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两年亏6亿 “出海”会是救命良药吗?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退去,餐饮行业走过三年至暗期。但从国内玩家的角度来看,2022年底防疫政策放松带来的利好,还未明显体现在业绩上。
3月7日,呷哺呷哺公布了最新的盈利预警,经初步评估,2022年呷哺呷哺营收47.2亿元,同比减少23.1%。同时,亏损进一步扩大,由2021年的净亏损2.83亿元扩大至3.2亿至3.4亿元。
呷哺呷哺将亏损仍归因于疫情,但有海底捞扭亏的例子在前,市场对于这个说法并不买账。
3月8日、9日,呷哺呷哺连续大跌,最新股价只有7.3港元,相比2021年2月26.5港元的历史高点,折让70%以上,最新市值只有79亿港元。
业绩失速
疫情爆发后,餐饮受影响最严重的的行业之一。在大环境不理想的背景下,餐饮企业几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行业整体洗牌。但对于呷哺呷哺来说,疫情只是放大了其经营颓势。
自2019年起,呷哺呷哺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就开始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别下滑1.4%、23.9%、8.3%和44.1%。
2016年,呷哺呷哺抛出了“千百十计划”(即2020年实现千家门店,营收100亿元,净利润10亿元),进入高速扩张期。到2019年底时,呷哺呷哺门店已经达到1124家,已经提前达标,但业绩增速并没有跟上。2019年,呷哺呷哺营收60.61亿元,同比增长27.35%,净利润2.88亿元,相比上年下滑37.71%。
疫情头一年,呷哺呷哺拿出了54.55亿元营收、183.7万元归母净利和调整后1.31亿元净利的业绩,在一众亏损品牌面前,面子上还看得过去。但呷哺呷哺保住盈利面子靠的其实是疫情补助。2020年,疫情带来的免税和政府补贴为主的其他收入达到1.71亿元,相比上年大增218.8%。扣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收入后,呷哺呷哺在2020年已经由盈转亏。
2021年,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重回CEO之位,随即宣布关闭200多家亏损门店。但是这波收缩策略并没有改变呷哺呷哺亏损扩大的局面。2021年,呷哺呷哺营收进一步增长,但亏损却越来越大,当年净亏损2.83亿元。
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营收21.56亿元,净亏损2.78亿元。以此计算,呷哺呷哺在2022年下半年经营状况有所好转,通过管控费用支出,以及免租或减租谈判等措施,将净亏损控制在0.42亿至0.62亿元之间,环比明显收窄,但距离盈利仍有一定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亏损让呷哺呷哺手头资金逐渐拮据。截至2022年6月末,呷哺呷哺在手现金只有2.4亿元,相比年初的9.21亿元缩水70%多。.
能弯道超车吗
近期,呷哺呷哺宣布了2023年扩张计划,计划新开230多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品牌新开120家,凑凑火锅新开超70家,烧烤品牌“趁烧”新开20家。
2022年9月底,呷哺呷哺跨界进入烧烤赛道,在上海开设首家趁烧门店。趁烧是集“烧肉+酒吧+茶饮”一体的复合式餐饮店,定位于高端餐饮市场,目标消费群体为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趁烧成立后,与呷哺呷哺、凑凑基本可以覆盖大众到高端的餐饮消费场景。
2022年12月,呷哺呷哺曾公布趁烧品牌运营数据。趁烧上海首店月均营收超250万元,最高翻台率破6番,单店全年营收预计破3000万元,年坪效预破9万元。根据计划,趁烧将在三年内开设百家以上门店。
火锅与烧烤都是夜经济的主要部分,相比于火锅赛道龙头领先、群雄割据的局面,烧烤赛道目前尚未出现具有明显优势的头部连锁品牌。烧烤市场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规模,且主要集中在大众消费领域,趁烧切入的高端赛道目前竞争并不激烈。
不过,火锅+烧烤这一模式并不新鲜,此前海底捞此前也曾做出跨界尝试。趁烧目前开业的仅有上海一家门店,此时谈规模和模式还为时尚早。至于呷哺呷哺能否凭借趁烧实现弯道超车,还要看品牌对其集团供应链的利用和消费群体的运营。
押注海外
疫情暂时远去后,餐饮行业重现“烟火气”,呷哺呷哺似乎也迎来久违的曙光。
此前,呷哺呷哺方面曾表示,2023年春节,呷哺呷哺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26%,且1月多家餐厅营业额突破历史同期纪录。
2023年春节期间,呷哺呷哺顺利“出海”,在新加坡开出首家呷哺呷哺海外店。据公开媒体报道,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试营业的前3天,客流量日复合增长率达到40%,目前接待消费者人数在千人左右,高峰期等位时长超过40分钟。
呷哺呷哺的“出海”计划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去年年初,呷哺呷哺旗下的凑凑火锅就先行进入了新加坡市场,目前在新加坡已经开设3家餐厅。据公开报道,呷哺呷哺已经成立海外事业部,计划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市场进行多品牌布局。
看中海外市场的不止呷哺呷哺。火锅行业在国内早已处于竞争红海,去海外寻找蓝海增量市场,早已是一大趋势。
相比刚刚开始海外业务的呷哺呷哺,海底捞早在2012年就进军海外,到2022年6月末时,已经在中国大陆之外开设了125家门店。2022年底,”火锅一哥”海底捞拆分海外业务特海国际上市。上市之后,特海国际受到资本热捧,最新股价达到22.1港元,相比7港元的发行价大涨216%。
特海国际也交出了一份比较体面的财报。2022年,特海国际收入预计5.58亿元,同比增长78.6%,预计亏损在3600万美元至4500万美元之间,相比上年的1.15亿美元亏损大幅收窄。
除了海底捞之外,小肥羊、大龙燚、小龙坎、味蜀吾等各品牌火锅也都在海外进行了布局。
相比这些已经在海外立足的“前辈”,呷哺呷哺想要后来居上并不容易。目前,呷哺呷哺在新加坡首店仍保留了吧台与特色的单人小锅模式,并且推出了“大火锅+小火锅”的双重打法,可以应对聚会和一人食的双重消费场景。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