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踩雷、爆仓、亏损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指数基金可以拯救散户的世界?

贫民窟的大富翁 2021-05-19 23:45

Image

据统计,在4000万雪球用户中,关注ETF产品的人数超过550万,更有60%的雪球用户正在持有ETF。与ETF相关的内容总曝光量超4.6亿。

为什么在这样的平台有这么多投资者关注ETF呢?

投资的难点有三个:理解企业的基本面,估值,坚守价值。企业的基本面是方法论,考验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估值是智商面,需要搭建模型,合理赋值,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尽管难度较大,但是终究是可以处理的。

我越来越觉得精神状态才是决定一个投资者生命力的核心要素,我经常说“投资不是一场竞技游戏,而是一个人的人生修炼”,如果一个人的修为不够,那么只要不离场,迟早会被市场收割。

用雪球球友“人弃我取淘金者”的话说:“风来了,你可以选择骑着飞猪飞一把,也可以选择不参与。总有高手能够在飞猪摔下来之前分一把后即使逃脱,但也有些人会以为猪能永远飞在天上,最后被摔死。也有人不参与,所以没有飞一把也没有摔死。”

“2015年中车是飞猪,骑着它最高到了30多人民币,目前中车港股3元多港币。中车总是真真实实牛逼的股票吧,但一样摔死很多人。至于乐视网那些就不说了,但就有梁宏那种能够在乐视网上吹票割韭菜赚到钱的人。”

“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和梁宏差不多,也能够骑着飞猪飞,然后在掉下来前跑的快。乐视网股份数就是那么多,你能逃出来证明别人接了你的盘成了你收割对象。

虽然真的能收割别人的人肯定是少数,但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收割的那个人,谁都觉得自己的投资方法投资理论有独到之处,这就是人性。如果你问所有司机对自我驾驶技术的评价,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好一些。如果问大多数年轻女性对自己相貌的评价,大多数女生都会给自己打6-8分。这也都是人性。”

雪球球友“林奇格雷”说:“巴菲特都说了,举着火把安然无恙的走过一间满是炸药的屋子,也改变不了你是个蠢货的事实”

投资十一年,我见识了太多当红的企业“暴雷”,见识了太多的投资者“爆仓”,见识了太多的散户“亏损”,我看到有人把股市当做“赌场”,亏钱了认为“果然是赌场”,赚钱了也认为“果然是赌场”,我看到有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不自知,看到很多人认为股市就是可以“暴富”的地方

所以我就想在这样一个赛道股满天飞,价值股无人问津,股市被“28定律”强力统治的时候,写这篇文章,主题就是“为什么说指数基金可以拯救散户的世界?”

01

股票基金的投资逻辑

股权是最好的投资品种,通过基金投资股票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投资的品种有很多种,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字画等商品,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华尔街金融投资专家杰里米J.西格尔博士为代表的的学术界在研究了1802年以来各种投资品种的收益率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股票的收益远超其他品种,而大众心中的硬通货黄金和美元则处于相对贬值中,美元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在较长时间段出现贬值(并不意外),这是所有信用货币的宿命。黄金收益较低则主要是因为其不能产生现金流,无法形成复利。事实上,一切不能产生复利的资产,比如(如)字画、珠宝等,在长周期内的增值效率都是不高的。至于票据、债券虽然能收取一定的现金流,但是收益率却低于股票,自然被股票远远抛在身后。

这里不好理解的是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比债券要高。股票是股权,是去(属于)创造财富的人拥有的,债券是借钱给别人的,如果借钱给别人比自己干更赚钱,那么谁还去创造财富呢,大家都把钱借给别人好了。

我们知道了股票是最好的投资品种,但是在证券市场上通过投资股票赚钱非常难。

金融市场是一个对与错、光与暗相互交错的地方,充满了欺骗与谬误,真理时常蒙灰,甚至改头换面,令参与者真假难辨。

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股票投资者至少需要迈过五道关口:

第一,哲学观。投资的本质是认知,认知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投资就是自己对世界全部认知的财富兑现,你的知识储备,你的思维范式,你的性格等等都会在自己的交易系统有所体现,投资不是一个看谁赢得次数多的游戏,而是看谁最后赢得多的过程。

