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爆款魔咒

中国经营报 2022-02-19 23:46

本报记者 易妍 广州报道

虎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略显萧条。根据基金公司公告,自年初以来,大概有32只基金发布了延期募集的公告。

这与2021年春节前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伊始,基金发行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开年第一周就有7只基金“一日售罄”,后续甚至出现单只基金“吸金”超千亿的盛况;仅在1月份,发行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就有11只。不过,就成立后一年的业绩表现来看,这些诞生于“狂热”情绪之中的基金,依然难逃“好发不好做”的“定律”。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16日,在2021年1月4日~2月10日期间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为正的基金占比仅为22%。其中,表现较好的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但也有部分基金近一年的跌幅超过30%,不同基金经理之间的投资水平高下立见。

爆款基金业绩“告负”

2022年以来,A股波动较上一年更为剧烈,市场热点频繁转换,叠加海外市场的干扰,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这也使得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急速降温,截至今年2月16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基金的数量为192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558.52亿份。

这不禁令投资者联想到2021年同期,由于A股行情向好,基金公司喜迎“开门红”:新成立的基金达到225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合计发行规模高达7095.27亿份。

但与发行火热不太相称的是,这些基金近一年的业绩表现大多难如人意。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2月16日,成立时间晚于2021年1月4日,且有可比数据的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为正的基金仅有50只,占比为22.32%;同时,近一年下跌幅度超过10%的基金占比高达57%。

这其中,有两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50%,也是同批基金中回报最高的产品,分别是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A/C;紧跟其后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大成产业趋势、信达澳银星奕,近一年的收益率均达到30%以上。

同时,有15只基金近一年的跌幅超过30%,其中不乏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

难道基金行业确实存在“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一定律?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指出,“从结果观察,在一个长期上行的市场中,产品可能好发又好做,而在一个长期下行的市场中,产品则难发又难做。只不过通常不好做的产品,往往发行在市场高点,此时产品通常都非常好发,强烈的预期差和‘负性效应’给投资者带来错觉。”他建议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长期配置目标正确地选择产品、理性投资,无需过多关注产品本身的发行形式。

另有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所谓“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背后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是,当市场比较火热(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认/申购基金的热情也会高涨,而当市场比较冷清(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则投资者也很少投资基金,也就更少去关注新发基金产品。

2021年2月中旬,上证综指处于自2016年以来的高位,也是近一年(截至2021年2月中选)的高位,同时沪深300指数也在当时到达高位。如此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想要获取较好的业绩表现的确存在一定难度。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谈道,对于2021年年初成立的基金而言,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基金产品发在指数相对高位,产品成立后即面临选中的标的个股价格高于建仓目标价、需要通过减缓建仓节奏进行主动择时的挑战,而在近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行业轮动速度较快,减缓建仓节奏往往增加了基金经理建仓的难度;另一方面,基金产品在市场火热时发行经常会获得超预期的认购规模,如果不对募集规模制定上限的话,出现过大的认购规模也会加大基金经理管理的难度。当然,目前行业内普遍会在新发基金时制定募集规模上限的规定,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