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可以抄底了吗?
2003年非典的时候,作为上海机场集团核心资产的虹桥机场,业务量下滑。压力之下,刚建成不久的浦东机场得到宠幸,被置换到上市公司内。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生意蒸蒸日上的浦东机场经营节奏。
十几年的时间,上海机场从一个基建股变成交运股,再变成“商业地产股”。背后反映的是大国航空带来的行业红利,更是消费的强劲动力。
今年,上海机场从高点88元,一路下跌,几近腰斩。一个浓眉大眼的白马被捧上云端,又摔在地上。
有资本的无情,更有机场的无奈。
随着疫苗接种覆盖面的扩大,航空业务复苏成为不可忽略关注的话题。上海机场是怎样炼成的,是否具备抄底价值,值得聊一聊。
1、上海机场的虹桥时代
很多人对机场的印象,除了票价稍贵以外,候机、排队、出站等一系列操作,恐怕与高铁等没有什么区别。
机场,也就是一个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而已。
实际上,机场与高铁站还真是不一样的。
2019年,资本市场明星,易方达的张坤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6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一下就想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了。当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一个公用事业股。但我认为,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这番谈话实际上就揭示了机场的核心商业逻辑——流量变现。
只不过,微信的母公司腾讯流量变现,靠的游戏和广告,上海机场流量变现的方法,是后来把它捧上云端,又摔在地上的免税业务。
上海机场1998年上市在A股上市的时候,拥有的核心资产是虹桥机场。
查阅当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飞往上海虹桥机场经营航线的国内外航空公司,以及过港旅客提供的各种服务而收取的航空运输服务费。
也就是说,候机楼业务收入是上海机场的主要财源。
作为盛名已久的国际化大都市,虹桥机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建成。1950年的时候重建,1971年改为民航专用机场。
在上海机场上市的1998年,虹桥机场实际上只有一条跑道。
虹桥机场鸟瞰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010年,虹桥机场启用2号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并在2014年底对1号航站楼进行综合改造。
至此,机场级别达到4E级,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是一类的对外开放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成为国内复合枢纽之一。2017年的时候旅客量就突破了4000多万人次。
机场的标准划分是国际通行的。通常,是由数字和字母组合标定一个机场的规模和等级。
1、2、3、4四个等级的数字表示为跑道的长度;A、B、C、D、E、F六个字母等级,标定飞行区可容纳的最大飞机的翼展,以及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的距离。
民航机场等级划分
图片来源:国家民航局官网
4F为最高等级,4E次之。就目前我国来说,也有多达14个4F级民航机场。
依靠虹桥机场想玩起超级流量的游戏,力量是不够的。
上海滩这样的超级明星城市,一个机场还是有点小家子气的。就是上海机场上市不久的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距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是一个4F级民用机场,无论从规模还是流量,浦东机场肩负起上海第一次机场重任。2002年开始,上海就把大量航班向浦东机场转移。
上海航空枢纽港的转移,再加上与去年的新冠疫情类似,2003年的非典,也给了虹桥机场一记重拳,盈利能力锐减。
2003年底的时候,上海机场的母公司上海机场集团,把上市公司名下的虹桥机场置换成了国际客流多、发展限制少、盈利前景更广阔的浦东国际机场,并附赠了航空油料公司40%的股权。
至此,上海机场由虹桥时代升级为浦东时代。
2、不负众望的浦东时代
1999年投入运营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一样,也只有一个航站楼和一条跑道。要想做商业的生意,进一步“跑马圈地”是必须的。
我们知道,进入到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提速,对机场的承载能力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2000年—2019年,浦东国际机场运营的20年,规模抑制在扩大。总体上来说,扩容是分四次完成的。
2005年完成第一次扩容:第2跑道启用。
2008年完成第二次扩容:T2航站楼及第3跑道启用。
2015年第完成三次扩容:第4跑道正式启用。
2019年第完成四次扩容:S1、S2卫星厅启用。
新设施建成,面临新增大量折旧和摊销,业绩必然迎来低谷,而之后随着航班架次旅客数量增长,收入才会逐步增长。
比如2008-2009年期间,第三跑道刚投入使用,又恰逢金融危机叠加,净利润从2007年的17亿下滑到2008年-2009年的10亿以下。上海机场也迎来了阶段性的至暗时刻。
2000—2020年上海机场营收变化
图片来源:投资数据网
应该说,2004年-2015年这个阶段,以浦东机场为核心资产的上海机场,商业模式上基本算是一个基建股。
一个牛气的城市,当然值得拥有一个牛气的机场。
2015年之后,随着第二航站楼以及四条跑道的布局完成。一个超级航空枢纽港诞生在大家面前。
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目前,浦东国际机场已有5条跑道(全国最多)、2个航站楼、2个卫星厅(全球最大)、累计资本支出超过400亿,而规模更大的T3航站楼已在建设之中。
浦东国际机场鸟瞰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浦东国际机场内部场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020年之前,浦东机场设计吞吐能力为8000万人次。仅仅是2019年,实际的吞吐量达到7600多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63.56万吨,年起降航班511846架次。仅次于首都国际机场,屈居第二名。
当然,如果把虹桥机场也合并进去计算,上海机场的流量在国内完全称雄。
航空业务中,附加值最高的当属国际航线业务。
2004年以来,浦东机场在国际业务板块方面,一直维持在40%以上。而且当中有众多消费力强的欧美旅客。
相比之下,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客流仅有2成。
2004年—2018年浦东国际机场国内外旅客吞吐量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另外,近两年来大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长三角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区域经济空间,在实践过程中,上海也一直是领头雁。
而纵观东部地区主要的4F机场,首都机场有大兴机场的分流,广州白云机场有深圳宝安机场的分流。
纵观整个长三角区域,上海机场绝对是妥妥的C位霸主。
可以说,2015年到疫情之前,无论是流量的爆棚,还是气度的“颜值”,都让上海机场成为众多机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就像微信一样,拥有这么多的流量,而且还有相当的国际流量,我还愁赚钱?