第二,商业知识的学习。我们的投资总是一个个具体的标的,光有投资理论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有对经济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必须懂得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

第三,投资思维的建立。商业知识和具体的投资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商业价值后,还需要去判断它的投资价值。

第四,财务分析和估值能力。在对投资标的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我们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量化能力。对于许多个人投资者,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估值才是一切研究的目的,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进行估值是一件难度颇大的技术活。

第五,成熟的投资心态。投资不是一场竞技游戏,而是一个人的人生修炼。在长期的投资中,资本市场的震荡对人性的考验极大,有别人暴富的诱惑,有自己巨亏的煎熬,有逻辑得不到认证的焦虑,有收益比较的迷茫。在这样的市场中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性,非常不容易。

在实际的投资中,因为宏观经济和企业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投资者还必须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这五道大山决定了普通投资者去股票的金山中掘金鲜有成功者,投资很简单,却并不容易。那么,采取基金的投资方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或许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02

选择被动基金

按照基金的运行是否有人主动管理,基金可以分为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主动基金是在进的运行中,由基金经理根据自己对市场和股票的判断,选择并购买一定数量的成分股。被动基金则是按照事先确定的特殊规则运转的,其成分股的选择和权重由规则决定,不受人工干预,追求误差最小。

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之争,硝烟一直未平。说到底这种争论本质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分歧:相信自己的判断,挑选优秀的金融产品,实现优势赢平均,还是依靠数学概率,被动获取投资收益?是演绎法,自下而上寻找优秀的企业,实现“数月亮”,还是归纳法,自上而下去持有一揽子股票,实现“不战而胜”?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被动投资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1、主动投资整体注定不如被动投资

投资人怀着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进入股市,并在牛市狂欢,但是现实是残忍的,这体现在两点:绝大多数的主动交易者注定跑不赢市场,牛市是投资人的滑铁卢。

为什么说股市“七亏二平一赚”是常态呢?

我们假定一开始证券市场的投资人全部不交易,只持有,这个时候全体的收益率和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能力是相等的。

现在投资人开始分群,A代表被动投资人,继续持有不动,其投资整体费率非常低;B代表主动投资人,通过跟踪价值和价格的错误定价或者抓住价格的变化空间谋取超额收益,不管是怎么样,一定是通过交易以低买高卖的形式盈利。

此时B类投资人分为两种B1和B2,B1、B2分别代表在主动投资的内部博弈中收益增大和收益减少的群体,原先属于B类投资人的收益被B1和B2平分,但是因为在交易中产生的摩擦费用,B1和B2能够获取的总收益低于B类投资人,即收益率排名A=B>B1B2平均值>B2。

此时全市场中只有B1和A类投资人的收益排名不明确,原本A只想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但是因为组成市场全部投资人的B类群体内部出现内斗,导致交易成本出现,A类投资人的收益反而超越了全部投资人的平均收益率。

A类投资人取得了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但是超越了全体投资人的平均收益率,因为交易费用的产生,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和全体投资人的平均收益率不再一致。假定市场的投资人为100%,AB各占50%,B类投资人B1和B2为对手盘,那么理论上投资收益超过A类投资人的不超过25%,再考虑到B类群体内斗产生的损耗,这种内斗越剧烈,超越A类投资人的群体越少。由此我们推导出,在牛市中,绝大多数人跑不赢被动式投资人,原因是交易剧烈,损耗空前巨大,热火朝天的牛市是主动型投资人整体盈利的坟墓。

综上所述,主动投资整体的收益率是不如被动投资者的。

2、牛市是主动投资者的坟墓

刚才我们分析了在牛市中,主动投资者整体收益是不如被动投资者,现在我们说明为什么在牛市中,绝大多数主动投资者是亏损的。

以一个牛熊周期为例,全体市场参与者赚的钱不高于全体上市公司的盈利。同样的股权,牛市的持有成本高,熊市的持有成本低,形成利润分配的跷跷板。只是熊市持有股票该分的利润在牛市兑现,牛市中该分配的少部分利润在熊市兑现,利润少而参与者多,牛市中投资者赔钱的比例远超熊市。这里面有一个利润的延迟兑现。

