他能够把其他对手都打败。他在早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竞争策略。他就像一个为奖牌而奋斗的拳手,想弄到一份辉煌的战绩,以便跻身决赛,成为电视的焦点。他出去找了42个不堪一击的对手,结果当然是胜出、胜出、胜出——连赢42次。
精明的沃尔顿基本上打败了早期美国小城镇的其他零售商。虽然他的系统效率更高,但他可能无法给那些大商店当头一棒。但由于他的系统更好,仓库的布局更为合理。然后,等到规模变大之后,他开始摧毁那些大企业。
沃尔玛这个有趣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多大的威力。这个有趣的模式也向我们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西尔斯罗巴克虽然拥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但那种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却给它造成了可怕的损失。西尔斯有许许多多的冗员。
它的官僚气非常严重。它的思维很慢,而且它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僵化。如果你的头脑出现了新的想法,这种系统会反对你。它拥有一切你能想像得到的大型官僚机构的弊端。西尔斯也有大量的优点。
但是它不如山姆沃尔顿那么精简、苛刻、精明和有效率。所以没隔多久,西尔斯所有的规模优势就都抵挡不住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同行的猛烈进攻了。
但沃尔玛现在的状况也是遇到了很多的挑战,随着电商开始发力,沃尔玛有些应接不暇了,国内的天猫超市、苏宁云商和京东已经崛起,抢走了不少沃尔玛的份额,这种趋势恐怕还要延续下去。这是后话。
更多的了解微观经济学有助于分析一些很细化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公司能够持续的成功,是什么导致它或者做了什么正确的决定。
第六章 跨学科的探讨---自然从不飞跃
了解芒格的人都知道芒格对于跨学科多元思维情有独钟,那怎么把毫不相关的每个学科运用到投资世界中去呢?
当你只是习惯于运用一个心智模型来思考的时候,你就会倾向于将所有的事情都硬塞进那个心智模型,而不考虑情况如何。这就会导致危险思维或者错误决定。
这样就会产生芒格所说的情况:“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如何才能避免呢?那么就要在自己现有的心智模型中尽量加入不同的模型,而且要允许这些模型彼此之间竞争和比较。
你所拥有的心智模型越多,你就趋向于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才能催化那种因芒格而闻名的lollapalooza效应,就是获取查理芒格“普世智慧”的各个学科。
例如,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并想买入,并且在做过所有分析后推断出可以买入,你也需要做一个相反的逆向思考,找出一些你不能买入这只股票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做法,就可以尽量保证你的研究是全面的,而且是透彻考虑这个投资的每一方面。我们分别从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数学等种学科入手探讨各个学科对于股票的理解。
物理学
谈到物理学就不得不说起牛顿,传说牛顿看到苹果从一颗树上掉下来,然后灵光一现,想到了万有引力法则。牛顿推断出让苹果落地的作用力,与使得月球围绕地球运转和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作用力相同。
这个推断是主观意识上的巨大飞跃。牛顿证明了万有引力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他证明了行星之所以在固定的轨道上旋转,是因为它们在固定轨道上的向心作用力与太阳对其的万有引力相平衡。
因此,这两个相等的作用力产生了一种匀衡。匀衡又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比如在浴缸注满水后关上水龙头,你看到的水处于静态平衡中。
当你拔出水塞,打开水龙头,让浴缸中的水位保持一致,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人体遇冷时所散发的热量,也是一种动态平衡。
物理学在所有科学中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它拥有基于数学的精确性和不可动摇的理论,它的确定性让我们沉迷,给出的绝对答案让我们安心。
牛顿之后,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将注意力放在证明均衡系统上(静态或动态的平衡),认为均衡是自然的终极走向。
1890年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这本书第五版中有描述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马歇尔用三个独立的章节描述均衡理论,从个人、公司和市场三个角度。
关于个人的均衡:个人的欲望和结果之间的平衡和均衡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想要的结果。
比如一个男孩在想吃蓝莓的时候,就会兴高采烈地去摘蓝莓;在没吃饱时,吃蓝莓的乐趣高于摘蓝莓的辛苦。但当他吃饱了之后,想吃蓝莓的愿望随之消失;摘蓝莓变成了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这个时候小男孩想去玩耍的愿望和他摘果子以满足食物的需求达到了一种均衡。
在分析均衡如何影响公司时,马歇尔说:一家公司经过成长走向巅峰时期,之后可能进入停滞期或衰退期;处于转折点的公司的发展活力和衰退处在一个平衡或均衡的状态。
在分析市场上,供需之间的作用力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从而确定商品的价格。当需求者给出的价格与供给者期望的价格一致时,商品的数量既不需要增加,也不需要减少;这就是一种均衡。
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认同均衡理论,并加以完善,萨缪尔森认为股价会因其未来价值的不确定预期而波动。即IBM的股票值100美元还是50美元,由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竞争力和对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预期而定。
在1965年发表的著名文章“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中,萨缪尔森提出了“影子价格”的概念——股票的内在但不一定可以轻易知道的价值。
不过问题在于如何将影子价格直观地在市场中体现出来。萨缪尔森认为投资者会做与自身喜好一致的理性决定。并且,股价在任何时间都反映了这些理性的决定;因此,股票的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是同一个价格。
萨缪尔森借用的另一个思路是经济体的均衡理论,他将均衡理论嫁接到股市,认为股价的波动在于经典的价格—-价值均衡理论相关。他认为投资者基于理性预测的市场行为,是维持股市均衡理论的关键。这种理论并非完美的均衡。那我们再来下生物学对于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