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购能不能作为筛选基金的标准?

威尼斯摆渡人 2021-12-18 00:03

2021即将进入尾声,相信很多朋友们已经开始在写年终总结了。前段时间,基金报也整理出了2021年的公募基金十大“最”,其中有一条就是,“自购最积极”。

在周一直播之前,我在公众号做了一个投票,发现大家对于自购指标是否可以跟进还是有比较理性的认知——

Image

说起基金的自购,大家总觉得很神秘,或者说,大家总觉得基金公司员工很神秘。如果这只基金被自己的内部员工所认可,是不是说明这就是一只“好基”呢?

于是乎,现在市场上也有人拿基金自购作为一项指标,把这些存在自购行为的基金列出来,准备一个一个的跟投。

Image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基金自购。

自购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金公司维度,运用公司的固有资金申购。今年以来,共有91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累计达382次,较去年年底增18.27%,创下历史新高。我们在新闻中常听到的“自购”,其实主要就是公司维度的固有资金申购。

另一种是基金公司员工维度,也就是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用自己的钱来申购自己家公司的基金。这其中包含了公司的普通员工、管理这个产品的基金经理、公司的高管等等。

从哪里看这只基金到底有没有被基金公司或是内部员工申购呢?

如果是基金公司维度的自购,我们可以在产品每一个季度的季报中去找到相关的数据。在季报的第七部分“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的情况”中,会对基金公司对该产品的自购情况予以披露。

例如这只基金,就是属于基金公司并没有进行固有资金的自购。

Image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是基金公司内部员工维度的自购,我们只能在产品的半年报和年报中找到相关数据。在报告中的第八部分,“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将披露“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便可获取到基金公司内部员工的自购数据。

例如,以下这只基金就属于基金公司员工有“自掏腰包”买入的基金。

Image

(图片来源:博时基金,博时科技创新2021年中报)

如果我们还想看这只基金是否有被公司的核心投研团队,或者是基金经理所申购,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产品的中报、年报的第八部分找到相关的数据。

Image

(图片来源:博时基金,博时科技创新2021年中报)

被“自购”的基金一定是好基金吗?

我们需要知道,基金自购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自购可能是为了:

01

帮助新基金的成立。例如在市场震荡的时点,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可能会投入自有资金,帮助自家产品顺利发行成立。此外,对于发起式的基金,也需要基金管理人认购一笔资金,才能让这只基金成功成立。

02

当市场出现恐慌情绪而大幅回调,对基金净值造成影响的时候,同时基金公司也认为目前是值得投资的时点,愿意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来申购旗下的基金,给投资者更多信心。

03

基金公司建立了长效的自购机制,选择知根知底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

 而站在基金公司内部员工的角度,购买自己公司的基金是会面临半年以上的锁定期的。那么为什么在可能失去一定流动性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选择“自掏腰包”购买自己公司的基金?

一来可能是出于对公司新发产品的支持,尤其是在市场较冷、基金发行遭遇困难的时候。二来可能是出于对基金经理的接触和了解,认为“买生不如买熟”,出于信赖选择了自家公司的基金。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经理买入自己管理的基金,通过自己投入真金白银,与持有人的利益站在统一战线。

在错综复杂的原因下,被“自购”的基金不一定就是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

所长整理过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层面自购的普通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共有101只,其中平均收益率均跑输给同期对应的基金指数,正收益概率也仅在50%左右

Image

(数据来源:Wind,2021.12.6)

内部员工自购的基金表现则相对更优,共申购了2339只基金,且平均收益率与同期对应的基金指数较为接近,正收益概率也更高

Image

(数据来源:Wind,2021.12.6)

单从今年来看,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较基金公司自购的表现会更好一些,但其实也没有跑赢指数的平均水平。

基金公司员工买自己家的基金,出于更了解的角度,可能会比其他不了解的人看的更清楚,所以将“自购”作为一项配置的指标来参考是可以的。但是,基金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涉及各个部门的综合运作,我们无法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像投资研究人员一样专业

无论在任何时候,投资都不能“无脑”跟进单一的指标。从来不存在完美正确的答案,我们只能通过更多方位的考量,尽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基金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