在个体层面,牛市就是股票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很多人说享受泡沫,其本质是希望享受泡沫的好处,而避开泡沫的危害。事实上,面对巨大的账面浮盈,很少有人能控制内心的贪婪。

进一步,周期是股市的必然规律。只有大多数人赔钱,熊市才会结束,牛市才会到来,大多数人赚钱,牛市才会结束,熊市才会带来,在牛市的大多人已经赚钱的时候,要警惕牛市向熊市的转换,因为人性的贪婪,越涨越自信,越涨越有理,越涨越加仓,越涨买的人越多,投资者总体的成本并不是牛熊周期的中位数,而是接近于牛市的顶点。那么当牛熊转换的时候,亏钱的人比例就会非常高。

从人性角度讲,牛市是赚钱的时候,没有谁会轻易走人,只有自己赔钱了,赔的服气了才会彻底离场。

进一步地,在特定的存量市场中,较多的亏损者才能供养一个盈利者,这种能量传递中的不对等,使得在数学上证明在主动投资者群体,亏损者的比例必然较高,比如出现一个像巴菲特这样的主动投资大赢家,必然出现大量亏损的小散户。

这样看来,因为客观的统计学规律,与生俱来而难以克服的人性,再考虑到投资具体企业不可避免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主动型投资人想战胜市场难之又难。

所以我认为长期看,主动型基金整体是无法战胜被动型基金的。

3、其他因素

在股市中,主动基金的投资收益和基金经理直接绑定,但是我们很难在短期内分清楚基金经理的业绩是市场因素还是实力。

假如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千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们连续做1000次,那么理论上一定有一次成功。在股市中主动投资者成千上万,我们基于其历史业绩寻找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基金经理非常困难。

基金经理的业绩还受其投资风格的影响,即使一个基金经理能力很强,但是有可能连续几年市场的风格和他的投资策略都不一样,那么其投资业绩也就不好了。

即便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一位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他熟悉的投资环境可能发生改变,以往使得他投资成功的经验不再起作用了。

人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可能投资经理的风格发生了漂移。

对于主动投资的基金经理,对手不仅有交易方、规则限制,基金经理最大的对手则来自于基民,投资人本身,这是所有基金经理的噩梦。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不能同心同德,逼迫基金经理跟随市场先生的脑袋,而不是利用市场先生的钱袋。

再退一步讲,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基金经理,能力很强,风格不变,投资风格和市场共振,但是基金经理的收益是依靠规模和收益提成的,基金经理渴望把基金规模做大,基民渴望投资收益好的基金,基金经理的业绩越好,他管理的基金规模会越来越大,直到超出其掌控范围,从而带来收益率的下降。

即便是像彼得林奇、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巨擘,管理的资金规模也会显著影响其投资策略和收益率。毕竟,或高或低,每个人都是有能力边界。

我们会发现投资被动型基金,特别是宽基指数基金,可以有效规避绝大多数的投资风险,获取稳定的,超越市场平均投资人的收益,适合绝大多数投资人。主动型基金注定绝大多数是跑不赢市场平均值的,这里面会有一定比例的优秀投资人,一定会有但是比例很低,可以长期获取超越市场的投资收益。

这种必然性是由股票投资的统计学推理、存量市场的盈亏对等假设、基金经理的规模陷阱、基金经理的投资约束,基金经理和投资人的相互制约五大因素共同决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弱有效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这些在国外股票市场被证实的规律在中国不适用,我认为市场越是不成熟,越是非理性,交易越混乱,那么价值投资的盈利空间就越大,市场规律及越有效。这些规律不因个例的出现而失效,也不排斥出现个例,规律之所以称为规律就在于其统计有效性,个别案例的出现恰好说明规律的有效性。

4、指数基金的优点

我们说的被动投资,主要是指指数基金,其优点有四个:

1),获得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

2),省时省力,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指数型基金相对简单,投资者只需要付出较小的时间成本就可以掌握,指数基金的产品也日益多样化,投资者可以通过指数基金的配置实现多层次的投资风险分散。

