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越来越难了,我的收益也不好
__研究基金多年,反而感觉选基越来越难了.mp3 00:00 06:5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虽然研究和投资基金多年,虽然这几年公募基金大幅上涨,但是我个人感觉,选基更难了....
01
优秀基金经理普遍规模偏大,需要不断发掘新人
管理规模对基金收益的影响,想必大家都有所体会,不了解的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最近很火: 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是多少?
以前100亿对基金经理来说就是一个大门槛了,200亿就算很大了。以前只需要找到优秀基金经理,然后一直拿着就行了。
现在稍微业绩好一些的经理差不多都管了200亿,管理400亿以上的有20多个。 规模越大,越会影响超额收益水平,要么你就得忍受巨大规模对优秀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的侵蚀,要么就得舍弃一些优秀基金经理,换成次优但规模小一些的。 再往后,甚至可要寻找一些更冷门但规模小的基金经理,这对研究的要求更高了。需要花更多时间,不断的找新人,难以积累研究的复利。
02
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很多,难以辨别好坏
以沪深300为对比,其实以前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并不多,稳定大幅跑赢的更少,反而有大量基金经理跑输沪深300。 所以以前市场上经常有【买指数基金还是买主动基金】的争论,有一阵子还很流行smart beta指数基金。现在这些声音早已消失,随便拉出一个基金经理,基本上都能战胜沪深300。 下面我列举了大量基金经理相对沪深300的累计超额收益图。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基金经理普遍都是从2019年开始(有些从2020年开始)创造超额收益的。在这之前,他们基本上没有超额收益,或者不稳定。 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A股基金,港股基金也存在
先前都不行,这两年突然就行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这两年他们投资水平正好提高了 他们的投资风格正好来到了市场风口 他们跟随市场水涨船高 部分基金经理在抱团? 究竟哪种情况呢?不好判断,恐怕有一部分是第种。这两年公募基金超额收益的显著提升,正好对应了居民资金向基金的大趋势。 下图为偏股基金指数整体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也都是在2019年开始跑赢的。
大部分基金在“获得申购→加仓原先持有的股票→基金上涨→继续获得申购”这种趋势下,不断上涨和扩张,这并不是基金经理真正实力的体现,而是他们借助了时代的洪流。 所以对我们来说,选基难度在变大,很难判断哪些基金经理真正厉害,哪些基金经理是跟着水涨船高。
03
市场结构分化在加大
近几年,赛道轮特别流行,市场行情结构化的很大,表现在: 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和其他行业差异很大 创业板和其他板块差异很大 A股和港股市场差异很大 成长和价值风格差异很大 行业龙头和中小盘差异很大 动量因子和其他因子差异很大 下图列举了上述代表性指数2019年以来的涨幅表现情况
同样的,基金经理们之间的业绩分化也很大。 投资于热门赛道的基金经理,各个都是股神。 投资于金融、地产、周期、港股等板块的基金经理,各个都遭人唾弃。 假如过去两年多,你没买对基金经理,或者没买对行业,收益的差别也可能很大。 以前选基金,可能只要挑选好基金经理就行了,现在你还必须选对行业和市场风格,否则可能会体验满仓踏空。
04
每个基金经理都管理多只基金,业绩差异明显
最近几年,新发基金火热,基本上每个拿得出手的经理都发了很多新基金。 以前每个经理平均管理2-3只,到现在每个经理平均管7-8只。 由于他们管理的产品较多,就会存在几个问题: 同一人管理的基金,首尾业绩差异很大 有些经理不同的基金尝试不同的投资方法、构建不同的投资组合。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个押中风口。
尤其是这位刘榕俊的基金经理就更不负责任了。
虽然他今年业绩很好,但完全是赌来的,两个基金一个押注半导体,另一个押注银行。
有些基金多人共同管理,业绩差异也较大,存在基金经理挂名现象,难以分清楚到底谁管理哪只基金。
本来基金投资范围更大是好事,但由于近几年港股表现不好。同一个经理管理的基金,可以投港股的普遍业绩更差。 综上,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你好不容易选中了基金经理,也不一定能选到他真正管理的基金。
05
面对上述四个问题,该如何应对?
1、面对规模的问题,我的应对:不断寻找管理规模小一些的潜力基金经理。由于相比明星基金经理,他们确定性可能会差一点,我会增加持仓数,更加分散配置,降低单一基金经理的不确定性。
2、面对鸡犬升天的问题,我的应对:更加注重定性分析,选择投资框架完善,超额收益可解释、可持续的基金经理。 更倾向于选择管理规模还不太大、知名度没那么高的老将,谨慎选择新人。老将经历了多轮周期,当潮水褪去的时候,老将更容易帮助我们保住收益。 在定量分析时,我比较喜欢那些在2019年之前也有稳定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
3、面对结构分化的问题,我的应对:将对行业和风格的判断更多的交给基金经理去处理,减少个人的主观判断。 用周期的思维看待分化,在行业过热的时候谨慎,在行业悲观的时候适度乐观。小部分仓位进行一些逆向投资。 看淡相对收益和业绩排名。
4、面对经理一拖多的问题,我的应对:规避投机的基金经理。优先选择代表作,选择可以投港股的基金,选择规模更小的基金。 关联阅读:秘诀: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选哪个好? 结语:要说近几年有什么变好的地方,就是基金经理的访谈和路演也越来越多了,更方便了解他们,可以更好的从定性角度来分析基金经理。 另外基金研究自媒体也更多了,可以参考的内容也更多。也希望我自己能持续输出好的基金研究内容,帮助大家更好的挑选基金。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最好设个星标,以免错过推送。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希望大家“点赞、在看、转发”三连支持我,谢谢大家!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