而上海机场的赚钱利器,便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免税业务。
3、机场与机场的不同
目前,A股共有四家机场上市公司,分别是: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
这些机场普遍的收入来源,由航空收入和非航空收入两大块构成。了解这些收入的构成,才能进一步理解机场的商业模式。
机场的主要收入来源
航空性收入是机场的常规性收入来源,与旅客和货运的吞吐量、航班起降架次都有关系。
但是机场与车站类似,毕竟有着较强的公益属性,在定价上往往受到管制,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自选动作的非航空性收入就自由的多,由于机场不同于高铁站,机场特别是国际航班的旅客滞留时间较长。巨大的流量,也让各种商业业态充斥其中,变着法的引发旅客的消费欲望。
疫情之前的上海机场收入,免税以及其他商业性非航空收入始终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8年上海机场收入结构
图片来源:君临
丰富机场的商业形态,提高非航空性收入是全世界机场的梦想。
尽管机场的商业模式是多样性的,但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诺大一个美国,没有一家机场上市公司。
要知道,算上私人机场等各类机场,美国是全世界机场分布最多的国家,大大小小2万个左右。
世界5家最大的航空公司,前4大都位于美国。
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为例,位于美国东西城市群重要位置的亚特兰大机场,是世界旅客转乘量最大、最繁忙的机场。
2019年旅客吞吐量11053万人次,起降架次90.4101万架次,货邮吞吐量63.9276万吨。客流量稳居世界第一。
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图片来源:百度
但是,这个世界最繁忙的亚特兰大机场,疫情之前的年收入也就30亿元左右,主要依赖航空性收入。
不可思议的是,非航空性收入中,最大的一块是停车场收费
当然,亚特兰大机场缺乏商业运作,与美国机场的产权结构和定位有关系,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熟悉,机场方面缺乏商业运营的动机。
同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希思罗机场,变着花样让机场成为全世界旅客花费最多的机场。
旅客从通过安检开始,需要绕过大片的免税店区域,才能到达登机口。在时间安排上,也可谓费尽心机,航班在起飞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才会发布具体信息。
再比如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内部放置了大量的休闲观光设施,如星空花园、天悬桥等。游客在里面拍照打卡,流连忘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增加了休闲消费的时间。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另外,与之前的“大数据杀熟”类似,樟宜机场也玩起了“杀熟”游戏。会根据信息把一些购买力高的旅客,安排在距离免税店、餐饮店集中区的登机口。
一系列心机的操作下来,都是为了聚焦机场这个相对封闭的流量池,通过商业业态的设置,诱惑旅客买买买。
原本只是一个航空港,竟做成了Mall的商业地产。客流量—商业—变现。成了机场运营的核心商业逻辑。
机场虽聚集大量乘客,但毕竟客流量是短暂的,不可能像购物中心一样,在里面吃喝玩乐一天不用出来。
正因为如此,机场是一个天然适合做免税生意的地方。当然,对于旅客来说是免税,对于机场来说,则是收租和抽成。
我们知道,所谓的免税店,是免去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三个大头税种。价格自然具有诱惑力。
国内的免税店类型主要有三种:机场、海南离岛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其中机场和海南是目前最主要的免税购物渠道。
免税生意,浦东机场在投入使用不久后引进的是日上免税。
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是一家外商企业,在首都国际机场(T2和T3航站楼)和上海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和虹桥机场国际区域)开设有出境和进境免税店。
进入到2000年以后,外商投资的免税店不再审批。日免也就成了外商免税店的香饽饽。当然,目前,日免已被中国中免收入旗下。
日免在2018年与上海机场签署的免税店场地租用协议约定:
在2019年—2025年,7年期间,采取共缴纳410亿元的保底租金,以及月销售额抽成42.5%二者孰高的方式,支付场地费。
这么高的保底租金和扣点率,上海机场俨然变成了稳赚不赔的“包租婆”,日免辛辛苦苦干了半天,等于为上海机场打工。
2019年度,经营首都免税店的日上免税(中国)收入为74.77亿元,净利润为3.44亿元;
经营浦东机场免税店的日上免税(上海)收入为151.49亿元,净利润8.81亿元。
可以看出,打工的永远是没有出路滴。
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的浦东国际机场一直在扩大免税店商铺面积。
免税经营总面积一度达到了1.69万平方米,超过了首都机场的1.5万平方米。
而另一大机场巨头,白云机场仅有不到6000平方米的免税经营面积。
国内外部分机场免税店经营面积
图片来源:民生证券
如前文所述,2015年之前,作为上海机场核心资产的浦东机场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之后,以免税店抽成为核心的非航空性收入,逐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016年—2020年上海主营收入结构变化
图片来源:君临
也就是说,2015年之后的上海机场,免税抽成这一项业务的收入就占据了非航空性收入的近80%,占据公司总净利润的90%.