3)、相对省事省力,可分散投资风险

通过选择指数基金,投资者对具体企业的选择风险大大降低,不会掉进致命性陷阱,不出现本金的永久性亏损,这是投资者获取长期复利的重要条件。

4),投资的摩擦成本非常低。

当前主流的券商场内指数基金的交易费率在万1以内,很多券商还可以免五,费率极低。

另外,股票交易有印花税,而用基金买卖股票没有印花税。企业也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长期来看,基金、指数基金的就有比直接经常买卖股票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5)、长期确定的盈利能力

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投资指数基金真的有利可图吗?在证券市场中,宽基指数的成分股是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较为优质的企业,其长期回报率会大于全国所有企业回报率的平均值,而一个国家所有企业的回报率平均值会大于名义GDP增速,考虑通胀的因素,名义GDP增速会高于实际GDP增速,实际GDP增速大于债券类回报,债券类回报大于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

所以我们投资宽基指数理论上会获得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这种收益率足以超越整个社会的资产增值平均收益,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03

巴菲特和指数基金

巴菲特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股神”,是主动投资者的杰出代表,但是巴菲特却在不同场合多次推荐指数基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巴菲特的世纪赌约”。

2007年12月19日,巴菲特在Long Bets网站上发布了“十年赌约”:“在200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间,标准普尔指数的收益表现将超过扣除手续费等各种成本后的对冲基金组合。”赌注是100万美元(后来被加至222万美元)。如果巴菲特赢了,这笔钱将打给巴菲特指定的慈善组织。反之,将打给对方指定的慈善组织。

巴菲特说:“我充满期待地等待各位基金经理来挑战,毕竟他们有能力让客户掏出几十亿美元来,他们不应该害怕拿一笔小钱出来和我赌一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几千名职业投资经理里最终只有一个人——泰德西德斯应战了,他是门徒基金公司(门徒基金管理着35亿美元资产)总裁。”

泰德选择了五只对冲基金作为投资组合,期望能够战胜标普500指数。美国的对冲基金类似于国内的私募投资基金,是主动投资类型中的精英代表。

当赌约进行到第9个年头,标普500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7.1%,但同期基金经理挑选的基金收益率只有2.2%,挑战者看最后一年翻盘无望,只好提前认输。在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再次完整披露了这“十年赌约”的数据,标普500指数以8.5%的年化收益率碾压所有5只对冲基金组合。这5只精挑细选的组合,除了在2008年股灾中跑赢了指数,在随后的9年里,这5只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收益率每年都落后于指数基金,其中一只组合最后还被迫清盘。

赢得赌局后,巴菲特说:“长期看,确实有部分有经验的人能超过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然而在我的一生里,我也就提前判断出10位左右的专业人士,能够如同我预期的一样完成这一壮举。当然,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指数超越者是我没有见过的,毕竟跑赢指数并非不可能。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试图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最终都会失败。”

我们从这里可以发现巴菲特认为,战胜标普500指数是一场壮举,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实现。

事实上在这场“世纪赌约”之前,巴菲特就已经多次推荐指数基金了。

1993年在巴菲特致股东信中,巴菲特第一次谈论指数基金,他写道:“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奇怪得很,当傻钱知道自己的缺陷时,它就不再是傻钱了。

但是,如果你是稍有常识的投资人,对商业有基本了解的话,你应该能够找出5到10家股价合理且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

此时分散投资理论对你就毫无意义了,它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你的风险。

我实在无法理解一名投资人为什么要把资金投向了解和熟悉程度是第20名的企业,而不是集中在前面几名最熟悉、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上。”

1996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第二次谈起指数基金。他写道:“对于各位的个人投资,我可以提供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扣除各种费用后的指数基金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1999年,巴菲特对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必胜法则》评价说:“令人信服,非常中肯而切中时弊。这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书籍。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博格为美国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200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那些收费非常低廉的指数基金(比如先锋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基金)在产品设计上非常适合投资者。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认购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2004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又说:“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本就可以让他们轻松享受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股票投资业绩大多只是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2005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直接指出:“投资管理机构及基金经理,向他们的客户收取大量费用。

然而,将这些机构和经理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他们是通过收费让客户赚得更少,让客户的回报率落后于最简单的指数基金被动投资。”

