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丨一条区分股市赢家和输家的规律,请注意!
今天,我们将继续共读《戴维斯王朝》一书,阅读时间为2月18日-3月9日,预计6个工作日读完。建议今日读完:第6-9章。
1947年戴维斯离开官场。辞去公职后,他收购了一家以保险类股为主业的经纪公司(类似于现在的证券公司),更名为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公司,做股票的上市和经纪业务(但这个公司一直经营不善,戴维斯去世后即关闭)。
戴维斯38岁的时候拥有了一个证券交易所席位和一家经纪公司,他终于可以施展手脚了。1947年至1948年,他几次走访全国各地,意在寻觅优秀的保险股票。
他把思想灌输给基金会、机构和有钱人,期待有人能够听从他的建议购买保险股,然后让他去办理,这样就可以得到佣金,不过依然是对牛弹琴。
戴维斯非常遵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提到的两条投资者必须遵循的箴言。1、本身来讲是健全而有希望的。2、在华尔街并不流行。
看到游说未果,戴维斯也把自己的精力从保险和经纪业务转向自己的投资组合,开始在保险这一被冷落的行业里挑选购买健全而有希望的公司股票。
戴维斯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允许的最大比率贷款——稍高于50%。当然,他也深知杠杆的利弊,因此尽量购买低价、价格有折扣的保险股票。
戴维斯继续走访各地,更多是为自己做投资分析。他把这种实况调查叫做“和我的伙伴会面”。戴维斯的努力换来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的成立,当选为协会主席。
与此同时,戴维斯先前精挑细选的股票正在雀跃般地复利。开办公司的时候他只有10万美元的资产(5万现金加上价值5万美元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席位),而一年后净资产已达到234790美元。7枚保险股让他实现了腾飞。
20世纪50年代的股市是自20年代以来最好的十年。道琼斯指数几乎上涨了3倍,由235年涨至679点。1949年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股票的1万美元,到1959年变为6.7万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了21.1%。
1950年股价确实很低,但是人们拥有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股息,而不是收益。戴维斯为他的保险股忙得不可开支,尤其是那些小的、势头强劲的品种。1950年,保险公司股票卖出只有4倍收益;而10年后,已达到了15倍至20倍收益,实现了3倍增长。
戴维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杠杆,上一章中也介绍了,戴维斯用50%的杠杆率融资购买股票。但是杠杆也不是洪水猛兽,有的时候确定性比较大、拥有安全垫比较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杠杆。虽然有很多投资大师谆谆教诲人们不要融资购股,最主要的原因是普通大众难以趋利避害,反受杠杆之害。
股市的收益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公司创造的财富,二是其他投资者出的更高的价格,三是贷款人提供的资金,成功的投资不宜偏废。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公司收益提高,股票首次上涨;接着,投资者给收益贴上高价标签,股票会再次上涨。戴维斯从他的保证金贷款中赢得第三次上涨”。
戴维斯并不是不加选择地购买保险股,他研究出一条区分赢家和输家的规律。首先,他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公司是盈利还是穷得叮当响。”第二步,他为各个公司贴上自己的价格标签,对投资的股票进行大致估值。
投资者大肆在高科技股上进行投机,导致这些股票飞涨。引起了纽约证交所总裁的注意,他警告投资者:“不成熟的公司所发行的新股没有益处,不能因为是新股就对其着迷。”,很快这些股票就开始下跌。
而戴维斯的投资组合流动性和稳定性共存,他采取的也是长期持有策略。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公司达不到他的预期,他就会将其处理掉。或者一个公司与其他公司合并或被收购,他也会在取得利润之后重新寻找投资对象。
因为戴维斯公司融资借的钱差不多是其投资组合市值的一半,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出当时他的投资组合盈利情况。到1965年为止,他的银行贷款为2000万美元,因此他的股票很可能价值4000万美元,3年之内,增值达到了100%。
自从1947年戴维斯开始投资以来,道琼斯指数增长了5倍,保险行业总体收益翻了4番,戴维斯双杀施展了魔法,他所挑选的保险公司股票增长了200倍之多。此时的戴维斯赚足了金钱,但是他反而有些激情怠减了。美国股市涨的太多了,戴维斯最中意的保险股也早已不是低价了。所以,他开始在国外发现新的机会。
当戴维斯在美国国内找不到便宜的保险类股后,他将目光转向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保险类股,就像书中作者所说的那样,“不久,他拥有了一个联合国保险股票组合:来自土耳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股票也加入日本股票的行业。1963年,他打破了自己的’向拉美说不’的政策,选购了四支墨西哥保险股,还有一支爱尔兰、一支南非保险股。”
戴维斯又一次走在了别人的前面。1962年他参加了分析师的日本之行,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制造在许多美国人的眼中,就是垃圾。这点和我国的中国制造何其相似,但是现在日本制造却是质量和精致的代名词,所以中国制造在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回国后不久,戴维斯便向日本五大保险公司中的四家投以相当的资金。日本股占去他总资产的10%。戴维斯持有的日本股让他的净资产飞升,并使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国际投资者。
1965年之后由于股市的疯狂上涨,华尔街上演了狂野的投机。如果你在1965年早期购买的是“新一代”公司的股票,你的投资可以在4年之内使本金变为原来的3倍。但如果你购买的是蓝筹股,你的投资将会不翼而飞。
公众的购股狂潮不包括蓝筹股,反而蓝筹股遭到了老股东的抛售。在当时,人们所买的高科技股很快就会被更高科技股代替。投资组合中的长期投资也不过持续几个星期。
当时的市场疯狂到,投资者只要看到名字里带“电子”或“数据处理”字样,便会统统购买。当然,我们的主角戴维斯根本不会去触碰这类股票,不过戴维斯的儿子斯尔必却来着不拒。
一份关于1960年至1968年阶段的研究报告作出结论:在市场上随意选股甚至要比花钱请专家帮助选股还要回报丰厚。这篇研究报告于1969年发表,之后不久道琼斯指数就开始下跌。正如约翰布鲁斯在《投机年代》中所说:“新股狂潮往往是股市危机来临前的最后一幕”,而1969年,新股大量存在。
截至1970年5月,一个包含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每支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仅仅是1969年初价值的一半。而那些涨得更高的股票要比道琼斯指数跌得还惨(道琼斯指数下跌了36%)。持有那些“电子”或“数据处理”的股票的投资者亏得更多。
十家杰出的企业联合每股平均下跌86%;科技股股票整体下跌77%;计算机类股票下跌80%。价格过高的保险股也没有逃过下跌,当时的保险股,被定义为一个很糟糕的行业。
但是这个明明很糟糕的行业却给予了精明的投资家戴维斯很高奖赏。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戴维斯以极低的价格为入手点,而且在他最初的投资组合中,有很多都是小本经营的保险商,当这些小公司被大公司并购,戴维斯就能坐享其成。
他选择了一些有前景的公司,比如二战过后人们对房屋、汽车和人寿保险的需求。避开了未能发挥潜力的公司。寻找那些富有冒险精神而又低成本运营的公司。
一家经营得到的科技公司会被聪明的对手或新的发明击倒。但一家同样经营得当的保险公司却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且永远不用担心产品过时。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