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递交招股书:顺风车交易额超过共享两轮业务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共享单车经历5年的混战之后,哈啰出行最终突围而出,站上了IPO的关口。
但根据哈啰出行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如今的哈啰出行贡献最大交易额的却不是共享两轮业务(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而是顺风车业务。
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提交招股书,拟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承销商。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的总交易金额130亿元,由共享两轮和顺风车两大块主营业务构成,其中顺风车总交易额近70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38%;共享两轮交易额近58亿元。
2020年哈啰出行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5.3%,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哈啰出行亏损同比2019年缩减24.7%,为11.3亿元。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哈啰出行共计亏损48亿元。
“在互联网类项目的投资逻辑上,投资人不关心企业盈利状况,而更关注项目的发展预期,大部分的互联网项目都是不盈利的,只要项目是刚需,能快速发展用户,有了用户之后营利模式可以慢慢琢磨。”投资人、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投资中国项目的美国投资人带来了超额收益,因而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整体看好。加上中国在共享经济上一直领先于世界和美国,所以美国投资机构对中国的共享经济更是看好。”
顺风车业务悄然崛起
低调上线仅两年的哈啰顺风车竟已悄悄壮大。
招股书披露,2020年哈啰完成9450万次顺风车服务,总交易额近70亿元,市场占比为38%。哈啰顺风车2020年四个季度分别完成交易额9.51亿元、15.98亿元、21.15亿元以及23.04亿元。
顺风车领域的另一老玩家嘀嗒出行也在寻求上市,而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根据其近日在港交所重新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总交易额超80亿元,2020年四个季度分别完成交易额12.51亿元、20.54亿元、23.86亿元以及23.78亿元。
从交易额的规模来看,在顺风车业务上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已经非常接近。另外,从司机规模上来看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也比较接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哈啰顺风车累计交易用户2610万人,注册司机近千万人,2020年哈啰出行完成9450万次顺风车服务。嘀嗒出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已经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大约有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通过的顺风车车主,累计搭乘乘客数3670万人次。
从内部对比哈啰出行的业务来看,共享两轮和顺风车是哈啰出行两大主营业务,2020年,哈啰出行的总交易金额130亿元,其中共享两轮和顺风车分别贡献约 58 亿元和约70亿元。明显看到,在2020年顺风车业务贡献的交易额已经超过两轮业务,成为哈啰出行交易额体量最大的业务。
“对于哈啰出行而言,顺风车业务是虚拟的、纯互联网平台业务,几乎不需要任何线下的硬件。相对共享两轮业务,顺风车业务的运维成本会低很多,不产生任何的线下费用。所以,从成本结构的角度来看,顺风车业务比共享单车更具吸引力。”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说道,随着疫苗的上市,疫情变得更加可控,市场也会比较看好顺风车业务。
顺风车业务为哈啰出行在2020年实现了营收4.6亿元,同比2019年的2亿元增长131.2%。对于这个增速,哈啰方面的解释是因为吸引了更多私家车主和用户加入。同时,目前顺风车业务在哈啰出行整体业务中的毛利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32.73%上升至2020年的52.22%。
共享两轮业务仍亏损
不过,从营收的角度来看,哈啰出行共享两轮业务仍然远远高于顺风车业务。
招股书显示,哈啰出行2020年的营收为60.4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5.3%。哈啰两轮共享服务2020年的营收为5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1.1%,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91%。
哈啰出行的两轮共享服务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共享单车已成为连接公共交通的重要通勤工具,行程范围通常为0.5到3公里;共享电动自行车行程范围通常超过3公里。
招股书显示,哈啰两轮共享服务2020年的营收为5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1.1%。两轮车业务的增长,是因为共享电单车投放量增加以及服务费率的增加。
截至2020年末,哈啰出行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开展。另据报道,哈啰单车的收费标准从之前的30分钟1.5元,变为前15分钟收费为1.5元,之后每15分钟收费1元。
招股书显示,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哈啰共享两轮业务营收分别为21亿元、45亿元和55亿元。
2018年至2020年哈啰出行毛利分别为-11.47亿元、4.19亿元、7.15亿元。
从时间线上来看,2019年哈啰出行的毛利开始转正,正是在2019年哈啰出行上线了顺风车业务。分业务板块来看,2019年和2020年,哈啰出行的共享两轮业务毛利分别为2.91亿元和3.6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4%和6.7%;同期,哈啰出行的顺风车业务毛利分别达到了1.41亿元和3.7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0.5%和81.7%。
但哈啰出行的净利润依然为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0年哈啰出行净利润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调整后分别亏损15.91亿元、7.76亿元和9.47亿元。
毛利转正,但净利润仍亏损,和哈啰出行共享两轮业务的重资产模式息息相关。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2020年哈啰出行资产及设备净额为41.84亿元,占总资产比值为43.57%。
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电单车)的成本不仅包括实物单车本身,还包括配套管理,如GPS定位系统、蓝牙电子锁、语音系统、维修维护、人为调度物流以及损耗(耗损、丢失、盗窃)等。“据统计,后期维护费用则是单车本身价值的数倍。这就是所谓便利后面所要付出的代价。”安光勇说道。
而共享单车此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惨烈的价格战,把共享单车的价格压到了低点,要命的是在用户心中已经形成了共享单车只能低价的印象。“价格一旦降下去,再想往上涨价,可能就会面临用户的损失或者使用频次的下降。”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
生活服务平台
显然,哈啰出行也没有完全把盈利重任押在共享两轮业务上,除了通过顺风车业务改善盈利情况之外,哈啰出行还往外拓展了小哈换电、哈啰电动车、哈啰打车、到店团购、线上广告等产品。
招股书显示,哈啰出行的企业愿景是,应用数字技术红利,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以及更好的普惠生活服务。
“哈啰飞轮”是哈啰出行业务拓展的基础逻辑,就是以共享两轮业务为基本盘,形成流量基础,之后再不断向外延伸,围绕出行形成生活服务生态。
招股书数据显示,哈啰出行60.5%的助力车新用户、40.2%的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的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的电动车新用户均来自哈啰单车用户。但目前哈啰出行的新兴业务贡献的营收还比较有限。
“出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单靠运营已经无力推动主营业务增长,各路玩家也纷纷在战略层面展开角逐,包括多元产品迭代、多元创业和多元并购。”王赤坤认为,哈啰出行已先后孵化和拆分出共享两轮、顺风车、小哈换电、哈啰打车、到店团购等业务,是在多元化之路进行探索。
招股书显示,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5.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2.6%。同时,本地生活服务在线上渗透率方面具有增长空间,将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
围绕出行做本地生活服务,哈啰出行面临的竞争也不小,小桔单车背后的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美团单车)背后的美团都是不容小觑的劲敌。
安光勇认为,哈啰出行的差异化的优势在于,背靠阿里庞大的生态圈。“借助阿里生态圈不仅能够渗透到一些竞争对手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场景,同时可以间接获得营利模式,也就是互联网领域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
本次IPO前,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哈啰出行36.3%的股份,哈啰创始人杨磊持股10.4%。
另外,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分别高达39.59亿元、26.65亿元和14.98亿元,合计81.21亿元。不过截至2020年底,哈啰账上现金仅余19.2亿元。目前哈啰出行尚未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意味着为了新老业务的发展,哈啰出行需要继续融资。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