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拼多多,黄峥做“高级农民”的小确幸背后,有多少基层员工在“拼命”?
编辑导语:此时放手拼多多,黄峥将远离这一切纷争。去做“高级农民”,去追求自己的小确幸,或许也可以重新塑造黄峥的“社会责任”。 但黄峥在做“这一件很幸福的事儿”背后,还有多少拼多多的基层员工在“拼命”?
就在#拼多多客服称盗版书不是假货#相关话题在国内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之际,拼多多用一个更加重磅的消息,抢了自己的热搜。
3月17日晚,拼多多发布了一份颇为亮眼的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而同一时间,黄峥在2021年致股东信中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震惊四座。
黄峥的原话:我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按照黄峥的理解,拼多多作为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的企业,面前还有很多难题待解。而他身为企业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但作为一家深陷“假货”、“侵权”等争议的企业掌舵者,此时的黄峥敢于放手去谈论远大的“社会责任”,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黄峥的这份悠然自得背后,又藏着多少人的牺牲和担当?
放手的时机
财报显示,拼多多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营收、活跃用户等各项硬指标上均保持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长。
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为265.48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营收594.9亿元,较2019年全年营收301.4亿元相比增长 97%,几近翻倍。
2020年全年,拼多多平台交易额攀升至16676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66%。
资金储备方面,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870 亿元,对比2019 年底为411 亿元,现金流翻倍有余。
而在活跃用户方面,截至12月31日,拼多多年活跃用户达7.884亿,全年新增用户近2亿,同比增长35%。
而同一时期,阿里巴巴的活跃用户数为7.79亿,低于拼多多。拼多多因此也一跃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电商平台。
年活跃用户数超越阿里巴巴,这可以说是这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或许也能够被视为国内互联网行业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作为国内互联网电商的王者,阿里巴巴在诸如苏宁、京东等强敌环伺的背景下,仍然可以连续多年立于不败之地。
而如今,仅仅成立数年的拼多多能够一举将阿里巴巴挤下王座,这完全称得上是拼多多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阶段性胜利。
所有,此时选择放手拼多多,黄峥有着看似足够的底气和从容。
为什么要做农业?
选择急流勇退的创业家很多,微软的比尔盖茨离任后就去做了慈善事业,阿里巴巴的马云则宣布去做教师。那么,黄峥为什么要去做农业科技呢?
从拼多多的“发家史”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拼多多起家靠的就是农产品。基于农产品刚需高频的价值属性,拼多多准确定位以亿为单位的下沉市场消费者大盘,并以此开启多元化发展,将业务领域从农产品扩战到食品、日化、服饰、电器等各个行业。
而在拼多多之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化经营。因为农产品是一个刚需高频、损耗高、毛利低的业务,消费力有限的广大目标人群又处在下沉市场,分布异常分散,导致购买集单及履约成本过高。这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所以说,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化经营的前提,就是最大限度得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得降低交易成本。
而拼多多做到了这一点,它通过建立一个低门槛的流通渠道,准许单个农产品生产者进入,并鼓励其进行零售生意。当中间环节被大量节省之后,农产品的产地价格被直接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就是凭借这个看似简单的经营机制,2020年拼多多的平台成交总额达16676亿,其中农产品成交总额为2700亿,较去年同期实现了100%的增长。
按照这个数据,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总成交额的占比达16.2%,而行业平均占比仅3%。
由此可见,农业堪称拼多多的安身立命之本。
而这样看来,黄峥看似放手拼多多,更像是摆脱杂务、深耕大本营的刻意安排。
多多买菜的野心
黄峥的原话: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
而这个新的业务,正是多多买菜,它是拼多多农业为本的扩展和升级。
简单来说,多多买菜就是将拼多多的点对点农产品流通模式,扩展为端对端流通模式。
在前端,多多买菜集单到农户、商家等卖方,而卖方一次性配货到多多买菜的仓库,这样就节省了前端一公里分散收件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在末端,用户主动到自提点自提,同样节省了末端一公里配送的成本。
同时将前端和末端一公里的快递配送集约化,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效率。
从去年8月开始,拼多多开始运营多多买菜业务,耗资巨大。数据显示,拼多多第四季度总营收成本达115.26亿元,同比增长466%,主要来自商品销售支出等领域。而根据一些市场人士的分析,拼多多激增的营收成本中,有40亿-50亿左右是由多多买菜产生的。
目前,多多买菜已经在中国300个城市上线了,以农产品为核心的物流基础也已经初步形成。这样,多多买菜实现了农产品24小时内递送的目标。
之所以如此重视多多买菜,是因为根据拼多多的判断,接下来的时间平台用户的增速将不可避免的放缓,而多多买菜满足了消费者对更加及时的生鲜产品购买和配送的需求,这样将有效提高用户的粘性。
而在资本市场上,多多买菜对于拼多多的意义同样重大。根据交银国际的研究,多多买菜有望成为拼多多股价长期上行的动力,并将拼多多目标价调升至189美元。
但归根结底,多多买菜最终代表了黄峥和他的拼多多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黄峥的原话:拼多多是农产品起家的,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而多多买菜将打通农货源头、仓储、物流等全链条业务。
之所以要运营多多买菜、深耕农业,还是因为黄峥清楚,农业是拼多多安身立命的基础。从拼多多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黄峥已经完全抓住了下沉市场用户的消费心理,既只要不拿日常必需的农产品开玩笑,底层消费者对于“山寨”、“侵权”等争议异常的包容。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在面对“侵权”争议时,能够说出“盗版书不是假货”、“盗用小红书原创内容对您没影响”这种不负责任的荒唐话。
农业成了黄峥和他的拼多多,在面对各种争议时能够保持冷漠、高傲的根本仰仗。
所以,多多买菜成了拼多多维护自身利益的新法宝。
而黄峥的放手,或许是去到农业的最前端,为拼多多去打造“护城河”罢了。
基层员工的“拼命”
黄峥去到了农业布局的最前沿,去搞高大上的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
而底层业务的建设,只会交给拼多多的基层员工。
在多多买菜组建队伍时,黄峥在内部反复强调买菜业务的重要性,“要开启硬核奋斗模式”,称不努力的就该被淘汰掉,“越苦越累的事就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
据多多买菜的内部员工称,所谓的硬核奋斗模式就是每月的工作时长不能低于300小时。
按照国家规定的是8小时工作制标准计算,多多买菜员工完成的工作时长应该1.25个月。
即使是这样苛刻、甚至违法的工作要求,多多买菜还表现得极其强势: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会被主管谈话,拿到较低的绩效或面临转岗。
一些多多买菜员工说,他们的工作时长甚至每月会达到 400 小时,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有些员工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 6 小时,加班开会到两点也是常态,觉得自己快猝死了。
一语成谶。
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氛围下,多多买菜出现了员工猝死事件。2020 年 12 月 29 日,一名 22 岁的新疆多多买菜员工在凌晨下班回家路上倒地,六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而她生前账号留下,“为多多守边疆”。
但随后拼多多在知乎回答上的回应令人寒心,原文: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自此,黄峥在道义上出现严重的危机。
此时放手拼多多,黄峥将远离这一切纷争。去做“高级农民”,去追求自己的小确幸,或许也可以重新塑造黄峥的“社会责任”。
但黄峥在做“这一件很幸福的事儿”背后,还有多少拼多多的基层员工在“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