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金价值取向到收益影响,一文看透规模因子
“1
伯克希尔的规模之困
巴菲特在4月11日的访谈中,谈到管理规模增加带来投资机会减少的问题。
问:你今天做的会比20年前做得更好吗?
巴菲特:规模限制了我很多对投资人有利的操作,所以我无法凭借500亿或600亿的规模来赚钱。最初我的管理规模是10,000美元,准确地说是9,800美元时,可以说是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有上千个机会和可能性,每一个我都想弄明白。
问:现在没有上千个可能性了?
巴菲特:现在不可能了。
问:现在鲸鱼不多了。
巴菲特:还是会有一些。
其实巴菲特在各种场合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及规模对其投资的影响。在当前,国内很多百亿级基金宣称限制规模、照顾既有投资者利益,这其实是鳄鱼在退潮时挤出的几滴伪善的眼泪,一旦市场好转,这些承诺大多会抛之脑后,继续延续其宣传口径:我们的策略能容纳更多规模,继而继续狂收管理费。
对此,普通基金投资者要擦亮眼睛,提高选择标准。
“2
基金的KPI及价值取向
基金投资的一个常识是,规模对基金收益会有显著影响。
基金经理及销售们往往宣称“规模对业绩影响不大”,为自己疯狂扩大规模(尤其是在市场泡沫阶段)辩护。在这一点上,基金的信托责任被严重侵蚀,而信托责任,恰恰是基金价值观的基石。
如雪球上的网红基金希瓦基金,最近三年来业绩规模从二三十亿,狂增至150亿+,尤其是在2021年,发行三四十只产品,见下图:
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在市场高度景气的阶段,基金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来增发产品扩大规模,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基金的kpi是管理费乃至业绩提点,追求管理人收益的最大化几乎是大部分公司的文化,看过《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的人想必对此印象会更加深刻。
市场经济,这本无可厚非,但收益来源需要依赖内生增长,需要依赖于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来实现,相反,以牺牲新老投资人的利益为代价,最终的结局是双输。
“3
双赢的选择
也有价值观比较正、在市场泡沫阶段会主动控规模的基金管理人,如易方达蓝筹精选,在2021年蓝筹泡沫期间宣布限购:
2021年1月27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自1月28日起,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的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大额申购额度从原来的10万元调整为5千元。
而20天前的1月7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自2021年1月8日起,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的大额申购额度从原来的100万元调整为10万元。
而在近期,该基金基于投资收益预期提升,重新恢复限购至5万元,是一种非常良性的操作行为,其背后的逻辑是基金的收益与投资人的收益保持一致。
注:六六会等到恢复10万以上申购额度时再考虑哈。
“4
基民的自我救赎
基金规模越大,投资机会的选择越受到限制,这是显而易见的结论。
区别在于:
针对不同的投资策略,容纳的规模不一样。如量化、趋势策略、指数增强策略,很多基金经理都会坦陈规模的容纳空间有限。而精选个股长期投资的价值策略则空间更大一点,但规模跃升百亿甚至千亿,投资机会则会由成百上千个到只能选“鲸鱼”级别。
而对普通基金投资者来讲,如何不变成砧板上的鱼肉,还是要有一些自我救赎之道。
其一,远离信托责任缺失的基金。高位扩规模是信托责任缺失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
其二,对规模和策略的兼容性要充分地警惕。很显然,一只优秀的基金不可能规模不增长的(有时候实力不允许哈)。对这种内生的增长要持有包容态度,但一定要警惕其规模和策略是否可以兼容。比如近期量化基金的滑铁卢就是前车之鉴:策略/能力容纳不了海量的梦想,就往往会变成悲剧。
其三,在近似的长期策略与业绩下,尽量选择规模相对合理的基金。我们拿三只优秀的医药行业主题基金来做比较。
中欧医疗健康、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大摩健康产业,基金经理分别是葛兰、赵蓓以及王大鹏。
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三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分别是1103亿元、323亿元、35亿元,且前两位女性基金经理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医药行业(葛兰虽然有跨领域的投资,但主赛道依然是医药)。
用脚趾头想一想可以明白,两位女将投资的选择性远没有王大鹏这么灵活。
三只基金近5年的业绩表现见下图,区别主要体现在在某一阶段对子行业的投资方向不同,如2021年葛兰依然以创新药为重点,而赵蓓以及王大鹏则主要以创新药关联子行业CXO赛道为主。
2021年年报中的主要观点。
中欧医疗健康:
创新是医药生物行业成长最主要的驱动力,也是行业的核心魅力所在,创新药、创新器械等长期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依然看好医药生物板块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但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本基金将继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投资回报。
工银瑞信前沿医疗:
在医药行业内部,研发创新和质量升级仍是最重要的两条发展主线,各个子行业子领域的龙头公司能凭借其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我们看好医药行业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包括研发创新升级的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公立医院需求挤出利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零售药店;消费升级趋势下的优质消费品企业;一致性评价的机会。住:结合其持仓分析,主要投资领域是CXO、医疗器械、非公立医疗机构等领域。
大摩健康产业:
从 2020 年 7 月以来,经过接近 8 个月的调整,板块的高估值已经得到消化,目前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与历史均值接近,大部分 优质公司的 PEG 已经在 1 附近。从基金四季报的数据来看,机构对医药的持仓处于历史低位。医药行业仍然保持高景气,股价的调整主要受消化估值及市场情绪的影响。从 1-2 年的维度来看,医药行业目前是较好的布局时机。本基金相对看好CXO、医疗器械、疫苗等领域。
结合往期报告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三位基金经理还是有一些区别:赵蓓以及王大鹏往往更加灵活,在医药医疗子行业中经常切换,而葛兰相对比较稳定,对子行业的投资方向相对稳定。
基于管理年限、业绩表现、策略与风格等比较接近的前提条件,考虑到规模因素,目前大摩健康产业更值得投资,其次是工银前沿医疗,而中欧医疗健康由于基金管理人在单一行业庞大的管理规模,则很难具有相对优势。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