200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发布后(已经是2007年了),就有了“世纪赌约”。

2007年巴菲特还说:“我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持续定期买入。”

2008年,巴菲特被问:“如果你只有三十来岁,没有什么其他经济依靠,你攒的第一个100万美元将会如何投资?麻烦你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回答道:“我会把所有的钱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普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在本书的前面内容中中我已经从逻辑上论证过在各种投资资产中,长期看股权具有最高的收益率,而直接的股票投资对于普通人难度非常高,基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主动基金从整体看是无法战胜被动基金的,当投资者选择被动基金的时候就已经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地战胜了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

作为一个极其优秀的主动投资者,巴菲特却不厌其烦推荐普通投资者投资被动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在本书中指数基金和被动基金将不做区分)。巴菲特并不是作秀,在给第二任妻子艾丝翠留下的遗嘱中要求自己去世后遗产的10%配置短期国债(以应对意外之需),90%配置先锋SP500指数基金。

在201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当华尔街人士管理数万亿美元,收取高昂手续费时,通常是经理人获得丰厚利润,而不是客户。大型和小型小投资者均应坚持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

如果要树立一座雕像,用来纪念为美国投资者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毫无疑问应该选择杰 克博格尔(Jack Bogle)。几十年来,杰克一直敦促投资者投资于超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有大量财富流向了经理人的腰包,而他所积累的财富只占到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些经理人向投资者许诺带来丰厚回报,而实际上他们根本没带来回报,或者像我们赌局中的情况,带来的回报几近于无。

早些年,杰克常常被投资管理行业嘲笑。然而,今天他欣慰地获悉,他已帮助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用自己的储蓄实现了更高的回报,否则他们获得的收益要低得多。他是他们的英雄,也是我的英雄。

多年来,经常有人请求我提供投资建议,我通常给的建议是,投资低成本的标准普尔500 指数基金。值得肯定的是,我的只有中等收入水平的朋友通常都采纳了我的建议。

然而,当我把这一建议提供给超级富豪、机构或养老基金时,他们谁都没有听我的建议。相反,这些投资者会礼貌地对我的建议表示感谢,然后去听收取高额手续费经理的言论,或者许多机构会向另一种称为顾问的超级助手寻求建议。

然而,这些专业人士面临着一个问题。你能想象一个投资顾问会年复一年地告诉客户,不断增加对复制标普 500 指数基金的投资吗?这样做是职业自杀。然而,如果他们每年都推荐小幅改变管理策略,巨额手续费将流向这些超级助手。这些建议往往是艰涩难懂的胡扯,解释为什么流行的投资“风格”或当前的经济趋势适于进行这种改变。”

这段巴菲特式幽默的话中显示了巴菲特作为投资“股神”的智慧和真诚,他告诉我们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分散化投资,选择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且坚持长期投资,可以取得优异的回报,而不需要听取其他任何专业(而多余的)投资建议。

股神巴菲特自己也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2009—2018年的完整10年里,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总收益率210%,年化12%;伯克希尔自身股价涨幅242%,年化13.1%,均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总收益率257%,年化13.6%的水平。

在2019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巴克希尔每股市价增长11%,标普500指数为31.5%;在202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直接没有把伯尔希尔和标普500做比较,我自己计算了一下,伯克希尔每股市价增长了2.42%,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为16.28%。(以前一年度最后一天收盘价为基准计算,伯克希尔股价采取伯克希尔—哈撒韦A为计算依据)

以1999年巴菲特在《商业周刊》发牢骚说:“就在几年前,我们还因为资金不足,不得不经常卖掉这个去买那个。那时候我的主意比钱多,现在开始我的钱比主意多了”为分水岭,巴菲特终于遇到了“钱比主意多”的尴尬,开始遭受流动性的诅咒,巴菲特开始触摸到自己的管理上限,尽管这个上限比绝大多数人都高得多,但是作为个人终究是有管理上限的,这一天终究会来临。

巴菲特这样优秀的主动投资者尚且不能长期保持战胜指数基金的战绩,我们想一想,这是不是能说明一些普遍的道理呢?

