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底捞惨!5个月暴跌70%,178亿元没了,呷哺呷哺的底在哪里?

德林社 2021-07-06 23:46

文/刘振涛

2021年,“火锅一哥”海底捞股价腰斩,市值蒸发2000多亿元,引起市场的强烈质疑,“海底捞,捞不动了”。而与海底捞并称“火锅界卧龙凤雏”的呷哺呷哺,股价跌得比海底捞还惨。

7月6日开盘,呷哺呷哺低开低走,盘中股价一度跌至7.32港元/股,创年内新低。截至收盘,呷哺呷哺股价跌2.88%,报7.43港元/股,最新总市值为80.65亿港元(约67亿元人民币)。

K线图数据显示,2021年2月,呷哺呷哺曾有一段小上涨时期,股价在2月11日创历史新高,达27.116港元,总市值达294.64亿港元(约245亿元人民币)。自2月11日之后,呷哺呷哺便跌跌不休,截至7月6日,近5个月左右时间,股价累计跌幅达72.86%,总市值蒸发约178.74亿元人民币。

呷哺呷哺的大跌,一度引起投资者的质疑。在尺度呷哺呷哺股东群里,有投资者表示“海底捞够惨了,没想到呷哺呷哺更胜一筹,绝了!”还有投资者表示,“没想到只投10W,就可以把公司股价搞到腰斩,那些没进场的人建议别买了,有这钱吃个火锅不比这强。”

此外,我们了解到,除了散户投资者的质疑,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对呷哺呷哺失去信心。

相关数据显示,3月15日,高瓴资本选择清仓呷哺呷哺,减持了5772万股,套现10个亿。3月16日,摩根士丹利也大举减仓,从原本持股9.25%减持到0.93%,减持了9923万股。

做时间的朋友的高瓴都不看好呷哺呷哺,可想而知,其股价下跌也不足为奇。市场上有金句,公司的经营状况根本影响公司的股价。机构投资者的不看好其实只是其股价下跌的加速器,背后是呷哺呷哺的本身出现了问题。

高层动荡不断

6月14日,呷哺呷哺公告称,罢免赵怡执行董事职务,理由是赵怡的管理方式与理念与其他成员重大差异,继续让其参与公司管理不符合整体最佳利益。

而在被罢免董事之前,5月21日,呷哺呷哺就公告称,罢免了赵怡行政总裁的职务,理由是若干子品牌表现未达董事会预期。同时,董事长创始人贺光启成为新的行政总裁。

据《证券日报》报道,贺光启表示,适当的人员变动,对企业来说的是好的现象,对公司业绩不会有影响。但是,资本市场却反应很敏感,在赵怡被罢免总裁的第二个交易日,呷哺呷哺股价就大跌超8%,并且下跌趋势还在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被罢免,赵怡十分不服,公开与呷哺呷哺管理层进行对质。赵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关于被解除职务、报告执行董事之事的个人声明。声明称,在业绩下滑时临危受命出任执行总裁,并成功扭转局势,疫情期间业绩有所提升,成绩不达预期从何而来?

据《证券日报》报道,赵怡在谈及被罢免时表示,自己于5月20日刚宣传完呷哺呷哺品牌的回程火车上,在未被事先通知会议议题的情况下,被要求立即参加紧急会议。会议上勉强通过了解除本人行政总裁职务的议题,接任的速度和效率极高。其后,又于6月14日宣布了本人被免除执行董事职务的“议案”。

而对于赵怡的声明对质,呷哺呷哺方面并未有所回应。实际上,赵怡被罢免并不是今年来呷哺呷哺管理层的首次变动。

4月16日,呷哺呷哺公告称,张振伟离职,不再担任旗下“凑凑火锅”CEO。给出的理由是因个人原因,相对于赵怡的离职,要温和许多。

不过,张振伟的离职同样引发了投资人的惶恐,在第二个交易日4月19日,呷哺呷哺股价大跌超14%,盘中一度跌超20%。

当然,呷哺呷哺股价大跌,管理高层的变动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呷哺呷哺近年来的业绩下滑。

