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投顾?

FOF老顽童 2022-08-27 07:51

都说FOF和投顾是未来,因为未来的财富管理是万亿蓝海。

随着国民理财意识逐渐提高,似乎投顾和FOF俨然成为了香馍馍。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至少在我看来,投顾产品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这一点,从各家获得投顾资质的机构态度中也能够看出来。

其一,获得投顾牌照的几十家机构中,目前仅有不到一半在开展投顾业务。

其二,获得投顾牌照的三家银行无一开展投顾服务。

其三,在很多基金公司内部,投顾也是由FOF团队共同管理,那么差异性体现在哪里?

一、当前投顾的一些问题

我以我的理解,整理了一些投顾存在的问题。

1.投顾产品数量繁多且同质化严重。

当前的投顾市场,刚刚从草莽时代过渡为群雄割据的时期。

一开始,人人都可以建组合,大家都可以跟投。

说白了,人人都是FOF基金经理,人人都是投顾管家。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天量的组合,组合的数量比基金数量多出了好几个数量级。

后来,投顾业务需要获得牌照的机构开展,很多知名组合的主理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这些机构的员工。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投顾草莽时代遗留下来的投顾产品数量过多,且同质化严重。

很多人都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投顾,陷入了“投顾顾中顾”的循环中。

另外一个是投顾组合的管理人,良莠不齐,甚至你都不知道背后到底是谁在管理。

2.“三分投,七分顾”,真的是这样吗?

都说投顾是“三分投,七分顾”,我发现有一点许多人失焦了。

诚然,很多大V,在基金科普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顾的好就一定投的好吗?

比如某大V曾经宣传,“XX十年十倍”,他之前公众号的名称就是这个。

但是如今却悄悄地把自己公众号的名称给改了。

十年十倍什么概念呢?年化超过27%!

这个收益率并不是说无法实现,比较难而已,但是如果加上定投两个字。

考虑到资金的使用率,难度就上升了不止一倍。

所以我认为,顾虽然非常重要,“投”是在“顾”之前的,“七分顾”并不是说不看投,或者投得拉胯也没大问题,靠“顾”圆回来就行。

顾的再好,投的与自己所说的大相径庭,是不是就失去了顾的意义了?

3.为了追求高收益,失去了投顾的本真

前面也说到了,目前投顾是群雄割据的时代,很少有一枝独秀的投顾冒出来。

或者说,各个投顾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谁的业绩更出色,便能够更多地跑马圈地。

于是,有一些投顾的主理人,为了追求高收益博取眼球,将某些投顾产品设置得非常激进。

比蔡经理还蔡经理,重仓单一行业,“满仓干!”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光靠一直“顾”,有多少人真的能承受这么高的回撤,会不会早早就中途下车了?

且不论未来组合能不能实现高回报,重仓单一行业本身就不适合大部分投资者。

那么投资者购买这些组合的意义在哪里?

难道仅仅为能够听听投顾主理人的闲聊,抑或是为了体验一下投顾的“发车”服务?

二、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投顾?

我认为,投资者购买投顾,本身就代表了他自身对于选择股票或者基金的困难程度。

可能是选择困难,可能是时间不足,也可能是信任主理人的能力。

投资者购买投顾,我认为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当甩手掌柜,让专业的人帮忙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就像去医院,让医生把病治好。

但对于投顾来说,千人千面,要提供符合每个投资者相匹配的组合并不容易——

需要了解客户心理,听得懂客户在说什么。

对市场上的产品品种都要了解、并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配置什么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

还要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客户的心理和偏好变化。

反过来,当前的基金投顾还有很多的活要做——

1. 投顾的目标清晰,容易挑选;并且后期能尽可能地跟踪目标,不要有太大的偏离。

2. 组合的收益和波动相比同类指数有一定优势,尽量不要让投资者觉得“连平均都跑不过”。

3. 在大部分投资者容易产生心理变化的时候,及时且持续输入,尽可能矫正投资行为偏差。

基金投顾以及投资顾问之路真的是“道阻且长”。

对于有能力也有需求的新富投资者都觉得投顾是一种金融产品,而非金融服务。

在国内,要把这件事做好、做真还得一起下功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