在当前的国内投资市场中,一些投资主动基金盈利的投资者,一些“长期”管理主动基金业绩战胜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为了自身利益的基金公司,占据了舆论宣传的高地,他们说,由于A股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者不成熟,市场波动大等原因,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是可以长期战胜市场的,只有当股成为一个成熟市场后,指数基金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真的是这样吗?巴菲特在201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

许多非常聪明的人打算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我们将其称为主动投资者。

与他们相对的是被动投资者,按照定义,他们寻求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总的来说,他们 的仓位大致接近指数基金的仓位。因此,市场的平衡方,即主动投资者也必须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然而,这些投资者承担的成本将高得多。因此,总的来说,在扣除这些成本后,他们总体的投资收益将比被动投资者差。

这就是我的观点,现在我把它放进一个简易方程。如果 A 组(主动投资者)和 B 组(被动 投资者)构成总体投资市场,而且 B 组扣除成本前的投资收益一定会达到平均水平,那么 A 组也一定会达到平均投资收益。

成本更低的一组将获胜。如果 A 组成本过高,其亏空将是巨大的。当然,长期来看,部分有经验的人很有可能超过标准普尔指数的表现。然而,在我的一生中,我早期发现的这类 专业人士也不过十个左右罢了,只有他们能完成这一壮举。

毫无疑问,有成百上千的人我从未见过,他们的能力可与我认识的人相媲美。毕竟,跑赢大盘并非不可能。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试图跑赢大盘的经理最终都会失败。

像部分业余爱好者一样,一些专业投资人士在短期内也会因为走运而获得高收益,这让寻找罕见的值得为其付出高报酬的高收费经理变得更为困难。如果 1000 位经理人在年初进行市场预测,则至少有一位经理的预测很可能在未来连续九年里都是正确的。当然,1000 只猴子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个貌似无所不知的预言家。但二者间仍然存在差异:幸运的猴子不 会遇到人们排队找它投资的情况。

最后,有三个有关联的事实,使得成功的投资酝酿着失败。首先,良好的投资履历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资金;其次,巨额的资金总是保证投资业绩之锚:几百万的资金容易管理,几十亿的资金就不好管了;第三,由于大多数经理人的个人认识,即所管理的资金越多,收取的手续费就越多,所以他们仍然会寻求获得新的投资资金。”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当我们询问主动投资经理和基金公司我们是否应该投资主动管理基金的时候,答案经常是注定的。

这并不是说,没有能够跑赢市场的主动投资者,而是说,能够跑赢市场的主动投资者很少,我们很难识别运气和实力,长期跑赢市场很难,主动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利益并不一致,主动投资者存在于流动性诅咒。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曾经对美国股市回报来源展开深入的研究,在1900年到2009年110年时间跨度的研究中,他发现标普500知识110年实现了年化9.1%的投资回报率,其中8.8%来源于实业,0.3%回报来源于投机,且投机回报正负呈现无规律出现。

怎么抓住这种投机回报呢?约翰博格尔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他把自己的事业方向确定为:“通过大力发展更注重实业回报,忽略投机回报的基金业,不仅可以给投资人带来更稳定的回报,同时还能矫正短期市场波动”。

这就是两位投资顶级高手对于指数基金机制和收益来源的智慧沉淀,他们告诉我们,对于普通投资者,不需要听取任何专业的投资建议,仅仅是依靠投资低成本运营的指数基金就可以战胜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这是一种必然。当我们为了能够增加一点点收益,就必须付出绝大的努力,从而失去了很多人生应该有的其他快乐和成就,并且冒着巨大的失败风险。

如果大家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可以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自己对指数基金的深入研究和市场规律的总结,试图去获取更高的收益,我对自己的这种努力感性上很有信心,理性上却不能做出任何承诺,总想知道地更多,总想做的更好,这或许就是人性吧。

如果你对我对投资研究有兴趣,或者想消遣时间,可以继续读下去,如果只是为了投资盈利,并且能够接受一个市场平均,但是能够超越绝大多数主动投资者的收益,此时此刻,完全可以放下手机,去做你想做的其他事情。

理性投资,稳健致富,快乐生活,幸福满满。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帮我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或者转发给你爱的人,我们一起致富。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Image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