如此规模的利润和毛利,还能把上海机场当成一个普通的交运股吗?
必然不是,疫情之前的上海机场,俨然成了一个坐地收租的商业地产股。
正是这种商业模式驱动的投资逻辑,让资本市场给上海机场打上了“消费白马”的标签。
我们看2015—2019年的股价,5年的时间,股价飙涨了近5倍。
2015年—2019年上海机场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4、人设的崩塌与重建
进入到2020年,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疫情对机场的影响,特别是像上海机场这样国际航班较多的机场,冲击是巨大的。
近几年上海机场吞吐量变化
图片来源:西部证券
实际上,在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上海机场虽然业务量骤降。但是股价并没有怎么下跌,去年上半年跌去一点,下半年又补偿了回来。
因为大家都明白,疫情只是暂时的,疫情终将过去。毕竟,上海机场的投资逻辑还在。硬着头皮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上海机场人设的崩塌,开始于2021年1月份。
2021年1月29日,声称基于不可抗力因素,日上免税与上海机场就免税场地出租协议进行了变更,协议的内容较为复杂,大概意思是:
未来5年,因为发生了疫情,就按照2019年国际客流量的80%为基准。低于这个数,按照实际销售额的比例计算,但是这个比例是低于之前的42.5%的,而且没有保底租金的说法。如果大于这个数,按照每月保底销售额的比例计算。
总的来说,在免税收入方面,不再设置所谓的保底租金霸王条款。如果疫情好转,客流量上来了,还设置了一个封顶的收入约定。
也就是说,旱涝保收的兜底条款没了。
公告一出,市场毫不客气的赏了两个跌停。在2020年疫情期间,张坤并没有减持上海机场,此协议签署,张毫不犹豫的清仓走人。
用现在资本市场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
投资逻辑变了,Double Kill是必然的。
眼下,随着全民接种疫苗进度的加快,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关键阵地,上海机场的客流量有望超预期回升。
那么,投资的关键点还是落在了这个补充协议产生的后续影响。
最近几年,上海机场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晋升为浓眉大眼的价值白马优等生,关键是免税收入业绩的确定性,公司的现金流估值很容易得出来。
补充协议签署以后,上海机场遭到资本市场的抛弃。主要原因就是,在国际客流回升的未知数当中,至少近2年的收入是大幅降低的。
资本市场的表现可以理解。
在疫情对航空业影响的大前提下,免税店处于半关门状态,再要求日上免税缴纳一年几十亿元的保底租金,做法上多少有点落井下石。
毕竟,遇到疫情这种事情,房东给租客打一定折扣是正常的。
我们再次回到1月份签署的那份补充协议。只要疫情好转,国际客流量上来了,尽管签署了短期内降低话语权的补充协议,总体上的收入是差不多的。
根据协议规定,当年度的国际客流量如果大于2019国际客流80%,免税收入预计如下: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公告
由此可见,把协议变更理解为甲方上海机场短期话语权的降低是不够客观的。
而什么时候上海机场的国际客流量可以回到2019年80%以上,是关注上海机场的核心投资逻辑。
当然,需要一个过程。从上海机场刚发布不久的上半年业绩看,商业餐饮收入(主要为免税店租金)只有3个多亿。2021全年估计也就10个亿左右。与原合同约定的45亿元差距还是很大的。
2021年1-6月份上海机场收入构成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半年报
从国际旅客的吞吐量看,浦东机场上半年只有35万人次。要知道,疫情之前的2019年度,浦东机场一个月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就有300万之多。
2021年1—6月份浦东机场业务情况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半年报
至于上海机场的客流量什么时候可以回升,具体时间是不好判断的。至少目前来看,已经是最糟糕的境况,静心等待拐点的到来即可。
浦东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
目前,全国疫苗接种率在快速推进,到年底有望实现80%的全民接种,部分地方在8月底已经突破80%的接种率,年底至明年3月份,有望完成第二、三针。
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对于恢复机场业务量,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虹桥机场已并入上海机场集团,从此以后,上海的机场真正成了上海机场。对于提升上市业绩也具有一定拉动效应。
换句话说,在我们人类战胜一切困难过程中,疫情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困难再大,终将过去。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会加速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