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的百亿私募,有基金经理一年不到就跑路了
郑重提示:公众号的推送规则改变了,有些读者反应收不到文章推送的情况,为防止失联,大家可以点击左上方股海沉思,再点击右上角的“...”,随后点设为星标就可以及时收到文章的推送了。
今天本来想聊聊投资市场的形势判断,临时看到微信群群友发信息,作为一个很少关注别人的投资者,这个私募基金经理我有印象,忍不住说两句。
这是我第二次关注到这个基金经理,第一次是去年的一个关于它的雪球专访
之所以关注这个汤蒙,首先是因为雪球知名大V“梁宏”,一个从散户开始,最终建立了百亿私募。我去年转业,有一段空窗期,比较迷茫,就研究了这个梁宏的资料。
我现在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交易员出身,赚了很多钱,特点是“跑得快”,很少看到有企业的深度分析或者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做热点的,坦白说,就是趋势投资。但是他不喜欢别人这样叫他,还是喜欢大家叫他价值投资者,在希瓦的招募中明确要求:
我个人认为梁宏和价值投资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其实市场有很多种赚钱的方法,没必要勉强自己。如果理论体系不完善,强行操作,一定会出现风格漂移,最后不可控。汤蒙就是典型,有些话说多了自己都信了:
当时我仔细看了汤蒙的专访,想看看希瓦的风格,看自己有没有可能进去某个饭吃。最后发现,汤蒙的理论体系不完善,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最后留言怼了一句,不过汤经理大人大量也没有和我对骂,这件事就过去了。
我个人怀疑整个希瓦都是趋势投资,但是汤蒙又自己骗自己是“先胜而后求战”,逻辑上的冲突一定会导致他的操作变形,两边挨打是必然的。
从业绩上看,去年的蓝筹股行情和今年的题材股行情,汤蒙确实是比较倒霉的,这种倒霉某种意义上是投资者的幸运。这也是我一直,一直,一直建议大家去做指数基金,不要投资主动基金产品。
今天又看到一则消息,谷歌旗下研究的一个人工智能交易系统在A股运行36个月后,被市场无情抛弃。
我讲这两个事情是想起来,今年以来很多人问我对量化投资是什么看法?有一次我在微信群说了一句,我是量化投资的深度研究者,直接把很多人逗笑了。
我当时还推荐了一本书《因子投资:方法与实践》和自己写的文章《最后一课:策略指数基金的投资方法》
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趋势投资?我想我今天已经把事情讲清楚了。
如果还要问为什么?我只能违心告诉你,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市场上有很多赚钱的办法,能赚钱就是最好的。
思维的混乱,投资和逻辑的背离,风格的漂移,本质是对自己在市场上能获取的投资收益率有不正确的认识。
我有一个粉丝,和我讲她对投资收益没有太高的要求。我一听很高兴,就问,你预期收益多少?她说50%就行。我说,我做不到。她说,我先做趋势投资,等有钱了再跟着你做价值投资吧。我说,好的。
很多人关于关注短期的收益,从而忽略了长期的投资收益。
比如我那个朋友,她一个月开支3万左右,投资本金是1000万。对于这种投资策略,其实拿500万做一个低风险高股息投资组合,一年的股息差不多就有30万。然后拿出200万做一个指数基金投资组合,300万做一个中低估值的龙头股组合就行了。长期看,一辈子就财务自由了。
但是她不,她要50%的收益率。我还能说什么呢?她要这种收益率的理由是:有面子。
其实我也委婉告诉她,投资有风险,她不适合做投资。但是你想她能听进去吗?
我在另一个微信群,看到一个今年做周期股大赚的人说自己要努努力,实现十年100倍收益,马上就有好几个人附和,说这个是可以的,先买一个十倍股,再买一个十倍股就可以。我忍不住跟了一句:再买一个十倍股,就10年1000倍了。
他们觉得努力研究就可以获取高收益。但是无数残酷的数据告诉我,对于投资,你的努力程度和你的收益率其实没啥关系。当然,我的认知可能是错的。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的投资收益率放在20年以上尺度能达到15%以上,你就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佬,能达到20%以上,你就是股神。
我一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0%到25%之间,战战兢兢,经常怀疑自己达不到。而很多人的梦想是一年翻倍,或者一年十倍,三年财务自由。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买怎么样的股票?怎么样的交易频率?能做到吗?
我认为不能。
点个赞吧
理性投资,稳健致富,快乐生活,幸福满满。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帮我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或者转发给你爱的人,我们一起致富。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