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炒股拌饭 2022-03-31 00:04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309篇文章

前两天整理家里的杂物,发现了不少过去的资料,都是刚刚做工厂时候留下的笔记。现在回头看这些过往留下的笔记,仿佛这些日子就在昨天,可以说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这个阶段,看这些刚刚入行时候的笔记,也总有点感慨万千的感觉。为啥会感慨万千呢?因为过去认识的那些小工厂主们,现在大多数都已经经营的步履维艰,很多都维持不下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很像时代的浮萍,随着时代的大潮起起伏伏。这也是为啥有一个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进程。
我自己其实是没赶上工厂的黄金时代的,基本就赶了个尾巴,折腾了半天除了经验也没赚到啥大钱。如果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当我决定入场的时候,基本这类小制造业企业的高光时刻就已经落幕了。

为啥这么说呢?就像我们在《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说过的一样。

从2008年开始,全球都已经变成从靠劳动和勤奋就有机会致富,过渡到必须依靠资本和金融,才有机会致富的时代。因为资金已经从08年之前的不断投资制造业获取利润,变成了不断涌入到炒作资产价格获取利润,就像美国咆哮的二十年代发生的那样。我入场的时候,已经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年多了。工厂的黄金时代自然早就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资产价格炒作。不过那时候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每天依然干劲十足。找供应商,比价格,做方案,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那时候感觉自己特别爱学习,虽然很多东西都不太会,但是什么都能一边学习一边做。虽然字写得挺丑的吧,但是当时确实是非常的认真,基本是一点一点在抠细节,一家一家找合适的供应商。你如果做过工厂的话,尤其是做过电子相关的工厂的话,应该是能看懂我写了点什么。

图片

都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都没错。

从早期找供应商,到后期组织调试生产线,那时候就没有哪个,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流水线上有个做测试的破机器。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怎么折腾也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把这个机器搞正常,那天折腾到晚上两点才走,第二天到这个机器前面,还拍了个照。

图片

产线调整好了,就是培训工人、建立标准化操作手册,质量和检验抽样比例和规则。

再之后就是各种优化的操作,计算产线上各工位的成本,以及产线的效率考核。

图片

可以说每一项做起来都挺磨人的,每一项也都要逐步标准化,一步一步的慢慢来。

很多人都奇怪,过去我为啥会关注周。,其实原因就是我们当时成本的70%以上,都是铜铝这类原材料。

你买进这些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在低位的时候有没有及时的囤货,基本决定了你的产品利润。

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我们需要计算的成本分了两大块。一块是加工制造成本,一块是原材料成本部分。

加工制造成本这部分,要通过一个工序一个工序抠,来去除中间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浪费。

记得那时候还做了个表,来估算如果我们要加工一个零部件,到底该怎么计算这东西外部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

比如一个铝合金加工件,成品重量是一公斤。那么我们首先要计算,原材料费用是多少。

成品的原材料费用,包含了成品的重量和中间加工的损耗。

那么成品的重量+加工的原材料损耗,基本就是一个零件的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有了,还要算中间加工需要多少费用。这个当时的计算方式,也很好玩。

假如加工这个产品用了一台100万的数控中心,那么按照机器10年折旧报废的话,一年的费用是10万。

这10万的费用除以365天,就是每个工作日的折旧费用。之后我们再按照一天24小时,把折旧费用折算到每秒多少钱。

如果这个零件加工需要60秒,那么每秒的折旧费用乘以60,就是这个零件的机器折旧成本。

除了机器成本,还有操作数控中心的工人人工成本,这个计算方式和原材料基本类似。

也是把工人每个月工资折算到每秒,再计算加工这个零部件需要的工人工资。

当然了,除去我们上面说的,这里面还有场地租金、管理费用、以及中间的税费成本。

把这些一项项加进去以后,最终得出来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我们认为是生产成本。

后面再把这个数值乘以110%,也就是给供应商10%左右的利润,基本就是他应该给我的报价。

原材料成本这块基本没办法控制,因为铜铝这类原材料的定价,基本就是现货跟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结算价走。

你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就是判断后市这些原材料是继续上涨,还是会出现下跌。

如果你的判断正确,能在低位囤一部分原材料的话,那么基本上很大一块利润空间就出来了。

如果你判断错了,囤了一堆原材料以后价格跌了,那可就惨了,这部分赔的钱就得自己吃进了。

除了生产以外,当时工厂里还有各种破事,我们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半夜手机响。

因为如果手机响,基本上没啥好事。不是两帮工人打架头破血流,导致派出所的人来了,就是夜班的人出事故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有个车间主任,因为和产线上的女工有啥瓜葛,下夜班的时候,出门头上挨了一闷棍。

当时这哥们摩托车头盔都被一棍子打碎了,要是没带这个摩托头盔的话,可能就当场过去了。

现在回头想想的话,做工厂这段经历为中间破事太多,虽然并不那么愉快,但其实中间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收获最大的,可能就是对周期的理解和学习。虽然也只学了个半桶水,但是也为后面打下了基础。

因为那时候要抠成本嘛,加工成本部分抠完了,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原材料了。

原材料涨跌到底是啥决定的,中间又有哪些需要关注的点,那时候到处找人学习探讨,应该说下了不少功夫。

你要想搞明白原材料涨跌价问题,就要找到懂的人。但是找到懂的人,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有点难。

因为通常你做哪个行业,认识的就是哪个行业的人。想要跨圈子结识真正懂的人,并不那么容易。

我们当时做工厂,认识的都是一些小工厂主,多数人其实也没啥文化水平,大家就是赚个加工费。

原材料涨跌中间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这件事,距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

大家更关心的是怎么能接到更多的单,是通过网络投搜索广告,还是去参加展会。

所以这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学费,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走弯路才不正常。

不过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我最终还是找到了行家,也明白了中间的关键影响因素。

这里面一部分是美元周期,一部分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生的资本开支波动和供需波动。

我们以前在这篇《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里面,曾经讲过这个事情。

我最初对于周期和大宗的知识结构,也是这个阶段形成的,虽然当时确实还很懵懂。

可能对我后面投资经历帮助最大的,也是经历了这段艰难摸索以后,自己终于有了对周期和供需的基础理解。

当然了,这个理解在开始的阶段是比较幼稚的,中间也经历了很多次修正,之后才慢慢建立了自己体系。

现在回头看看,虽然这段经历没赚到什么钱,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受用至今。

这段经历对我而言,可能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曾经的努力都算数。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