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声音又起,这是机构的如意算盘,对小微企业益处不大

谭浩俊 2022-03-26 00:01

澎湃新闻报道,虽然最新出炉的3月LPR未现下调,但市场预计,后续降准或降息以引导LPR下行仍有必要。华泰证券指出,如果不以降息传递信号,其他货币政策渠道稳增长政策或需大幅加码,尤其是基础货币扩张,否则信贷无从稳起。中信证券则认为,由于3月MLF与LPR下调预期双双落空后,为了进一步刺激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准政策值得期待。

每当看到机构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观点,就有一种冷汗直冒的感觉,就禁不住让人想到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评估、分析和预测,就会联想到“买入”、“增持”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只对“眼球”负责,而不对投资者负责。表现在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和预测上,也是只对“眼球”负责,而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负责。

要知道,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哪一次是真正对中小微企业有利的。降准释放的资金,绝大多数都被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大型企业拿走了,中小微企业拿到了多少?我们不能说中小微企业一点资金没有拿到,只是认为,中小微企业拿到的资金在份额上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拿到资金后,没有多长时间又被银行通过其他渠道收回去了,中小微企业拥有的银行贷款份额,或者说在总贷款中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就更是低得可怜。想一想,一家开发企业,就有数千亿的有息债务,资金都是哪里来的。

说到降息,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就更是意义和价值不大了。包括机构和投资者在内,听到“降息”二字,也是先分析房地产板块如何变化,看房地产企业的反应。为什么?不就是降息对开发企业最有利吗?因为,开发企业的有息债务最多啊,降息对于开发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作用巨大呀。中小微企业呢,也就那么点贷款,很多还没有贷款,降息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真正的作用,一是开发商、政府融资平台和大型企业,一是购房者。后者或许有点正向作用,前者就没有多少正向作用了。

机构为什么期待降准降息,原因很简单,降准降息对股市会有很大的提振作用,成交量也会因此扩大,对机构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了。机构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分析师们,又可以轻轻松松拿上几百万一年的收入了。自然,他们最盼望降准降息。至于降准降息对中小微企业有没有作用,与他们无关。就像分析师随意给上市公司评价一样,投资者赚了亏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降准降息,完全是机构打的如意算盘,与中小微企业毫无关系。即便有关系,也是负面影响。因为,向流通中投放的资金越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就越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也就越大。去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对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都受困于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困难加大。要不是决策层连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很多企业将难以生存。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真正需要的,就是像减税降费一样,来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也意味着,降不降准无所谓,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才是最实惠的。比重不提升,降准越多,对中小微企业的伤害就越大,成本上升的风险也越大。对此,管理层应当多多听听企业的声音,而不是机构和专家的瞎判断、乱分析。

至于降息,就更没必要了,资金都拿不到,还谈什么利息。谈降息的前提是,中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贷到款。因为,降息不像减税降费。在减税降费问题上,企业也有一定主动权。只要政策定下来,能不能享受到,就看企业自身了。经营好,就能享受。经营不好,也不要怪政策不好。降息不同,降息需要银行愿意给企业贷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没有贷款,降息政策再好,也没有用。降息对中小微企业来说,主动权完全在银行,企业毫无主动权。

所以,机构也好,专家也罢,都不要瞎嚷嚷降准降息了,先把基础打好,先让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开恩”,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再讨论是否降准降息的问题。否则,就是开发企业、融资平台、大型企业的专属福利,就是在为开发企业呼吁,与中小微企业无关。这样的政策,就失去了出台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上一篇 & 下一篇