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除了酒精,这四大“伤肝杀手”也要防!三步护肝,养好肝脏不受累!
癌症,是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病,而这其中,更让人恐惧的要属“癌中之王”——肝癌!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为25.7/10 万,居全球之首,每年新发和死亡患者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还多!
说到伤肝元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熬夜和酒精,但其实除了它们,你身边可能还藏着更强力的“凶手”!
1久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
我们都知道:发霉的食物,很容易产生霉菌、黄曲霉菌等有害物,特别是黄曲霉素——其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且每天仅需10微克就能诱发肝癌。
但事实上,黄曲霉菌非常的“狡猾”,并非只存在于发霉了、有异味的食物中,有些食物放久了就可能出现。
很多时候它并不会以霉点的形式出现,特别是以下这些,更要提高警惕:
①玉米脐部发红;黄豆脐部变褐色;
②失去光泽、香味、粘性的陈味米;
③发苦、变味的坚果;有蛤喇味的食油;
④浸泡好几天的木耳:木耳的浸泡时间在3-4小时内较安全,若浸泡时间过长,像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就会繁殖,黄曲霉毒素和青霉毒素等霉菌毒素也可能会产生。
⑤变色、变形、有酸味的筷子,满是刀痕的砧板,都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建议普通竹筷、木筷,用3~6个月就换了;砧板的使用不要超过3年;平时经常用热水烫、曝晒等杀菌消毒。)
自制防潮包:在储存一些谷物类食物时,可以用干海带和花椒制成防潮包——干海带能够吸收水分,花椒可以预防蛀虫,从而有效减少食物霉变几率。
2生鱼虾中的肝吸虫
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多存在于淡水鱼虾中。常吃卫生不达标的生鱼片、未煮熟的虾等水产的人群较易感染。
肝吸虫进入人体后,先到十二指肠,其外囊破溃,幼虫在小肠中被释放出来;接着幼虫通过肠壁进入到血管、腹腔、肝脏,并寄生在肝内的胆管里;然后,那些虫会产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肝脏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消灭肝吸虫要有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90-100℃;②需要一定时间。但是一些饮食习惯却让肝吸虫有机可趁。
像潮汕、中山等地人,很喜欢喝生滚鱼片粥,而为保持鱼肉的鲜美,烹饪时并不直接煮鱼片,仅仅是将滚烫的米粥浇在腌好的生鱼片上,此时的温度只有70℃左右,并不能够消灭肝吸虫。所以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将鱼片用100℃的开水煮20秒再食用。
注意:各种不同的海产品的蒸煮时间不同,充分加热所需的时间可以参考下表:
肝吸虫伤肝的过程往往是慢性的,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表现出肝脏病变。因此,常吃生鱼片、生滚鱼片粥等的人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查。
3药物的毒副作用
临床数据显示,60%的肝损伤是由于滥用药物引起的。是药三分毒,而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负责分解人体吸收的有毒物质,用药不当或者服用过量都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坏肝功能。
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已经达到4000多种,其中常见用药,尤其是非处方药,多数也在其列。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病的常用药、抗精神病的药、糖尿病药物、降脂药物、心血管常用药物等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肝损伤。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中药也可能存在伤肝风险,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偏方。首先一些中药本身就带有微量毒性,如:何首乌、麻黄、银杏叶等,会伤肝;另外,不能辩证施治,用药不当或者自行用药也都增加了损伤几率。
4幽门螺杆菌——肝癌的帮凶
在一般的认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的四种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小细胞淋巴瘤、胃癌密切相关。但新的研究发现,肝硬化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76.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41.8%。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风险因子,但是其在侵犯胃部时,还有一些“调皮分子”会沿着粘膜组织进入血液到达肝脏,久而久之,也会破坏肝脏组织形成肝癌。
提示:预防幽门螺杆菌的关键是注意卫生,保持餐具的清洁,并尽量使用公筷,遵守分餐制度。
5护肝三部曲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脏一旦受损,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也会出现问题;气血运行也会不畅,可谓全身受累。所以养护好肝脏很重要:
1、“维修工”——蛋白质
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肝脏的最爱。这些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就像肝脏的“维修工”,能起到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2、“后援军”——维生素C
肝脏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破坏组织细胞。而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对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害,是很好的“护肝药”。
生活中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青红椒、芥蓝、花椰菜、橘子、西柚等。
3、“能量站”——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就像人体内的“油库”,能够加速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让它们转化成能量。其不仅能给肝脏“加油”,还能防止肝脂肪变性,进而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常见的绿叶蔬菜、坚果类、贝壳类等中都有。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