业绩严重下滑,后市难料

呷哺呷哺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呷哺呷哺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85%、29.20%、27.37%、-9.5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12%、10%、-37.66%、-99.36%。2020年,呷哺呷哺业绩严重下滑,净利润仅为183.7万元,不及2019年的零头。

数据整理、制图来源尺度

当然,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餐饮行业整体遭遇打击,难兄难弟的海底捞也表现较差,但呷哺呷哺营收与净利增速断崖式下跌,显得更加严重。

回顾呷哺呷哺的发展历程,之前的非典疫情让呷哺呷哺大火,去年的新冠疫情又让其现了原形。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呷哺1998年创立于北京。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自带分餐制基因的一人火锅成为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首选,呷哺呷哺乘势打出“一人一锅,非典染不上”的口号,瞬间晋升为市场的“天选之子”。

从那之后,呷哺呷哺的经营走上了正轨,并于2014年底成功赴港上市。上市成功后的呷哺呷哺开启扩张之路。

据呷哺呷哺历年财报数据,2014年-2020年,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由452家增加到了1061家,新开店数量分别为86家、100家、112家、155家、195家、243家、129家,除了被疫情打断的2020年,一年比一年多。

2016年,当时国内正处于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决定开启“品牌升级计划”,并将呷哺呷哺的定位从快餐火锅变成了轻快餐。

轻快餐不见得转变多少,率先升级的却成了“涨价”。呷哺呷哺的年报数据显示,客单价已从2017年的48.4元涨到了2020年的62.3元。

呷哺呷哺的动作,引发不小的争议。在网络平台上,有不少关于呷哺呷哺“价格涨贵,撕掉性价比标签”的用户吐槽与媒体报道,有网友称:“价格越来越贵,以前人均四五十,现在七八十,品质却越来越差”,还有网友称“之前两个人80元的套餐,现在需要150元。”

伴随着吐槽而来的,是呷哺呷哺翻台率的下降。2017年-2020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3.3次下降至2.3次。

翻台率是任何餐饮企业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是考察餐厅经营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翻台率高,意味着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营业时间内,让座位的流动率提高,营收也会成倍提升,反之亦然。

在翻台率下降、营收与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呷哺呷哺决定开拓高端市场发力。于是在推出了“凑凑火锅”以对标海底捞。

凑凑与原本呷哺呷哺的区别在于,一是打破了原本的低价位;二是就餐环境风格大变,摒弃了原先火锅就餐环境,参照了台式“禅风”餐饮,将火锅与茶饮相结合。

凑凑火锅的高价定位,在2020年疫情期间确实为呷哺呷哺带来了不错的营收,2020年,凑凑品牌收入16.89亿元,占当年总收入比例超30%。

不过,其价格贵也成为被消费者吐槽的点。根据2020年年报,“凑凑火锅”的客单价定在130元,而海底捞的客单价为110元,比海底捞还贵20元。

随着凑凑火锅的CEO张振伟离职,后期的凑凑的表现如何,对呷哺呷哺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点。

性价比高、方便是呷哺呷哺最初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原因,但现在,它已经越来越不像起初的“小火锅”。呷哺呷哺越来越贵,“小火锅”原本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不再。

另一方面,火锅的赛道早已不是蓝海。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强如海底捞,其市场占有率也仅有2.2%,第二名呷哺呷哺市场占有率不足1%,前五名只占了火锅市场5.5%的份额。

面对火锅赛道白热化的竞争,如何挽回顾客,成为呷哺呷哺的挑战。然而,餐饮行业不存在什么忠诚度,消费者容易喜新厌旧,呷哺呷哺失宠或许是意料之中。面对海底捞的大跌,大家都在说海底捞捞不动了!面对呷哺呷哺的大跌,它的底又在哪里?

相关证券:
  • 呷哺呷哺(0052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